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妇的奋斗史 作者:馨菲韵影(晋江vip2014.3.13正文完结)-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卓家别院里,二丫也从赵管家和下人们零星的闲谈中得到了点信息。按照情况今年到了四月还没有什么雨水的话就已经算是旱灾了,农历二月多都要下种的,现在已经三月中旬了,情况已经现了端倪。
“赵管家,府里应该是有田地的吧?”二丫对正在自己对面的坐着的赵管家说着。
“是啊,光淮水镇里就有一千二百亩地,其他地方的还有一些。”赵管家很发愁,这天气一直这样没有雨水可怎么办,京城里还等着用粮,每年淮水镇里的出产都是供给京城的,现在这种情况少不得又要责罚少爷了。
“如果一直不下雨你们会怎样?”二丫不是好管闲事的人,但是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也是有感情的,无论帮上帮不上都是尽了一份力。
“地里只能空着,要不下了麦种损失可能会更大。如果下雨还能补种一些的。”赵管家对于二丫的问话回答的很仔细,说不定会有什么收获,姑娘这个人要不是有什么想法了是不会冒然过问的。
“赵管家如果我建议淮水镇的地都种上草你可敢?”二丫看着赵管家说着,语气里有点争赌的说着。
“什么?!”赵管家感觉自己幻听了。
“种草。”二丫平静的说着。
“姑娘怎么个章程,你先跟我这边说一下,我得向少爷汇报一下。”赵管家这次真不敢明确的给予回答,这事情有点不靠谱了,谁家的地里种过草,还是大面积!
“看目前的情况,干旱已经是定局了,哪怕是明天下雨这种下的庄稼也是难保收成的,况且还不可能下雨,所以种植生命力顽强而且生长周期短的草是一种缓解危机的有效方法。如果采用我的建议的话,可以分开种植两大类:一种是料草,就是马牛羊吃的草类;一种是人可以吃的野草类植物,这些暂且都归于草类吧。这样哪怕是干旱严重至少可以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毕竟你也知道现在干旱是大面积的,朝廷的救济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即便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可以种植麦子,而且也能保证大丰收,我们种植的草也可以全部收割晾晒成料草,按照赵管家将门出来的也知道料草对于边疆战事的重要,而且我也相信卓府少爷和赵管家是有办法消掉这点料草的。”二丫一句接一句的话给了赵管家一颗颗炸弹似的的敲击,这样的打算会有多么让人难以接受,就算是他自己被说服却不能做决定,因为自古以来田地就是种植吃的作物的,哪有可以种植山头地间常见的野菜和畜生们吃的随处可见的料草的?
“我,我得请示下少爷,至于结果如何我也不知道?”赵管家有点无力的说着,不是累的反而是惊吓的。
“这是当然。”二丫知道这么大的事情赵管家是没有办法一下子给了答案。
赵管家走出了主院,像有什么急事一样快速回了前院自己做事的房间,一刻钟时间不用任何润色和思量一口气写成的书信就带着加急的标志封上火漆被赵管家交给心腹快速送往西北。
五天时间,卓府少爷的回信到达,赵管家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
十天后,卓府里从西北回来的商队带回了一车车大袋大袋装着的不知名的东西。
