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

第33部分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第33部分

小说: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真是凑巧,到了这一年的三月,还真有一个叫侯景的东魏大将派人前来接洽投降。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出身镇兵,后因功渐升为镇功曹使。东魏大丞相高欢生长于怀朔镇,与侯景早就相识,两人关系甚好。 
  北魏末年北方大乱,豪杰并起,侯景归顺尔朱荣,甚见信重。尔朱荣率军镇压葛荣起义,侯景担任先锋,生擒义军首领葛荣,以功擢升定州刺史,由此显名。后来,高欢灭尔朱氏,侯景因与高欢有旧谊,又归附高欢,任大丞相长史,仍兼定州刺史。 
  侯景身高不满七尺,上长下短,广额高颧,右脚患有足疾,是个跛子,弓马非其所长。他虽然其貌不扬,却颇有谋略,以机诈多变著称。在东魏和西魏的征战中,侯景屡建战功,渐次进封为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河南道的最高行政长官),统兵十万,专制河南(黄河以南地区)达十四年之久。是东魏实力最雄厚的外藩。 
  侯景为人阴险狡诈,桀骜不逊。在东魏阖朝文武中,他只佩服高欢。高敖曹、彭乐等人,都是东魏勇冠一时的名将,侯景却把他们视如猪狗一般的无能之辈。他曾狂妄地说:“给我三万人马,我便能横行天下,渡江缚取萧衍老翁,犹如探囊取物!”他对高欢的儿子高澄也很轻视,曾私下对亲信司马子如说:“高王(指高欢)在时,我不敢存有什么异心;倘若高王死了,我是不会再与鲜卑小儿共事的!” 
  高欢死后,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对他有戒心,在东西夹击、走投无路的形势下,他派行台郎中丁和到江南向梁武帝接洽投降,要求梁武帝派兵增援。 
  梁武帝接到侯景的降表,马上召集群臣到朝廷商议。尚书仆射谢举劝说道:“从前战争纷纷,费财扰民,实堪忧虑。近年来我朝与东魏讲和,边境安宁无事,百姓安居乐业。现在若接纳东魏叛臣,恐怕又要挑起战端,生灵便会再遭涂炭,臣以为不可!”梁武帝听了,显得很不高兴。他生气地说道:“机会难得,怎么能胶柱鼓瑟,坐失良机呢?” 
  尽管梁武帝很不高兴,但多数大臣都赞成谢举的意见,劝梁武帝不要接纳侯景。 
  正当梁武帝为群臣反对接纳侯景烦恼之时,只见中书舍人朱异出班奏道:“侯景献土来降,这是天意!天命不可违,违天不祥。况且陛下前些日子曾做过一个吉祥之梦,当时微臣便猜想是一统天下的预兆,如今果然应验,为什么不接纳侯景呢?” 
  梁武帝见有人附和,转怒为喜,大声说道:“爱卿所言甚是。我国家固若金瓯,毫不伤缺,如今侯景献地来归,本是巴望不得的事,理当接纳。如果纷然不决,将来必定后悔!” 
  朱异又道:“天下有圣明的天子,才会东西降服,南北归仰。现在侯景来降,是北方归附的先兆,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谁还愿意前来归附?希望陛下圣心独断,不要以众议为虑,不要再迟疑了。”于是,梁武帝不顾群臣反对,决心接纳侯景,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河北诸军事,令丁和带着饬令回去报告侯景。接着,梁武帝又派司州刺史羊鸦仁、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带领三万人马奔赴悬觚,运送粮草接应侯景。 
  梁武帝的接纳,使侯景在同东魏高澄的斗争中得到了一个庇护所,得到了一条退路。而梁朝本身则不仅一无所得,而且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黄河以南的十三个州仍然为侯景管辖,但高澄攻打侯景时,梁朝却没有理由不给侯景以粮食、武器、兵力的支援。 
  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为人,一句话成了谶语:“乱事就要来了。” 
  548年8月中旬,侯景在寿阳起兵反梁,以诛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麟、太子右卫率陆验为名。朱异等人蒙蔽梁武帝,贪赃枉法,罗置私党,扰乱朝政,为当时人所愤恨,称之为“三蠹”。侯景为邀买人心,所以以诛除他们的名义起兵。 
  梁武帝听到侯景起兵的消息,很不以为然。他笑着对左右说:“侯景数百叛虏,能成什么气候?我折根树枝便能打死他!”他命令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礼为西道都督、通直散骑常侍裴之高为东道都督,共同讨伐侯景。又命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邵陵王萧纶持节统率众军。梁武帝的这种布置,是想把侯景围困于寿阳地区,一举歼灭。 
  侯景听说梁兵前来进攻,便问计于王伟。王伟向他献策说:“如果坐待萧纶率军前来进攻,彼众我寡,必为萧纶所困。建康有萧正德为内应,不如抛弃淮南,轻兵直取建康。这样,萧正德反其内,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兵贵神速,宜快不宜慢。”侯景连称妙计。 
  9月25日这一天,侯景谎称游猎,离开寿阳。他扬言进攻合肥,军队却以最快的速度去攻打谯州(今安徽滁县)。谯州守将董绍先开城投降。接着,侯景又去进攻历阳(今安徽和县),历阳太守庄铁也开城投降。王伟的策略得到了初步的成功。 
