卧云轩杂谈(穿)-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穿越
我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人,事事都想跟别人不一样。 结果我死了,年仅二十二岁。在我考上研究生的第二天。在意识消失的前一刻,我只想出一句话:乐极生悲?!当我醒来时,我正躺在卧云轩前面的大榕树下,穿着粗糙的古代的衣服。当我第一次在水中看见自己时,我发现我变成了男人。从此,我打渔为生。一个月后我才知道,我穿越了……
'作者的口水话':因为周围没有人烟,水云心真正知道自己掉回古代是在他第一次出去卖鱼时,此是后话。
第二章 闲居
那都是一年以前的事了,诸如震惊、悲伤、无奈等等所有的思想感情都已经是过去时了。
现在的我,悠闲的独居在卧云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逍遥快乐。
卧云轩的名字不是我起的,是原来就有了。卧云轩三个字被上一个主人用毛笔,字体铿锵有力地写在门口的匾额上。扁上的尘土透露了卧云轩被主人放弃的岁月。可我却很喜欢这名字,因为我的名字里也有一个“云”字。有时想,等我老了,可以自号:卧云轩老人。在此过着绿窗春睡觉来迟,门外小莺啼的清闲日子……
卧云轩是一个精致小木屋,坐落在一片茂盛的竹林前面,三面环山,一面傍水。
水则是镜湖了。镜湖的水清可见底。鱼虾、水藻或彩色的鹅卵石皆可一目了然。无风如镜,动则粼粼。
镜湖的水温柔的拍打着屋前木制的码头,晚上给人在海边的感觉,却不会象海水涨潮一样漫过只比水平线高一点的凉亭。运处望去,凉亭就像是建在水中。亭子翘起的四角各挂着一个竹制的风铃。因长短不同,声音也各不同。早晨湖上起雾是,亭子只能依稀看到轮廓,却可以听到它四角风铃随风起舞发出的声音。因此,我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淡烟亭。
凉亭和码头分别居于屋前东西两侧,中间有带屋檐的长廊连着,精致而方便。码头上只拴着一只竹筏,做平时到湖中打鱼用。
屋前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桌和两张长凳,各在木桌两边。桌上可看到清晰的年轮,述说着他身前的历史。
我最爱在夕阳斜下时,一杯清茶,一张躺椅,坐于屋前,旁边点上一些艾草,清烟渺渺。眺望湖面,金光闪闪。夕阳挂在湖面尽处的远山之间,似近似远……
起风时,屋后的竹林发出的“沙沙”声和淡烟亭的风铃响,合成着大自然永不重复的独特琴音。
卧云轩的三面皆有一座大约400米的小山。山上果树自然成林,草药遍地,只是我大多不识。东边的山底有一个溶洞可以通向山的另一面,这也是这处桃花源的唯一出口。西面的小山下则有一处温泉,终年恒温。最初我很不能理解,又不是火山口。但转念一想,我在这又能怎么解释呢?于是不再追究其缘由。
卧云轩的屋前,有一棵十三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榕树,不知道站在这里多少年了。我觉得他很有灵性,像家里的老人般令人亲切。于是每次我要出去用鱼换其他生活用品时,总要拜上一拜,。
榕树以前显然是遭过雷火,树干从两米多高的地方分成了两半。一半依旧越长越高,茂盛非常。另一半则斜倚着水面,树干几乎和水面平行,伸出水面五六米。整棵树看起来就像是宿命连在一起的连体双生子,分别想向不同的方向走,却只能相互拉扯站在原地。
我在它伸出水面的那部分树干上挂上了一个秋千,自己做的。只用了一块木板和一些粗藤蔓。闲来无事时,我喜欢坐在秋千上,小腿泡在镜湖里划出一圈圈水波,嘴里念着元朝乔吉的小令:
南吕 玉交枝
闲 适
'乔吉'
'作者口水话':乔吉(约1280~1345),又名吉普,太原人。元后期杰出的杂剧家、散曲家。此曲描述了具有道家特征和诗化了的隐逸者的生活境界。抒情主人公生活在远离尘世的山林里,过着简朴却优雅的生活,没有世俗的纷扰,有自食其力的快乐,大有陶渊明的遗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道家经典《老子》是他闲暇中的必读之物,道家思想是他的精神支柱;此外,他又炼着丹砂,像一位道教徒。不过,他并不刻意追求长生,他“一任苍头皓发”,只是与渔夫们樵夫们闲谈来消磨时光,只是高卧葫芦架下,做着悠闲的梦。显然,乔吉笔下的隐者生涯是他的一种理想,讲实际的隐者生活大大地诗化了。(摘自:《创世卓越…元曲》)
第三章 梦
来的时候还是初春,现在已经入冬了。镜湖靠岸的地方接上了冰,身后的三座小山也披上了白色的新装。卧云轩一派银装素裹的美景。多亏了倚山的地理位置,帮助抵挡了不少寒流,卧云轩的冬天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冷得刺骨。
天气好的时候,我还是会小心的踏着冰面到湖的中间钻开一个50公分半径的冰洞,把鱼箱放入冰洞下的水中。有时傍晚时还会有些收获呢。
我自己吃不完的时候,就将鱼的内脏取出来,洗干净,撒上盐,制成咸鱼干。等到了赶集的日子,可以拿到大约20里外的镇上去换别的东西。
这种日子过久了,我有一种“鲁滨逊”的感觉,但我比他幸运多了,他连住的地方都要自己筑,而我醒来时,卧云轩好像已经在这里等了我很久的样子。
