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62部分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62部分

小说: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的重要意义,讲了作战部署,提出了对部队的要求。聂司令员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到会同志的斗志,大家都异常兴奋,情绪激昂。回去以后,各纵队都开了誓师大会,进行了思想动员。随之,进军绥远的战斗准备和战前练兵,就紧张而有秩序地在各部队全面地展开。    
    秋季,狼牙山区红叶烂漫,层层梯田上,高粱谷子熟了,一派丰收景象。8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三兵团各部队从易县、涞源地区分路出发向雁北开进。经过一周的行军,到了朔县地区,与李井泉政委带领的工作团和晋绥八纵队的姚等领导同志会合了。南北两路行军队伍,也都按期赶到,在预定的朔县、山阴、代县地区集结。兵团前委在朔县米西马庄召开了有晋绥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进一步研究了作战计划。    
    9月4日,部队继续向绥远进发。各纵队分别向集宁、归绥展开。为了隐蔽行动,部队昼宿夜行。虽是中秋时节,塞外已是北风呼呼,寒气袭人。指战员们负重七八十斤,长途行军跋涉,不少同志脚上打起了泡,肩上磨出了血。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鼓舞着同志们战胜各种困难,勇往直前。绥远地区村落稀少,宿营困难,为了不惊动群众,部队多在屋檐下、门洞内、矮墙边、草堆里甚至街头过夜。连队还利用行军间隙帮助群众收割庄稼,打扫院子,挑水推磨,宣传我党政策,使沿途群众打消了疑惧。共产党的好政策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像春风一样吹拂着寒冷的塞北大地,温暖了广大群众的心。    
    在进军中,各部队都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想了很多办法解决粮食困难。毛主席批给我们的银元、布匹,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部队都是用它换取小米、土豆和一些蔬菜、牛羊肉。一路上,李井泉同志带领的工作团广泛地发动和组织群众,踊跃支前,本着买卖公平的原则,做到有粮给粮,有肉给肉,保证了部队基本上能吃饱。    
    按照毛主席首战必胜的指示,我们认真地研究了毛泽东同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用一、八两个纵队包围了集宁城。集宁,是绥东重镇,是连接张家口、大同的要地,城围八里,城高二丈五,宽一丈余,外有六尺宽的护城河。城东南有老虎山,城西是卧龙山。敌人在这两个制高点构筑有钢筋水泥工事。面对坚城,我军将士勇猛顽强,机动灵活,不到一天就攻下了集宁,歼敌一个旅,俘虏敌旅长,传出了进军绥远的第一个捷报。与攻打集宁的同时,我军以破竹之势,用四天时间解放了绥南、绥东的广大地区,又歼敌六千五百余人,控制了从丰镇以北到归绥以东的平绥铁路全段。就在这时,我二纵队攻占了包头城,并向西追击逃敌二百余里,歼敌大部。我骑兵部队沿大青山向绥北发动了进攻,接着解放了绥西和绥北的广大地区。这时候,天空下起鹅毛大雪,夜间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同志们的眉毛都结上了冰霜,戴着口罩呵出的气很快变为“冰须”。部队忍饥耐寒,顽强拚搏,横扫塞外,乘胜包围了孤城归绥,直逼傅作义的老窝。    
    三兵团的这一行动,使傅作义大为震恐。他看到后院起火,便慌慌忙忙地把他驻扎北平、张家口的嫡系部队步、骑兵约十个师旅星夜西援。情报传来,我们便留下一个纵队和地方部队监视归绥,控制包头。主力立即挥师东进,集结在丰镇、集宁、凉城地区,准备打击西援归绥之敌。与此同时,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向北平、承德、张家口地区进逼,策应三兵团的作战。这时,傅作义又不得不命令援绥的十师之众,掉头东返,疲于应付。这样,中央军委、毛主席关于拉住傅部主力不使其出关的战略意图终于实现了,保证了东北我军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并为随后取得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回顾这一段历史,我深深感到,进军绥远作战的胜利,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正确指挥的结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它又一次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指导革命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现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新的形势为我军广大指战员提出了新的课题。但是,无论兵器和作战样式有什么变化,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把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这笔丰富遗产用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中去。这是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的纪念。    
    注:绥远——旧省名,1954年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即今呼和浩特市。    
    (杨成武:《毛主席指示我们进军绥远》)


第四部分第104节 阎长林回忆西柏坡(1)