  庄铁向侯景献计说:“国家已经很久没有打仗了,听说大王举兵,举国震骇。大王应该趁此机会直捣建康。这样,可以兵不血刃而成大功。如果进兵迟缓,使朝廷得以从容布置,要想取胜就很难了。假若朝廷派数千羸弱士卒防守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此地江面较窄,形势险要,自古为江防重地),大王纵有雄兵百万,也不能渡过长江。”侯景依计,引兵到达长江北岸的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面对江南的采石)。 
  都官尚书羊侃向梁武帝建议:以两千人急据采石,令邵陵王萧纶袭取寿阳,使侯景进不能前,退又失去巢穴,乌合之众,自然瓦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梁武帝没有采纳。他听信了朱异的话,以为侯景并无渡江的意向,只派宁远将军王质率水军三千巡江防守。更可悲的是,他起用了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驻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把保卫建康的大权,交给了这个内奸。 
  萧正德接到这个命令,喜出望外。他派出大船数十艘,谎称运送柴薪,到了采石对岸,准备接运侯景的军队过江。但此时侯景仍怕王质作梗,不敢轻易渡江。可笑的是,朝廷好像有意让侯景如愿似的,竟把王质调离采石,而接替他的云旗将军陈晰又迟迟没有到任。江防重地采石一时竟无人防守。侯景得知这一情况,大喜过望,马上命令部队上了萧正德派来的接应船只,横渡长江,在采石上岸,没有遇到一点阻力。此时,梁武帝还在梦中。 
  渡江后,侯景已有八千人马,很快打到姑孰(今安徽当涂)。这时,梁武帝才惊醒过来,命令太子萧纲指挥军队抵御侯景。可悲的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萧纲,也不识萧正德是内奸,把防守建康台城南面的朱雀门与宣阳门的重任托付给了他。 
  10月23日,侯景率军抵达板桥(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为探听建康城中虚实,他派谋士徐思玉前去求见梁武帝。梁武帝召见时,徐思玉诈称自己叛逃侯景,有机密事相告。梁武帝信以为真,想命令左右侍从退下,舍人高善宝说:“徐思玉从叛军中来,居心叵测,岂能让他独在殿上!”朱异在旁边说道:“徐思玉文质彬彬,岂能是刺客!”徐思玉并不理他,拿出侯景的书信呈给梁武帝,声称朱异等人弄权,欺罔君上,残害臣下,请求带甲士入朝,除君侧之恶。朱异自讨没趣,再不言语。 
  侯景信中又请求梁武帝派人前往自己军中谈判。梁武帝此时对侯景仍存有幻想,派遣中书舍人贺季和主书郭宝亮随同徐思玉前往板桥。侯景将二人迎入帐中。贺季问他:“皇上待大王不薄,大王无端起兵,究竟是为了什么?”侯景是个粗人,不知掩饰,便随口答道:“想当皇帝!”王伟在旁连忙说道:“奸臣朱异等人欺瞒君上,祸乱朝纲,举国上下,无不恨之入骨。侯王起兵,便是想诛除奸臣,以清君侧!” 
  侯景既已口出恶言,便不再顾忌,将贺季扣押,只把郭宝亮放回建康。次日,叛军抵达秦淮河南岸。秦淮河上有朱雀桥与建康正门朱雀门遥遥相望。朱雀桥是一座可以起落的活动桥,萧正德的军队正屯兵于此。当晚,萧正德的党羽沈子睦落下桥板,引导侯景的军队过了朱雀桥,进入朱雀门。这时,萧正德骑马赶来,带领侯景的军队进入宣武门。一路通行无阻,很快兵临台城城下,将台城包围起来,阻绝了台城和石头城(西城)、东府城(东城)的联系。 
  造成这种局势的原因,对于梁武帝来说,一是因为骄,以为侯景成不了气候;二是因为暗,以为萧正德是根可以托付重任的栋梁。然而,这还只是悲剧的开始。 
  据说,最后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皇宫里抓萧衍时,曾发生了这样一段很有趣的对话: 
  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了。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还有萧衍信佛后,看清权势,也看轻权势,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 
  但是,这个侯景毕竟是作乱打进都城的,他的军队掌握了都城的管理大权,他的卫兵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什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也很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限制他的供应。结果萧衍很快病了,后来不能起床,最后连饿带病加生气,闭眼西去。终年85岁。他的谥号是武帝,庙号是高祖。     
·10·                
“气管炎”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原为北周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公元541年,即西魏的大统七年,杨坚出生。和许多帝王一样,传说他出生时也有祥云出现。但他在青少年时期并不聪明,靠着贵族家庭的关系,他在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里读过书,但由于成绩不好,被讽刺为不学无术,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自嘲地说他“不晓书语”。 
  杨坚虽然读书不行,但因为有父亲的关系,他在十四岁时便开始做官,应了那句话“老子英雄儿好汉”。杨氏是从汉朝以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