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甚者;还有〃炸弹〃所带来的可怕的希望。
在原子时代的玫瑰色的黎明中;核武器似乎完全排除了对战列舰、甚至航空母舰这类过时的、易遭摧毁的武器的需要。这类武器统治的日子看来是短暂的。7月25日比基尼环礁水下爆炸的那颗原子弹;激起了直径达半英里的水柱;其蘑茹状的顶端直径达2英里;停泊在此的前德国、日本和美国的73艘废军舰或是沉没;或是严重毁损。
新型炸弹可以用超远程飞机投掷;或者甚至用火箭发射——希特勒用V2火箭攻击伦敦的事实;说明这方法可发射常规高爆炸药。
人们模糊了解到;伴随原子战争而来的危险要比常规战争带来的危险大得多;人们还可以看到;苏联;或许还有别的国家;正在试图填补德国和日本留下的力量真空。
福莱斯特认为;苏联想在1955年以前拥有它自己的核武器的希望很小。美国将在这段时间里享有和平、繁荣以及显然是绝对的安全。而到了1955年时;他希望新成立的原子能委员会能达成一项除和平目的外禁止使用核力量的协议。
福莱斯特也在自问:这是不是一种轻率的糊涂观念呢?它似乎使当年威尔逊总统关于所有国家都和平生活在一个世界上的梦想;重新具有了生命力——正如美国在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伯纳德DangerCode;巴鲁克所说的:如果我们能控制原子武器;谁还能对我们接着控制其他大规模毁灭性工具的能力提出怀疑?消灭战争本身已经有可能实现。
1949年3月底在佛罗里达州安静的霍布桑德小镇发生了一桩有国际意义的奇怪事件:深夜里随着火警的鸣响;一个头发蓬乱穿着睡衣的人从屋子里冲出;在街上奔跑叫喊:〃红军已经登陆了!〃这人就是国防部长福莱斯特。
这件事被很小心地掩盖了起来。部长被专机从霍布桑德送到马里兰州伯塞斯达的海军医院;接受了精神病医生的治疗及日夜看护。医生向记者宣称;福莱斯特正患着〃职业疲劳症……系战时及战后工作过度所致〃。5月22日清晨2时;福莱斯特偷偷地从海军医院16层楼他的房间溜出来;穿过走廊;打开纱窗;跨出窗户;投向了死亡。
(359)
仍然是火努鲁鲁;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
怀基基海滩;〃好望角〃咖啡厅。
周恩来本来兴致勃勃:船舶转让顺利签约、当地华侨踊跃襄助、世界华人民族意识觉醒、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局面初步形成……这一切;使几个月前面临抉择的痛苦、战场节节失利的焦虑、国际共运舞台频遭打压的被动……等等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为之一扫。
身边几员干将也很争气;工作进行得高效务实而又有条不紊。李先念、乔冠华、耿飚、龚澎这几位担当的交际、选购、运输和集资任务;都越来越上路;给共产党人的海外形象添色不少。他们或者精明过人;或者才华毕露;或者处事干练;或者专业良好;共同的特点是对事业的忠诚。这是人们对周恩来带出的干部队伍的一致口碑。这批人后来成为未来中国的一代管理精英。
但是今天同李富春见面后得到的讯息使他怏怏不乐、眉头紧锁。
俩人坐在面海的咖啡座前闷声不语。
6月份;华北和东北进入抗苏战争状态之后;中共对党内机构进行了分工。
毛泽东、朱德、林彪、叶剑英组成了前敌工委;负责指挥作战;任弼时、陈云、贺龙组成了北方工委;负责北方经济协调和战场支援;刘少奇、张闻天、彭真组成了南方工委;负责南方〃国统区〃的组织发展、情报汇总及合作抗战;周恩来、李富春、陈毅组成了海外工委;负责争取国际援助、团结海外各界力量、拓展外交空间、反击国际打压。