    1948年8月的西柏坡,正当酷暑季节。特别是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毒花花的阳光,火焰一般炙烤着山坡、田野和房屋。    
    毛主席住的是一间平房,又矮又小,又没有通风的窗子,靠近房周围的树都很小,不能遮挡阳光。所以屋里不但温度很高,还很憋闷,简直像个小蒸笼。这对主席的休息非常不利。因为他的习惯是夜间工作,白天休息,中午正是他睡觉的时候。过去在延安和在陕北转战途中,住的都是窑洞,而且多在山沟里,夏天也很凉快。现在在这样的房内,这样的中午,哪里睡得成觉?我们看到主席一躺下就浑身汗水淋淋,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常常睡不了多大一会就热醒了。    
    头几天,主席热醒后,用凉水擦擦汗,就看文件或读书报。每当这时,我们就赶快送上一把扇子,换一盆凉水。但他一忙起来就什么都忘了,根本顾不上扇子。有时实在热得不行了,就用凉水洗一洗,或者在屋子里走一走。几天下来,他就明显露出疲倦的神色了。我们心里都很着急和不安。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为此,大家想了很多办法。首先保证他吃好。高师傅很有办法:在大米里加上少量小米,使做出的饭软而有香味;买来滹沱河的鱼和主席最爱吃的青辣椒,做几样湖南风味的菜;有时也做一碗扣肉让他改善生活。他喜欢吃,但医生不让,只能少吃几块。主席白天睡觉,我们就保证环境安静,不让有一点声响惊动他。可是这都解决不了消暑的问题。我们找了几处有树林子的地方,想让主席中午最热的时候到那里去休息一会,不过没有敢对他说,怕他不同意。    
    这天中午,主席又从熟睡中热醒。他烦躁地在屋里走了几步,问:“这附近有没有清凉一点的地方呀?”我们立即回答说:“有。后沟礼堂旁边有片树林子,顺河往东十多里地方的苏家庄和郭苏镇都有树林子。”    
    主席听了,略为沉思一会,用征询的口气说:“那咱们现在就到那里去休息休息,好吗?”我们当然没有二话。主席就把桌子上的文件、资料和几本书装进一个帆布包里,我们搬了一个可以半躺的帆布靠椅,拿了个热水瓶,就和主席一起乘车到达苏家庄的树林里。    
    这里离西柏坡有十多里地,离村子也有一段距离,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大水塘,很凉爽。主席很高兴,连声说:“好!好!这地方很好嘛,以后再热得没办法了,咱们就到这里来。”说着就仰靠到躺椅上,闭起眼睛。    
    看到这情景,我们很欣慰。前一段他实在太忙,连续开了几个会,最近开会少了些,说明各个战场上的形势都很好,主席可以放心地歇息一下了。可是再看主席,他已经坐了起来,从包里取出文件看了起来。这些文件中有各个战场的情况,许多统计数字,还有过去准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文件。他一边看,一边用笔划着,有时站起来轻轻走动,有时又坐下来匆匆写着什么,有时又放下笔静静思考,显然是在想着重大问题。我们给他倒上一杯水,劝他休息一会,他只是点点头,连眼睛也不抬。这哪里是来休息呵!    
    下午四点多钟,天气已不那么热了,我们怕主席在树林子里待久了会着凉感冒,就请他回去。他还有点恋恋不舍,又停了一会才起身上车,临走时还说:“这个地方很好,明天如果还热,我们再来。”连着几天,主席都外出到几个凉爽的树林子里去办公,还叫我们把饭带上,在外边吃。    
    一天上午,主席还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又做了准备,等主席起了床就出发。可是主席起床后就告诉开饭,说是今天不出去了。接着就是没日没夜地在屋里看文件,紧张地写着什么。许多首长也从外地赶来了,说是要开会。我恍然大悟,原来前几天他不是休息,而是要找一个凉快的地方为会议作准备呀!    
    记得会议是9月8日开始,到13日结束的,地点就在机关的小饭堂内。开会时是会场,吃饭时是饭堂。外边来开会的首长,好几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晚上就围在会场的灯下看材料、写材料。条件虽然艰苦,但比起半年多前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开会时,已经好得多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次什么会议,只听到毛主席讲了话,其他首长讨论得很热烈。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次政治局会议,检查了前一段的工作,规定了今后时期的任务,非常重要。现在,每当我读着《毛泽东选集》上那篇《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的文章时,就情不自禁地想到毛主席在酷热中为这次会议做准备时的情景。    
    9月会议以后,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更忙了。以前,毛主席也经常召开书记处会议,虽然有时也开长会,甚至连续开,但次数毕竟不太多。这时就多了,几乎天天都开。    
    每天晚上八点左右,少奇同志、朱总司令、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都准时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有时作战部、宣传部有关的同志也来参加。而且这些会还有个特点:都是通宵达旦。夜里是毛主席的工作时间,周副主席为了工作方便,从陕北转战时起,也改为夜间办公。不过他兼着军委总参谋长,尽管夜里不睡觉,白天还得开会布置工作,还有外交、侨务、统战、新闻宣传等事情要他处理。好像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少奇同志那时五十岁,精力旺盛。朱总司令则因为年过花甲,平时又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对夜间开会不适应。由于开的都是关于打仗的会,他就坚持参加。有的首长劝他回去休息,他就说:“这么高兴的事,我回去也睡不着。”话是这么说,连续开会毕竟太疲劳,有时开着开着他就睡着了,其他首长也不惊动他,等到要决定问题才叫醒他。他抱歉地说:“哎呀,我睡着了!”周副主席关心地说:“没关系,你休息一会,就能坚持到底了。”毛主席也说:“咱们这一段会议多,总司令在开会时寻机睡一会,精力更充沛,是一件好事嘛。”又指了指周副主席和弼时同志说:“我们三人打疲劳战惯了,在陕北打了一年多,打败了蒋介石妄想消灭我们的野心。现在咱们再一起打一段疲劳战,彻底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不然,事情这么多,又这么重要,少数人作不了主呀!”    
    我们在首长身边工作,平常都能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