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

第23部分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23部分

小说: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在进攻我军兵营的同时,即着手解除长春城内的中国军警武装。当时长春的最高行政首长是市政筹备处处长周斗钦。事变发生后,周已得到熙洽的“不准抵抗”的命令,遂于19日上午派公安局长修长余等,通过日本领事馆,向日军表示中国方面不抵抗之意。日军提出:须解除城内军队武装,治安在日军指挥下由公安局负责。下午,周斗钦等同意了日军要求。日军随即派部队进城,占领了各军政机关,并派宪兵队指挥公安局。城内的马锡麟部1个营放下武器,退出城外。至此,长春被敌占领。    
    一朝鲜军越境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于19日零时左右下达了“全线出动,攻击中国军”的命令后,又向日本人指挥的朝鲜军发电报请求支援,并向军部中央报告了战况。于是,军部中央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处理事变。至8时许,军部中央得出结论, 认为“关东军的行动是完全合理的行动”,初步拟定应急动员朝鲜军一部和驻姬路的第10师团,派往中国东北增援关东军。这时却突然接到了朝鲜军的电报,内容是:“我军鉴于奉天方面情况,已派飞行第6联队(2个中队)增援关东军,又正在准备派遣第20师团1 个混成旅团向奉天出动……”《现代史资料》(7)428页。    
    朝鲜军行动如此迅速,是因为事先关东军早就与其串通好了。其实也是军部中央应付“满洲危急”时的既定计划。但问题是,按惯例出兵须经内阁会议批准,由天皇下达敕命执行。而朝鲜军在未得到敕令的情况下,就擅自决定出兵,一时弄得军部中央好不难堪。但越境行动完全是为了协助关东军扩大侵略的需要,军部中央很快便对这一行动予以“追认”了。    
    二出兵吉林    
    关东军很快攻占了满铁沿线,控制了南满,又得到朝鲜军的越境协助,遂决定实施第二期作战计划,即东取吉林,北攻哈尔滨,向东满和北满推进;扩大占领范围。为制造出兵借口,关东军指使特务机关,在吉、哈等地制造了多起日本侨民被袭击事件。然后以侨民会的名义,要求关东军出兵保护。本庄随即于20日命令第2 师团主力向长春集中,准备实施下一步侵略计划。根据建川美次的建议:“鉴于中东路的性质和目前一般形势,虽然不可向长春以北派兵,但对吉林、洮南等地尽快加以打击,应该说是有利的。”《现代史资料》(7)第187页。关东军于9月21 日决定首先出兵吉林。第2师团随即乘装甲列车向吉林进犯。    
    这时,由于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张作相为其父奔丧在锦州,吉林军政由军署参谋长熙洽代理。熙洽是前清“闲散皇族”,曾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第2 师团长多门二郎有“师生关系”,且素有复辟清朝的野心,因此,事变爆发后,熙洽在召集军政两署的紧急会议上,确定了“绝对不抵抗”的方针。会后熙洽一面通过日本驻吉总领事石射猪太郎,向日军转达中国方面绝对不抵抗的决定,一面向所属各部队下令:“我军应万分容忍,幸勿端自我开,中日事件由外交解决。”《吉林文史资料》(11),第41页。当时,驻吉林市东北军有:第25旅张作舟部2个团和冯占海指挥的卫队团。20日,熙洽得知关东军主力正向长春集中,推测有可能进犯吉林,急令驻市各部队撤出。冯占海质问熙洽:“为何命令部队撤出省城? ”熙洽以奉到“避免冲突的电令”为招牌,还大谈了一通“抗战亡国论”《吉林文史资料》(11),第44页。;逼得冯占海只好率部退出省城。    
    而后,熙洽又与刘知政等人密商投降事宜。21日,多门师团由长春出发不久,熙洽即派军署中将参议安玉珍等人前往土门岭迎接。下午熙洽再次召开军政紧急会议不顾省府委员诚允等人的反对,强行通过了“不作抵抗,迎接日军入城”的决定。这样,日军于当日傍晚兵不血刃开进省城,随即占领了各军政机关。次日完全占领了吉林市。    
    接着,多门将熙洽召至下榻旅馆,要求3日内解除吉林省军队武装,撤销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公署和吉林省政府,重新组织以熙洽为首的吉林省“独立政府”,并与日军合作。对此,熙洽唯诺连声而出。这样,关东军从吉林开始了“跨出满铁线以外”的第一步。在这一过程中,熙洽等民族败类,为了个人私利和政治野心,利用手中权力,引狼入室,卖国求荣,助寇为虐,成为千古罪人。汉奸们的投降卖国活动,极大地帮助了日军的侵略,成为东北沦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历史教训值得人们很好地思考。    
    三所谓“军事占领范围”    
    事变爆发第二天,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表面上确定了“不扩大方针”,但暗中却在商讨“如何保护在中国各地的日本侨民的安全”《太平洋战争史》(1),第270页。;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侨民危机”,就要出动军队“保护”。实际上是为了使侵略“名正言顺”。关东军出兵吉林就是这种伎俩的开始。而且在军部的威胁下,内阁于22日对朝鲜军越境和出兵吉林的侵略行动也予以承认,这都表明在侵略的根本点上内阁与军部完全一致。    
    在军部中央和内阁的支持下,关东军更加狂妄起来,继侵占吉林之后,又准备进犯哈尔滨。于是,由哈尔滨特务机关长百武晴吉和甘粕正彦等人,在哈尔滨制造了爆炸不稳事件,日本驻哈总领事大桥忠一极力配合,要求关东军出兵保护日侨。关东军遂于22日致电军部中央,准备出兵哈尔滨。《太平洋战争ヘの道·资料篇》第124页。关东军的判断是,目前苏联在外交上采取不干涉政策,固然存在与关东军交战之可能,但日军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作战行动,则苏联将处于被动作战之境地。因此,出兵哈尔滨是可行的。    
