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景山的晚风 >

第58部分

景山的晚风-第58部分

小说: 景山的晚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表示宠爱,崇祯帝除赏赐外,还于宫中赐宴给杨嗣昌送行,又赐座,并3次向杨嗣昌举觞敬酒。最后,崇祯帝还御制诗一首赐给杨嗣昌。诗云:    
    盐梅今暂作干将,上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崇祯在位17年,能获如此殊荣的官员又有几人!杨嗣昌感恩戴德之下,匆匆赴湖广前线。    
    十月初一日,杨嗣昌到达襄阳,随即同革职总理熊文灿、督理中官刘元斌、巡抚方孔炤、总兵左良玉、陈洪范等会商军务。    
    十月初五日,杨嗣昌向崇祯帝建议,任命左良玉为“大将”、挂“平贼将军印”。左良玉数年以来为朝廷立下战功不少,也是最能打仗的朝廷将官。此次他由总兵升任将军,实际上是被赋予了节制其他各镇总兵的权力,是杨嗣昌的副帅。崇祯帝还特意从内府中找出一枚已多年不用的“平贼将军印”给左良玉。左良玉不久前才丢失总兵的印信,没想到反而补到了一枚将军印,自然是满心欢喜。    
    杨嗣昌在笼络住左良玉的同时,却对其他将领严明军纪,不讲情面。失职副将刁明忠被大行鞭挞,监军佥事殷大白被斩首,湖广巡抚方孔炤被逮捕治罪。革职总理熊文灿也被逮解京师。将士们个个心存畏惧,不敢稍有疏忽。    
    杨嗣昌仍是剿抚并用。他广发舆论,说能捉住张献忠者准抚,能解散胁从难民各回原籍者准抚,能为良民自耕自食者准抚。也就是说,除了张献忠,其他人都可以就抚。杨嗣昌把重点放在张献忠身上。他刊布通缉令,榜上画着张献忠头像,并亲作《西江月》一首:    
    此是谷城叛贼,而今狗命垂亡。兴安、平利走四方,四下天兵赶上。    
    逃去改名换姓,单衣黑衣逃藏。军民人等绑来降,玉带锦衣升赏。    
    榜尾大书赏格:“能擒张献忠者赏万金,爵通侯”。    
    据说张献忠看到这张通缉令后,曾轻蔑地说:“营中有获嗣昌者,赏银三钱!”    
    不过,张献忠也是精明之人,深知杨嗣昌必会孤注一掷,便率部西进,到达川、陕交界的山区。罗汝才、过天星等部则仍活动于南漳、房山、兴山、远安一带。    
    杨嗣昌把主力用于追剿张献忠部。左良玉部在陕西官兵的配合下,终于二月初七日在四川太平(今万源)玛瑙山截住了张献忠的主力,进行了一场恶战。张献忠大败,部卒损失了3千5百多人。他自己用的镌有“天赐飞刀”字样的大刀,刻有“西营八大王承天澄清川岳”字样的虎符、镂金龙棍、令旗、令箭、卜卦用的金钱以及妻妾等7口,全被掳获。其军师潘独鳌被俘。十反王杨友贤投降。    
    杨嗣昌旗开得胜,自然是趾高气扬。崇祯帝也是十分高兴。官军士气大振,乘胜猛追猛打,连败张献忠部。至三月下旬,连连遭挫的张献忠只得率残部进入荒山野岭,处境十分困难。杨嗣昌也认为张献忠的彻底失败,已是指日可待。    
    不过,朝廷诸将帅之间的不和及内耗,再次帮助张献忠渡过了难关。    
    杨嗣昌赴任之初,就重用左良玉,而左良玉在屡立战功后,却骄傲起来,渐渐地不把杨嗣昌放在眼里。于是,杨嗣昌想起用陕西总兵贺人龙,并与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商量,不过后来又认为临阵易将,为兵家所忌,便又改变了主意。杨嗣昌的做法,既得罪了左良玉,又引起了贺人龙的不满。两位大将与总督之间便渐渐失和,追剿之事也就受到了影响。    