接着卓府里的长工和佃户都被吩咐准备犁地种植从西北来的草种。
顿时,淮水镇里一片哗然,众人一致认为卓府的少爷和卓府里的人都疯了。
镇子里的人每天关注着卓家人的动向,在看到他们不顾骂名一意孤行的在田地里种下了草种的时候,议论的人们慢慢减少,一部分人也开始收集草种在自家地里小面积的种植着,一部分人继续看着自家可以吹起层层尘土的土地抱怨着老天怎么不下雨。
一个月的时间里,卓府少爷在其他地方的土地都种上了草籽。
四月里,老天继续发着自己的威力,干旱已经波及了整个玥丰王朝北部的四分之一的国土。
卓府里播下的草籽已经长了出来,长势不是很好,也算不错。赵管家吩咐着长工和佃户们按照类别将不同的植物分类晾晒、收藏,农家里经常吃的、味道不错的种类趁着新鲜进行了腌制。按照二丫的忧患意识,就连有的树叶子她也让赵管家吩咐人在山上收集了很多。
随着干旱一天天加剧,二丫产生了深深的恐慌。土地在一点点龟裂,水源在一点点浑浊,卓家的饭桌上新鲜菜蔬已经很少见了。本来制作的衣物也在干旱的影响下堆积在整个别院库房里,二丫看着渐渐堆积起来的东西想哭的心都有了,这钱没赚到偏偏收集了一堆,这可都是钱啊。醋行也因着粮食的价格上升而开始限量销售,如此一算二丫真正赚钱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五月里,干旱继续延续,积蓄有限的小户人家开始拮据的过日子了。
卓府的种的草前后已经收获了四次,前两次的料草都是晒干来的,后边的已经开始采用嫩草芽备用了,虽说这些都是以防万一的,可是虽然粗糙总比饿死强,虽说难以下咽至少可以活人,比传说中的观音土要营养的多。可以食用的野菜更成了赵管家眼里的宝贝,那可都是趁着新鲜阴干收藏的,煮汤还是做菜味道都很不错的。
六月,干旱已经成了定局,有的地方出现了哄抢事件。卓府别院里的人开始陆续往镇上的卓府里撤退,镇上怎么也比别院里安全很多。醋行已经全面停工,赵管家让人将醋作坊里能带走的东西都打包送到了卓府里。鹏一放手了醋作坊的伙计,开始时刻跟随着二丫,只要二丫离开主院的屋子他就必会跟随。
六月底,别院里所有房屋落锁,只留下三个下人看守着房屋。
七月,西北和东北边境相继出现游牧民族入侵,天灾**造成了整个王朝出现凋零一片。淮水镇街道上流民四散,到处都是卖儿送女的场景,乡下和镇子边缘出现了几起抢粮事件。
七月半,山头零落,就连能吃的草根都找不到了,打家劫舍层出不穷。淮水镇里大白天都没人敢随便外出,稍不注意就会被掳掠抢劫。灾情严重地方出现食人果腹的事情,在有志读书人的一致努力下,灾情上达,朝野震怒,等朝廷调查清楚灾情波及面的时候已经是损失惨重。
八月初,西北边境收到将官卓越鹏捐赠料草五万斤,可食用野草五万斤,粮食三万斤,此举大大解除了西北军营内外交困局面。如此朝廷也得到卓越鹏捐赠的草料和晒干的野菜,虽说杯水车薪但是雪中送炭的情意让上边感动,对一直不甚对眼的京城卓府给了一点好颜色。
在卓家捐赠朝廷的时候,淮水镇里卓府也在城外设置了施舍点,每天限量施舍菜粥。
九月,卓府继续捐赠棉衣十万件,其中西北军分配五万件。卓府里提供的棉衣保暖贴身,穿上后行动灵便,军中众人交口称赞。
十月,朝廷救济陆续发放,各处灾民开始返乡。
旱灾刚刚结束,在接下来来临的冬天里,大雪覆压,就连京城相府宅院都有损伤,民宅倒塌不计其数,朝廷上下忧心不断。
十一月初,朝廷颁下新政,允许私人买卖宅院以期帮助普通民众度过难关。新政下崛起一批投机商人大肆圈占宅地,其中以李恩淑的名字最为响亮,这个不知性别的商人在几大州郡贫民窟以极低价格得到宅基契约,就连京城都有几条街属于他。
