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邯的统一部署下,秦军主力悉数渡过黄河,准备一举消灭赵国,彻底平定黄河北部地区的叛乱。
章邯军渡过黄河以后,秦帝国两支主力部队会师联合作战,大破赵国和齐国联军,乘胜攻陷了赵国的旧都邯郸城。章邯下令将邯郸城墙撤毁,将当地居民强行迁移到河内郡,杜绝他们再次据城反抗的可能。赵军战败、邯郸失守以后,赵国放弃了首都信都,举国东迁,退入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西南)中,一方面依托齐国作长期坚守的准备,一方面向各国紧急求援。针对当时的形势,章邯和王离对秦军的战略做了新的调整部署。王离军追击赵齐联军进入巨鹿郡,将赵王君臣及赵齐联军主力围困在巨鹿城中,作攻坚破城的准备。章邯军留在河内和邯郸郡内,掩护王离军,确保敖仓的粮食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到巨鹿前线。
章邯用兵,有几个特点。一是善于奇袭。面对优势敌军,先示弱以懈怠对方,同时秘密集结兵力,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将其击溃。戏水击败周文,定陶攻破项梁,用的都是这个战术。二是重视粮道后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章邯深知后勤供应,是军队的生命线。荥阳之战,先攻敖仓,迫使田臧军前来会战,用的就是攻粮道的战术。此次大军深入敌国境内作战,确保后勤通道,自然是大事中的大事,亲自指挥执行。三是围城打援。章邯进攻魏国,将魏王魏咎和魏军主力围困在临济城中,诱使齐国和楚国的军队前来救援。章邯早有所备,趁两军远道而来,以逸待劳,先击溃齐军,杀死齐王田儋、魏相周巿,再攻击楚军,败走项它、魏豹,最后回军攻打临济,迫使孤立无援的魏王魏咎投降自杀。围困巨鹿城,秦军集中中部军和北部军两大主力,做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章邯再次施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包围巨鹿,以逸待劳。如果各国援军前来,则以优势兵力在巨鹿一带作战略决战;如果各国援军不至,待巨鹿粮尽兵疲,一举攻占。
楚怀王抓权
项羽年轻使气,剽悍横暴,难以控制。对于项羽,怀王及其左右的方针是有控制地使用,决不愿意单独委以重任,更不愿意看到项羽坐大称王。
项梁战死,楚军主力军溃灭于定陶的消息,传到怀王楚国的首都盱台,怀王政权大为震恐。在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怀王政权迅速北上迁移到彭城,致力于收拾残局,重新振作和部署楚军。楚怀王都彭城后,亲自主持政权。他首先命令各路楚军作战略撤退,往彭城方向集结。对于集结起来的楚军,怀王做了重新部署。他命令吕臣军屯驻彭城东,项羽军屯驻彭城西,刘邦军屯驻砀县,其他各支楚军部队,也分别做了安排,将骤变的局势稳定下来。
楚怀王是楚国王室的后裔,亡国以后落难于民间为人牧羊。他由项梁所立,除了旧王族出身所具有的号召力以外,在楚军中没有基础和实力。利用这次战略调整的机会,怀王着手直接掌握楚国的军队。首先,他将屯驻首都彭城的两支楚军主力部队——吕臣军和项羽军合并,由自己亲自指挥。怀王即位以来,一直得到陈婴的辅佐,他任命陈婴为柱国,全面负责楚国的政务;又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将楚军中的实力人物吕臣吕青父子直接吸收到自己政权的核心中来,共同出任辅政的要职。对于楚军中的另外两位实力人物,刘邦和项羽,他也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置。项梁兵败之时,项羽正与刘邦在砀郡东部联合作战,围攻外黄县。得到项梁战死的消息以后,项羽与刘邦无心恋战,开始撤退。按照怀王的命令,项羽撤退到彭城西屯驻下来。怀王亲政以后,项羽被封为长安侯,以鲁县为领地食邑,号称鲁公,地位上算是楚国的一方诸侯,不过,军队的指挥权被怀王收回。刘邦被封为武安侯,任命为砀郡长,统领本部兵马,屯驻砀县,负责彭城西部外围的防务,得到怀王的信任和重用。