应该说这个分工和布局相当有效;各个工委的领导人都施展了才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初步扭转了前期被动局面。
上个月;周恩来接到南方工委书记刘少奇、张闻天的来电;就〃琼崖纵队〃撤离海南岛事宜征求他的意见。
琼崖纵队是海南岛上唯一一支非政府武装力量;约有5000余人。犹太商团和移民进入海南岛从事商业开发以后;南京政府提出;为避免潜在冲突的可能性;要求琼崖纵队迁出海岛;到大陆任一战区参加作战。蒋介石派出何应钦、张治中;与中共南方工委书记刘少奇会商此事。
恰巧在北加里曼丹形势吃紧期间;驻守那里的龙云司令长官表示:欢迎冯白驹带队伍成建制地编入他的〃护侨铁军〃。因为龙云面对国际压力;感到自己手里的五万人马显得单薄;而逐渐聚拢的华侨中又很难选拔有素质的兵源;国内又基本切断了他的征兵渠道;而他更不希望由〃中央军〃来增补他的兵力。
长期在热带雨林地区生活战斗的琼崖纵队;由于历史原因早就与南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冯白驹等领导人分析过后也认为;北方战场未必适合这些从未穿过棉衣的战士;也不缺这点人力。与其在本岛坚持不走;同老蒋闹翻;等着他来围剿;不如名正言顺下南洋;在正规补给下;护侨作战;为国立功。
刘少奇代表南方工委原则上审核并批准了他们的意见;同时电告北戴河中央军委和前委。提出的分析是:
〃琼崖纵队15年来在毫无补给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可歌可泣。为避免今后补给仍无着落而遭受损失;同时也避免给予南京当局以我党缺少合作诚意、维持摩擦的口实、扭转前一阶段未能积极参与抗苏战争的国民印象;决计尽快将冯白驹所属琼崖纵队撤离海南;组成'华北联军南洋独立旅';赴婆罗洲开辟新的根据地。〃
不知什么原因;电报中忽略了〃请示〃的字样。前委方面也没有及时答复。或许因为军务倥偬、大战在即;来不及排上日程讨论判断。等了一周不见答复;南方工委便安排了琼纵和部分原根据地(主要是白沙县)群众在岛西八所海港登船南下。
老蒋倒是欢喜地表现出胜利者的豁达;及时派出船队不说;还以供应沈阳方面10000吨航空燃油和200名飞行学员作为交换筹码。
冯白驹等海南中共组织从30年代起就接受周恩来的领导——周的主要军事助手李硕勋就牺牲在海口——因此南方工委致电海外工委;征求周恩来的意见。
周迅速复电表示同意;并作出相应配合;与南洋华侨救国基金会打了招呼;协助接应冯白驹南洋独立旅5000人和白沙县居民万余人。他认为这是一件有利各方的好事。
但李富春传达的消息使他心情沉重。
毛主席批评了这项举措:〃着什么急给老蒋腾地方么!〃
主席在小范围会议上严肃指出:〃看来南方工委在理解党的路线上存在着右倾偏向。海外工委也不应当赞助这种非组织串连。〃
最新的动向是;中央调整了南方工委的组成;刘少奇调任华北区总工会主席;张闻天调任党内理论研究部主任;南方工委的工作由任弼时、邓小平同志主持。
对于海外工委擅自同意琼纵撤离的〃非组织活动〃;本来准备给予一次党内警告处分;但考虑到海外工委近来在组织军备、筹措资金方面成绩不斐;处分从轻了;只是在政治局范围内通报批评。
周恩来心情复杂地听完李富春的传达;一边考虑着自己的检讨书;一边想起前天福莱斯特那一通对美国政界发泄的牢骚不满;不禁脱口感叹:〃一家一本难念的经啊。〃
是耶非耶?孰是孰非?何人裁决;据何裁决……
想起当年;中学老师的一个课堂考问:〃诸君为何而读书?〃同学纷纷回应;或曰吃饭穿衣;或曰光宗耀祖。当时12岁的周翔宇起而应答:〃为中华之崛起。〃
那个少年时代理想;假以36年奋斗;是否能说;庶几近焉?
