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红尘有幸识丹青 上 by 阿堵 >

第14部分

红尘有幸识丹青 上 by 阿堵-第14部分

小说: 红尘有幸识丹青 上 by 阿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世沧桑,连一张绢画也这样命途多舛。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每一个时代,都会留下那么多绝世佳作。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艺术家们,把人间最美的景致,把他们钟天地之灵气的魂魄,一一形诸笔端,让后人对此流连忘返,喟然长叹,从中得到满足,得到安慰,得以提升美的境界,扩展灵魂的容量。可是,那样美好的事物,那些心血和生命凝成的作品,又是如此脆弱,难以长久保存。一滴水、一簇火苗、一条小虫子、一个过重的动作、一次不恰当的鉴赏……都会让它们受伤甚至永久的毁灭。 

  丹青想起师傅提到上一个同样富丽繁盛的时代,提到他的祖父,他的父亲,还有被焚毁的八卷字画时,那痛定思痛隐痛难当的神情,忽然对出师仪式上“再造风流”四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种超越命运;亘古绵长的悲哀袭击了丹青的心,他静静的直坐到夕阳西下。 

  金灿灿的最后一缕阳光笼罩在《恒王夜宴图》残片上,每一根线条,每一片色彩,都仿佛被唤醒了一般,莹莹生辉,缓缓流动。丹青觉得一生中从未有过另一个时候,像此刻这样接近一切有缘相识的作品,懂得一切已经逝去的灵魂。他们好像熔化在夕阳中,晚霞中,空气中,注入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 

  第 17 章 

  “不厌居”二层东面的密室,格局与一般房间大不相同:四面墙壁靠近屋顶的部分各开三个狭长的窗户,光线只能隐隐透入,无法直接照射。四排大书架,每排间隔三尺左右,离墙壁也隔着两尺。架上垫着极易吸水的棉纸,上边摆满了各种密封的箱子、皮袋、锦盒……仔细看看,每一层书架角落都撒了几颗樟香丸。在书架之间的走道里,拉起细韧的铁丝,像晾衣服似的悬挂着几幅字画和一些空白纸张。 

  没错,这里是王梓园收藏最珍贵的真迹和那些供临仿用的稀有绢帛纸张的地方。避光、干燥、通风、洁净。其中的真迹隔一段时间会轮番拿到“如是轩”亮亮相,好比博物馆的藏品要时不时展出一下。 

  这一日;天气响晴。王梓园自最外边书架中间一层上取出一匹丝绢,拿到厅堂里铺开,和江自修一起检视。 

  “这就是传说中的‘雪罗烟’?” 江自修颇有点见面不如闻名的失望。 

  王梓园轻笑一声:“所有字画材质中,以纸的寿命最长,其中麦光纸若妥善保存,可历经千年而不坏,绢帛寿命最短,三五年后即开始褪色变质,留存二百年以上已经十分难得。这‘雪罗烟’当时纵然白如雪轻似烟,二十年下来,也只得这般模样了。何况又用黄矾洗了几水,自然不复原貌。” 

  “听说当年先生和父亲为这薄薄一卷‘雪罗烟’,费了不少功夫?” 

  “可不是。前朝宫廷织物盛行的经纬双丝织法早已不再流行,工艺几近失传。老东家和我在苑城寻访三年,才找到昔日顾氏后人,又改造了苏家的织机,才织出这么一匹来。” 

  “费偌大功夫,才织了一匹么?”江自修有点惋惜。 

  “这一匹拿来临仿尽够了。若是做衣裳么又太不时髦,要赔本的。” 

  江自修嘿一声:“赔钱的买卖,苏老板定然不肯做的。” 

  “那是自然。苏云裳凭着咱们给她的《涤尘洗心录》从范阳太守那儿拿到了范阳织造专供的好差事,才肯白送这匹‘雪罗烟’。又收留了顾心颐,表面上看起来是她大发善心,其实白得一个纺织高手。这个女人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 

  江自修心中暗笑:自己那个老爹和眼前这位王先生几时又是省油的灯?单凭一些捕风捉影的传说和几张前朝残破的书画目录,就能有鼻子有眼的弄出什么《涤尘洗心录》来,又让货真价实的苏氏子孙众目睽睽之下从老宅里无意间找到。人人皆以为是天意让此奇书现世,哪里知道它二十年前才被放进去,就等这样一个机会重新出世呢! 

