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500卷-第10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固 韩晞 江东客马 陈璋
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
马 卢从事 韦有柔 吴宗嗣 孙汉威 于远 张全 王武 韦玭
骆驼 明驼 知水脉 风脚驼 两脚驼 白骆驼
骡 白骡 推磨骡
驴 僧朗 厌达国 村人供僧 张高 东市人 贺世伯 王甲
汤安仁 王薰
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
犬上 华隆 杨生 崔仲文 张然 杨褒 郑韶 柳超 姚甲
刘巨麟 章华 范翊 郭钊 卢言 赵叟 陆机 石玄度
齐琼 石从义 田招 裴度
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
犬下 李道豫 朱休之 李叔坚 王瑚 李德 温敬林 庾氏
沈霸 田琰 王仲文 崔惠童 李义 胡志忠 韩生
杜修己 袁继谦
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
羊 月氐稍割 西域大羊 宾青羊 齐讼者 梁文 顾霈 潘果
李审言 杨氏 陈正观 安甲
豕 燕相 杜愿 都末 刘胡 耿伏生 李校尉 汤应 安阳书生
吴郡士人 晋州屠儿 元佶 崔日用 李汾 徐州军人
卷第四百四十 畜兽七
猫 唐道袭 卖腊人 归系
鼠 王周南 终祚 清河郡守 淳于智 徐密 蔡喜夫 茅崇丘
萧悉达 逆旅道人 李测 天宝彍骑 毕杭 崔怀嶷 李甲
王缙 郗士美 李知微 建康人 卢嵩 柴再用 苏长史
卢枢 朱人 李昭嘏
鼠狼 张文蔚
卷第四百四十一 畜兽八
狮子 魏武帝 后魏庄帝 杂说
犀 通天犀 杂说
象 白象 阆州莫徭 华容庄象 安南猎者 淮南猎者 蒋武 杂说
杂兽 萧志忠
卷第四百四十二 畜兽九
狼 狼狈 狼冢 冀州刺史子 王含 正平县村人 张某妻
熊 子路 升平入山人 黄秀
狸 董仲舒 张华 山中孝子 淳于矜 刘伯祖 吴兴田父 孙乞
黄审 留元寂 郑氏子 晋阳民家
猬 费秘 许钦明客 戏场猬
卷第四百四十三 畜兽十
麈 吴唐 李婴
獐 刘幡
鹿 仓鹿 科藤 铜环 鹿马 紫石 陆绍弟 唐玄宗 彭世
鹿娘 张盍蹋 车甲 嵩山老僧 王祜 杂说
兔 岚州 杨迈
卷第四百四十四 畜兽十一
猿 白猿 周群 猳国 欧阳纥 陈岩 魏元忠 韦虚已子
王长史
卷第四百四十五 畜兽十二
猿中 张鋋 杨叟 孙恪 崔商
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
猿下 楚江渔者 王仁裕 猕猴 翟昭 徐寂之 张寓言
薛放曾祖 杨于度 猕猴
猩猩 好酒 能言 焦封 猓然 狨猩猩
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 说狐 瑞应 周文王 汉广川王 陈羡 管辂 习凿齿
陈斐 孙岩 夏侯藻 胡道洽 北齐后主 宋大贤
长孙无忌 狐神 张简 僧服礼 上官翼 大安和尚
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 李项生 王义方 何让之 沈东美 杨伯成 叶法善
刘甲 李参军
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 郑宏之 汧阳令 李元恭 焦练师 李氏 韦明府
林景玄 谢混之
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 王苞 唐参军 田氏子 徐安 靳守贞 严谏 韦参军
杨氏女 薛迥 辛替否 代州民 祁县民 张例
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 冯玠 贺兰进明 崔昌 长孙甲 王老 刘众爱 王黯
