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 见证抗战真实历史-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9日上午,第二十七集团军照计划放弃新墙河。这时天气放晴,日军在飞机、大
炮的掩护下,一个下午就渡过了新墙河,来到汨罗江。他们在河对岸没有发现中
国守军的踪迹,很顺利地渡过了汨罗江。撤出战斗的中国军队迅速占领两翼,阻
击部队加入了侧击部队的行列。汨罗江南,全是泥泞的田野,所有道路被动员起
来的老百姓挖得高高低低。日军过了汨罗江就像水牛掉进了泥井里,大炮推不动,
坦克在原地打着转转,步兵到了田野,陷进了泥潭,艰难地移动着脚步。雨雪还
在下,没有一个鬼子不是满身的泥浆,活脱脱一只只泥猴。这就是薛岳为敌人安
排的〃 天炉〃 ,也是薛岳为进攻长沙的日军预设的坟墓。
一心想着报复的阿南,待三个师团全部过了汨罗江,12月31日下令向长沙攻
击。日军行军途中没有碰到一个中国兵,阿南像服了兴奋剂一般,认为占领长沙
指日可待。1942年1 月1 日中午,打头阵的日军第三师团兵临长沙城下。自出征
以来,他们一直在野外露宿,吃够了西北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一直巴望着攻
击长沙城,庆祝一下元旦,安稳地睡上一觉。
下午3 时许,突然从长沙城内飞来无数炮弹,爆炸后,一大片鬼子被炸得抛
向空中,城外敌人的密度大,一炮都能炸死炸伤几十人。炮火急袭20分钟后,守
军一队一队杀出城外,双方绞在一起,厮打着。经过两天的反复冲杀,日军第三
师团如一片片被割的麦子,成批地倒下。
阿南接到丰岛的求援电报,命令第六师团前往增援。3 日赶到长沙东门的第
六师团,因大炮、坦克上不来,也没有携带炸药包,在城下无法施展。而守军打
的是有准备之战,他们屯集了几千箱炮弹和手榴弹。第六师团挨了守军数不清的
炮弹、手榴弹的轰击。
日军连攻三天无望,处境十分尴尬,阿南为了顾全面子,不想让部队无功而
归,便命令他们在这里等候转机。可是,转机会不会有呢?他十分盲目。
此时的薛岳忙得不可开交,他将日军引到了〃 炉底〃 接下去就是要给〃 天炉
〃 加盖了。不能让到手的鸭子飞掉了。罗卓英的第七十九军、第二十六军和第四
军接到薛岳的命令,从江西边界向长沙快速运动;王陵基的第三十七军、第七十
八军、分两路从平江、铜鼓方向向长沙快速运动;第七十三军守卫在湘江西岸,
准备由西迂回到长沙东面,侧击日军;杨森的第二十军和第五十八军向汨罗江赶,
准备断敌后路。还有湘江的20万民众,也发动起来了,他们的任务是配合正规军,
破坏桥梁,袭击小股掉队的日军。
阿南见第三师团、第六师团和第四十师团攻城无望,粮食又送不上,天气又
奇冷无比。再也顾不得面子,下令部队撤退。1 月4 日,三个师团交替掩护着向
后撤。然而,进攻容易后退难,由于伤病员增加,每个师团都有800 多伤病员,
一个伤病员要两三个人抬着,这么多伤病员就要2000多个士兵抬着,大大地削弱
了战斗力。他们从原路,第三师团的一个联队在汨罗江边被罗卓英部队截住,守
军拼命向敌群中扔手榴弹,日军不敢久留,的野联队长命令丢下伤病员,向东突
围。这样,一个联队1500人,边走边丢,过了汨罗江,清点人数只剩下500 余人
了。
傲气十足的丰岛师团长出征时大氅高靴,气宇轩昂,在参谋们的簇拥下,威
风凛凛地巡视各联队。现在,他的右手不再握着指挥刀或袖珍手枪了,而是紧紧
地握着一根树棍,腿部负了轻伤,一瘸一拐地赶着后撤的路,累得鼻子里喘着粗
气,其声音如同拉风箱似的。他已两天没有吃饭了,卫兵找不到粮食给他充饥,
不知在哪里拔了两个红萝卜递给他。他这时全没有了威风和面子,在衣袖上擦了
擦,便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他正吃得起劲,一颗炮弹飞来,在他不远的地方爆
炸了,气浪将他掀倒在地,不知是累是饿,他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卫兵走了一段
