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人的奴役与自由 >

第28部分

人的奴役与自由-第28部分

小说: 人的奴役与自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81

    431人的奴役与自由

    的本能又委身给这些虚幻的观念。

    不幸得很,人受外在的奴役,又受内在的奴役。自我中心主义者总在客体化的钳制下,总把自己抛到外在的世界中去,即使分析世界,他们也依附于世界,也把世界作为自己的工具。

    人受自我的奴役常采用个人主义的诱惑形式。

    不能简单评判个人主义这桩复杂的现象。至少,个人主义有正(积极的)和负(消极的)两方面的意义。

    因术语的不确切,人们把人格主义称为个人主义。

    例如,一个人若独立思考,自由判断,或者自我隔绝,不好交际,躬行自我中心,便常常会被认作个人主义者。从词的严格意义上讲,“个人主义”源于“个体人”

    ,而不源于“个体人格”。

    凡确信个体人格的最高价值、护卫自由、渴求完满以及认可人有权实现生命的可能性,便不能划归个人主义。关于个体人格与个体人的区别,在前面我已有分析。

    易卜生的《皮尔。金特》①曾揭示出个人主义的天才的生存的辩证法。易卜生这样向我们提问:那构成我的究竟是什么?是什么使我确信?剧中的主人公皮尔。金特想成为他自己,想成为有根源性的个体人,因为他曾经丧失并毁灭过自

    ①该剧写于1867年。主人公皮尔。金特是农村的破落户子弟,常喝酒闹事,想入非非。

    他拐骗女人,后又弃之。

    为躲避当局捉拿,逃入山中,娶山妖之女为妻,最后又再度回到揶威。皮尔。金特没有信念,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形象。

    ——译 注

…… 182

    人的奴役与自由531

    己的个体人格。

    但实在不幸,最终他还是做了自己的奴隶。

    那种被文化上流人士所标榜的美感化了的个人主义,已进入当代小说的视域。

    于其中,整体的个体人格被个人主义肢解,整体被扯成碎片。个体人格是人的内在的整体和统一,唯凭藉此,才能攻克自我,攻克奴役。一旦个体人格被肢解成自我确定的、理智的、激情的、感觉的……众多碎片,那么它作为人的生存核心也就随即消亡。唯精神源头可以整塑灵魂生命的统一,可以重建个体人格。抗击奴役不能取用个体人格的碎片(部分)

    ,而要取用统一的个体人格(整体)。

    否则,人最终仍无法脱出奴役人的各种形式,仍会身陷囹圄,得救的奇迹仍不会出现。这里,人受奴役的孽根是人失却了自己的内在核心,听凭众多碎片占山为王,各行其事。

    这样一来,人还会勃生出神经质的恐惧,这比什么都更容易置人于奴役中。

    遏止这种恐惧,不能凭藉人的理智的、激情的、感觉的碎片,只能凭藉作为整体和核心的个体人格,凭藉个体人格价值的凝聚力。唯个体人格(整体)

    ,方可攻克客体化世界(部分)。

    人需要认识自己是一个可以从各方面抗击客体化世界的整体,需要认识整体的个体人格是生存的最高形式。人受自我或者“非我”的奴役,都透显人的破碎性。自我对人的奴役,无论卑劣的情欲,还是美好的观念,都意味着人丧失了自己的精神核心。那种关于灵魂生命的原子理论是伪学,它从心理化学的特殊角度来导向灵魂过程的统一。这样,灵魂过程即使能够统一,也是相对的,会轻易又被击碎。统一灵魂的过程,须委以元气充沛的精神源头。这是个体人格的杰作。

    具有核心意义的不是灵魂的观念,而是整体人的观念。

    它

…… 183

    631人的奴役与自由

    蕴含着精神、灵魂和肉体的本源。剧烈的自然生命过程摧毁个体人格。强力意志扼杀人的肉体,扼杀强力意志的主体自身,扼杀受这种强力意志支配的人。尼采便立足于强力意志和自然生命过程,这完全背离了人格主义的基本取向。强力意志对真理的认识不给予任何可能性。任何真理都不趋向于强力意志,即不接受强力意志的奴役。强力意志是人的离心力,无法帮助人战胜自我和客体化世界。自我的与客体化世界的奴役,是奴役的“一体两面”。对统治、强力、功业、荣誉、享乐的企盼,即是被奴役,即意味着用奴隶式的态度观照自己和世界,并把自己和世界奉献给统治者(即奴隶)的淫欲。

    个体人实在太孱弱,如果以为个人主义会使个体人强健起来,会给予个体人以独立于世界的自由,这是人的幻象。

    事实上,个人主义是客体化,它关联于人的生存的外化,而且每每隐而不显,难以被人识破。

    个体人是社会的、种族的、世界的部分,而个人主义是部分——脱离了整体的部分——的幻象,或者是部分对整体的反抗。

    整体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纵然反抗整体,但置于个人主义中,也只能是外化的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仅存于客体化世界,即仅存于异化的、非人性的、决定论的世界。对于共相,个人主义者躬行自我隔绝、自我确定,并把它纯粹视为暴力的角逐场。

    从这一角度讲,个人主义也反叛集体主义。

    当代精致了的个人主义早已远离彼特拉克①,远离文艺

    ①彼特拉克(1304—1374)

