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301-为历史流泪 >

第4部分

1301-为历史流泪-第4部分

小说: 1301-为历史流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他们一定是把为美国公司工作的法国人误当做美国人了。    
    费卢杰过去一直是逊尼派穆斯林的一个中心,前伊拉克政权的许多情报高官都出自那里,所以战后那里的抵抗也最为顽强和暴烈。他们的袭击往往事先就确认了有关目标活动的详细时间和地点,针对性很强。他们针对特定目标进行袭击的特点多少让我这个来自和伊拉克关系不错的中国的记者有了些安全感。不过,早到的同事很快又警告我说,目前他们的策略也有所改变,他们越来越倾向于袭击所有外国人,以期制造恐慌,赶走外国势力,建立伊拉克人自己的政权。    
    抵达的第二天,在我得知两名法国人被打死的消息的同时,伊拉克还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暴力事件: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当地警察与一群要求发放工资的前伊拉克士兵发生冲突,参加示威的伊拉克前士兵向警察投掷了石块,警察向示威人群开枪并打死了至少两人。一如我到耶路撒冷的第二天就赶上住处附近的一个咖啡馆发生自杀性爆炸一样,暴力也是巴格达对我的一种特殊的欢迎。    
    根据美军军方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消息,1月8日在巴格达西部坠毁的飞机是在费卢杰附近紧急着陆时失事的,但是飞机紧急着陆的原因当时还并不清楚。但是很快,就传来当地目击者的消息,说坠毁的飞机果然是被当地抵抗势力击落的,只是美军碍于面子不愿立即承认。目击者说,当时共有两架直升机经过,都是有明显红十字标志的军用医疗运输机。抵抗分子的火箭弹击中了其中一架飞机的尾部,那架飞机试图采取紧急措施,但很快就从空中栽下来,机上全部人员死亡,其中可能还有伤员。    
    此前,在2003年11月,就有两架黑鹰直升机在费卢杰附近被击落,有17人死亡,那是美军单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我想起几天来在巴格达街头看到的美国士兵,他们大都20出头,脸上还带着明显的稚气。这些在世界第一强国享受惯了的大孩子一扛上枪就要在完全陌生的异国街头出生入死,难怪会有那么多的母亲加入反战的行列;难怪布什访问伦敦时作为参战主要当事国之一的英国当地,也会有10万人的大规模抗议示威队伍。    
    8日被击落的美军直升机并不是惟一的受害者。不到10个小时之前,同样在巴格达西部,一群身份不明的伊拉克武装人员用迫击炮向一个美军后勤基地发起猛烈轰击,有6枚炮弹击中了基地,导致一名美军士兵死亡、34名美军士兵受伤。    
    在处理完黑鹰直升机的新闻后,外出采访的当地雇员就用步话机报来信息:联军当局释放首批被关押者的行动半个小时前已经开始了。雇员说,他们已经完成了采访,正在路上,刚刚有了步话机的信号,就马上把信息报回来,希望能先发一个快讯。    
    这些雇员原来大都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我们能够提供的薪水,并不足以聘请经验丰富并且能够熟练掌握英文的当地记者),他们的记者生涯是在新华社开始的,是在和我们这些新华社记者一起摸爬滚打中逐渐成熟的。目前,我们还在加紧把一名分社的技术员培训成摄影记者。事实上,现在已经成为新华社名记、受总社邀请专门到中国访问过的贾迈勒,最早就是分社聘请的翻译。但是,一旦受到新华社的重用,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新华社稿件中的时候,他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干活很卖力,很有拼搏精神,这让初来乍到的我印象颇深而且很受感动。


第一部分第8节 初涉巴格达黑市(1)

