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046、锦衣当国 作者:特别白(起点vip2012.1.11完结) >

第712部分

046、锦衣当国 作者:特别白(起点vip2012.1.11完结)-第7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通似乎在那里犹豫,在那里心中斗争,郑国泰越来越急,什么也顾不得了,直接是跪下哭诉道:

    “王大人,王大人若是迟疑,陛下再被内外钳制,王大人的权位恐怕也是不稳,可怜贵妃娘娘,可怜贵妃娘娘那不满周岁的孩子,王大人。。。。。。。”

    他这边哭诉还没有说完,就看到王通猛地拍了下桌子,听到一声大响,倒是把郑国泰吓的浑身颤抖,其余的话都装到了肚子里去。

    “也罢,王某受陛下的大恩,没有陛下就没有王某的今日,个人的权位得失算什么,小亮和郑官人且歇息片刻,王某这就去准备。”

    郑国泰浑身都是放松下来,刚要说感谢的话,却听到王通摇头感慨说道:

    “只怕这次的事情做完,就要告老还乡喽”

    这句话王通说的轻松,郑国泰在一旁一时间却找不到什么劝解的话,他虽然年轻,可对朝局政治也多有了解,恐怕真是如王通所说了。

    归化城多马,准备起来还真是容易,当天下午,王通将家眷安顿在这边,率领护卫人马离开了归化城,这次王通不过是带了百余名护卫,而且都是商队的打扮,一人三马,沿途基本不停,快速跟去。

    赵金亮和郑国泰二人都是养尊处优的人物,这一路不停的奔驰,实在是苦了他们,不过到这个地步,他们自己也顾不上叫苦。

    不过让他们惊讶的是,回程可要比来的时候快很多,因为沿途到了马匹需要休息和补充的时候,总能找到休息和补充的地点,不需要多少安顿的时间,而且在大同镇和山西境内,尽管王通等人是乔装打扮,但在沿路上没有被任何人拦下检查或者盘问,有几人明显不是王通手下,但却在这一路上很吃得开。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是大朝,这一天,京师六品以上的官员在奉天门这边参见皇帝,都是穿着朝服,按照大礼叩见,随后散朝,这个大朝会并不商议任何事情,是纯粹的礼仪活动,算计自五月初万历皇帝不上朝以来,一直到七月中,万历皇帝都没有在臣下面前露面过。

    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储君,这件事差不多已经是板上钉钉,基本可以确定了,尽管万历皇帝并没有下旨和明确表态。

    这次言潮的主要策动者在六月下半到七月间,总感觉有些别扭,因为舆论大方向虽然不变,却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

    比如说大家并没有将力量专注在立储上,反倒是执着于讨好慈圣太后李氏,比如说建议让黄宜分去天津卫任地方官,比如说让武清侯李文全重新执掌京营,这些事只要立储完毕,重新确立了太后和大臣们的话语权,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何必急在这一时,而且除了李文全和黄宜分,还有人推荐其他太后一系或者是武清侯一系的人,这就是胡闹了,若是全让武清侯一系的人得了好处,那大家这么闹做什么,何苦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这么折腾,却将慈圣太后点醒,她这边却也不急着催促万历皇帝定下,只是看宫外这些人的表现,如果不推武清侯和黄宜分到了他们该去的位置上,慈宁宫这边也可以慢慢的等待,如今这个局面,左右朱常洛已经接入了慈宁宫,主动权在这边。

    宫外的人无奈之下,只好是改变了方向,立储在奏疏中的比重变小,大部分人都去支持武清侯和黄宜分以及其余几位的任命。

    万历皇帝似乎也没有了脾气,就是在这样的事情上开始和朝臣们开始扯皮起来,而且做的也颇为天真,虽然不上朝,但奏疏什么的却有批复,这和上朝没什么区别,大家难道怕扯皮不成。

    这么纠缠了一个月,京营勋贵都督和天津卫的地方官,这本不是可以轻忽的任命,不光是太后和武清侯那边想要,其余各派也是眼馋,这就难免会有纠缠,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没有出个结果。

    很多人不愿意继续拖下去了,越折腾,变数越多,而且万历皇帝这么做也让人摸不到头脑,到现在,立储和官员任命这方面的事,万历皇帝一件也没有答应。

    许多一时间头脑发热,凑个热闹的人都已经没了热情,京师中已经恢复了些平静,但都察院,翰林院,以及六科的给事中,各部的郎官们,这些低品官员,清流中的中坚人群,奏疏却从未放松。

    内阁大学士们都是袖手旁观,六部尚书的几个人却一直表明自己的态度,七月初的时候,兵部尚书张学颜告病,请求致仕还乡。

    兵部尚书张学颜是六部中一直不怎么参与立储之事的,而且私下里对这一干人颇有微词,说是为一己私利扰乱朝纲,这句话传了出去,张学颜就开始被人围攻,且不说那些抨击他的文章和言论,说张学颜道德败坏,请万历皇帝罢免此人的奏章就是不计其数,更有“热血士子”聚拢到张学颜的府门前鼓噪叫骂,也是在什么墙壁上贴文告,写黑字,多是谩骂之词。

    不光是这,张学颜在兵部的差事都有些做不下去,任何的文书命令都被兵科的给事中批驳回来,大家阳奉阴违,背地里还在使坏。

    张学颜是个老实人,办差有一套本事,但勾心斗角实在不是长处,年纪大了,被这些人一气,也就不愿意继续留在朝中。

    万历皇帝挽留了几次不成,也只得准许,廷推之下,杨巍一系的王遴成为新任兵部尚书,毕锵则是替补为户部尚书,这也是个信号,告诉朝中百官,如果谁站在天子一边或者想要置身事外,那就没有办法呆下去。