怀王政权稍微安定以后,利用章邯军北上攻赵、黄河以南战事平静的时间,全力整军建制,强化政权,进而君臣朝议协商,对今后反秦战争的整体格局,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规划。这次战略性规划,历史上称为怀王之约。怀王之约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反秦战争的基本目标,是复兴六国,诛灭暴秦。六国复国,以战国末年的政局为基础;诛灭暴秦,以楚国为盟主联合作战。
二、六国政权的建立,正统在于王政复兴,即恢复被暴秦所中断的各国旧王族的政治权力。
三、暴秦政权必须摧毁,秦国将予以保留。新的秦国王政,由首先进入关中、摧毁暴秦政权的功劳者出任。
怀王之约制定于二世二年后九月(相当于闰九月)。当时,战国六国都已经复国,秦与六国对抗的后战国局面再一次出现。各国王政,除僻远的燕国外,全部实现了王政复兴。楚怀王熊心、赵王赵歇、齐王田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都是故国旧王族。怀王之约,一方面是对于已经形成的天下政局的肯定和确认;另一方面,在肯定了陈胜起兵以来六国复兴的同时,也对陈胜所开创的平民王政做了批判和修正,力图通过扶持和肯定各国的王政复兴,杜绝各种实力人物擅自称王的野心。对于群雄并起、豪杰英雄立功求进的愿望,怀王之约做了正面而富有诱惑的引导:不分贵贱,不论国别,首先攻入关中灭亡秦国者为秦王;对于最有野心和实力的人物,用秦国王位虚位以待。怀王之约,作为公之于众的天下公约,成为反秦阵营的行动纲领和计划蓝本,对未来历史影响极大,我们将来还会不断地谈到。
怀王之约制定的时候,正是秦军两大主力会师河北,章邯破邯郸、王离围巨鹿的时候,赵国的求援使者连连不断抵达彭城。楚国是反秦的首事国,反秦阵营的盟主。吸取战国末年各国互不相救、被秦各个击破的教训,怀王政权做出以楚军主力渡黄河援助赵国的决定。同时,另外派遣一支偏师部队,西向进攻关中,直捣秦都咸阳。怀王分兵两路的决定,引动项羽、刘邦和宋义三位英雄的登场。
自从周文军入关失败以后,秦军先后攻灭张楚陈胜、赵王武臣、魏王魏咎、齐王田儋、楚将项梁,收复了三川、颍川、南阳、陈郡、东郡、上党、太原、邯郸等广大地区,形势一片大好。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的反秦军已经退守到泗水、薛郡一线。黄河以北地区,章邯军与王离军两支秦军主力会师,围困巨鹿城,正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秦国首都关中地区,日渐远离战事,已经内外重新设防,再次成为易守难攻的战略后方。在这种形势下,直接西进、深入秦国后方攻取关中,无异于虎口夺食,诸路楚军将领,没有人看好这项任务。然而,项梁战死后,项羽仇恨秦国益甚,执着于灭秦复仇。他是勇敢无畏的战士,主动请缨,愿意率领本部人马,奉怀王之约,西进攻取关中。