袁嘉祚 李林甫 孙甑生 王璿 李黁 李揆 宋溥
僧晏通
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 任氏 李苌
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 王生 李自良 李令绪 裴少尹
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 张简栖 薛夔 计真 刘元鼎 张立本 姚坤 尹瑗 韦氏子
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 张直方 张谨 昝规 狐龙 沧渚民 民妇
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 率然 蛇丘 昆仑西北山 绿蛇 报冤蛇 毒蛇 种黍来蛇
蚺蛇 蚺蛇胆 鸡冠蛇 爆身蛇 黄领蛇 蓝蛇 巴蛇
蛮江蛇 两头蛇 颜回 蜀五丁 昭灵夫人 张宽 窦武
楚王英女 张承母 冯绲 魏舒 杜预 吴猛 颜含
司马轨之 章苟 太元士人 慕容熙 邛都老姥 天门山
忻州刺史 余干县令 王真妻 朱觐
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 蒙山 秦瞻 广州人 袁玄瑛 薛重 顾楷 树提家
隋炀帝 兴福寺 张骑士 李崇贞 马岭山 至相寺贤者
李林甫 韦子春 宣州江 李齐物 严挺之 天宝樵人
无畏师 张镐 毕乾泰 杜暐 海州猎人
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 李舟弟 檐生 嵩山客 邓甲 苏闰 利州李录事 昝老
冯但 陆绍 郑翬 张垩子 选仙场 狗仙山 李黄
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 僧令因 卫中丞姊 蒲州人 相魏贫民 番禺书生
郫县民 游邵 成汭 孙光宪 朱汉宾 牛存节 水清池
王思同 徐坦 张氏 顾遂 瞿塘峡 靳老 景焕
舒州人 贾潭 姚景 王稔 安陆人
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
苍龙 曹凤 张鲁女 江陵姥 甘宗 南鄩国 龙场 五色石 震泽洞 梁武后 刘甲
宋云 蔡玉 李靖
苍龙
孔子当生之夜,二苍龙亘天而下,来附徵在之房,因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空中而来,以沐浴徵在。(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孔子要出生的那天夜里,两条苍龙横贯上天而降下,来依附着颜徵的居室,因而生了孔子。有两位仙女手擎香露从空中而来,用香露让颜徵沐浴。
曹凤
后汉建武中,曹凤字仲理,为北地太守。政化尤异。黄龙见于九里谷高冈亭,角长二丈,大十围,梢至十余丈。天子嘉之,赐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出《水经注》)
【译文】
后汉建武年中,曹凤字仲理是北地太守,政治风化优异。在九里谷高冈亭出现一条黄龙,角长二丈,粗十围,尾巴也足有十几丈。天子赞美这件事,赐给曹凤一百匹帛,增加俸禄二千石。
张鲁女
张鲁之女,曾浣衣于山下,有白雾濛身,因而孕焉。耻之自裁。将死,谓其婢曰:“我死后,可破腹视之。”婢如其言,得龙子一双,遂送于汉水。既而女殡于山。后数有龙至,其墓前成蹊。(出《道家杂记》)
【译文】
张鲁的女儿,曾经在山下洗衣服,有濛濛白雾围在她的周围,因而怀了孕。张氏女耻辱难以忍受,就自杀了。临死的时候,她对她的婢女说:“我死了之后,可以打开肚子看看。”婢女照她的话去做了,得到两条小龙子,就把龙子送到汉水里去了。然后把张氏女埋葬在山上。后来多次有龙来,那墓前形成一条小路。
江陵姥
江陵赵姥以沽酒为业。义熙中,居室内忽地隆起,姥察为异。朝夕以酒酹之。尝见一物出头似驴,而地初无孔穴。及姥死,家人闻土下有声如哭。后人掘地,见一异物蠢然,不测大小,须臾失之。俗谓之土龙。(出《渚宫旧事》)
