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187部分

那时汉朝-第187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官,特别仁慈,明显不合要求。

田延年呢,他为人做事够狠,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他先是被霍光重用,任为长史。后来迁为河东太守。任河东太守期间,他雷厉风行,诛锄豪强,因而声名鹊声,连孩子听到他名字都不敢哭了。

由此看来,要搞掉刘贺,选田延年来当助手,明显靠谱。于是,霍光一看到田延年,先将刘贺事情摆明,问这戏怎么收场。

霍光心里想什么,田延年大约是清楚的。他对霍光说道:“既然刘贺不听话,为什么霍大将军不上奏上官太后,要求重新换人呢?”

霍光轻叹一声,慢悠悠地说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呀。不知道古代有没有废除君王的事?”

田延年一听,答道:“古代废君选贤的事,怎么会没有?比如商朝时,伊尹当宰相,曾经罢掉没用的天子,保护了国家安全。最后,后世非但不责骂伊尹,反而歌颂他忠于国家。”

田延年断了一下,又缓缓地说道:“如果将军您效法伊尹,您就是大汉的活伊尹了。”

田延年的话,犹如春风拂脸,吹开了霍光严肃的脸。仿佛一下子,所有复杂棘手的问题,都变得简单多了。

这时,霍光看着田延年,满意地点点头。他接着说了一句:“这件事,就交给你和车骑将军了。”

车骑将军是谁?他就是由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张安世。

可怕的狼牙,终于露出来了。

四 不乖,就没有糖吃

很快的,田延年就去找张安世。然而,两人刚商量完事,霍光却突然听到一个消息:罢黜刘贺的事,可能被传出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刘贺出行,半路被人拦驾。挡他去路的人,名唤夏侯胜;职务,光禄大夫。夏侯胜一见刘贺,就一声大吼:“陛下出宫,又想去哪里玩?”有下属这样对皇帝问话的吗?

刘贺倍受打击,也朝他怒吼一声:“老子去哪里玩,关你什么事?闪开!”

夏侯胜冷笑一声,对刘贺叫道:“你就知道玩,你知不知道有人要搞掉你?”

刘贺诧异地看着夏侯胜,问道:“你怎么知道有人想整我,有证据吗?”

夏侯胜叫道:“我的证据就是天象。天气久阴无雨,说明有人会犯上做乱。”

刘贺一听这话就更急了。要知道,他在昌邑王国当王的时候,曾经梦到过和碰到过种种稀奇古怪的事情。然后,他还专门向龚遂请教过。龚遂一不做二不做,经常哄他说,他之所以梦到和碰到鬼鬼怪怪的东西,是不良征兆。要多注意积善行德,才能化危为安。

那时,刘贺听到那话,也不揭穿龚遂,总是哼哼哈哈着就应付了之。什么鬼神,什么天意,通通是假话。在他的人生词典里,没有信仰二字。如果有,那就是只相信感觉。他的生活,就是跟着感觉走。

不过,今天刘贺一听夏侯胜这话,一点也不客气了。接着,只见他怪叫一声,大骂夏侯胜妖言惑众,不知好歹。

我认为,刘贺骂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真有天意,为什么他在昌邑王国天天疯狂时,上天非但没整他,反而将他送到长安来当皇帝。可见,所谓天象,实在不靠谱。如果有人说他靠谱,当然就是瞎扯。

刘贺将夏侯胜拿下后,先投入监狱,然后立案,将案卷送到了霍光手里。没想到霍光一看,眼皮直跳,直叫大事不妙。于是乎,他马上将田延年喊来。

田延年也是郁闷至极。准备废掉刘贺这件事,不超过三个人知道。除了霍光和他,最后一个就是张安世了。奇怪,夏侯胜怎么会知道有人要搞掉刘贺?难道……

一想到这里,霍光和田延年恍然大悟:肯定是张安世泄密了。

霍光一下子就火大了。很快的,他就将张安世召来。然而,更奇怪的事发生了,霍光质问张安世是不是走漏了风声的时候,他却直喊冤枉。他说根本就不是他泄密的,如果不是有人想陷害他,那就是不知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这下子,霍光疑惑了。张安世不泄密,田延年更不会。那么,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想了半天,三人谁也想不出来。

