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500卷-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广记之神仙女仙卷001…070
李昉 等编著
神仙女仙卷目录
卷第一 神仙一 老子 木公 广成子 黄安 孟岐
卷第二 神仙二 周穆王 燕昭王 彭祖 魏伯阳
卷第三 神仙三 汉武帝
卷第四 神仙四 王子乔 凤纲 琴高 鬼谷先生 萧史 徐福 王母使者
月支使者 卫叔卿 张楷 阳翁伯
卷第五 神仙五 王次仲 墨子 刘政 孙博 天门子 玉子 茅濛 沈羲
陈安世
卷第六 神仙六 张子房 东方朔 王乔 周隐遥 刘商
卷第七 神仙七 白石先生 皇初平 王远 伯山甫 马鸣生 李八百 李阿
卷第八 神仙八 刘安 阴长生 张道陵
卷第九 神仙九 李少君 孔元方 王烈 焦先 孙登 吕文敬 沈建
卷第十 神仙十 河上公 刘根 李仲甫 李意期 王兴 赵瞿 王遥
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 泰山老父 巫炎 刘凭 栾巴 左慈 大茅君
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 壶公 蓟子训 董奉 李常在
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 茅君 孔安国 尹轨 介象 苏仙公 成仙公 郭璞 尹思
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 刘子南 郭文 嵩山叟 许真君 吴真君 万宝常 李筌
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 道士王纂 真白先生 桓辏А ±脊∪罨
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 杜子春 张老
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 裴谌 卢李二生 薛肇
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 柳归舜 元藏几 文广通 杨伯丑 刘法师
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 马周 李林甫 郭子仪 韩滉
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 阴隐客 谭宜 王可交 杨通幽
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 孙思邈 司马承祯 尹君
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 罗公远 仆仆先生 蓝采和
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 王远知 益州老父 崔生 冯俊 吕生 张李二公
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 许宣平 刘清真 张殖 萧静之 朱孺子
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 采药民 元柳二公
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 叶法善 邢和璞
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 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
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 郗鉴 僧契虚
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 九天使者 十仙子 二十七仙 姚泓 李卫
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 张果 翟乾祐 凡八兄
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 李遐周 许老翁 李珏 章全素
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 王贾 颜真卿
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 韦弇 申元之 马自然 张巨君
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 裴氏子 崔炜
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 成真人 柏叶仙人 齐映 王四郎 韦丹 冯大亮
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 徐佐卿 拓跋大郎 魏方进弟 李清
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 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 卖药翁 严士则
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 李泌
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 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 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
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 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李山人 陶尹二君 许碏 杜悰
杨云外 南岳真君
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 薛尊师 王老 黑叟 刘无名
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 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裴老 李虞
夏侯隐者 权同休
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 尹真人 卢山人 薛玄真 于涛
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 田先生 穆将符 房建 萧洞玄
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 贾耽 丁约 瞿道士 王卿 衡山隐者 梅真君
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 白幽求 王太虚 王子芝 刘商
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 唐宪宗皇帝 李球 宋玄白 许栖岩 韦善俊
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 李吉甫 李绅 白乐天 轩辕先生 李元 韦卿材
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 潘尊师 李贺 张及甫 郑册 陈惠虚 温京兆
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 嵩岳嫁女 裴航
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 侯道华 宜君王老 陈师 陈金
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 陈复休 殷天祥 闾丘子 张卓
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 麒麟客 王法进 维杨十友 金可记 杨真伯
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 韩愈外甥 刘卢钧 薛逢 费冠卿 沈彬
