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真本事来自好观念 >

第13部分

真本事来自好观念-第13部分

小说: 真本事来自好观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个年轻人非常向往能到商界中发展,并成就一番事业,但在决定进行自己的计划之前,他开始怀疑自己,因为他发现自己缺少做老板的素质及能力。他在大学学的是印刷,除了与印刷相关的知识以外,他几乎什么都不懂。他毕业后便一直在工厂担任工程师,很少与公司以外的人接触,和陌生人说话时就像个害羞的大男孩,不知道应该把手放在哪里,与女性说话时,甚至还会脸红。他想开一家印刷厂,可是他对开办公司的注册手续以及其中的法律规章一窍不通。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我生来就不善与人打交道,如果要和人谈生意,一定无法顺利成功。开公司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要和人谈生意,必须接触许多人、谈许多条件,我不懂得沟通技巧,开公司只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看来我注定一辈子都要当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心里也这样想:“是啊!每个人都有各自适当的位置,何必羡慕或强求不属于自己的路呢?天生个性如此,怎能轻易改变,还是安分守己吧!”

但是还好这位年轻人的想法并非这样,虽然他的信心曾经动摇,不过他从来没有放弃。在亲人和朋友的鼓励下,他开始试着培养和别人交际应对的能力。慢慢地,他能聪颖且圆融地周旋于各种人物之中,上至政府官员,下至餐厅的服务生,他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轻松地赢得好人缘。

第25节:大胆施展自己的专才

他开始向印刷厂的资深员工虚心请教,学习如何排版、如何选纸,试着了解各种机器的性能、各种品牌油墨的特性等等。另外,他也结交了许多印刷厂的老板朋友,而他们也热心地帮助他筹集资金、指导注册手续,甚至教他如何招聘员工,并传授他许多宝贵的管理经验。

不久,年轻人的公司成立了。由于广泛的人脉关系,他的生意越做越好,财源滚滚,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几年后,他从一位腼腆的上班族成了一位意气风发的大老板。

我们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潜伏着惊人的能量,但这种潜能酣睡着,一旦被激发,便能成就一番大事!

《圣经》中有个关于才能的故事,大意是说上帝曾经分别给了三个人几种才能,不过第一个人只有一种才能,第二种人有三种,第三个人有五种。一段时间之后,上帝突然问起他们在此期间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第三个人回答说:“我利用5种才能努力工作,结果却因此具备了10种才能。”上帝听完之后,很高兴地夸奖他:“你做得很好!由于你善于利用才能,因此我将赋予你更多的才能。”

第二个人也同样地增加了自己的才能,但是第一个人却抱怨说:“主啊!你给了别人很多才能,却只给我一种,真是不公平啊!我知道你是既严厉又残忍的主,所以我把你给我的才能给埋葬了。”上帝闻言后,很生气地说:“你真是又懒又坏!”随后便取走了他的才能,转而恩赐给其他两人。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未被开发过的领域,若你认为“天生就是如此”,其实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就像小河觉得自己只是流动的液体,却没发现自己也可以是漂浮在空中的水气。挖掘自己的潜力,你就能够有所突破,而这种改变的勇气,也是创业者迈向成功事业必须具备的特质之一。

好观念基本功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能者多劳。”在《圣经》中也说:“让富有的更富有。”其实这两者的意义都是要人们掌握并利用自身的才能,使我们在不断增加才能的同时,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利益与收获。当你发觉自我的巨大潜能时,你的生命价值才会因此真实展现。

24大胆地施展自己的专才

据调查,有将近一半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对很多人来说,发现自己擅长做什么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他们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其实,不必看轻自己,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只会羡慕别人,或者模仿别人做的事,很少有人去认清自己的专长,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后锁定目标,全力以赴,所以大多数人不能够成就大事。

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相反的,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适合的职业,而总是做着自己不擅长的事,因此,工作既得不到成就感,又无法在那行业成为顶尖人才,更谈不上成就大事了。

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但大多数平凡人都希望自己有番不平凡的作为,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大事,以实现梦想,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但令人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总是不多。

如果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功人士,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着自己最擅长的事。

从很多例子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成就主要来自他对自己擅长工作的专注和投入,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实。