【译文】
江陵的赵姥以卖酒为主。义熙年中,她的居室内地面忽然凸起来了。赵姥看了认为挺怪,早晚用酒祭奠它。曾经看见一个东西从地里出来,它的头像驴。但是地上当初就没有窟窿。等到赵姥死了,家人听到土下有声音,像哭声。后来人们把地挖开,看到一个挺蠢的怪物。这东西很难说有多大,很快就没了。一般叫它为土龙。
甘宗
秦使者甘宗所奏西域事云,外国方士能神咒者,临川禹步吹气,龙即浮出。初出,乃长数十丈。方士吹之,一吹则龙辄一缩。至长数寸,乃取置壶中,以少水养之。外国常苦旱灾,于是方士闻有(“有”原作“而”,据明抄本、陈校本改)旱处,便赍龙往,出卖之。一龙直金数十斤。举国会敛以顾之。直毕,乃发壶出龙,置渊中。复禹步吹之,长数十丈。须臾雨四集矣。(出《抱朴子》)
【译文】
秦使者甘宗禀奏的关于西域的事说,外国能通神咒语的方士,登临河川,走禹步步法吹气,龙就能浮出来。龙刚出来的时候,是几十丈长。方士吹它,一吹它就一缩,缩到几寸长,就捉住它放到壶里,用很少一点水养着。外国常常苦于旱灾。于是方士听说有干旱的地方,就带着龙前往。把它卖掉。一条龙价值几十斤黄金。全国都会聚集起来观看。直到最后,才把壶打开,放到湖泊里,又走禹步步法吹它,它长到几十丈长,片刻之间便乌云四起,下起雨来。
南鄩国
南鄩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毛鱼。时蜕骨于旷泽之中。鱼龙同穴而处。其国献毛龙一于殷。殷(王子年《拾遗记》“于殷殷”作“雌一雄放”。按事应在舜时,“殷”字讹。)置豢龙之官。至夏代不绝。因以命族。至禹导川,及四海会同,乃放于洛汭。(出《拾遗录》)
【译文】
南鄩国有暗藏在洞穴中的水源,它的下边通向地脉,其中有毛龙和毛鱼。毛龙和毛鱼时常蜕骨在空旷的水泽之中。鱼和龙在一个洞穴里相处。这个南鄩国曾经向殷商献过一条毛龙。殷商那时候设有养龙的官职。到夏代这种官职还有保留,因而用它作为一个部族的命名。到大禹治水,四海会同到一起,就把那条毛龙放到洛水里了。
龙场
《王子年拾遗》曰:方丈山东有龙场,地方千里,龙皮骨如山阜,布散百余顷。《述异记》:“晋宁县有龙葬洲。父老云,龙蜕骨于此洲,其水今犹多龙骨。按山阜冈岫,能兴云雨者。皆有龙骨。或深或浅,多在土中。齿角尾足,宛然皆具。大者数十丈,或盈十围。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体皆具焉。尝因采取见之。”《论衡》云:“蝉生于腹育(“育”字原空缺。据陈校本补),开背而出,必因雨而蜕,如(“如”原作“而”。据明抄本、许本改)蛇之蜕皮云。”近蒲洲人家,拆草屋,于栋上得龙骨长一丈许,宛然皆具。(出《感应经》)
【译文】
《王子年拾遗》上说:“方丈山之东有一个龙场,方圆一千里,龙皮龙骨堆积如山,布散一百多顷。”《述异记》:“晋宁县有一个龙葬洲。老人们讲,龙在这个洲上蜕骨,那水里至今还多有龙骨。考察那里的山岭峰峦,凡是能兴云雨的地方,都有龙骨。有的深,有的浅,大多在土里边。齿、角、尾、足,都很像。大的几十丈,有的粗满十围;小的才一二尺,有的三四寸,体形都具备。曾经借采取的机会见过。”《论衡》说:“蝉在肚子里生长发育,破开背爬出来,一定要借着雨天来蜕变,就像蛇蜕皮一样。”近来蒲洲有一个人家拆草屋,在梁栋上得到一根龙骨,长一丈左右,什么部位都很完备。
五色石
天目山人全文猛于新丰后湖观音寺西岸,获一五色石大如斗。文彩盘蹙,如有夜光。文猛以为神异,抱献之梁武。梁武喜,命置于大极殿侧。将年余,石忽光照廊庑,有声如雷。帝以为不祥,召杰公示之。对曰:“此上界化生龙之石也,非人间物。若以洛水赤砺石和酒合药,煮之百余沸,柔软可食。琢以为饮食之器,令人延寿。福德之人,所应受用。有声者,龙欲取之。”帝令驰取赤石。如其法,命工琢之以为瓯,各容五斗之半,以盛御膳。香美殊常。以其余屑,置于旧处。忽有赤龙,扬须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