路,回头一看不见了丰岛,连忙回头寻找,然后由十几个卫兵抬着向后撤。
第二天,第六师团在栗桥被第七十三军、第九十九军团团围住。第三师团刚
刚摆脱罗卓英部队的追击,走到青山又进了第四军的包围圈,第二十六军、第七
十八军也赶来,加入围攻行列。两个师团频频向岳阳的阿南呼救,阿南命令第四
十师团前往救援。第四十师团回电说,他们已在白沙桥被守军第三十七军围攻,
自顾不暇。阿南只好派九七式飞机掩护。18架飞机来到前线,低空向守军扔炸弹。
这样才让日军的三个师团有了喘息的机会,丢弃下大批伤病员及尸体,狼狈逃过
了新墙河。
1 月16日,举世瞩目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又以中国守军胜利而结束。此次会
战,敌重伤2。3003万人,阵亡3。3941万人,俘虏139 人,伤亡遗尸共5。6944万人。
长沙会战的辉煌战果,震撼了全世界。英国、美国的首脑,致电蒋介石表示
祝贺。湖南省在长沙召开了万人庆功大会,蒋介石在南岳,向薛岳颁发了国民政
府最高勋章——青天白日勋章。不久,美国总统罗斯福派人向薛岳授予独立勋章。
国民党军举行长沙会战期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杨成武率部击毙了日军中将
阿部规秀,此消息轰动全中国,敌人震惊万状。阿部规秀是日军战争骄子,是所
谓游击战术专家,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位游击战专家,尽管被吹得神乎其神,黄
土岭战斗成了他的滑铁卢。
河北涞源以南,群山莽莽,奇峰重叠。雄伟的内长城,从八达岭蜿蜒曲折到
此。这里的古战场遗址有祭刀岭、插箭岭、将军岭、斗军湾、点将台,还有60座
烽火台,42座古炮台, 150座瞭望楼。古书记载,战国燕昭王在此修筑黄金台,
以高价招揽人才而扬名天下;杨六郎与韩昌曾在此大战九天九夜,至今六郎庙仍
雄风未减。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把泥土,都浸透了古代士兵的鲜血。
慕名而来的游客们,甚至可见古代士兵的遗骸。
这年的11月3 日下午5 时,从拂晓开始的雁宿崖战斗已经结束,夕阳西坠,
山色血红,枪声稀落,部队打扫完战场,押着俘虏,沿着崎岖的山路向晋察冀军
区一分区驻地——管头镇走来。此时,一分区司令部会议室里召开总结会议。25
岁的杨成武司令员主持会议,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指挥员们,正聚精会神地听参
谋长黄寿发讲话。他说:〃 今日一仗,歼敌600 多人,这是我分区抗战以来歼敌
人数最多的一仗。我认为,经验有三:一,情报准确;二,从三路敌人中选择打
东路,决策正确;三,地形选得好,雁宿崖两侧高山,我们两侧伏兵,一头一尾
扎口袋,关门打狗,打得痛快……〃 黄参谋长的话代表着大家的体会,与会的指
挥员们虽然一个个刚下战场,浑身沾着硝烟和血污,军装的布眼都看不清了,可
是那满脸红光和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却透出万分的喜悦和兴奋。清秀潇洒、文质
彬彬的杨司令员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记着每个人的发言,并不时地提问。
〃 报告!〃 〃 请进!〃 杨成武一抬头,见是一团宋玉琳营长手拿一件大衣,
走了进来。
〃 宋营长,有什么事吗?〃 杨成武问。
〃 杨司令员,你看!〃 宋营长递过大衣,杨成武在油灯下一看,大衣的布料
相当好,胸前披佩着一条金黄色的绸带,带子两边是大红色穗子,两肩分别佩有
四颗闪光的金星。〃 啊!〃 杨成武吃惊地叫了一声。
宋营长说:〃 司令员,还有一把金柄指挥刀呢!〃 〃 哦!〃 杨成武看了一眼
军刀,目光又回到手中的军大衣上。他急速翻开大衣,只见那绿色的里子上有一
黄框,写着:姓名辻村,血型A 型。他急忙问,〃 这件大衣是在什么地方缴获的?
