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人的奴役与自由 >

第11部分

人的奴役与自由-第11部分

小说: 人的奴役与自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神和自由当然不能凯旋。从法国的普鲁斯特、俄国的安德烈。别雷的当代小说里,我们时可见到这一档次人的个体人格分崩离析和个

    ①仆。贝玑(1873—1914)

    :法国诗人、政治家。  ——译 注

…… 71

    42人的奴役与自由

    体人命运艰难困顿。无疑,这是一种启迪:仅个体人格才固有内在的统一和整体性,而个体人则只有一副“硬壳”

    ,即或个体性生气盎然,也无法抵御外在世界的力量。

    个体人格不可能完全是世界和国家的公民,它还是上帝王国的公民。因此,从深刻意义上讲,个体人格是一项革命的因素。这与人不是属于一个世界的生存而是属于两个世界的生存相关。

    人格主义是二元论的哲学,不是一元论的哲学。

    个体人格的生存必须以超个体价值的生存为前提。

    如果没有比个体人格更高的存在存在着,如果没有一个可供个体人格进入的冰清玉洁的世界,就没有人的个体人格。

    如果没有超个体价值,或者个体人格仅作为超个体价值的手段,也就没有个体人格。

    个体人格与共相事物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与种族和与社会的关系。

    要阐明这种关系,是人格主义哲学面临的最大难题。

    其困难性同我们的思维定势相关,而这一思维定势又源自唯名论与唯实论问题的虚假根基。

    个体人格与共同性、客体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

    无疑,uWniver-salia(共相)不在anterem(事前)

    ——这是唯心主义的柏拉图的唯实论,也不在postrem(事后)——这是经验主义的唯名论,而在rebus(画谜)中。这里,为我感兴趣的是:共相的事物在个别的事物之中,即在个体人格之中。这共相的事物并非来自于量的体认,不是派生的,而是基质。

    共相的事物不置于理念的、超个体的表层,而置于占据

…… 72

    人的奴役与自由52

    着生存位置的个体人格之中。

    共相的事物不属于客体性世界,而属于主体性世界。

    共相价值一旦客体化,人则沦为奴隶,所以,应该说是宇宙、人类和社会置于个体人格之中,而不是相反。人是人类中个别的、独特的、生存着的人,而人类仅仅是人界中全体人统一的价值,是人这一群体的质。人类不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真实性。共相的事物不是普遍的抽象的事物,而是具体的即充足的事物。共相的事物同普遍的事物相比较,它不是自足的生存,它置于独特的生存中,用旧有的术语来说,即在rebus(画谜)中。个别的事物全然不是共相的事物之一个部分,不能把共相的事物同独特的事物对立起来。

    个体人格不是与共相的事物相互对立的一个部分,相反,在很大程度上,个体人格就是共相的事物。个别的事物其主要的独特性则在于它内在充满的不是个别的事物,而是共相的事物。

    旧有的哲学术语极为混乱,它们关联于概念的客体化世界,同存在主义哲学无缘。莱布尼兹曾想弥合唯名论者与唯实论者的论争。

    个别事物中应蕴含着共相的、具体的事物,这样才能克服共相的事物与个别事物之间的矛盾性。共相的事物是主体的体验,不是客体的真实性。观念的客体世界并不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共相的事物(共相的观念、共相的价值)仅仅是主观的。那种为克服主观性,则把共相的观念进行客体化和实体化的做法,是盲人导路,绝非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这里令人棘手的是:经由客体化道路所形成的上帝的概念和上帝的观念。说上帝是共相的事物,或者说上帝是独特

…… 73

    62人的奴役与自由

    的、个别的事物,均有偏颇。因为这样一来,共相的事物与独特的事物之间的区别被安放在了客体化的位置上。上帝不在客体化的位置上。

    上帝在生存的位置上和超越的体认中。

    如前所述,人与上帝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不是普遍与部分、目的与手段、奴仆与主子的关系。人与上帝的关系同客体世界(自然、社会)中的任何事物和任何关系都没有相似之处。当上帝被作为客体的真实性,或者发生共相观念的客体化时,上帝也就荡然无存。上帝生存着,上帝是生存的相遇,是超越。

    在这样的相遇中,上帝即个体人格。因此,必须以全新的目光来感知个体人格与超个体价值之间的关系。

    以为超个体价值高踞于人,上帝是目的,个体人格是实现这项目的的手段,皆大谬不然。鼓噪上帝为着荣耀自身而创造人的神学教义,既侮辱人,也侮辱上帝。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一切侮辱人的学说同时也侮辱上帝。必须重申:个体人格与个体人格(即或与上帝的最高的个体人格)之间,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一切个体人格都有自身的目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仅存于客体化的即把人的生存向外抛出的世界中。

    如果没有超个体价值,没有生命的神性巅峰——上帝,个体人格便不能走出自身,不能实现自身的全部生命。

    因此,判定人的个体人格为终极意义上的最高存在,或者否弃上帝,视人为上帝,均是一套落井下石的理想骗局。

    这不能提升人,只能致人于奴役的位置。人的个体人格不是任何超个体价值的手段,不是神性力量的工具。当超个体价值把人的个体人格转换为手段时,人也就跌落进偶像的崇拜中。对于理性的思

