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了。
中朝军队撤出汉城,彭德怀预料在国内会产生震动,他作为司令员不安他说:我们要是
有足够的大炮飞机,有可靠的物资供应,能把汉城丢掉吗?。
他想来想去,最后掏出钢笔,趴在炮弹箱子上,给中央起草了一份绝密电报:
周总理、陈(云)、薄(一波)并高(岗):
为便利消灭敌人,缩短供应线,我军已于14日撤出汉城。如敌继续前进,拟逐步诱敌
进至三八线以北,此一行动可能引起国内市场波动,请注意。
彭德怀3 月16日9 时
4 月初,志愿军全线转至三八线以北地区。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后续兵团开上来,不敢再
攻了。第四次战役结束。从1 月15日至4 月21日,在87天中,志愿军共毙、伤、俘敌
7 .8 万人,敌人每天前进不足1 .3 公里,从而赢得了时间,掩护了轮番作战的第二批部队
开进和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4 )华盛顿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
4 月11日凌晨1 时,白宫,新闻秘书肖特召见记者,当场宣布了令人震惊的决定,解
除了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记者目瞪口呆。了解内幕的人透露,这是麦克阿瑟与美国全球战
略发生尖锐矛盾的结果。
随着朝鲜战争的拖延,杜鲁门认为,最大的危险仍在西欧,美国必须在那里部署军事力
量。美国决不能陷入亚洲的一场持久战,消耗掉原应部署在欧洲的军事力量。这很可能正是
克里姆林宫所希望的。
华盛顿,美国国务院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初步制定了如下的政策:把战争限制在朝
鲜,保持对空海力量的限制,不再派任何增援部队。稳住三八线附近的战线,命令李奇微在
可能的情况下,顽强防守,打一场消耗战。如果这不能奏效,撤出第8 集团军去保卫日本。
如果成功,寻求停火,然后达成停火协议,使朝鲜恢复到1950年6 月前的状况。越雷池一
步,就可能使苏联介入战争。
麦克阿瑟的观点几乎与此截然相反,他认为与共产主义的决战是发生在亚洲,而不是在
欧洲。他认为赤色中国应被摧毁,应对中国海岸实施封锁,废除对台湾的“中立化”政策,
鼓动蒋介石反攻大陆。他将轰炸中国东北的军事设施,他将用联合国新的部队和蒋介石提供
的军队,大大增援在朝鲜作战的美军第8 集团军。他将把中国人赶过鸭绿江去,占领全朝
鲜。不这样做,就是“绥靖主义”或“投降”。
艾奇逊同在朝鲜驻有部队的其他联合国成员国相协商,起草了一份准备由美国总统发表
的声明,呼吁实行停火。
3 月21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告诉麦克阿瑟这些考虑。麦克阿瑟对杜鲁门政府采取正面
攻击,以破坏达成停火的任何企图。
3 月23日(华盛顿时间),他发表了声明:如果联合国决定改变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境
内的容忍态度,把我们的军事作战行动扩大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基地的话,那必将会使
中国在军事上面临迅速崩溃的危险。
这一声明使华盛顿大为吃惊。它直接违反了参谋长联席会议12月6 日颁布的、未经五
角大楼事先批准、不得公开发表任何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的训令。而这个声明暗示了政策上
的变化,即战争也许要扩大。
杜鲁门读到这个声明时,下腭绷得紧紧的,张开的手掌猛拍着桌面,他写道:麦克阿瑟
的这一举动逼得我无可选择,我再也无法容忍他的抗上行为。
翌日,白宫,杜鲁门召集了高级会议。杜鲁门后来写道:我那天唯一能说的是我深感震
惊。我从未低估过我同麦克阿瑟之间的困难,但自威克岛会晤之后,我曾指望他能尊重总统
的职权……我认识到我本人除了解除这位国家的最高战场指挥官外,没有别的选择……
但是,这一天,他并没有提出撤职的问题,也没有透露他的想法。
不久,麦克阿瑟又放了一炮。
他回复了美国众议员马丁的一封信:如果我们在亚洲把这场战争输给共产党,欧洲的陷
落就不可避免,而如果我们赢得这场战争,欧洲就完全可能避免战争,保住自由。正如你所
指出的,我们必须要赢。胜利不是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的。
马丁于4 月5 日在众议院宣读了这封信。此事又轰动了全世界。
第二天,4 月6 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这间特大型屋子位于白宫西侧后面,天花板
直至地板的落地大门正对着玫瑰园。
杜鲁门再次召集高级会议。用一个小时讨论了对麦克阿瑟该怎么办——以何种方式和何
时撤除他的职务。
4 月9 日,这些人再次在椭圆形办公室开会,一致同意解除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最
后,杜鲁门透露了他自己的想法,当麦克阿瑟3 月24日发表声明时,他就下决心要撤他的
职了。他的一切职务将由李奇微接替。
新闻界很快知道了这一消息。第二天将由《芝加哥论坛报》发表。
杜鲁门急忙指示新闻秘书肖特于4 月11日凌晨1 时召见白宫记者团。肖特散发了几份
文件,第一份宣布了令人震惊的决定:
“我深表遗憾地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不能在涉及他担任职责的问
题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联合国赋
予我的责任,我决定变更远东的指挥。因此,我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权,并任命马
