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蟀芮鼐彼懒肆撼梢约斑籼赝踉仭S址峙杀刈∏鼐吠说亩煽冢率骨鼐奖推锉姹览#盘牖此用孔溲退赖脑加幸煌蛭迩耍⒒钭搅饲扒匮镏荽淌吠跸缘热耍拷苫窳硕苑降钠餍盗覆荨S谑切皇嚷分髁Σ慷樱铀仿铰匪婕赐平G赝踯藜岷脱羝焦奕诘巧鲜傺舫峭凡炜矗患颊笱险滞斯缴喜菽酒胝晕际墙毓防炊攒奕谒担骸罢庖彩蔷⒌醒剑≡跄芩凳侨跣∧兀俊彼低晗猿鍪б獾难樱成峡悸冻鑫肪宓纳裆
秦兵紧靠淝水西岸摆下阵势,晋军不能渡过河。谢玄派遣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却临水设阵,这是相持对垒的打法,不是想速战速决呀!如果您移动阵势,稍微撤几步,让晋兵渡过河,来一决胜负,不也很好嘛!”前秦众将都嚷叫说:“我军人多,对方人少,不如就这样堵住他们,使他们过不来,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率兵稍略后撤几步,让晋军一半人马上岸,我们再用精锐骑兵紧压冲杀,就没有不胜利的了!”苻融也认为正确,于是指挥部队往后退。秦军一往后退,就不能再停下了。谢玄、谢琰、桓伊等人趁势率兵渡河,紧紧追杀。苻融勒马来回奔驰,巡视战阵,企图制止住那些退却的士兵,但马倒人翻,被晋兵杀死,秦军于是崩溃。谢玄等人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秦军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了原野,堵塞了河流。那些奔逃的人听到刮风声、鹤叫声,都以为是晋兵即刻就要追来,白天黑夜都不敢止息,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下歇脚,加上饥饿寒冻,死去的约占十分之七、八。当初,秦军稍往后撤时,朱序在阵后呼喊到:“秦兵大败了!”众人随即没命地奔逃。朱序随即和张天锡、徐天喜都伺机返归东晋。晋军缴获了秦王苻坚所乘坐的云母车。又夺回寿阳,活捉了前秦淮南太守郭褒。
苻坚身中飞来的乱箭,一行人单独逃到淮北,饥饿异常。当地居民有来进献水泡饭,猪腿肉的。苻坚吃下去,赏赐绢帛十匹,丝绵十斤。送饭人辞谢说:“陛下对安乐感到厌倦痛苦,自取危难。臣民我如同陛下的儿子,陛下如同臣民我的父亲,哪里有儿子奉养父亲却求取回报的呢!”说着连看都没看一眼就离去了。苻坚对张夫人说:“我今后还有什么脸面来治理天下呢!”说罢泪流满面。
这时,秦军各路兵马全都溃散,只有慕容垂统领的三万人马未受损失。苻坚带领一千多名骑兵奔赴该军。世子慕容宝对慕容垂说:“燕国被秦灭亡了,天命和人心都寄托在您的身上。只不过时机未到,所以您才隐身匿迹,收藏起真意罢了。如今秦主兵败,委身于我们,这是上天借给我们良机来恢复燕国的国祚呀!此事时不可失,愿您不要因为顾念秦主的小恩小惠而忘记了复国的重任。”慕容垂说:“你说的完全对。但他一片真心,把性命都交付给我们了,怎么能够害他呢?上天如果抛弃了秦国,不担心它不灭亡。还不如暂且保护秦主的危难来报答他的恩惠,慢慢等待秦国内乱再消灭它,既不辜负秦主平素对我们的一片心意,又能够凭借德义夺取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说:“秦国强大时吞并燕国,秦国衰败时燕国消灭它,这是报仇雪耻,不是辜负秦主的平素心意。兄长你为什么获得却不取,甘愿放弃数万兵马拱手献给他人呢?”慕容垂说:“我过去被太傅慕容评所不容,无处安身,到秦国逃避死亡的威胁,秦主按国士来对待我,恩礼备至。后来又被王猛所陷害,没有办法自我说明真相,秦主偏偏能够明辨是非,这种厚恩怎能忘记呢?如果氐人的气运一定会走到尽头,我就应当怀柔抚揖关东地区,来恢复祖先的功业而已。关西风会,不是我能掌握的。”冠军行参军赵秋说:“明公您理应继承恢复燕国的国祚,这在图谶上早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如今天机已到,还等待什么?如果杀掉秦主,占据邺都,像擂鼓进军那样西下,三秦也不就注定归苻氏所有呀!”慕容垂的亲属党羽大多奉劝慕容垂杀掉秦主,慕容垂都不采纳,把兵马全部交给苻坚指挥。平南将军慕容暐驻守在郧城,听说苻坚惨败,就丢下众人逃跑而去,来到了荥阳。慕容德又劝说慕容暐起兵恢复燕国国祚,慕容暐也没有听从。
