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第31部分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第31部分

小说: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 月7 日,阳光明媚的周日。马歇尔听从夫人意见,骑马外出散心,迈尔堡周围景色宜人,不多远就是波托马克河畔,将军骑马时而小跑,时而缓步,享受不完的新鲜空气,舒展不尽的筋骨。然而他怎曾料到,陆军部情报处远东组组长布拉顿上校今天找了他一上午!马歇尔是否被找到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12 月6 日下午,日本外务省通知驻华盛顿使馆注意接收发自国内的重要电报,电文共分14 部分。美国方面获悉后,准备好同时截获电文,因为美方早已破译了号称“紫色”的日本绝密外交电码。晚上,译电员监听来自东京的电文,前13 段电文已经表明,日本完全拒绝了美国的全部建议,准备断绝外交关系,予以宣战。而第14 段电文日本人留待7 日清晨再发。
  如此重要的文件,竟被值班的史密斯锁入马歇尔将军的保险柜,原因只是他向布拉顿上校所说的:“将军回家了,看看它重要到什么程度,要么送到将军家里去,要么锁入保险柜。”电文没有送交将军。
  待周日马歇尔骑马回家,淋浴更衣之后,日本人的第14 段电文早已令布拉顿如雷轰顶。最后一段电文道:“14、日本政府遗憾地通知美国政府,鉴于美国政府的态度,通过进一步谈判达成协议已断无可能。”
  布拉顿上校已近乎歇斯底里,用电话催促马歇尔速到陆军部。
  马歇尔明白炸弹就快引爆。他火速赶到办公室,正如他预料的,每个人都面带惊恐,慌乱如麻。马歇尔也心急如焚,但为稳定人心,又不得不显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而手下的人没有让他先阅读最后一封电文,却是按部就班地让他从第一封看起。在此分秒必争之时,总是庸人当道。
  时针已指向华盛顿时间上午11 时,夏威夷的早晨5 点。距日方提出的最后期限只有两个小时。马歇尔立即拟好电文,令发至太平洋地区所有陆军指挥部。同时又亲自将电文交给海军指挥官,请所有军人认识到形势迫在眉睫。但将军怎会知道,电报的发送出了问题。华盛顿与夏威夷的陆军通讯中断,手下决定改用普通商业电信系统。这就意味着,一字千金的电报只能通过夏威夷当地的邮差送往军港肖特将军手里!一寸光阴一寸金,更何况发往夏威夷的电报并未优先发送,而是按次序排在后面。
  夏威夷的日出异常美丽,12 月7 日同样平静安祥。肖特将军放了众官兵的假,自己则陪同夫人参加军队义餐。当日本的飞机投下无情的炸弹时,送电报的邮差还在路上颇为辛苦地奔波,而美军高射炮的炮弹还正躺在仓库里安眠。
  一切在瞬间毁于一旦。华盛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珍珠港突遭袭击,并非军事演习。全国上下乱成一片,华盛顿令麦克阿瑟派军舰保护珍珠港的飞机跑道,麦氏抗命不从,他要确保菲律宾,以示早有防范。
  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此时感叹不已,承认自己的严重疏忽,对珍珠港事件确有责任。但更重要的,他考虑必须有几位得力军官,以应付“国耻日”之后的正式参战。他暗下决心,将早已看中的巴顿、艾森豪威尔等人提拔上来,以振军心,洗去国人心中的耻辱感。
  正是:神机妙算终有命,鹿死谁手实难明。
  珍珠港的爆炸声震动了白宫,罗斯福总统如遭当头棒喝。欲知“二战”
  中美国如何表现,且听下回细说。
  第十八回 正义之举建功勋 反动势力末日临风云突变战火起,幸福家园平地夷,各路大军奋杀敌,凯旋奏响英雄曲。
  话说1941 年12 月7 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天,午饭后,罗斯福身穿儿子的一件旧毛衣,翻看着集邮册,稍事休息。不料,突然间仿佛晴天霹雳,日本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了珍珠港。
  罗斯福呆坐在书房里。埃莉诺悄悄走进去,给丈夫点燃了一支雪茄。他们双目相对,没有说话。罗斯福耳边响起昨天他的高级助理霍普金斯所说的话:“我们如果不能首先发动进攻和防止任何形式的突然袭击,那就会吃大亏的!”埃莉诺明白,此时罗斯福需要独自一人思考。她用手抚摸了一下丈夫的肩膀,便退了出去。
  “是呀,他是对的,他说得对。”罗斯福仍停留在与霍普金斯的谈话。
  “可,我是怎么说的?我们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不能那样做。真荒唐!”他用拳头在桌子上狠狠一捶。“国耻”使罗斯福心胆俱碎。
  第2 天,他在儿子搀扶下,走上国会讲坛。他环视会场,两院议员、内阁成员、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各国外交使节把众议院大厅挤得水泄不通。二层也座无虚席。罗斯福讲话后,两院分别表决通过,美国决定对日宣战。从此,美国正式为反法西斯的正义之举而战。
  埃莉诺知道,此时响应丈夫发出参战号召的最好行动,莫过于支持儿子们参军。他们夫妇共有5 个孩子,其中4 个是儿子,最小的已经25 岁。四兄弟全部上了战场,两人在海军舰艇服役,一人为海军陆战队员,另一人为陆军航空兵。后来,3 人立功受勋,分别被提升为少校、上校和准将。唯一的女儿安娜在战时担任父亲的私人秘书,曾陪同其父出席雅尔塔会议。埃莉诺为孩子们的勇气和才华感到骄傲。她常常想起三儿子说过的一句话:“在美国没有皇族家庭,只有杰出的家族”。不错,这个“杰出”称号要靠每个家庭成员的奉献。
  宣战后,埃莉诺本人也行动起来。她布置白宫管家购置战时灯火管制所需的蜡烛和窗帘等物品之后,外出一周检查备战工作。她特别关照医院不仅要搞好军事医务,而且要注意困难时期少年儿童的健康卫生工作。作为总统夫人,埃莉诺要陪同罗斯福参加许多应酬。1942 年的一天,罗斯福问妻子,是否愿意到英国去访问。这使埃莉诺立刻想起英国首相丘吉尔来访时每次都提到罗斯福应该去英国一趟,一定是要她作为夫人陪同,便问:“你终于决定去了?准备什么时候起程呢?”罗斯福笑了起来,向她挤挤眼睛,一摆手玩皮地说:“不,我不去,我不去。这回要请你自己去。”
