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可汗时代 >

第45部分

天可汗时代-第45部分

小说: 天可汗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王维最拿手的还是“本行”——山水田园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欣赏着山中夜景,却不忘让我们也享受其中之乐。他一边陶醉般地望着眼前的画卷,一边对我们描述。诗从诗人口中缓缓道出,仿佛不假思索,却分明是一首优美的诗!景美如画,诗美如画!    
    可为什么说是画呢?因为在我的脑海中,不单有着诗,更有着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这就是苏东坡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原因吧。    
    且慢,诗中有画我们看到了,可是画中有诗呢?    
    画史上,王维以南宗画派开创者的身份名垂青史,更以文人画的始祖而倍加受到后世文人的称道。米芾素颠,然于王维之画却不吝一分赞美;秦观才子,睹王维之画几日,竟觉病愈……还是苏轼,在看过王维和吴道子的画后,觉得吴道子的画虽妙绝,“犹以画工论”,而王维则得之于象外,如“仙翮谢笼樊”。连苏轼这样的大才子,都“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虽然如今我们可能无缘再睹原作的真面目,只能看到几幅可能还是赝品的作品。然而,从留下来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那些画不但画技高超,更当之无愧地做到了画中有诗。元好问、黄子久等人都曾观画而诗,写出“江云滉滉阴晴半,沙雪离离点江岸”、“归来一笛杏花飞,乱云飞散长天碧”的佳句。    
    即使那些画不是真品,但是观之亦觉奇妙无比。单以《江山雪霁图》来讲,笔墨清润细腻,山、树错落有致。画中积雪千里,果然一片雪白世界。然观此雪景,却无落寞萧索之感,有的却是素雅恬淡与那一份安宁。仿佛置身其中,渐有寒意,不禁想起“户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那么,真品,只有比这个还好。


第四部分少年行

    一、少年行    
    王维,字摩诘。    
    有人说,“维摩诘”其实在梵语中是这样的意思:“维”是降伏,“摩诘”是妖魔。于是王维的名字便是“降伏妖魔”。如果大家都以字称呼他的话,其实是在喊“妖怪”——这是文人的幽默。其实佛教中的维摩诘是一位居士,但是却与佛平起平坐,其本意为:“净名”、“无垢称”。    
    维九岁能属文,是位早慧的诗人。    
    是啊,如果不早慧,何以以十七之龄而吟“每逢”之句?而又有老将、桃源之作?还有那梁帝笔下的洛阳女儿,在王维笔下则妆成只是熏香坐……    
    是啊,如果不早慧,何以身为岐王的李范愿意带着他到“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的杨宅游赏,又何以有《集异记》中生动的一幕……    
    年轻的王维在岐王的带领之下来见太平公主(还有人说是玉真公主。不过,这位公主能掌握试官大权,而且开元初没有别人吧,应该就是那位太平公主——关于这一点,学术界也在争论,暂且以太平公主来写吧)。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呢?“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文雅而不失灵活。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却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    
    然而王维的表演并没有结束,因为,他不只有着诗情画意,也是位音乐家。一曲《郁轮袍》听得众人如痴如醉,满座动容。诗画乐俱工俱佳,即使是历史上也没有很多这样的极品文人。以这样的才华,解头(解元)自然非他莫属——其实,这才是他们此行的本意,就是要和张九皋那个事先定好的“解头”争一争。    
    有人说这是作弊。然而在唐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干谒”。干谒,就是自己推荐自己。    
    这有什么不好?这有什么不对?这是对自己的肯定,是对自己的认可。连自己都不敢正视自己,那么自身价值何在?韩愈不也曾为千里马甘老于枯厩而悲而叹而愤——世上哪里会处处都有伯乐呢?于是唐朝人充满自信,踏上干谒之途。自然,到后期干谒的味道越来越不纯正,那是后来的变质,然而在开始,这却是一个很好的自荐途径。    
    王维以自己的多才多艺赢得了这次干谒的胜利。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又怎么会扳动小有名气的张九皋,怎么会让公主改变初衷……    
    经过几年洛阳之旅,加之成功地取得了解头,王维以二十岁的年龄便走上仕宦之路。学而优则仕,当时进士人数并不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王维二十左右便成为进士,这在唐朝也算是少数了。    
    既然当了官,那么作为家中长子的王维无可推卸地承担起抚养弟妹的义务(王维的父亲早亡),从此告别少年时代,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第四部分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二、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看来他毕竟还不老道。    
    可是,老道、圆滑又有何用?因为他很可能卷入的是政治的倾轧。    
    不就是舞黄狮吗?哪有这么严重。    
    是啊,单是舞黄狮当然没有这么严重。可是,如果有政治因素呢?唐玄宗虽有和兄弟关系不错的名声,可是“自今已后,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庭,妄说言语!”的一份诏书却透露出他到底还是不放心的。这时王维就作为一个和诸王关系不错的人被清理出长安了。    
    这很出乎王维的预料吧,因为只得意了这么短的时间,便尝到了贬谪的滋味。他去了济州。    
    王维在济州生活了十年。    
    这十年中,他的发妻去世了,他从此孤身度过了余下的三十年。这十年,他由当初的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转为渐明世事的成熟男子。十年中,他的好友祖自虚去世了,十年中……总之,这十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    
    十年后,他终于可以再次回到长安,再续少年时的旧梦。    
    当他看到了文人宰相张九龄时,他的政治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他写诗给张九龄“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这是多么大胆的自荐!多么坦率多么真诚!比之于扭扭捏捏明明想做却又不敢说出来的人来岂不痛快!    
    张九龄欣然接纳了他。有一次,当时朝中的中高级官员们举行了个聚会,王维虽然官不大,但也参加了。这次聚会大有东晋时那次有名的兰亭集会的意味:曲水流觞,把酒吟诗。之后,又让王维写了一篇序。这说明王维已经融入在他们之中了,当然,是相同的政治主张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    
    然而,历史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第四部分秋日平原好射雕