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 寒山子 轩辕弥明 蔡少霞 郑居中 伊用昌
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 西王母 上元夫人 云华夫人 玄天二女
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 太真夫人 萼绿华
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 魏夫人
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 明星玉女 昌容 园客妻 太玄女 西河少女 梁玉清
江妃 毛女 秦宫人 钩翼夫人 南阳公主 程伟妻
梁母 董永妻 酒母 女儿
卷第六十 女仙五 麻姑 玄俗妻 阳都女 孙夫人 樊夫人 东陵圣母
郝姑 张玉兰
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 王妙想 成公智琼 庞女 褒女 李真多 班孟 天台二女
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 鲁妙典 谌母 盱母 杜兰香 白水素女 蔡女仙 蓬球
紫云观女道士 秦时妇人 何二娘
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 玉女 边洞玄 崔书生 骊山姥 黄观福
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 杨正见 董上仙 张连翘 张镐妻 太阴夫人
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 姚氏三子 赵旭 虞卿女子 萧氏乳母
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 谢自然 卢眉娘
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 崔少玄 妙女 吴清妻
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 郭翰 杨敬真 封陟
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 玉蕊院女仙 马士良 张云容 韦蒙妻 慈恩塔院女仙
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 许飞琼 裴玄静 戚玄符 徐仙姑 缑仙姑 王氏女
薛玄同 戚逍遥 茶姥 张建章 周宝
卷第一 神仙一
老子 木公 广成子 黄安 孟岐
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或云,老子先天地生。
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
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
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之姓。
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
一云,守藏史。
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皆见于群书,不出神仙正经。未可据也。
葛稚川云:洪以为老子若是天之精神,当无世不出。俯尊就卑,委逸就劳。背清澄而入臭浊,弃天官而受人爵也。夫有天地则有道术,道术之士,何时暂乏。是以伏羲以来,至于三代,显名道术,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苛欲推崇老子,故有此说。
其实论之,老子盖得道之尤精者,非异类也。
按史记云:老子之子名宗,事(明吴郡沈氏野竹斋抄本——以后简称明抄本;清陈鳣校本——以后简称陈校本;“事”作“仕”。)魏为将军,有功,封于段。至宗之子汪、汪之子言、言之玄孙瑕,仕于汉。瑕子解,为胶西王太傅,家于齐。则老子本神(宋贾翔犹龙传序云:老子本亦人灵,神字疑讹。)灵耳,浅见道士,欲以老子为神异,使后代学者从之,而不知此更使不信长生之可学也。何者,若谓老子是得道者。则人必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异类,则非可学也。
或云:老子欲西度关,关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也,从之问道。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亦不然也。今按《九变》及《元生十二化经》,老子未入关时,固已名聃矣。老子数易名字,非但一聃而已。
所以尔者,按《九宫》及《三五经》及《元辰经》云: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
老子在周,乃三百余年,二百年之中,必有厄会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故当以史书实录为主,并老(《太平御览》六五九,引神仙传无老字。)仙经秘文,以相参审。其它若俗说,多虚妄。
洪按《西升中胎》及《复命苞》及《珠韬玉机》(明抄本“機”作“机”,《初学记》二三《御览》三六三,引《神仙传》作“札”。当是札讹为机,写作機。)《金篇内经》,皆云:老子黄白(《艺文类聚》七八、《太平御览》三六三引无白字。)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时为守藏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为老子。夫人受命,自有通神远见者,禀气与常人不同,应为道主,故能为天神所济,众仙所从。
是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金醴金液;次存玄素守一,思神历藏,行气炼形,消灾辟恶,治鬼养性,绝谷变化,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记者也,自有目录。其不在此数者,皆后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也。老子恬淡无欲,专以长生为务者,故在周虽久,而名位不迁者,盖欲和光同尘。内实自然,道成乃去,盖仙人也。
孔子尝往问礼,先使子贡观焉。子贡至,老子告之曰:“子之师名丘,相从三年,而后可教焉。”
孔子既见老子,老子告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也。”
孔子读书,老子见而问之曰:“何书?”
曰:“易也。圣人亦读之。”
老子曰:“圣人读之可也,汝曷为读之?其要何说?”
孔子曰:“要在仁义。”
老子曰:“蚊虻噆肤,通夕不得眠。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区矣。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若击鼓以求亡羊(明抄本“羊”作“子”)乎?夫子乃乱人之性也。”
老子问孔子曰:“亦得道乎?”
孔子曰:“求二十七年而不得也。”
老子曰:“使道可献人,则人莫不献之其君;使道而可进人,则人莫不进之其亲矣;使道可告人,则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可传人,则人莫不传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无他也,中无主而道不可居也。”
孔子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诵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迹,以干七十余君而不见用,甚矣人之难说也。”
老子曰:“夫六艺,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陈哉。今子所修者,皆因陈迹也。迹者履之出,而迹岂异哉?”
孔子归,三日不谈。子贡怪而问之。孔子曰:“吾见人之用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