  原来,英国王后伊丽莎白早就派人前来向总统试探,看看夫人是否有兴趣赴英考察英国妇女的战时工作情况。罗斯福本人认为这项建议很是可取,随即作了肯定答复。他心中有数,几十年来,只要他需要,埃莉诺为他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这方面,夫人是无可挑剔的。相反,罗斯福在内心深处却自感有愧于她。
  罗斯福对夫人说:“你去的第一件事,是了解妇女的战时工作情况。妇女工作不是你的老本行吗?我还等着你回来也搞点什么呢。第二件事,要替我去看望驻在那里的美国军队,他们很快就要进发北非了。怎么样?”丈夫的要求就是命令。埃莉诺笑着说:“只要你觉得这些事情很有必要,我一定愉快地前往。”
  1942 年10 至11 月,冒着阴冷的天气,罗斯福夫人在英国各地进行参观,代表总统看望美国军队时,当她得到机会与二儿子埃利奥特作短暂见面时,这位30 出头的空军驾驶员,见了母亲还像个孩子,只报喜不报忧,说他已被提升,马上要飞往非洲作战,他如何兴奋等等,滔滔不绝。母亲高兴地频频点头,“他真是个孩子气十足的大男人。”当孩子与她亲吻告别时,埃莉诺强忍着聚别匆匆的悲痛。儿子转身一走,她的泪水便夺眶而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她曾为丈夫和弟弟担过心,而现在,四个儿子全在前线,埃利奥特每次飞上天又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将近60 岁的母亲,埃莉诺不敢多想,也不愿多想。她明白,“第一家庭”必须在战争中身体力行,总统向全国的号召才能使人信服。
  罗斯福曾在年轻时就开始从政,担任过纽约州参议员、助理海军部长,但从1921 年生病之后,他有些消沉。在那些年代,埃莉诺肩负着繁重的家务,照看5 个孩子,还要帮助丈夫恢复体力,练习走路,同时,她想方设法鼓励丈夫再度从政。她是美国第26 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而这位总统是罗斯福从小崇拜的偶像。
  在美国,妇女出嫁后,一般改随夫姓。埃莉诺是唯一一位与总统同姓的总统夫人。罗斯福家族很富有,早年就分为两支,一支住在纽约州奥伊斯特湾,埃莉诺和其伯父属于这个分支。另一支住在纽约州的海德公园村,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他的母亲属于这个分支。西奥多晚年时,富兰克林已经当上了助理海军部长。他鼓励侄女婿说:“这才是你从政迈出的第一步,你要像我一样,当纽约州长、副总统,直到总统。记住,要珍惜本家族的姓氏。”晚辈果然不负所望,可惜伯父没能活到这一天。这便是美国历史上的两位罗斯福总统,前者,伯父,一般被称为“老罗斯福”;后者则为“小罗斯福”。言归正转。美国宣战后,罗斯福发表广播讲话,向全国发出总动员。
  “我们已经参战了。我们全国人民都彻底地卷进去了。我们正在为国家的生存而战,为将来的生活而战。”他号召各党派消除斗争,全力进行合作,他提出当前的目标是“团结全体人民,为人类的自由而斗争”。
  美国参战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了两年多。1939 年9 月1 日拂晓,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从此开始了长达6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德国发动战争后,很快攻下北欧两国并席卷欧洲大陆。1940 年6 月下旬,法国政府投降,戴高乐将军在伦敦举起“自由法国”的旗帜,声称“我们只输掉了一场战役,并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戴高乐并组织海外法国人抗击法西斯。英国政府旋即与“自由法国”建立同盟关系。当法西斯不可一世、称霸欧洲时,英国奋起抵抗,伦敦和许多大城市均遭到德军轰炸,损失惨重,英国多次向美国呼吁援助。美国又作何反应呢?其国民由于历史原因,一向对英国存有戒心,加上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影响,他们对国父华盛顿关于“不参与欧洲事务”的教诲世代铭记。这次,美国政府除“租借”给英国一些旧战舰外,便摆出一付“坐山观虎斗”、事不关己的姿态。
  直到1940 年12 月,英国几乎弹尽粮绝,难以支持,首相丘吉尔再次求助于美国时,罗斯福才彻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向全美国发出号召:“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如果英国崩溃,整个美洲的人将生活在枪口之下。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竭尽全力生产武器和军舰。”美国各地开始行动起来,政府又决定向英国支付巨额贷款。这样,美国对英国等反法西斯力量雪中送炭,实际上等于不宣而战。
  1940 年9 月,正在各地横行的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此后,他们把战火扩大到东南欧和北非地区还不算,居然于1941年6 月,对社会主义的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突然袭击,在从波罗的海至黑海的长约2000 公里的战线上,兵分3 路,以海陆空三军同时出击。由此,苏联人民投入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希特勒妄图在3 个月内攻占莫斯科,然而,他们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侵略计划彻底破产。当年12 月,苏联成功地进行了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