谢安得到驿书,知道秦兵已经溃败,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阅后顺手把驿书合起来放在小桌上,一点喜悦的神色也没流露,仍旧只管下围棋。客人询问驿书内容,他徐徐回答说:“小儿辈已经击破贼兵。”下完棋返回内室,跨过门坎时,竟未感觉到屐齿已被碰断了。
思考题:
1、比较纪传体、编年体的优劣。
2、《通鉴·秦晋淝水之战》双方战略指导和战术运用得失辨。
3、试述陈靖请求务农积谷的理由。
参考书:
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吴玉贵《资治通鉴疑年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王德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续资治通鉴长编》
重点:
《续资治通鉴长编》作为编年体长编的特点。
难点:
长编的优点和缺点。
解题:
《续资治通鉴长编》,今本定为五百二十卷,南宋李焘撰,是继《资治通鉴》而写作的一部著名编年史。
李焘以宋人撰写宋史,资料搜集较为便利;同时他和他的长子垕均曾同修国史,得以纵览内廷秘籍档案;并据亲身经历,釐订文字记录的缺误,遂使本书和后出的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马端临《文献通考》等书,同为研究宋史的重要史料,价值均胜于元末托克托等所修的《宋史》。本书为南宋首出的现代史,深受学者推崇,如叶适便以为“《春秋》之后,才有此书”(《文献通考》引)。
本书记载英宗治平(一零六四)以后六十年事,较前一百余年更为详尽。今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于治平后仅存神、哲两朝:从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四月到哲宗元佑八年(一○九三)六月,从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四月到元符三年(一一○○)正月,计仅二十六年,而卷帙却占今本三分之二。
今本的旧通行本有浙江书局刻本。清末黄以周撰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可供参考。近年中华书局组织学者对本书进行整理标点,汇集宋本及各种史料互勘,改正清人删改和传刻错误甚多,于一九七九年起分册陆续排印出版。
《陈靖奏请务农积谷》,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标题是编者加的。详录原始资料,对史料的删削加工比较少,正是《长编》不同于《通鉴》的特色,本篇即为一例。这种半成品,常使一般读者感觉繁重,然而对研究者来说,却是值得珍视的材料。
选文:
1、串讲
2、重点词句:太常博士直史馆 人康俗阜 地平天成 汙莱极目 膏腴坐废 敦本化人 浮客 近甸宽乡
3、翻译
《续资治通鉴长编·陈靖奏请务农积谷》译文