修·李奇微中将为他的继任者。“
第二份文件是杜鲁门给麦克阿瑟的:
“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不得不尽我作为总统和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之职,撤销你盟军总
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总司令和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你的指挥权将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发布为完成计划前往你选择的
地点而必需的命令。
关于撤销你的原因将在向你发布上述命令的同时公诸于众。“
消息通过无线电波传到东京,并以特急新闻的形式在全日本进行了广播。收听到这则新
闻消息时,麦克阿瑟正在官邸招待客人进午餐。
他闻讯后,面部表情一下变得呆滞了。一刹那,他像石雕一样地沉默,然后抬起头,看
着他的妻子,用一种感情复杂的声音说: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4 月16日,李奇微在东京机场为麦克阿瑟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
面无表情的麦克阿瑟检阅了仪仗队,然后,在军乐队奏起的《美好的往日》乐曲声中,
慢慢地走上飞机舷梯。他走到舷梯顶端,转过身,向人群挥了挥手,又一动不动地站了片
刻,目光充满了伤感和惆怅。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在朝鲜战场上不光彩地结束了。
李奇微走马上任。
接替李奇微任第8 集团军司令的是范弗里特。59岁的范弗里特也是中将。同李奇微一
样,也是西点军校毕业生,与艾森豪威尔同时拿到毕业证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欧洲
参战。
第七章 百万兵集结朝鲜 三八线双方对峙
(1 )大战前夕的彭德怀心情异常平静。
4 月上旬,朝鲜半岛严寒消退,进入了生气勃勃的春天。被硝烟熏黑了的树木顽强地抽
出了新枝;被炮火翻耕的土地上,星星点点的小草铺成了一片嫩绿;河间的冰层破裂成碎
块,拥挤着向下游流淌。1951年的春天就这样悄悄地走来了。
志愿军司令部于4 月9 日迁移到朝鲜中部的临津江西岸,群山环绕的空寺洞。这里离激
烈战斗的前线只有很少的路程。附近的山岭上,美机投下的汽油弹烧着了树木,闪出红红的
火焰。
掩蔽洞外有几间破旧的木板房,彭德怀就住在这里。
他的卧室兼办公室内,军用地图几乎占满了一面墙壁。一张粗糙笨重的大方桌立在房子
的中间。桌上摆着炮弹壳做的笔筒、两瓶墨水、一个打开了的四方墨盒,桌子四周摆着几条
长凳。彭德怀坐的也是这样的长木凳。房子的另一头,摆了一张帆布行军床,白床单、黄被
子平平整整的,床头旁几个炮弹箱垒在一起,上边立着半根蜡烛,还有几本书。
正在散步的彭德怀昂起脑袋,默默望着头顶那片明朗而深逮的天空,没有人知道他在想
什么。但是,许多人看出,彭德怀苍老了许多,额头的皱纹如车辙辗过似的深刻,眼囊也显
见的凸出了。
他在想什么?
解方刚刚提供了两个新情报。一是敌人海军加强了对朝鲜东部最大的海港元山及东海岸
港口城市新津、清津的炮击、封锁和对沿海岛屿的侦察、袭扰活动:二是敌人正在调遣援
兵,似有大动作。美国军方宣布,从本土调两个师赴日本,准备增援朝鲜战场。敌人一线地
面作战部队已有34万人。敌人加紧进行登陆准备,可能先在东海岸的元山、通川登陆,配
合陆上进攻,企图打到三九线以北,对志愿军造成极大危胁。
志愿军第19兵团、9 兵团及大批待种兵已开进朝鲜,向预定的作战地区开进。志愿军
一线作战兵力已有3 个兵团11个军54.8 万人,加上后勤部队18万人。
双方在狭小的朝鲜半岛集结了百万兵力,新的决战如张弓之箭。
彭德怀对这次战役寄予了厚望。
他刚刚召开会议,布置了第五次战役,参加会议的有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
解方、杜平,第9 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第3
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还有各军负责人。会议还邀请了朝鲜人民军部分高级
军官。
会场设在一个大掩蔽洞里。
彭德怀环视了一下与会者。他拿出几张纸铺在桌上,显然是他的讲话提纲。可是,他讲
话时很少看。他声音洪亮他说:这次主要是研究第五次战役的作战问题。
他说话时有很重的南方口音,快得象连珠炮,他很不耐烦慢条斯理他说话,他特别强调
了中央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方针。
彭德怀着重分析了战场形势,他说:种种迹象表明,敌人在第四次战役中进攻三八线
后,不但还要继续北进,而且从我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可能性也大,其目的是为了占领
三九线。这将对我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避免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我军必须先敌发起攻击。
他缓了一口气,又说:第四次战役打到此时,敌人已十分疲惫,伤亡、消耗尚未补充,
预备兵力尚未赶到,我军立即组织反击最为有利。但是,我军第二番轮战部队的集结进展也
尚未全部完成,还要再等一段时间。如果敌人进展快,我即于4 月20日开始反击,如果敌
人进展慢,我便于5 月上旬组织反击。
彭德怀对在场的高级军官们说:这个仗怎么打,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