〃 〃 这是七连连长钟茂华,迂回到敌人炮兵阵地后侧,用步枪打死的一个胖军官,
然后他扒下大衣,穿在身上,拿着这个鬼子的指挥刀。你没见他那副怪模样,我
和教导员郑三生可给他逗得把肚子都笑痛了!〃 顿了一下,又说,〃 我们不认识
衣服上的这个字,〃 他指指〃 辻〃 字,说:〃 我们分析一定是个大官,就急忙送
来了。〃 〃 这是日军辻村大佐的军大衣,他的尸体在什么地方?〃 杨成武急呼呼
地问。
〃 一起埋了!〃 〃 不好!〃 杨成武站起身,反剪双手,在屋内快速地来回踱
着步。副司令高鹏、政治部主任罗元发及黄参谋长也凑在灯下,仔细翻看着大衣,
小声议论着。大约3 分钟时间,杨成武突然止步,大声说,〃 诸位,请立即回部
队,作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随时听候作战命令。〃 陈子端参谋瞪着惊奇的
眼睛问:〃 司令员,你不是神仙,这大仗、恶仗从何而谈?〃 〃 日本这个民族报
复心强,鬼子死了个大佐,他们决不会善罢甘休的。〃 杨成武用肯定的口气说,
〃 鬼子的特点是失败越惨,报复得越凶,而且是败兵刚归巢,报复的人马就浩浩
荡荡地出发了,他们是想乘我们庆祝胜利之时,打我们一个猝不及防。〃 各位指
挥员都赞同杨司令的分析,纷纷起身,火速部队去了。
散会后,杨成武立即抓起电话,向聂荣臻报告了战斗情况及所缴获的辻村的
大衣。聂荣臻听到此处,立即对杨成武说:〃 部队要立即转移到银坊、司各庄一
带隐蔽待命,有情况立即报告。〃 〃 知道了,我立即作出安排!〃 〃 好!〃 聂荣
臻赞赏说,又交代他说,〃 我就守在电话机旁,你们要密切注视日军动向,有情
况立即汇报。〃 不出所料,当天夜里,地下党侦察参谋崔喜峰从涞源城送来情报
:张家口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四个大队,共1500人,分乘90辆卡车,向涞源急
驰。涞源城内彻夜不宁,日军到处抓夫,弄得鸡飞狗叫。
接着,侦察参谋崔明贵又从易县发来情报,内容与崔喜峰的情报吻合,说敌
人要沿辻村的进攻路线,经银坊到雁宿崖,寻找八路军主力,决一死战。
杨成武阅罢情报,思索片刻后,拿起电话向聂荣臻汇报,要求再打一仗。
聂荣臻问:〃 部队情绪怎样?〃 〃 很好!〃 杨成武信心十足地说,〃 刚打了
胜仗,伤亡很小,士气鼓得足足的,正在银坊、司各庄一带休整。〃 话说到此,
他怕聂荣臻不放心,追加一句说,〃 这一带地形我很熟悉,极似平型关,有利打
伏击。〃 部队刚到那里,杨成武怎么就那么清楚那里的地形?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杨成武多年养成个职业习惯。每到一地,总
是首先摊开那五万分之一的军用挂图,仔细地看,认真地记,决不放过一条小沟,
一棵树木,然后,便是马不停蹄,立即着手考察实地,让两者合而为一。举凡山
川河流,村镇桥梁,针叶林、阔叶林,他均一一牢记心中。记得有一次,侦察员
向他报告倒马关地形后,他问:〃 倒马关南面有一条水沟,你怎么没讲?〃 那参
谋一拍脑袋,记起来了。他惊异地问:〃 首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杨成武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