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密码 >

第8部分

历史密码-第8部分

小说: 历史密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谋反说法的人主要有以下佐证:高祖四年,平定齐地后,韩信派人对刘邦说:“齐人伪诈多变,是一个易于反复的国度,如果不设王位来镇守,大局难稳定,希望你委派我当个假王。”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日夜盼望韩信前来增援,见到韩信使者带来的信,震怒异常,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早晚盼他来援救我,他竟然想自立为王!”身旁的张良和陈平见势不妙,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正处困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不如做个人情,就此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让他为我们守一方之地。否则”刘邦经提醒,顿然醒悟,连忙改口,说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后就是真王了,又何必还要当假王!”于是,他派张良赴齐,立韩信为齐王。之后,征调韩信的部队与项羽会战于垓下,大破项羽。楚汉之争结束后,刘邦就夺了韩信的兵权,并徙封他为楚王。从此埋下了对韩信的戒心。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
  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然就像人家说的,‘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所以我也应该死了!”高祖刘邦却说:“我抓你是因为有人告你谋反。”说完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刘邦没有马上杀掉韩信,而是赦免了他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让他寓居长安整天无所事事。韩信怏怏不乐,常常称病不上朝。
  韩信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叹道:“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后来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豨处联络。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与叛将陈豨里应外合。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事。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韩信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诛灭三族。
  持冤杀观点的人认为,韩信无意反汉,他是被屈杀的功臣。一些学者指出,所谓韩信密谋假传诏旨,赦放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并试图与叛将陈豨里应外合,都是没有实据的。首先,告发者是韩信准备处死的一个罪犯的弟弟,有挟怨诬告的嫌疑,即使韩信确有密谋,也不可能让这个人知道;其次,当年韩信雄踞齐地,握有重兵,有人劝他反汉并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韩信却认为刘邦待他不薄,不忍心背叛刘邦。在绝对有利条件下尚且不反,而在闲居长安,既无兵权,又无武装的情况下,韩信为什么又要造起反来?再次,韩主被擒之后,未经审讯,立即被斩于长乐宫钟室。假设谋反有证据,为什么不昭示群臣?最后,刘邦平定陈豨是在高祖十一年年底,而韩信“谋反”却在第二年春正月,此时陈豨已经兵消瓦解,韩信又怎能与他里应外合?刘邦平叛归来后,对于韩信的死,“亦喜且怜之”。所喜者,心腹之患已经除掉,所哀怜者,大臣无辜遭诛杀。从这种心情也可以看出,刘邦本人也并不认为韩信真会谋反。
  也有人认为,韩信虽有可疑之处,但没有谋反之心,他的被杀完全是刘邦猜忌的结果。在汉初功臣中,若论灭楚兴汉的功劳,韩信当数第一。韩信其人,虽有大将之才,但在个人品行上是有懈可击的。据《汉书?韩信传》记载,韩信击杀楚骁将龙且后,项羽派武涉劝说韩信背汉降楚,反复陈说利害,都被韩信谢绝。而韩信帐下策士蒯通,更为韩信进行透彻的形势分析。确如蒯通所言,当时“天下权在信”,韩信“为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成为左右大局的关键性人物。如果韩信采纳蒯通建议,与项羽、刘邦三者鼎足而立,改写历史并非没有可能。这一点,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韩信不会想不到。蒯通分析韩信如果不自立,“必履危道,此乃势也”,这一点韩信有所考虑,但是始终不能断然突破感情上的束缚,不忍背叛汉朝。所以,韩信对于汉室,大节无亏。但刘邦对于韩信,早存防范猜忌之心。早在楚汉争霸期间,他就两次夺走韩信所率部队,垓下之战后,刘邦立即“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马上削夺韩信兵权,并且徒封为楚王。此后,有人控告韩信图谋造反,刘邦根本不加核实,利用韩信朝见机会,予以逮捕,虽然查无证据,但仍削去王爵,改封淮阴侯。最后韩信被牵连进陈豨叛乱事件之中,遭受夷灭三族的惨祸。还有学者指出。韩信“谋反”是由吕后一手编导的,先被诬造反,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再次被诬造反,惨遭杀戮。韩信功高震主,加以“贪”、“骄”相循,因而招致杀身灭族之祸。
  另外,有人分析汉初全部异姓诸侯王的命运,将他们分为三类:一类是与韩信一样,并没谋反,也无他罪,但最终被以“谋反”借口被杀贬,如梁王彭越、赵五张敖;第二类是由于刘邦的疑忌、逼迫以致走上反叛道路的,如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第三类是免于杀戮的,如势力最小的吴芮。根据上述分析,凡那些功高震主的将领,不管是否谋反,皇帝总是要找理由杀掉。刘邦对于韩信,虽然佩服他那“连百万之众,战必胜,功必以”的军事才能,但是对他这种才能极不放心,一旦夺取全国政权,其才不可留,终下杀手。这样,韩信当然免不了一死了。谋反云云,只不过是刘邦在政权到手之后杀戮的借口而已。
  总之,韩信有无谋反之心?是否参与陈豨叛乱?目前史学界尚未论定。韩信被杀真相,如处迷雾,难以认清。
  
  董仲舒是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这是中学课本都有的历史事实,中国理论界把它当作一个千真万确的学术信条,在古今中外涉及儒学的著述中被广泛征引,然而有人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汉武帝从未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更未真的有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行动,他只是“绌抑黄老,崇尚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汉初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斗争的实际情况不符,也与汉武帝以后的整个中国思想史不合。因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学术谎言。这一观点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赞同和反对声一直不断。
  为什么会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与董仲舒连在一起呢?主要由于董仲舒在著名的“天人三策”中提出“《春秋》 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因此,董仲舒长期以来因“独尊儒术”成为儒家元老,也因此一度而成为罪魁。那么,董仲舒该不该为这一思想的提出负责呢?关键在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在哪一年提出。
  据《 汉书? 武帝本纪》 记载:“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承相缩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这就是说,在建元元年(前140 )就已经有了“罢黜百家”之说。在元光元年(前134 )岁首《孝武本纪》记载,“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又在五月记载了汉武帝诏贤良对策的事,“五月,诏贤良……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如果董仲舒在元光元年刚刚被举孝廉并参加对策,那么,他就不是“罢黜百家”的创始人了。
  反对者认为,历史上宣传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指的是从武帝元年开始到武帝六年截止的几次大的思想斗争或学术斗争。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和后来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初期有儒家学者两次大的思想斗争:一是罢“申商韩苏张”之言,其中心人物是丞相卫绾;二是“议立明堂”,其参加者有赵绾、王臧、申公、窦婴、田汀炊哉呤邱继侍蟆5谝淮谓械媒纤忱诙卧蛟馐芰瞬抑氐氖О堋M酢⒄员簧保辍Ⅰ肌⑻锩夤佟2还夥狭浚逖Х锤钊肴诵牧恕!妒芳牵咳辶至写吩兀骸凹榜继蟊溃浒埠钐锿‘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晚于田汀扮┗评稀⑿堂偌抑浴保腋揪兔徊斡胛涞哿暌郧暗乃凶鹑寤疃R虼耍皇恰昂何涞鄄赡啥偈娴慕ㄒ椤征戆偌叶雷鹑迨酢保翘锿‘“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后才出的董仲舒,董仲舒只是“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时所延的一个儒者。
  既然汉武帝从未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么这一说法是怎么产生的呢?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绝口未提此事,他自始自终认为是田汀扮┗评稀⑿堂偌抑裕游难逭呤偃恕薄!鞍征戆偌遥雷鹑迨酢闭庖凰捣ǖ氖甲髻刚呤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