    :佛罗伦萨人,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与薄伽丘齐名。  ——译 注

…… 184

    人的奴役与自由731

    复兴时期的那种个人主义。

    现代人把个人主义作为一副甲胄,以为披挂在身,则可抵御世界和社会的进袭,则可走进自我,走进灵魂,走进抒情诗、叙事诗、音乐,这实在大谬不然。

    人的灵魂确实十分丰盈,但也需要拓展。拓展灵魂之际,不能离析个体人格。

    个体人格自身所蕴含的共相不在客体性中,而在主体性中,即在生存性中。个体人格朗照人,使人意识到人自身的源头在自由(即精神)中,由此攫取奋力挣扎和积极创造的力量。

    这意味着人要成为个体人格,要成为自由人。

    个人主义者本质的源头在客体化世界中,即在社会和自然中。

    凭藉个人主义来抗拒奴役,实际上只能隔绝自己,只能屈从于外在世界。无怪乎,个人主义者都是社会化了的人,所感受到的大抵是暴力、封闭、无助这一类社会性。这是个人主义的悖异。譬如,孱弱的个人主义仅在较宽松的社会制度下才能存活,一旦进到资本主义制度,遭受经济力量和经济利益的围剿,顷刻便会覆灭。个人主义扼杀别人,也扼杀自己。

    人格主义具有群体的亲密的聚合力,期待建立群体的兄弟般的友谊,这迥然异于个人主义者把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视为豺狼关系。

    凡持有伟大创造之举的人都不是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者自我隔绝,孤芳自赏,投机钻营,追逐实惠,并把个人主义的封闭性合理化,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虚伪的了。进行伟大创造的人踽踽独行,不苟合于四周的环境,特别是不苟合于那些早已定形了的集体的意见和判断。

    他们的服务意识极强,时时肩负着天下的使命。由此,孤独亦可分为两种:创造的个体人格的孤独与个人主义者的孤独。前者体认内在的共相

…… 185

    831人的奴役与自由

    主义与客体化的共相主义之间的争斗;后者也反抗客体化的共相主义,但他底气不足,终究要败下阵来。

    这两种孤独,也可以区分为内在丰盈、充实的孤独与内在贫瘠、空虚的孤独,或者区分为英雄主义的孤独与“败北者”的孤独,大气运作的孤独与匮乏底蕴的孤独。

    一个人若以静观的美感抚慰自己,填补自己的孤独,这属于个人主义者的孤独。列夫。托尔斯泰强烈地体认过孤独,即便在自己的亲人挚友中间,他也无法脱出这种孤独。无疑,这是创造的个体人格的孤独。另外,个人主义者的孤独和异化性往往导向对虚伪的共同性的屈从。个人主义者会轻易变成教徒,隶属于他完全不能反抗的世界。

    这类例子在革命与反革命中,在集权主义的国家中,屡见不鲜。

    像个人主义者这种自我的奴隶,太受自身的“我”

    的诱惑与奴役,因此完全无力抵御来自“非我”的诱惑与奴役。

    唯有个体人格,才是脱出“我”与“非我”奴役的解救。人沦为“非我”的奴隶,总经由“我”和“我”所在的状态。客体世界的奴役力量能铸成壮士的个体人格,但不能铸成一个教徒。教徒的调和顺从作为奴役人的形式,时而利用这样或那样的本能,又时而利用这样或那样的“我”。

    荣格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即:朝向内在的内倾型和朝向外在的外倾型。

    这种划分当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实际上,一个人很可能同时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现在使我感兴趣的是:内倾性在多大程度上就是自我中心主义,外倾性在多大程度上就是异化和外化。换言之,一个人内倾到什么程度就成为自我中心主义者,外倾到什么程度就发生异化和外化。扭曲的内倾性即泯灭了的个体人格,这是自我中心

…… 186

    人的奴役与自由931

    主义;而扭曲的外倾性即是异化和外化。按其本性,内倾性也可能触及自我的深层面,从而进到精神的深刻启示中去;外倾性也可能导向创造人和创造世界的积极性。但这里要谨防外倾性把人的生存向外抛出,发生客体化。这种外化和客体化的产生取决于主体的一定导向。人受奴役也许是人太沉溺于自己的那个“我”

    ,太专注自己的状态。当人与世界和他人不再发生任何关系时,人也就完全被抛入外在,被抛入世界的客体性,以致丧失掉对自己的“我”的意识。无论是扭曲的内倾性,还是扭曲的外倾性,均是主体的与客体的相互断裂的结果。当人的主体性太锁闭自身时,“客观的”就疏离、厌恶、否弃和奴役人的主体性。客体对待主体一旦发生这种异化和外化,即发生了我所讲的客体化。被自己的“我”完全吞食了的主体与完全抛入客体的主体一样,均是受奴役。

    这两种主体的个体人格都被摧毁,或者说,它们都不能再进行形式化。这在文明发展的不同时期各有表现:文明乍起,主要是主体抛向社会群体、环境、宗族等客体,即主体的抛出性占优势;文明进到顶峰时期,更多的则是主体沉溺于自己的“我”

    ,当然,也不乏回归的潮动。

    自由的个体人格是世界生命的奇葩。

    但在大多数人那里,它要么滞留于潜在状态,要么分崩离析。个人主义不能拓展和启示个体人格,仅虚伪地搬弄辞藻。个人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哲学,人格主义是精神的哲学,唯人格主义,方可承担重任。

    人要脱出世界的和一切外在力量的奴役性,必须脱出自我的奴役,即脱出自我中心主义的奴役。为此,人应成为精

…… 187

    041人的奴役与自由

    神的内倾化的和外倾化的人,应在创造的积极性中走向人们和世界。

…… 188

    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