    一直是扯皮沉默的万历皇帝在这样的局势下终于给了答复,七月十五日的大朝他会出席,在大朝上,会宣布立储之事。

正文 第八百九十九章 立太子

    第八百九十九章 立太子

    皇宫不是什么人都能进,上朝几千年来也就是那么多人,大部分人对朝会的印象都是从某某人的《宦迹图》中得到的。

    奉天门前的高台上,皇帝端坐,宦官和内卫组成的仪仗班子在奉天门前的宽敞空地上排布,按照自己的品级和衙门,各处官员列队在空地上。

    有专门唱礼的官员和宦官,有纠察礼节的御史,还有负责鼓乐的乐队,整个场面显得庄严肃穆。

    实际上,这样规制的朝会,只有每月初一和十五的大朝会上才会有,平日里只是皇帝和大佬们在奉天殿或者文渊阁议政罢了。

    大朝会完全是个礼仪活动,他的目的主要是让官员看到皇帝,在这个严肃庄重的仪式中增加自己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参加这个活动差不多要耗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下午往往也做不成什么政事,大多数的官员都把他看作是一次休假。

    不过七月十五这一天的大朝会却不太一样,万历登基到万历十一年,万历皇帝都会在这一天祭祀先人,而且这一天在民间是盂兰盆会的时间,万历皇帝也会请来高僧为自己的母后祈福,表示自己的孝心。

    万历十二年这个规矩就不存在了,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当然是明白,万历十三年的七月十五,万历皇帝举行的这次大朝会和往年更有不同。

    初一和十五的大朝会是纯粹礼节性的,几乎是六品上的京官全部到来,这么多人,这么嘈杂的场面,想要议政也不可能。

    不过万历皇帝已经下了旨意,七月十五的这次朝会,他会宣布立储的事情,这个实在是了不得的大事。

    即便是在其中没有什么利益的文官都兴奋起来,那些喧嚷和参与其中的人更是狂喜,万历皇帝用不上朝作为沉默的抗议,这个抗议在外朝的压力下终于是到头了,他要给大家一个结果,立储的决议给出后,形势都将有大变。

    连立储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那今后在朝政上发言权也会大幅度的减弱,这次事情的主导是外朝清流们的联动,决定性的转折是慈宁宫的慈圣太后造成,今后这两方将成为新的核心,将朝政掌握在手中。

    而万历皇帝和他依靠的内廷势力,将不断的被虚化,那个让大家一直是如鲠在喉的王通和他手中的那些财富势力,都将慢慢的被虚化,被大家吃掉。

    自土木堡之变到如今,朝野都是文人的天下,短暂会有宦官来把持,这种一个内卫武将策动推行内外政策的日子太不正常了,不过还好,这种不正常不过是几年,马上就要回到正轨。

    这次的立储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告诉在任的天子和接下来的几任天子,到底是谁在掌控这个天下。

    是士人,是科举取得功名的文臣们,皇帝可以杀一个两个,但离不开这些文臣治理天下,这天下间的大流如何,都是要看文臣们的意见。

    七月十五的一早,和往常一样,品级越低的官员来的越早,规规矩矩的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候,自然,六部尚书,都察院的两位都御史,内阁的几位大佬都是最后来的,他们走在官员队列中间留出的道路上。

    申时行目视前方,神色淡然,依旧是那种宰相气度,不紧不慢的向前走着,许国则是低着头,而王锡爵明显有些不自在的样子,时不时的左右看看。

    即便是京官,甚至是很多四品五品的京官,也就是在大朝会上才有机会见见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以及都御史,这几位朝中的中枢核心。

    次辅王锡爵的模样让一些资历老的郎官都忍不住笑,这位王次辅做事看事的本领都是极强,就是性子有些跳脱不稳,四十多岁的人经常有十几岁的模样出来。

    不过申时行和许国虽然都是往常的状态,可还是能感觉有些低落,配合着王锡爵的模样,更说明了这一点。

    相对于内阁一干人的低落,后面的尚书们则可以用志得意满来形容了,杨巍一个人走在内阁诸人之后,而各位尚书和都御史又在杨巍之后,这更是突出了他的地位,显得他与众不同。

    两侧的官员中传出一阵低声议论,杨巍的徒党策动了这次言潮,结果更是达成了他们策动的目的,也和慈圣太后一系结成了同盟,接下来如何会显而易见,杨巍会有当年张居正的地位,他会权倾朝野。

    “听说没有,等这次朝会之后,下面的人就要串联上疏?”

    “弹劾申首辅那个。。。。。。”

    “啧啧,接下来就要推杨巍入阁了,据说是做了内阁首辅,这身上的吏部尚书位置还不用交卸,何等的荣耀啊”

    “做到这个份上,也是值得,杨太宰做到这样的地步,少说保他三代的富贵,定策大功,这一代已经不忧,下一代的天子难道还会忘了这个大恩人。。。。。。”

    “你们看看那边吴作来,春风得意啊,据说他位置已经定下来了,先去做一任巡按,然后一步步等着发达吧”

    “这个就眼馋不得了,你不想想人家的老师是谁”

    官员们议论纷纷,这个时候唱礼官还没出来,大家都可以随便一点,大家的言语中都充满了对杨巍一系官员的艳羡和嫉妒,杨巍一系的官员特别是以吴作来为首更是表现的春风得意,又那动作快的,已经开始过去讨好了。

    距离近的还能听到那吴作来在那里扬声说道:

    “姚博兄仗义直言,发风气之先,如今还在诏狱中受苦,大家还要上疏,将其援救出来为好”

    周围一片附和之声,站在官员队列最外围的都是那些冷衙门或者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