    伊拉克少年在黑市卖油    
    石油大国正在经历比战前制裁期间更为严重的油荒。我问当地司机:“加一次油要等多长时间?”他说:“如果你一大早去加油,加完油就该吃午饭了。”于是我们拐往一条小巷……    
    2004年1月9日,早上5点,邵杰就要乘汽车离开巴格达回开罗了。我们起来为他送行时,夜色仍浓,春寒料峭。我们在分社门口依依话别,祝福的话都说遍了,当我们目送汽车消失在夜幕中时,发电机的声音终于停了,我们可以享受一下短暂的有“公家电”的时光。    
    在战后的巴格达,有光明当然好,但静悄悄的光明更为难得。    
    新华社的狼狗    
    由于噪音,我几天来一直睡得不好。但是在那天早上短暂的宁静中,听外面偶尔的鸡鸣狗吠,听窗外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心中顿时涌出对一种闲适平和的生活的强烈向往。在这种向往中,我怎么也睡不着了。实际上,我是不愿意让这巴格达难得的安静的黎明时光悄悄溜走。    
    但是很快,诗意的黎明就消失了。随着继电器滴、滴、滴声音的响起,“公家电”又停了。我们应该自动工作的大发电机却没有能够立即启动起来。办公室所有的电脑都滴、滴地叫起来。没有电,我们的卫星接收将全部中断,我们这个新闻办公室会立刻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一向憎恨发电机声音的我,此刻却盼望着那令人讨厌的噪音能随时响起。    
    我把发电机加满油,等待轰鸣,但是这台庞然大物却丝毫没有反应。我围着它转了好几圈,无从下手。这时候到分社工作已经5个多月的小李也披衣过来查看。他看到过别人修理,于是照样子摆弄了一阵子,也没有奏效。    
    “用备用的小发电机吧。”他说。    
    小发电机就在办公室另一侧的窗下,声音比大发电机还响。每次小发电机一响,我们养的那条年幼的狼狗就会吓得远远躲开,呜鸣不已。这可怜的家伙一定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发动这轰然巨响的东西,对这个在它的地盘上肆无忌惮地不停吼叫的黑乎乎的家伙,它深怀恐惧。    
    小发电机的蓄电池已经彻底地失效了,任凭我们怎么摆弄,它都反应全无。那条已经远远躲开的小狗看到它的死对头已经不再肆无忌惮地吼叫,竟然也大着胆子凑了过来,围着机器嗅着,对这个已经不再神气活现的黑家伙,一副嗤之以鼻的模样。    
    太阳出来了,彩霞满天。    
    由于工厂大都还处于停工状态,巴格达早晨的空气洁净清新,令人备感神清气爽。分社的院子其实是很漂亮的,两层别墅式的小楼,屋外有块约一亩地大小的方方正正的草坪,院墙下,三棵高大漂亮的椰枣树一字排开,还有几棵依然挂着满树鲜艳果实的橘子树。朝阳映照下,这个巴格达西部富人区的小院,在电力供应暂时停止和我们自己的发电机出现故障的时候,竟然是如此富有田园般的旖旎情调。    
    没有电的清晨,我能够做什么呢?    
    我一边在院里的草坪边踱步,欣赏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过的小院风光,一边拿出美英联军配发的小手机,给国内的亲友打电话。    
    战后伊拉克通信条件极差,联军就特制了这种小手机,限量发放给战后立即返回伊拉克的各国使团。中国使馆复馆小组在2003年短暂地重返伊拉克的时候得到了几部,后来在重新撤到约旦待命时给了留在巴格达的新华社一部。这个手机所拨打的所有电话,都是先经过美国,然后再连接所拨的号码,所以我们怀疑通话内容都是受到美军监控的。尽管这个手机的通话质量并不稳定,而且经常会被切断,但是好在所有通话均免费。    
    这时候,国内的时间正好是中午(巴格达和北京有5个小时的时差)。电话那边的朋友问我,你现在忙什么?我回答:我在晒太阳。那边的人都很惊讶。我于是解释说,停电了,什么也做不了,只好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电话那边的朋友于是做羡慕状,但是在要挂机说再见的时候,仍然忘不了叮嘱一句:要小心,注意安全。    
    这时候小李又出来了,说是已经回忆起分社技术员修理发电机的细节,可以再试一试。我担心地看着他,一再叮嘱说如果没有把握就停下来,千万别因小失大,导致什么安全问题。小李做事仔细谨慎,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人。果然,他鼓捣了一阵子,发电机又开始工作了,我晒太阳的片刻悠闲也同时被宣告结束。


第一部分第9节 初涉巴格达黑市(2)

    黑市油比加油站贵4倍    
    那天是星期五,伊拉克人的周末,但是分社的技术员阿德南和负责阿文报道的贾迈勒依然会来上班。我和小李商量,准备出去找网吧上上网,再到处转一转,继续熟悉一下巴格达的情况,顺便也给分社购买一些东西。我拿上联军给的手机,小李拿了铱星电话,想了想还不放心,又拿上我们的步话机,以便留守的贾迈勒在有事时可以方便地和我们联系。    
    阿德南负责给我们开车。分社本来有两辆车,除了现在的奔驰230外,还有一部从约旦购买的尼桑,但是在战前撤走时为了保险,我们将两部车分开放,奔驰放在分社的车库里,尼桑开到了中国使馆,但是偏偏后来使馆遭到抢劫,那部崭新的尼桑就不见了踪迹,只留下这部有些老旧的奔驰,依然忠实地为分社奔驰着。    
    汽车一发动就滴滴地叫起来,原来快没油了。目前在盛产石油的伊拉克,加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生产能力不足和战争的严重破坏,石油大国伊拉克正在经历着比战前制裁期间更为严重的油荒。市区的各个加油站不但限量加油(每车每次30升,但是据说如果肯塞小费的话,加60升也可以),而且要花很长的时间排队。我有一次问当地的司机,加一次油要等多长时间?司机说:“如果你一大早去加油,加完油就该吃午饭了。”    
    看到我有些担心的神情,阿德南安慰我说,不用着急,我们可以在路边找到油贩子,在黑市买汽油很方便。转了很长一段路,阿德南开始嘀咕起来:“奇怪,这些油贩子都到哪里去了……”话还没有说完,他忽然眼睛一亮,用手指着前方,说是前面“终于有了一个油贩子”。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只看到一个衣服胡乱裹在身上的年轻人站在路边,冲着过往的车辆挥舞着手里拎着的一个用废旧的可乐瓶子剪成的漏斗。我问:油在哪里?阿德南说,现在打击黑市石油很厉害,这些人都不敢公然把油摆在路边,所以就把油藏在附近的某个地方,自己在街上招揽生意。    
    在那个年轻人的引导下,我们拐进了一个狭小的街道。一个在街口晃悠的小孩看到年轻人,立即迎上来说了几句话,还警觉地看了我们一眼,然后推开一扇门挤了进去。很快他就拎了一小桶油出来了。我问阿德南黑市汽油什么价钱,他说要给我们的车加20升油,4000个伊拉克第纳尔,约合2。5美元。如果在加油站,20升汽油只要800个伊拉克第纳尔。我算了一下,黑市的油比加油站贵4倍,利润如此丰厚,怪不得现在的油贩子如此猖獗。    
    但是即使是黑市价格,这里的汽油也比北京便宜得多。我请阿德南给汽车再加20升,但是阿德南用阿拉伯语问了油贩子几句后对我一摊手说,这个油贩子最多只有15升的存货了,他每天排队或者自己通过关系去加油站搞油,但是每次量都不大。我笑笑,说那就只加15升吧。那个小孩转身又进了门,很快拎出多半桶油,年轻人用可乐瓶子做的漏斗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