一日,我从东面山底的天然溶洞隧道穿过。行至溶洞外口,拨开覆盖生长在洞口的树枝藤蔓,撞入眼帘的是一片梅林。昨夜的大雪并没有破坏傲梅盛开的雅兴。有些小树上,树枝挂满了昨夜的冰霜。而走近时可闻见清淡芬香,细看,才发现残雪间,一朵朵小小的白梅花,含羞、绢秀却傲骨绽放。
我在林中漫步,欣赏着难得一见的雪后佳景。
口中不自觉的念着乔吉的《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
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
……
刚念到一半,来到一棵比较大的梅树前。看过去,它比周遭其他的梅树更高一些,也更粗一点,生得挺拔玉立,风姿卓越,与卧云轩门前老榕树的稳重厚实不同,确是另一番美丽。
我不禁意抬头间,梅树上除了盛开了满枝的梅花外,还在花落后的枝干上结满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玉果。
就在抬眼的一瞬,一颗玉果从梅树上掉了下来,重重的砸在我的脑袋上。
靠!真煞风景,死作者只会破坏我形象。
一边摸着被砸痛的脑袋,一边扶下身去想去找“凶手”,还不忘痴痴傻笑“玉的呐,哈哈!这回发了!”……
梦做到这里,我醒了……
醒来时,我想我又多了一个追杀作者的理由。
第四章 边城
托昨夜那个梦的福,一大清早我心情就不大好,本来很想翻身再睡个回笼觉的。但今天是赶集的日子,错过了就要等到二十天以后。眼看就要过年了,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还是想去集市上凑凑热闹,沾沾喜气,希望来年不至于又像今年这么霉。
万分不情愿的挣扎着,好不容易从暖暖的皮毛被窝里爬起来。忙忙碌碌了一阵,穿上小熊皮制成的外衣;背起装满这段时间腌好的鱼干的背篓;为了怕中途又漂起雪来,戴上了一顶蓑帽,我正式启程向边城进发……
我照例出了梅林,向西走上去边城的山间小路。庆幸天气已经放晴,行路起来没有预期困难。一路上都是白雪皑皑的景象,预示着来年的大丰收。远处不多的几处人家似有渺渺的炊烟升起,一片节日前的宁静和温馨。
大约又行了2里,便可看到边城。此时已快接近中午。城门口陈水马龙,路中间早就占满了早起到来的各种小商小贩,都很有次序的排着队等着进城。
我加快脚步来到队伍的尾端,很快我的后面又排上了好几个人。
进城的队伍前进的是很快的,不一会我就排到了城门口。进城之前,我很好奇的注意到,虽然守城门的士兵对进城的人盘查得很马虎,但对于出城的人盘查则很是严格。
直觉告诉我,今天应提早出城,否则人在江湖,难免惹祸上身。再说,就我身上这点卖鱼的钱,可甭指望我有本事住客栈。
该不会边关又起战事了吧?一路想着便来到了市场。
不愧是年关前夕,我带来的咸鱼干不出一个时辰便全部卖完了。我高兴的收拾着东西,并将卖鱼所得的三百文钱用布裹好,窃笑着往怀里揣好,眼里满是得意。哈哈~这个没有个人所得税的年代。
其实我在卧云轩自给自足,平时要钱并没有什么用,但过年我还是想吃得好一点,于是回来的路上在城里买了一些腊肉,火腿。本来想买大白菜,但是觉得太重,最终放弃。我果然是懒人!
虽然我是南方人,以前在家时,一年四季不愁没青菜吃;但我多少知道北方的冬天大白菜是可以保存的。在这个没有冰箱的年代,我那点可怜的常识,一次又一次的加重我对作者的怨恨!
买完了年货,居然还剩下一百多文钱。我把带有体温的钱在胸前掖好,开玩笑~这可是我的血汗钱。来年开春,我还想买些鸡鸭回去养在屋后竹林里。
天色也不早了,我决定回家。顿时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什么时候……我已不知不觉把卧云轩当作自己的家了……
不管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今天这一刻,我只想回到那……
我紧了紧衣服,归家心切的向城门走去。
来的时候有卖鱼的任务,没有好好留意,今日的边城与以往好像有些许不同。毕竟上次来的时候是二十天以前了。
街道上时不时有官兵成队跑过,城楼上的哨兵也比平时多了一倍。虽然城内一派张灯结彩,准备过年的繁忙景象,但暗流涌动,绝非无事之秋。
果然,出城门时排起了长长的盘查队伍。男左女右,分开出城。每队城门口都分别站着六个士兵,两个人为一组负责检查行人的行李,还搜身,一次检查两个人。另外两人负责站岗,观察可疑人物。
我向来“事不关己高高挂”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去问别人。再说了,你怎么知道别人比你知道得多。各位读者不用担心。我不问,并不代表别人不会问。这不,我身后的这位老哥就来问我了。
我说我不知道后,他又不厌其烦的去问我前面的另一个人。真是感叹,什么时代都会有这种人呐~我前面的这位大叔看起来四十出头,满脸络腮大胡子,身材威武健硕,肩上背着一柄长斧,看样子是个樵夫。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聊开了。
身后的老哥先开口问道:“这位大哥,今天这是咋回事啊?”说完抬眼示意了下城门口。
“不太清楚,不过我刚从陈府出来,听说昨个夜里,府里丢了个伶人,现正满城搜呢~”
“哦?大哥是陈府的?出城办事?”这问得可真够傻的。真要是太守手下,还不大摇大摆直接出去,还在这跟我们排队。
“哪能啊~我那有那福气呀。我是云钟山上的樵夫。最近有人向太守推荐了一种新的弓箭,只有云钟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