最后,他们只有使出一招,密审夏侯胜。

没想到,夏侯胜很老实,很快就交待了问题。更没想到的是,他的答案让人直想吐血。他说,他之所以知道有人要搞掉刘贺,不是什么人告诉他的,而是他受了某篇文章的启迪,推理出来的。

夏侯胜这话,一听就是胡扯。然而,夏侯胜却气壮如山地告诉霍光,如果你们不信,去翻一下书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吗?霍光想想,这话说得有道理。于是,派人将书拿来。一翻,竟然还真有那么回事。

夏侯胜说的那篇文章,果然记载了一句话,大约意思是:如果皇帝犯有大量过失,必招天罚。所以,老天使天气阴沉,显示的就是他位置不稳,多数要被臣属搞掉了。

我认为,这话一点都不聪明。古往今来,君王不正,不是被人拆台搬家,就是换人。商代夏,周代商,秦一统天下,莫不如此。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夏侯胜竟能自圆自说,不可谓不高。

霍光听夏侯胜这么一解释,最后一想,得出一个结论:行动机密还未泄露,夏侯胜对刘贺那惊人一骂,纯属巧合。

不过,霍光认为,夏侯胜可谓国之忠臣,必须保护。就在这时,有一侍中多次规劝刘贺,刘贺非但不听,竟然还把他关起来了。听到这个消息,霍光对张安世下了一道命令:救病宜快不宜迟,不能再拖了。

然而,要废掉刘贺,还必须另外一个人配合。这个人,当然就是丞相杨敞。于是,田延年立即去找杨敞,传达了霍光的意思。

自汉朝立国以来,历届丞相可谓百花齐放,面孔多样:兢兢业业者,有如萧何;大智若愚者,有如曹参;阴谋大师者,有如陈平;知难而退者,有如周勃;牛气哄哄者,有如周亚夫;混日子领工资者,有如田千秋。

那么,杨敞属于哪一类呢?一个词:胆小如鼠。遇事时无主无神,简直要了他的命。

那时,当杨敞一听说霍大将军等人要踢刘贺,他竟然紧张得浑身流汗,舌头发硬,一点主意都没有。他的嘴巴像是缺氧的鱼,啊啊啊要朝天张开,却叫不出声音来。

田延年很聪明,一见这架式,也不强势夺情。他告诉杨敞,你再慢慢想下,我先上个洗手间。田延年说完,转身真上厕所去了。

杨敞还在犯愣。一直以来,他做官的哲学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基于以上原则,他从不掺和各种政治派别之间的火拼。所以,以前是上官桀要搞霍光,他假装生病躲到几十公里外去了。现在是霍光要搞刘贺,他也想躲,却只恨地下无洞,跑不掉了。

现在到底怎么办?杨敞几乎要绝望了。

正在杨敞手足无措之际,突然间从东厢里跳出一女子,直奔他而来。杨敞定眼一看,原来是他老婆。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贤内助。我认为,这话放在杨敞身上,基本靠谱。当时,杨敞和田延年在客厅里说话时,他老婆正躲在东厢偷听。杨夫人之所以急得要跳出来,就是要替他的胆小鬼丈夫拿定主意。

杨夫人告诉杨敞:废掉刘贺的事,霍大将军已经决定;他之所以派田延年来通知你,不过是需要你配合一下。如果你还犹豫不决,我们全族人都要成为你的陪葬品了。

杨敞恍然大悟。原来,在汉朝的政治天平上,他不过是别人手里的一个筹码。

这时,田延年回来了。杨夫人在杨敞一旁站着,杨敞仿佛有如天助,他坚定地告诉田延年:“丞相府将鼎力支持霍大将军,一切听从他的指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六月二十八日,霍光在未央宫召开中央扩大会议。