这李恩淑也算是奇人一个,在得到契约后将厚达两尺的地契和房契全部交给朝廷换回了盖着朝廷印章的相关土地的五十年开发权,并保证每年四成的纯收入缴入国库。
接着,不知这李恩淑用了什么手段,请动卓府大管家带为打理一应事情,这卓府少爷的支持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商业街”建设。以淮水镇东市“服装一条街”、西市“小吃一条街”为范例,玥丰王朝几大州郡开始了建立商业街模式。原来受灾民众暂时搬离其受损房屋,被妥善安置后开始在工地里做活养家,人多力量大,不到一个月时间商业街已经完工,虽说整体建筑比较简陋但胜在房屋牢固。等灾民接到通知返回时,俨然成了安排好的小店铺的老板,在经历了严格的一个月培训赶在年前商业街店铺开始大面积营业。
等到其他人注意到商业街的火爆程度时,有远见的商人也痛恨不已,后悔在当初卓家找上门共同开发商业街时用各种理由拒绝了,这真正是把银钱往外送。
淮水镇商业街刚开始运营十天,朝廷下旨褒奖李恩淑为“天下仁商”,卓越鹏为“护国将军”。接着就是,原来其他商人获得的宅地契约由朝廷出面按市价收回。朝廷工部按照上意,开始规划州郡城市街道,携手卓家共建商业街。然,卓府回应只经营手里现有五十年契约规定地产,但,愿意帮着朝廷打造商业街项目。
一时间,李恩淑的名字在商业家喻户晓,除了卓府个别人都不曾知道这是何许人等。
☆、第47章 宅
宅
林家村里
林石在二丫消失了快一年的时间里,突然感觉到了二丫的好,是很好。
二丫走后,林石绝对是行尸走肉般的活着。除了在镇上出摊的时候,其他时间大多在想二丫。
这半年粮价一天好几个价,饭摊已经维持不下去了,他只能拿出落满灰尘的弓箭到山里打点猎物维持生计。
干旱越来越严重,林石开始有了饥饿的感觉,大哥和周氏开始频繁的光顾着山上的茅草屋,每次来都是在翻找,一根稻草、一粒灰尘都想看出粮食或者银子,每次他们过来他都躲了出去。
这天,大哥和周氏再次无功而返,林石躲在房后的柴垛上发呆。感觉他们差不多已经走了,他才准备会屋里,结果下来柴垛过猛摔了一跤,右手撑着身体准备起来,手指一收感觉碰到了什么东西,他以为会是什么小动物之类,结果是一段布料,他看着眼熟,接着就开始用手刨。一炷香的时间,他看到了自家熟悉的钱罐,打开那里整齐的码放着三百两银子,他原来以为是二丫带走的现在却实实在在的出现在眼前,湿润的眼睛打湿了脸面。
不到一天时间,大哥和二哥都知道自己有银子,经过几次打闹争吵,一家一百两平分。
晚上,林石抱着银子哭了整整一晚。他感觉自己守护不了二丫,连她留下的东西也没有守护好。
分银子的第二天,李家村的二丫父母就来了,在整个村子里外骂了一整天,最后拿走了五十两银子,怎么着那也是二丫挣的钱,她父母应该花的。
没几天,家里又失了窃,银子分开藏的,少了一部分,他也没力气去争取了,就靠着剩下的三十多两银子煎熬着旱灾。
十月底,林石家的茅草屋就被大雪压塌了。他没有找大哥和二哥,自己找了点枯树枝搭了一个简易棚舍住着,没有二丫的日子什么都能凑合,有时候他也庆幸二丫不在这里,要不然她跟着自己受罪他也难受。
多半年的时间,二丫关注最多的就是旱灾,本以为回到六月份结束,谁知道一直持续到了十月份。
别院里的留守的人员在七月中旬就撤回了卓府,卓府里的下人们不用为饥饿发愁,但是做起事情来更加谨慎精心,他们害怕被撵出去。现在镇子里大户人家每天都会送走一些仆从,有的家户甚至已经不用奴仆了,家里的女人操持着一家人的吃食穿衣。
今年的旱灾太严重了,从外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