一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引用三个经济原则做了贴切的比喻。他指出,第一点是经济学强调的“比较利益”,正如一个国家选择经济发展策略一样,每个人都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做自己专长的事,才会胜任并感到愉快。换句话说,当你与别人比较时,不必羡慕别人,你自己的专长对你才是最有利的;第二点是“机会成本”原则。一旦自己做了选择之后,就得放弃其他选择,两者之间的取舍就反映出这一工作的机会成本,于是你了解到自己已作出决定,没有别的路可选了,必须全力以赴,这无疑能增加你对工作的认真程度;第三点是“效率原则”。工作的成果不在于你工作时间有多长,而是在于成效有多少,附加价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才能得到适当的回报与肯定。

选择职业,不单单是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因此,在开始就业过程之前,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清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首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估计一下自己能否胜任某项职业的要求,扬长避短,而不是一窝蜂的冲向最热门的行业。一个人要避免从事自己很不感兴趣、特别不擅长的工作,否则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是莫大的损失。把工作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去做,才能专心致志的投入。

另外,还要注意适时调整。职业生涯是漫长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对你而言,你所做的工作选择是正确的概率大概只有百万分之一。”如果你认为你的第一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那可能只能说明你是懒惰的,你不愿意生活有所变化。只有通过大量的、不断的搜寻和转变,才可能发现一条令你满意的职业发展道路。

第26节:人生充满变数

境遇是自己开创的,成功人士的丰硕成果也是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轻自己,你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你或许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大家羡慕的成功人士。

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脚踏实地是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立志,有的人想当科学家、发明家或者大文豪,各个看起来志向远大,脸上都洋溢着梦想的光彩。年轻人难免都会崇拜偶像,希望找到学习的模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科学家、发明家。所以必须培养一技之长,一步一步去累积自己的个人资产,才是迈向成功之路的要素。

也就是说,使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方法在于:该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该有的过程一定要经历。人生充满变数,一个人的成败与否,不单看他天生的资质如何,更多的要看他是否有毅力。人应该要有梦想,否则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但成功的条件必须日积月累地做好准备,你可以立志做大老板,做大文学家,但绝对不要躺在原地等待。

以下提供你几项建议,以便你在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时作为参考之用。

第一,阅读并研究有关选择职业的建议,这些建议必须是由最权威人士提供的。但不要听信那些说他们可以给你做几项测验,然后指出你该选择哪一种职业的人。这种人的做法已经违背了职业辅导员的基本原则,他们没有考虑被辅导人的健康、社会、经济等各种情况,也没有提供就业机会的具体资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第二,避免选择那些早已热门得不得了的职业。在美国,谋生的方法共有二万多种以上。想想看,二万多!但年轻人仿佛都不太了解这一点。结果呢?在一所学校内,三分之二的男孩子选择了五种职业……二万种职业中的五项,而女孩子中更有五分之四是这样。难怪总有少数的职业会人满为患,难怪白领阶层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忧虑。尤其是,如果你要进入法律、新闻、广播、电影这些光鲜亮丽的职业,这些已人潮汹涌的圈子,你必须要费一番大功夫。

第三,避免选择那些工作机会只有十分之一的行业,如推销人寿保险。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事先未打听清楚,就贸然从事推销保险的工作。

第四,在你决定投入某一项职业之前,先花几个礼拜的时间,对该项工作做个全盘性的了解。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和那些已在这一行业中从事10年、20年或30年的人士谈谈,这些会谈对你的将来可能有极深的影响。拿破仑·希尔从自己的经验中了解到了这一点。拿破仑·希尔在二十几岁时,向两位老人家请教过职业上的问题,后来回想起来,他发现那两次谈话其实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事实上,如果没有那两次谈话,他的一生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实在是难以想像。

记住,你是要做出你生命中最重要且影响最深远的两项决定(事业与婚姻)中的一项。因此,在你采取行动之前,应该多花点时间探求职业的真面目。如果你不这样做,接下来的时间,你很有可能活在后悔之中。

另外,还得克服“你只适合一项职业”的错误观念!每个正常的人,都可以在多项职业上造就成功,相对地,每个正常的人,也可能在多项职业中成为失败者。以卡耐基为例,如果以他自己自修并准备从事下述各项职业,他相信,成功的几率一定很高,对于所从事的工作,也一定能深感愉快。这一类工作包括:农艺、果树栽培、农业科学、医药、销售、广告、报纸编辑、教育、林业。另一方面,他相信下述的工作,他一定不喜欢,而且也会失败:簿记、会计、工程、经营旅馆和工厂、建筑、机械以及其他数百项活动。这是卡耐基自述自己专长与职业关系时的事实,值得我们参考。

在这些选择职业应注意的事项中,不管有怎样的规定,都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事为基准,美国著名行为学家杰克·豪尔在题为《从自己的专长着手打造成功》的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是聪明与不聪明的比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