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373部分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沼国土划分为十六镇两都督,六内镇是用来镇守原本包括蒙氏王族发源地在内的,蒙舍诏——居地在巍山县。蒙嶲诏——居地在巍山县北部至漾濞县,又称样备诏;越析诏——也称么些诏(磨些族部落),居地在凤仪县至宾川县。浪穹诏——居地在洱源县。邆赕(音藤闪téng shǎn)诏——居地在邓川县。施浪诏——居地在浪穹诏东北牟苴和城(太和城)等六大沼。

  在六沼外围,还分布着石桥诏(在今云南省下关市一带),以石桥城而得名;石和诏(在今云南省大理市风仪镇一带);白崖诏(在今弥渡县红崖盆地);剑川诏(在今云南省剑川县)等四个小诏的故地。

  六大诏中蒙舍诏在南方,因称南诏。所谓诏就是蛮语中的大首领、王的意思,因为其国多山泽,故又被称为南沼。这十诏之地,也代表了最富熟,人口最密集之地,集中了王国八成的府军乡兵和六成乌蛮人口。

  南沼的统治,以王都太和城为中心,还分布着几个特殊性质的大城,随国王行走而成为陪都性质的临时政治中心。

  其中白崖(又名勃弄,大理县东南红岩)为国王亲属所居,亦为官员分田所在;赵川(大理县)东南为亲近国王的白蛮首领所聚居地,亦即南诏主要官员的家族所居;蒙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为南诏的发祥地,也是宗庙和祭祀所在。以上称六陪,是南诏王家直接统治的领地。

  在这六陪以外,又分东西南北的方向各置一重镇,东有云南(祥云县)和品澹(祥云县西品甸),西有蒙秦脸(漾濞县),北有牟和(洱源县北蒙次和村),为拱卫核心地区的重镇,亦为滇西地区的门户,由国王近族和附庸的子弟镇守。

  因此这云南城一失,传统六沼故地的四大卫城就缺了一角。

  这十诏故地合起来又称为十剡,各有一大军将镇守。

  而剩下六个外镇,则是用来镇守传统十沼以外的要害地方,统治乌、白蛮以外的诸部落。同时在唐朝和吐蕃边境,南诏还有类似唐朝军户体制,所建立的会川、通海两都督府,同样也设立一个大军将为大都督。

  南沼军政一体,各地方凡一百家设总佐一人(同乡),一千家设理人官一人(同县),一万家设都督一人(同州。)由于南沼家庭的原始氏族特色,并且广泛使用奴隶,因此一家少则数十口,多则数百口,应征也以氏族兄弟为编组。

  出兵征战,以二千五百人为一营(即一个军将所统率的四军,其中一军一千人,三军各五百人),每镇按照需要设立若干个军将和数十军府,由任节度使或大军将统领,以军户形式出兵入农,执役时每兵只给粮米一斗五升,鱼干若干,此外别无给养。

  因为带粮不多,急求决战,所以打战拼死勇猛,南沼军法规定兵士前面受伤,允许治疗,如背后受伤,即行杀戮。行军出国境后,不禁止抢掠,邻国的人口、粮食、牛羊都成了南诏军的掠夺对象。南诏出兵攻邻国,通常要征发更落后的诸族来助战。望苴子蛮最强悍,凡大将出兵,望苴子蛮照例作前驱。其余如裸形、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穿鼻、长鬃、栋峰、茫、桃花、朴子等族,也被用来作冲锋兵,南诏兵在后面监阵,斩杀作战不力的人。南诏兵制虽然是自卫性质为主,但军队一出国境,却是可怕的破坏者。

  所过之处,可以说是寸草不生,姚州被屠杀的军民,几乎是赤条条的堆在一起,地面上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都被掠夺了。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除了常备的精锐王军以外,其他无论是国属的府军乡兵,还是那些部族军,都很难以持久作战,只要据城坚守一段时间,就不战自散了,因此,许多反应早的州县得以保全,只有一些乡村不可避免的受到损失了。