  说起来,王梓园为了让当年那些珍品通过仿造重现人间,端的是煞费苦心。随宋学士焚毁的八卷字画少年王梓园都是亲眼见过的,其他逃亡途中失落的三十多幅,也通过其父之口得知了详细的特征。以这些为基础,再添加若干字画资料,就成了《涤尘洗心录》的主要内容。 

  论书画方面的见识,江慎和王梓园二人,绝对堪称当世大家,两人联手,竟生生造出一本资料翔实珍贵的伪书来。只可惜当时元武帝依然在位,二人胆子再大,也不敢即刻着手仿造那些字画。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麻烦。若教人顺藤摸瓜,发现了宋学士后人踪迹,更是株连九族的大祸。所以这些年来,王梓园只能默默耕耘,悄悄收集各种相应的器物,为如今的临仿作准备。这“雪罗烟”就是专为临仿“恒王夜宴图”一类使用当时内库丝绢绘画的作品备下的。 

  想到王先生惊才绝艳,却终究不能亲手实现自己的夙愿,只能寄希望于弟子,江自修有些黯然:先生心底一定还是深以为憾的吧。过了一会儿,问道:“丹青虽然天分极高,但毕竟阅历有限,依先生看,半年时间真的够了么?” 

  “正是因为阅历有限,所以才让他作“恒王夜宴图”。这幅画场面宏大,描绘细致,设色浓丽,栩栩如生。如无范本,这样的画原是临仿大忌。然而——” 

  江自修也明白了:“然而,除了先生,偏偏当世再无见过全本之人。”从前朝末代皇帝逃亡之时算起,到如今已将近八十年,期间有机会欣赏这幅画的,不过王梓园和其祖、其父三人而已。之前此画深藏宫中,见过它的人早已化为黄土。 

  “恒王居于豫州,为免猜忌,很少与官僚世家往来,登门府上的多是名优歌伎,士人才子,这些人,文字记载都极少,更别说有肖像流传后世了。” 

  江自修轻轻一击掌:“这就好比古人讲画鬼容易画马难,是一个道理。” 

  王梓园点点头:“丹青极工人物,又长于用色,善于想象。这幅画技巧繁复,然而情思却单纯,正适合他。否则,纵然天分再高,也终有无法领略之处。” 

  “哦?”江自修难得听到王梓园对自己弟子做这样直接的评价,带着点儿八卦的期盼表情望着他。 

  王梓园不禁失笑,敛一敛神情,才道:“就比方说鸣玉山人的画吧。叶君然后来遭逢大变,愤而隐居鸣玉山,不过几年便郁郁而终,因此后期画作愈加恣肆汪洋,变化莫测。那样的境界恐怕如今的丹青还无法体会。” 

  “鸣玉山人这段故事到底怎么回事?”江自修听王梓园似乎熟知内情的口气,更好奇了。要知道即使是记录最详细的《近世书画史》,对鸣玉山人后半生的叙述也极其简单:“章和元年,恒王即位,号顺明帝。仲卿入画院为待诏。章和三年,触帝怒,去职离京,隐居鸣玉山。后五年,病卒。” 

  “还能怎么回事,伴君如伴虎罢了。”王梓园好像不欲多说的样子。 

  没等江自修答话,一颗圆溜溜的脑袋探了进来:“好师傅,您就说说吧。书上讲得不清不楚的,看得一头雾水,教弟子下笔时怎么知人论世,有人无我啊?” 