    三、秋日平原好射雕    
    历史不容许假设,可是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历史接着这么发展下去,也许我们今天知道的王维会大大不同。    
    然而,这时,历史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扳道员——李林甫。于是,历史奇妙地转了方向。    
    张九龄终于败下阵来。从此,开元盛世逐渐走向了天宝危机。    
    李林甫得意地上台,得意地打击原来的旧党,有的死,有的贬。王维呢,则被赶到了边塞。    
    不知道王维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他好像没有沮丧,倒似乎为了能够远离是非而欣慰。    
    单车问边,就这样来到了边塞,看到了大漠中直线般的狼烟,还有在长河尽头圆圆的太阳。灵感就这样来了,和那个萧关相逢的使者一起来了。    
    王维到了边塞后,没有马上回去。不知是不能呢,还是不愿?总之,他留了下来。是啊,回去干什么呢?    
    唐朝的文人其实和后世的文人有很大不同,他们才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呢。王维,别的不知道,马术大概还是颇精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两首诗中都提到了射雕:“回看射雕处”,“秋日平原好射雕”。如果没有亲身经验,何以写得如此传神?至少,他是参与过打猎的。    
    这一两年内,他几乎没有发过什么牢骚,倒有种兴致高涨的感觉。或许是在这里看到了军中少年的风神,又温热了他年少时“纵死犹闻侠骨香”的一腔血吧。    
    然而,他总还是要回去的。离开边塞时,王维心中是高兴还是惆怅呢?    
    不得而知。


第四部分多情自古伤离别

    四、多情自古伤离别    
    回到长安的王维接着又南下出了一趟差“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他坐在船上,看着外面,江流在天地之外,山色似有还无。果然襄阳好风日啊!    
    对了,襄阳,他到了这里,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可以去看看当年的好朋友——孟浩然。    
    是啊,一别多年了。当年在长安和孟浩然相逢时,四十多的孟浩然是来考进士的。和他虽然差着十多岁,却是一见如故。    
    传说王维有一次带着孟浩然到了他办公的地方,正在海阔天空地聊着,忽然玄宗大驾光临,搞得二人手足无措,孟浩然只好钻到了床底下。于是王维赶紧迎驾。唐玄宗估计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居然早就看到了这些,于是问是谁来了?王维说是孟浩然,玄宗倒没生气,反而高兴地说早就想见见他了。孟浩然顶着一脑袋土钻了出来。可他到底不是做官的料,这么轻轻松松得来的机会又轻轻松松地扔掉了。“不才明主弃”,就这么一句断送了他的前程。得罪了皇帝的孟浩然只好打包回去了。王维也是爱莫能助。有人责怪王维没有为孟浩然开解。只是,“不才明主弃”要怎样来解释才能让玄宗回心转意呢?    
    离别时,孟浩然赠给王维一首诗,认为王维是他的知己好友。两个人从此分开,再没见面。    
    如今,终于有机会了。    
    也许王维兴冲冲地来到了孟浩然的家里,而得到的消息却是,孟浩然已经去世了。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逝者如斯夫……看着汉水滚滚东流而去,想起了不能再见一面的老友,王维黯然伤神,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他回忆起孟浩然的样子,就这样,追着回忆画了一幅孟浩然的画像,挂在刺史亭中,而这个亭子也由此而改名“浩然亭”。    
    本是一次故友重逢的好机会,却变成了生者的痛悼……    
    那首《哭孟浩然》短短二十字,却是声泪俱下,情意回荡不已。千百年下,当我们读到这里时,也不禁为着两位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而感动不已……


第四部分辋川风月

    五、辋川风月    
    从南方归来的王维彻底地可以“独善其身”了。    
    朝廷里的情况,任谁都清楚,王维也是。他买了宋之问的别墅——辋川。于是,后面的日子,他多与裴迪一起在这里悠哉游哉,赏景赋诗。    
    辋川真是个好地方。明月竹林,白石清滩,空山青苔,古木衰柳,飞鸟夕岚相伴,欹湖箫声飞扬。王维和裴迪就像两只迷上花香的蝴蝶陶醉于此。    
    是啊,他是在逃避,也难怪有人会批评他。    
    可是,他除了这样,还能怎么做呢?难道让他以一个词臣的身份像魏征那样犯颜强谏?这样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