    张献忠正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躲过官兵追捕,于七月份到达巫巴深处的兴山县(今湖北兴山)之北的白羊山,与刚被官兵大败的罗汝才会合。二人一合计,决定避开官兵主力,向四川进发,打杨嗣昌一个措手不及。    
    张献忠、罗汝才攻入四川,粉碎了杨嗣昌把农民军围剿在湖、川、陕三省交界的企图。杨嗣昌急令各方将领堵截,他本人也于八月移营入川,指挥作战。    
    由于四川方面十分腐败,川军也毫无战斗力,所以张献忠、罗汝才入川岳打得相当顺手。    
    张、罗先是在观音岩大败邵仲光,撕开缺口,然后进逼到久昌(在巫山之北)。四川巡抚邵捷春率兵在此驻守,张、罗便绕过欠昌,向开县、梁山(今梁平)、新宁(今开江)方向挺进。在达县遇阻后,又转攻夫昌、大宁(今巫溪),然后再向西冲杀,由达县攻到巴州(今巴中)、广元、昭化,再攻剑州(今剑阁)。稍作停顿后,张献忠、罗汝才放弃入陕的打算,再南攻梓潼,到十月下旬攻至绵州(今绵阳)    
    杨嗣昌率部紧追,于十月二十四日左右赶到梁山,然后经大竹、广安、岳池,到达顺庆(今南充),沿途吃尽苦头。剑州、梓潼之败传报来后,杨嗣昌对四川将领及入川参战的客将进行了参劾和惩治。四川巡抚邵捷春被革职,后被处死,其职由监军道廖大亨接任。陕西总督郑崇俭也因增援不力而被革职,由丁启睿接任。其他被参惩处的将官也有不少。    
    杨嗣昌和监军万元吉见四川的仗打成这样,便又对前线将领进行了人事变动,提拔猛如虎为总统,张应元为副总统,节制、协调各镇官兵,追杀张献忠和罗汝才。    
    十一月,杨嗣昌移营重庆。    
    与此同时,农民军则又攻下成都之北的什邡,接着南下,过汉州(今广汉)、金堂,从成都之东直下简州(简阳)、资阳,再东折至安岳。 “以走致敌”,避实击虚的张献忠、罗汝才,至此终于找到了绝好的战机。    
    十二月初,张献忠、罗汝才连破隆昌、泸州,接着沿长江之北西克南溪,转而北上攻克荣县,围井研,克仁寿,于中旬突至成都城下。成都危在旦夕。然而,张、罗却弃城不攻,突然北上,再破德阳,并继续北上,于昭化境内渡过嘉陵江,智取巴州(今巴中)。至此,张献忠、罗汝才已取得了主动权。    
    此时张、罗二人的意图已十分明显。他们成功地把杨嗣昌及其主力调入川中,然后摆脱官军,乘机重返防守空虚的湖广。张献忠受抚谷城期间,曾研读过孙、吴兵法,此番用于实战,看来效果不错。    
    杨嗣昌当然也读过兵法,看得出张、罗的意图。所以,当张、罗于崇祯十四年正月初自巴州起营,攻下通江,进至达州,焚断驿舍700里时,东进湖广的意图已被杨嗣昌察觉。杨嗣昌深知湖广空虚,张、罗如一入湖广,则不可收拾,因此急令堵截。可是,贺人龙率秦兵留驻广元,拒不出击。而左良玉则在杨嗣昌的9次檄调下,才勉强入川堵截。最出力的仍是猛如虎。    
    猛如虎于正月十三日在开县黄侯城(一说黄陵域)赶上了张献忠、罗汝才部。当时官军已连追40日,十分疲劳,诸将请求休整一天后再战。猛如虎和参将刘士杰却生怕张献忠逃脱,立即率部攻击。由于孤军追敌,没有友邻部队协调,猛如虎被张献忠切断退路,围住痛击。结果刘士杰战死,猛如虎的儿子、侄子自杀,部队损失大半。最后猛如虎仅与中军马智率残部千余人逸出重围。    
    猛如虎经此一击,已是元气大伤,无力再战。而奉檄入川的左良玉,却在此关键时刻,竟率部退入陕西兴安地区。如此一来,四川东出湖广之路,门户洞开。    
    由于张献忠行兵神速,且沿途焚烧驿站,大杀传报塘卒,杨嗣昌已无法迅速掌握川东的战况,湖广方面更是消息不通。当张献忠、罗汝才自夔门(今奉节)突然东入湖广,并于月底攻克兴山、进逼当阳时,湖广方面尚不知黄侯城之战和张献忠东下的消息。郧阳巡抚袁继咸闻警急忙派兵前来防守。    