  月上中天。 

  逸王府的后花园里依旧热闹非凡。美酒佳肴流水般送上,“莳花馆”几位当红的姑娘被相熟的客人留下来,也坐在席间助兴。赵承安敬了一轮酒,其间被蜀中才子拉着做了一首诗,又陪几位公子哥儿行了一回令,为相宜姑娘唱了一支曲,这才借着更衣的由头往前院走去。 

  赵让提到的京里来的客人,正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偏厅里等他。如果新任的益郡太守印宿怀在此,定会大吃一惊:自己从京里带来的仆从宁七,居然没在招待下人的偏院好好待着,而跑到王府里这么隐秘的地方单独会见逸王殿下来了。 

  宁七的身份早已经过赵让的确认。赵承安与他略略交谈几句,就发现此人言语清楚,进退有据,竟是一员干将。 

  “京里也正是用人之际,你家主子舍得让你来?” 

  宁七恭恭敬敬的答道:“老爷说蜀州人事大动,殿下须多方布置,小人或可略尽绵力。另外一些京里的要紧消息,也着小人带给殿下。” 

  “你家老爷可真了得,怎么就能让你做了新任太守的亲随?” 

  “回殿下,这件事其实是少爷的功劳。” 

  赵承安有些吃惊:“临之这么厉害了?叫人刮目相看啊。” 

  临之是卢子晗的字。卢恒早已升任吏部尚书,而卢子晗一年前进士及第,皇恩特准任翰林院编修。 

  “去年科考之前几个月,少爷扮作普通人家子弟,在赴京赶考的举子们聚居的地方流连,和其中几个特别出色的都成了好朋友,这里头就有印大人。后来印大人中了探花,少爷也顺利及第,两人干脆互相认了兄弟。春天的时候听说皇上有意让印大人做益郡太守,少爷说小人老家蜀中,又懂得一些土语,请印大人收了小人做随从,所以小人就跟着来了。” 

  赵承安听得颔首,赞道:“能让印大人这么短时间里就对你信任有加,那是你的本事。” 

  “殿下谬赞,小人只是听从老爷和少爷的吩咐罢了。” 

  “你家少爷如今办事谋定而后动,法度谨然,来日可堪大用啊。” 

  宁七露出一点笑意:“老爷也常常称赞少爷变稳重了。” 

  “京里有什么新消息?”朝廷每月的邸报,逸王府也是有的,但一些微妙隐秘的事情,就得依靠别的渠道了。 

  “四月里,苑城太守贾胤强占民宅,收受贿赂,闹出人命,被告了御状。皇帝虽然大为恼火,到底还是看在他爹和他爷爷的面子上,只是革职了事。御史台一个新上任的侍御史温有道给皇帝上书说,东南富庶,容易消磨志气。地方官员长时间不动,自然滋生腐败,长此以往,恐怕尾大不掉,非社稷之福。皇帝觉得很有道理,暗地里派了一些御史往东南调查去了。” 

  赵承安放下心来:一切都按既定的步子在往前走。 

  作者有话要说: 

  说明:这几章丹青和赵承安的故事并行着说,但是时间是不一样的。丹青这面从六月初六往中秋写,赵承安那面则是中秋一个晚上的事。 

  第 18 章 

  东南是前朝根基所在,大夏国近千年来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带。当初元武帝派了自己身边最忠诚最得力的手下治理东南兖、青、越三州。这些人都是锦夏朝的开国功臣,也是真正和锦夏朝的利益绑在一起的群体。因此,对于晏文帝传位给宁王赵炜这件事,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意见。所以赵炜即位之后,对东南人事始终没有大动,不少职务都成了祖父传之子孙,或者老师推荐学生。到如今,弊端渐渐就显出来了:官员们裙带牵连,狼狈为奸。目无法纪,结党营私的事比比皆是。 

  什么东西都可能是双刃剑啊。赵承安不无感慨的想。 

  “还有就是,老爷担心……”宁七有些犹豫,因为自己老爷的话似乎有点冒犯殿下的意思。 

  “既是你家老爷捎来的话,直说无妨。” 

  “这几年,殿下的名声在京里也响亮的很,老爷担心这样会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