宋太宗至道二年初秋七月二十二日,太常博士直史馆陈靖上疏陈奏说:“古代圣君贤王想让百姓富庶、食物充足的计策,没有比储备粮食、发展农业更为重要的了。臣下我早年担任计司判官时,每次蒙获御前召对,都伏首聆听过圣上的教诲,认为稼穑农耕,才是施政的根本。如果能够鼓励督课人们致力农业生产,从而安民济众,那么,盐铁专营和酒类专卖这些措施,就全都成为次要的了。臣下我仔细审核天下的土地田亩,除江淮、浙西、陇蜀、河东等地外,其余地区面积辽阔,虽然加以鼓励督课,但也未能迅速收到预期的经济效果。何况强干弱枝的途径,必须先使内地富足起来。可是现今京畿地区,四周环列二三十州,幅员数千里,而土地得到开垦的,才占十分之二三,赋税征收上来的,还缺十分之五六。又有人隐匿住处而诈称逃亡,或者放弃耕作而从事不正当的职业活动。诈称逃亡的人越来越多,那么,田赋税额就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国家财政困难,随之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就没有不摊派征收的了。从事不正当职业活动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土地效益就一年比一年降低,导致百姓食用不足,随之偷盗抢劫、杀人造反的事情就没有不四处发生的了。这样下去,又怎么能够实现居民康乐、风俗淳厚、社会秩序正常运转呢?仰望圣上挑选一名看得深、想得远的大臣,兼管大司农事,在中央加强领导。同时在郎吏中选拔一些才智通达精明又能安抚役使民众的人充任副手,在各地执行具体任务。先从京师东部和西部选择肥沃而未耕垦的土地,宣明朝廷鼓励督课农业生产的政策。
臣下我又曾奉命出使四方,深切观察到民田破坏的严重情况。烂泥荒草望不到边,肥田沃土白白荒废。对此也曾加以询问,很能得知其中的原因。过去诏书屡次下达,允许流民恢复本业,免除法定的租税,放宽纳赋的年限,但乡里州县之间,对他们搅扰得特别厉害。每户人家归返本业,就马上下一道公帖让他们自报来历,早晨刚刚耕垦一星半点土地,晚上就被纳入服役的簿籍。胥吏的敲诈勒索,也接踵而至。尽管获准免交法定租税,但实际上对流民死于饥饿穷困并没有什么补益。况且百姓流亡迁徙,最初都是因为穷困,有的需要躲避私人债务,有的需要逃避公家税收。人既逃亡,乡里就敛取他们的财物,以至于草房家具,桑树枣木,全都折算成价钱,乡官用这些东西来缴纳替官府催征的赋税,有的被债主占有,用来抵偿拖欠未还的债务。生活出路全都丧失了,回来连个去处都没有,因此就四处飘荡,断绝了回乡的念头。邪心既已萌生,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的呢?如果授予为臣我这项重任,那就仰望下诏,赐给闲散空旷的田地,大量招募不务正业的人群,诱使他们开荒,不规定赋税。并允许把这些人口和田地在官府另立专册登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斟酌民力的大小多少,察验农田的瘠薄肥沃,搭配授给他们,没必要再三督课,好让他们不感到厌倦。有关流民返业、按人丁授田等项琐细的事务,一并取付大司农裁决。种田植桑之外,再督令增种杂树、果木、蔬菜。授给桑田,要暗仿井田的格局;营造住房,要便于建立保伍制度。直至平常养生送死的用品,庆吊馈赠的礼物,都让他们筹办预备,并制定具体的条例贯彻执行。等到三、五年之内,生计有着落了,有家庭可以留恋,有田地可以眷念,就审计户等确定征税范围,丈量田亩缴纳官赋。把大司农新登记的户口,拿来和三司的旧簿核对,然后正式列入国家户籍。以上这些举措,实在是巩固国家根基、教化民众的长远策略啊!如果百姓财力不足,官府先借给缗钱,或用来购买口粮,或用来添置农具,凡属这类借贷事务,都交给司农办理。等到秋收,马上就让偿还本息,依当时行市的价格折估成粮食,交纳给官仓。官仓把这些粮食总数上报户部。”
宋太宗看过奏章,很高兴,对宰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