中华崛起;路漫漫其修远!吾人仍须上下求索。
(360)
天水。伏羲庙;西北战区司令长官行辕。
淅淅沥沥的雨中;李宗仁大将军也在体验着痛苦。自雅典阅兵以来;他还从未有过大喜或者大悲。
在他近日反复督催的〃左翼大迂回〃中;桂系兵团完成了青海越境穿插的大动作;在月底前终于到位。他松了一口气;回到天水;正打算将行辕前移西宁;以便就近指挥兰州会战;不料噩耗传来;顿时使他泪下如雨。
——他的多年密友、股肱近臣、战场兄弟白崇喜上将;本着李司令长官〃亲冒矢石〃的口训;上午赶赴前沿视察接敌战况;一去就没有回来。
消息还传得飞快。当晚截获的苏军电报中;就出现了〃狙击炮火准确有力;击毙敌军一名上将及随从共四人〃的字句。
李宗仁老泪纵横;在灯下亲手整理健生的遗物。他不知道;一向主张〃亲冒矢石〃的自己;该怎样向白夫人交代。
兰州大喋血已经持续120天;胜负仍然未见分晓。国军在此地投放了薛、汤、杜、李四大兵团;加上胡兵团残部;已逾150万人。苏军中亚细亚第一、第二两个方面军也两番追加;达到80万人。双方都再次饱偿了〃沙场鏖兵〃的滋味。
兰州局面;对双方来讲;已成骑虎之势。谁先落下虎背;谁就可能先被摔死或者吃掉。大兵团投放之后;如果不能达成战役目的;又不能成功安排有序撤退;势必造成崩溃;那么丧师数十万的危险并非妄言!
痛定思痛;李宗仁决计复仇。他严词勒令前线空军司令、总裁内侄毛邦初上将;派出全部前线空军26个大队;日夜轮番轰炸苏军阵地和补给线——〃不允许前线机场弹药库存在两个基数以上;我要派人每天检查!〃
同时李宗仁致电周至柔空军上将;要求全部7个大队的远程轰炸机在9月中旬以前在甘肃天水野战机场集中。他要用局部优势的空中力量;对这个骁勇顽固的崔可夫那条生命线;发动一场残酷的空中绞杀战!
李宗仁戎装照
吉林;白城。当天也是淫雨霏霏。
一兵团参谋长江拥辉从吕正操、周桓纵队指挥部作战室走出;来到西院林总的小房间。在门口;他听见林彪在房中喃喃自语:
〃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下定决心;今天就死!〃
江拥辉愣在门口;不知是进是退。
林彪这几天也在郁闷。
开原战役胜利之后;外部的他声誉鹊起;内部的他却饱受抨击。典型的议论是:为什么不能做到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一位英国战地记者路易斯在大连出版的《北中国晨报》上撰文;认为〃林将军仍然缺乏那种隆美尔式的胆略和气质。在捕捉战机的敏感和魄力上;东方人传统的求稳天性造成了这一差距……〃
包瑞德将军带领的武官观察组也对一兵团不组织大规模追击、趁势一举拿下重镇长春表示大惑不解;认为林对到来的胜利估计不足。
此外;由〃毛、朱、叶〃落款署名的电报询问:〃有无把握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在短期内再打几个这样的胜仗;以配合海军进展?〃
林彪的回应是;一概置之不理。
他把自己关在那间土坯房里;整日研读那本《坦克;不能总是前进》。
与十年前那本《坦克;前进!》不同;古德里安在这份笔记里;痛苦地总结了装甲兵在现代战争面前暴露的弱点和不足。他不再主张一味的神速突破、打敌人的措手不及;而是反复强调后勤保障、时机选择、精心准备;主张赢取那种〃有后劲的、能够应对反击、特别是空中反击的、能控制的胜利〃。强调装甲兵使用的弹性;珍惜那些宝贵的、训练有素的兵员;和来之不易的装备。这些都是德军用无数血的教训换来的痛苦心得;十分符合林某人的带兵用兵之道。
对那些不知内情的批评他根本不在意。
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说得容易。他们了解我们的后勤供应和物质保障么?油弹补充远不足以支持一场大规模装甲追击战。
反驳那些舆论就会暴露自己的底牌。他深知;在机械化作战方面;华北联军还是不折不扣的小学生;而苏军使用坦克、飞机协同作战的历史战例随便屈指已经过百。我们手上这点可怜又可贵的装甲兵力岂能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