楚怀王熊心是项梁所立,做了楚王以后,被项梁打发到盱台后方,处处仰仗于项氏,没有实力和实权。亲政以后,对于项氏的巨大势力,一方面不得不借助,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有所抑制。项梁死后,项羽成了项氏的领军人物。项羽勇武善战,其军事才能、军功威望,楚军将领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不过,项羽年轻使气,剽悍横暴,难以控制。对于项羽,怀王及其左右的方针是有控制地使用,决不愿意单独委以重任,更不愿意看到项羽坐大称王。经过仔细的计量以后,怀王没有接受项羽的请求,他将奉约西进攻取关中的重任,交给了刘邦。怀王及其左右认为,刘邦老成持重,宽怀大度,西进有利于争取秦国人心,功成后也不至于不可驾御。怀王与项羽之间,由此种下了嫌隙不和的根,刘邦与项羽间的争斗,也由此埋下了种子。怀王不准项羽西进的请求,而是授与项羽另一项任命,作为大将宋义的副将,随同楚军主力北上援救赵国。
宋义的发达
宋义是谨慎持重的人,与齐国关系密切,与项氏不和。宋义的出现,使怀王得到可以抑制项氏统领楚军的人选。他对宋义,信赖而寄予厚望。
宋义原是项梁的部下。项梁在东阿、濮阳大败章邯,又在定陶附近再次击败秦军,接到项羽、刘邦斩杀李由的捷报后,滋生了傲慢轻敌的情绪。当时,宋义曾经劝谏过项梁。陶醉在连战连胜欢快中的项梁听不进去,反而嫌他败兴沮丧,打发他离开军队,出使齐国。在去齐国的路上,宋义碰见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当宋义知道高陵君显将去定陶见项梁后,劝告他说:“我预见项梁军近日必败。你慢行缓去,可以免于一死,急行快去,必将大祸及身。”高陵君显将信将疑,信其无不如信其有,于是放慢行程,在路上果然得到项梁军败身死的消息,大为叹服。
怀王亲政,高陵君显改道到彭城谒见怀王,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讲述给怀王。他向怀王推荐宋义说:“战争尚未开始,就能够预见其败象的人,可以说是懂得带兵的人。”怀王正在物色能够取代项氏的楚军统帅人物,于是他召见宋义,倾听他对今后军国大事的意见,大为称意。于是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号为卿子冠军,出任楚军统帅,统领楚军主力援救赵国。卿子是尊称,冠军的意思是在诸军之上。在宋义麾下,项羽出任副将,范增出任末将,桓楚、英布、蒲将军等各部楚军将领,都在军中。
二世三年十月,宋义带领楚军由彭城誓师出发,北上救赵。楚军北上走沛县、胡陵、亢父,进入无盐县(今山东东平)附近的安阳时,宋义下令就地停驻,不再前进。楚军在安阳一连停驻了四十六天,宋义始终没有开拔出动的指令动向。项羽心急,曾经请求宋义说:“眼下秦军围困赵王于巨鹿城,如果迅速渡河北上,楚军从外面攻击围城秦军,赵军从里面展开攻击,秦军受夹击必定会被击溃。”宋义不以为然,反驳项羽说:“牛虻斗牛,志不在虮虱。楚军的最终目的,在于灭秦,而不在救赵。眼下秦军攻赵,战胜则马乏兵疲,我军可以趁其弊而胜之。秦军败退,我军乘势鼓行西进,直接进攻关中,可以一举消灭秦国。因此之故,秦赵先斗,楚作壁上观,乃是得策。话说回来,被坚执锐,陷阵杀敌,我宋义不如项将军,至于坐而运筹,策画谋略,项将军就不如我宋义了。”说完这番话后,宋义下令:“军中若有凶猛如虎、不从如羊、贪婪如狼的人,一律斩首。”这实际上是直接以军令约束项羽。
宋义是谨慎持重的人,与齐国关系密切,与项氏有所不和。怀王亲政,力图摆脱项氏的控制,对于项羽在军中的势力和威信,多所戒备。宋义的出现,使怀王得到可以抑制项氏统领楚军的人选。他对宋义,信赖而寄予厚望。当时的怀王政权,刚刚从项梁兵败的阴影中振作起来,重新组建了政权和军队,调整了攻秦战略。新的攻秦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宋义所言的攻取关中,消灭秦国。为了完成这个最终的战略目标,楚军分两路行动,宋义统领楚军主力北上救赵,首要目的在于牵制和消灭秦军主力;刘邦统领楚军偏师,趁秦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