    军部中央接到关东军的报告后,对于出兵哈尔滨自然担心与苏联发生冲突,造成不易收拾的局面。军部中央的意见是,关东军一旦打破“满蒙”现状,就要对满铁线两侧及东满地区实行军事占领,使南满、东满与朝鲜连成一片。对于苏联势力较强的北满和张学良控制的辽西地区暂不占领。据此,军部中央急电关东军,要其“放弃北进之企图”,并于23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了《关于军事占领范围》的文件,规定了三道军事占领范围。第一道是绝对必要的最小限度,西面以辽河划线,即以郑家屯、新民、营口为界,东面以吉林、海龙为界。第二道是进一步扩张线,西面以洮南、通辽、大虎山划线,东面以敦化、延吉(间岛)和珲春为界。这是军事占领的必要范围。第三道是哈尔滨和延、珲地区。对于这两个地区,“为保护侨民之出兵,须根据当地我外交官宪之请求”,才可采取行动。《太平洋战争ヘの道·资料篇》第126~127页。这个“军事占领范围”的提出,虽然对关东军一举攻占东三省的急迫企图有所限制,但表明了日本决心完全占领东北。    
    军部中央决定了“军事占领范围”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发表了第一次“关于满洲事变的声明”,颠倒黑白地把事变原因归于“中国军队破坏了南满铁路,袭击了我守备队,以致发生冲突”。并假惺惺地宣称:“日本在满洲没有任何领土欲望”,“竭力不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年表与文书》(下),第181~182页。但事实上,这时关东军已经侵占了辽吉两省省会及30余座城镇,控制了12条铁路线。    
    四轰炸锦州    
    关东军北攻哈尔滨的企图,由于受到军部中央限制暂时停止。于是又采取了一个新的军事行动,以扩大战火。10月8日,关东军突然出动2个飞行中队,6 架侦察机和5架战斗机,轰炸了锦州市内的政府大楼和兵营等重要目标。投下了75枚25 公斤重的炸弹。同时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搭乘一架运输机,随同机群飞抵锦州,观察轰炸效果。关东军的理由是,设在锦州的张学良政权及东北军,“不仅扰乱满蒙治安,也妨碍新政权建立运动”因此,“驱逐锦州军政权是绝对必要的”。《现代史资料》(7)第208页。在此之前,关东军发表一个“公告”,明确宣布“不与旧东三省政权进行外交交涉”。并正在各地建立地方伪政权,轰炸锦州就是贯彻这种侵略构想的具体行动。    
    的确,事变发生后,张学良于9 月下旬在锦州重新设立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一面通过南京政府,依赖国联迫使关东军撤兵;另一方面也预感到外交前途渺茫,调集东北军加强辽西防御,并派出部队进行反击战。这些当然是关东军所不能容许的。关东军认为,要树立伪政权,就必须铲除张学良政权,这是刻不容缓的第一急务。所以必须给锦州以重大打击,但关东军地面部队有限,难以迅速实施打击。因此决定实施空中打击。    
    除这一主要原因外,轰炸锦州还有其他用意。一是给呈现“后期癌症”的币原外交动一次“大手术”,迫使内阁完全按军部意志行事,全力支持关东军的侵略。二是向中国政府显示,如果中国不痛快地让出东北,日军就有可能对其他城市,甚至首都南京实施空中打击。三是向欧美列强警告,日本将不惜一切代价独占“满蒙”利益。    
     果然,事件发生后,中国立即向日本提出了严重抗议,并将此事提交国联。这时欧美各国才断定日军的行动属于侵略,向日本提出警告。国联在10月的全会上邀请美国列席,共同解决“中日冲突”,英、法等国提交了一个旨在促使日本撤兵的议案。这时日本撕掉遮掩的面纱,以1票对13票,公开拒绝接受国联的决议案。10月26日,日本又发表了第2次《关于满洲事变的声明》, 声称“为确保在满洲帝国臣民的安全”,不能“把军队全部撤回南满铁路附属地内”。这表明日本侵吞中国东北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国联的决议又一次成了一纸空文。在此期间,军部法西斯还在日本国内策划了“十月事件”,企图建立军部独裁政权。虽未成行。但对统治上层法西斯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促使内阁更加追随军部了。    

五进犯江垣    
    关东军进行轰炸锦州的试探后,对辽西采取一种“威慑阵势”,而把进攻矛头指向了黑龙江。这次关东军为避免直接刺激苏联,采取了迂回和由汉奸打头阵的策略。即指使洮辽镇守使张海鹏进攻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    
    张海鹏,辽宁黑山县人,土匪出身,与张作霖是结拜兄弟,为东北元老派之一,任洮辽镇守使,坐镇蒙边达10多年。皇姑屯事件后,自忖资格最老,企图坐上江省第一把交椅未果,愤愤不平。“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关东军派遣满铁洮南公所长河野正直和今田新太郎等,策动其投降日本,许诺拥张为黑省主席,接济军械、钱款。张海鹏利欲熏心,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于10月1日宣布脱离原东北军政当局“独立”,自任“东北边境保安司令”,借助关东军援助的枪械、钱款,大肆扩充军队,将所部由原来的4个骑兵团,扩编为8个支队,准备进犯黑龙江省。    
    这时,东北边防军驻黑省副司令长官、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在北平,省政由其子万国宾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