…… 74

    人的奴役与自由72

    维,个体人格是悖异。它悖异地把两两相悖的事物,即个体的与超个体的、有限的与无限的、留驻的与变化的、自由与命运,揉合在了一起。

    个体人格所发生的与上帝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见面交会的关系。

    个体人格-上帝,不想充当人的统治者,它提升人,荣耀人;个体人格-人,应成为上帝的荣耀,感领上帝的恩泽,响应上帝的召唤,与上帝进行爱的相遇。

    人的个体人格是潜在的一切,是整个世界的历史,世界的一切都随我而生生不息;与此同时,每个人的个体人格又都拥有自己的世界。但是迄今为止,人的个体人格却仅实现了少许,而大部分都滞留于被遮蔽的状态。追究起来,人的这种深层面上的被遮蔽在于人自己的意识,是“我”沉浸在世界生命的汪洋大海中。因此,人要拓展共相内涵自身,而又不至于转换成这项共相内涵的手段,唯有经由认识、爱、理智和激情。

    我的意识与我的个体人格和我的个体性之间的关系甚为复杂,且时时对立冲突着。个体人格从深层面上建树自己的意识,就犹如构筑工事和划定疆界以抵御外患那样,因为,意识会阻碍我的个体人格去圆满实现自身的共相内涵,会阻碍我的个体人格同大千世界交会。

    意识中存有超个体的因素,意识无论如何不会因其个体性而关闭起来。意识在“我”与“非我”的关系中凸现。这里,意识要走出“我”

    ,同时又可能阻碍从“我”走向“你”的内在的交会。换言之,即意识会客体化,会遏止超越。不错,意识确实是一项“不幸的意

…… 75

    82人的奴役与自由

    识“。意识隶属于法则,亲近普遍的事物,疏远个别的事物。

    所以,意识极易跌落进幻象,极易曲解个体事物与超个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意识自身的结构极易产生奴役。在此,经常需要意识扮演既封闭着又敞开着的两种角色。

    许多哲学家,如莱布尼兹、施特恩①、洛斯基②以及舍勒的一部分思想,都庇护分等级的人格主义。其实,这一学理的内在矛盾已使它演化为人格主义的反动。

    这一学理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分等级的整体,这个整体由各种不同等级的个体人格组成,而且其中每一等级上的个体人格都隶属于最高等级上的个体人格,并是它的所属部分或器官,要走进它,组建它。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一学理还认为:在这个分等级的结构中,人的个体人格被排列在低等级上,民族、人类和自然宇宙不仅具有个体人格,还具有最高等级上的个体人格。

    我以为,只有个体人格认可集体的共同性和整体性,一切真正的统一才可能显示个体人格。彻底的人格主义应承认这是个体人格自身的矛盾生存。分等级的概念强说人的个体人格是分等级的整体的一个部分,人的个体人格所显示的价值仅在于个体人格与分等级的整体的关联,即人的个体人格仅因于分等级的整体才得到自身的价值。这样,分等级的整体便理所当然地具有最高价值,于其中便理所当然地可以寻到共相性、统一性、全面性。这样,人的个体人格不能不隶

    ①施特恩(1871—1938)

    :德国心理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

    ——译 注②洛斯基(1870—1965)

    :俄国宗教哲学家,俄国直觉主义和人格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 注

…… 76

    人的奴役与自由92

    属于这种整体。真正的人格主义决不苟合这一伪理。那些集体的统一缺少生存的核心,缺少个体人的命运,它们无力体认痛苦与欢乐。因此,个体人格之外,没有绝对的统一,没有全面性。个体人格之外,一切都只是部分。客体化的一切和客体的一切,只能是部分。一切客体化世界和一切客体化社会都担负着客体化自身的沉疴。像这么一个客体化的世界所具有的只能是摧毁个体人格的沉重性,而绝不是整体性、全面性。

    生存的核心和苦难的命运在主体性中,不在客体性中。

    如果个体人格隶属于分等级的整体中的、排列在最高等级上的那些集体的统一,那么就意味着个体人格隶属于客体化世界。

    客体化总反叛人格主义,总敌视并异化个体人格。

    客体化世界中生存的一切,像民族、人类和宇宙等,应隶属于个体人格的内在生存,而不是个体人格隶属于分等级整体中的任何核心。

    民族、人类和宇宙等放置在人的个体人格中,即放置在个别化的共相或者小宇宙中。相反,如果把它们抛向外在的真实性,抛向客体,则意味着人的堕落,人对非个体性的真实性的屈从,是人的外化和异化。就生存而言,太阳并不位于宇宙的中心,而是在人的个体人格的核心中。太阳的逐外指涉人的堕落状态。实现个体人格,使个体人格力量现实化、集中化,便可以内在地含摄太阳甚至整个宇宙、整个历史、整个人类。在与人的个体人格的关联中,集体的个体人格和超个体的个体人格仅仅是幻象而已。这种幻象源自外化、客体化。这种客体的个体人格实际并不存在,存在着的仅仅是主体的个体人格。唯有反等级的人格主义,才堪称唯一真正的人格主义。

…… 77

    03人的奴役与自由

    个体人格之外,不存有任何整体性、全面性、共相性。

    这些诸“性”仅存于个体人格。个体人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