    张献忠此时已侦知襄阳空虚,决定长途奔袭襄阳。他留下罗汝才与湖广兵周旋,自己率精锐轻骑,急行军直奔襄阳而去。    
    张献忠真是运气绝佳。在途中,他正巧遇上杨嗣昌的信使,缴获兵符。于是,张献忠灵机一动,派部将李定国(一说是刘兴秀)率20余骑扮作官兵,夜叩襄阳城。郧襄道张克俭验过兵符后,放其入城,安排其住在承天寺。二月初四日夜半,这20余人放火为号,与预先潜伏在城中的人员一起,趁乱袭击官军,弄得城中一片混乱。至天明,张献忠已率主力赶至城下,不费吹灰之力便杀入城中。襄阳城沦陷。    
    襄阳城是湖北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此次竟被张献忠如此轻易得手,朝廷损失惨重,湖广战局也由此发生了逆变。    
    张献忠攻下襄阳后,十分高兴。他不仅救出了自己的军师潘独鳌及自己的7个妻妾,而且竟逮住了襄王朱翊铭、贵阳王朱常法,还得了不少银子。郧襄道张克俭、推官邝日广、知县李大觉等也被杀死。美中不足的是竟让襄阳知府王承恩带着福清王逃脱了。    
    据说张献忠当时端坐在襄王府殿上,对被捆绑在殿下的襄王朱翊铭敬酒道:我打算借用你头,让杨嗣昌以失陷王藩之罪伏法,你努力喝下此酒。随后他下令处死襄王,纵火焚尸。贵阳王接着也被处死。    
    当时左良玉诸营的家族就住在襄阳对面的樊城。襄阳失守后,樊城便切断汉水上的浮桥,希望能自保。张献忠哪里能轻易放过,便率兵渡江,攻破樊城,报了左良玉俘其妻妾之仇。左良玉在张献忠出川时,避而不战,樊城之破,也算是个报应。    
    张献忠攻破襄阳,标志着杨嗣昌的死期已到。杨嗣昌获知张、罗出川后,火速赶赴湖广。此时他尚不知襄阳已破,更不知在此以前李自成已攻破洛阳。等他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时,败报传来。杨嗣昌惊恐之下,已不能进食,到荆州沙市时,病情加重,已不能行,便在徐园住下。    
    此时的杨嗣昌,心如刀绞,已知死期将至。他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三月初一日,杨嗣昌死于徐园。也有人说他是服毒自杀的。不过他的儿子事后却极力辩称是病死,而非自杀。想来病死也有可能,因为杨嗣昌一向责任心很重,自负且很重面子,遇此大难,病重猝死并非没有可能。    
    不过,无论是自杀还是病死,杨嗣昌之死也实在令人感慨。他当时才50出头,正是壮年,位极人臣,不想顷刻之间却落此下场。再联想其父杨鹤也因剿抚获罪而客死他乡的惨状,更是令人同情。    
    接替杨嗣昌的是丁启睿。    
    丁启睿,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本是文职。崇祯十一年(1638),他代孙传庭任陕西巡抚。两年后,因杨嗣昌极力举荐,丁启睿接替郑崇俭出任陕西总督。从其经历来看,丁启睿本没有多大资格接替杨嗣昌。不过,崇祯帝当时也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仓促下便命丁启睿为兵部尚书,改任督师,总督陕西、湖广、河南、四川、山西及大江南北诸军,仍兼陕西三边总督,赐尚方剑和督师印。    
    丁启睿名为督师,其实并无多少实力。杨嗣昌给他留下约3万兵力,其中左良玉占大部,另有川兵、土司兵若干。他从陕西带出来约1万兵人,包括贺人龙、李国奇所部6千人,宁夏兵2千人,三边兵2千。靠这点本钱去与河南的李自成拼杀,他也自知不是对手,于是他便去找张献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