除皇帝刘贺以及刘贺的人外,参加大会人员有丞相、御史、将军、侯爵、九卿、大夫、博士等。大会上,霍光宣布讨论议题:皇帝刘贺混账,危害国家安全,请大家就这事讨论如何处置。

在场所有官员,犹如被晴天霹雳击中一般,全都做木偶状。全场雅雀无声,没人敢站出来哼哈一声。

正当大家集体发愣时,突然跳出一猛人。此猛人,就是田延年。田延年首先向刘贺开炮:先帝刘彻将国家托付于霍大将军,将军忠心治国,天下平安。然而刘贺及其属下,自从进了长安,犹如火煮开水,搞得天下沸沸扬扬,鸡犬不宁。如此下去,国将不国,霍大将军又有何脸面见先帝于地下。

田延年顿了顿,他一手按剑,目光如炬,环扫现场。然后,他又大声喝道:“今日之议,不得拖拉;凡是后应者,剑斩!”

所有人都听明白了,今天这场大会就是谋划好的。要想竖着走出大门,必须站到霍光一边。

于是,当田延年话音刚落,所有人齐向霍光叩头,大喊将军英明,昌邑王混账,不能再当皇帝了,一切由将军说了算。

这个场面,霍光甚是满意。此举说明,废掉刘贺已成功一半。接着,霍光率领文武百官,直接朝见上官太后,痛诉刘贺无道。

骂完以后,霍光将他跟众官联名弹劾刘贺的书交了上去。

那个上官太后,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很快的,上官太后下诏:原昌邑王国的官员,一律不得入官;同时,召刘贺来见。

这招就叫关门打狗。然而,刘贺还被蒙在鼓里。他闻听上官太后召见,随即带着一帮人前往。

此时,霍光已在未央宫外守候。他告诉刘贺,今天只许你一人进宫,你的人通通在外等候。

刘贺很是疑惑,问霍光:“为什么不让他们进来?”

霍光很客气地说:“对不起,这是上官太后的命令。”

顿时,刘贺心底涌起一股不祥之感。他知道今天这趟来,肯定是凶多吉少了。然而有多凶,他不知道。

事实上,刘贺的预感是对的。刘贺一人进宫后,他的人全被赶到金马门外。他们发现车骑将军张安世已经率领羽林军等候多时了。

此时,刘贺更是不妙。他进宫后,霍光安排几个宫廷随从引他上殿。一路上,刘贺倍感不安。他问随从,好像我那些从昌邑带来的人,也没犯什么罪,霍大将军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宫?

陪侍的人,没有人能回答刘贺这个问题,也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刘贺又问:“那么,你们知道上官太后为什么要召见我吗?”

仍然是一片沉默的回答。最后,刘贺被引到金銮殿前,发现场面异常严肃庄严。上官太后,装整高贵;左右卫士,手持兵器;文武百官,按序排列。刘贺的心,不禁抽搐起来。

刘贺突然感觉到,他的末日到了。

这时,宫廷秘书长(尚书令)宣读弹劾书。弹劾书很长,但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刘贺荒唐无道,登基二十七天,竟然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法之事。

按弹劾书所举事实计算,刘贺平均每天就做了四十一件被人抓住把柄的事。这实在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刘贺的一举一动都被霍光记录在案。

这说明什么?大汉的长安,仍然是霍光的长安。刘贺进了长安,处处被监视,却仍然胡搞乱来,真是烂透了。

刘贺那二十七天的皇帝成长史,尚书令读得累,上官太后听得却一点都不累。那上官太后,是汉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只有十五六岁。她开始还听得津津有味,越往后听,越是气愤。中间甚至打断尚书令,跳起来大骂刘贺。

刘贺像只被拔光了毛的鸡,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最后,弹劾书终于宣读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