  正面交锋的时候,也是各百人队中最勇猛的罗宜子,引领部族兵冲锋在前,府军乡兵紧随掩杀其后,王军督战兼做最后的突击。

  当然,我所不知道的真正历史中,唐玄宗避难在成都。吐蕃弃松德赞赞普看到机会可乘,命令阁逻凤攻唐嶲州。阁逻凤派出大军将六人、清平官一人率大军会同吐蕃军进攻,夺取会同军进据清溪关,南诏占领大块唐土地,掠尽地面上的人畜财物。

  照后世的《南诏德化碑》上说南沼人这次出兵的是满载而归,“子女玉帛,百里塞途;牛羊积储,一月馆谷”,也就是说尽量抢劫,地上一空如洗。次年胃口变的更大的南沼,又变本加厉的再次进攻唐境,再破越嶲郡,连唐都督被擒,唐兵全部被掳,南沼得以实力大增,足举国数年之用,挟胜果威震诸蛮,还以次为契机消除了内部长久积压的矛盾和隐患,开始征服周围诸蛮。

  但没想到在这个时空却出现了意外,南沼人甚至打到了成都,然后意外的丧师他国,十个节度使八十九处军府,外加附丛作战的部族兵,近三十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几乎是南沼国力的极限了,一下抽空了国内这么多青壮,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产运做,东部的许多乌蛮聚居地几乎是家家哀丧,众多军府也是空虚的很。至于南沼其他部落之多,但多是通过任官和分领来相互制衡交错监制,却不是可以随意调动的。

  那句老话说的好,世上没有特别愚蠢的人,却从来不缺乏利令智昏挺而走险的人。作为南沼的统治者,竟然也不能例外。

  维系一个国家的基础,不仅仅是强大武力,还有合理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以及通过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归属感,不然就象大多数草原王朝一样,兴起的快衰亡的更快,总在不停的更替中,而无法形成自己的文明。

  作为一个多民族风俗传统迥异的国家,南沼在这一点也无法例外,可以说是相当薄弱,如果有足够修养生息的时间,以政权的强制力来消化内部各民族的差别和矛盾,再加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或许还有成长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甚至建立一个让各族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文明体系,拥有诸如象崇圣寺三塔之类文化核心和象征物,但是现在,恐怕没有这个机会了。

  真正将西南各族作为一个文化的统合体而存在,实际是在大理王朝之后。这时候南沼是太年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也不过数十年,虽然有所谓白文官话,但实际还不统一,更别说自己的文字了,各族各有自己的文化历史传承,通过世代相传的歌谣自成体系,而对外交流和羌族一样都用汉字的衍生物。毕竟,对一个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需要足够的历史和许多代人的努力,才能培养出来的。

  因为,号称三十万的大军转瞬覆灭,眼见唐军强大又取得了极大优势,那些附从作战的百蛮各族,一下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这自称愿意侍奉天朝,那个自称与南沼王族有宿怨。

  按照最初的目标是扫荡南沼东部,烧掠破坏其人口物产等战争潜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下以战迫谈,割地赔款收获足够的利益,早点回师就好了,当然现在还多出几个目标,比如南沼东部的诸多矿藏,还有几片特殊物产的富庶之地。后世什么东川、易门、路南、永北的铜,鲁甸、白羊、永盛(今云龙)、茂隆的银,个旧的锡,罗平、建水等地的铅,可都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整个滇东,只有弄栋节度使附近的朱提山在产白银,伴生一些铅锌锡等。

  而且在唐代以前的历史上,在中原白银稀缺、商品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白银作为货币流通不多,唐代也主要铸造的是板状银铤,作为特殊用途的赏赐货币。至于南沼,居然还是以贝壳为货币最基本使用单位,然后是被称为缯的南蛮帛、然后才是称重的片金,因此相对富产的白银在那里,竟然有些银贱如铁的情形,甚至普通使用价值还不如伴生的铅锌锡铜等。

  但是随着深入其国,都占领整个会川都督府和小半个弄栋节度使的境内,始终不见南沼人大规模的抵抗,连那些大部落,也似乎对唐人的入侵根本无动于衷,消息中早该的增援北上的拓东、丽水三镇兵八万二路兵马,却迟迟不见踪影,让人不免有些隐忧和担心。

  还有背后策动南沼大举入侵事件,却一直动向不明的吐蕃人。当初南沼大溃而走,军属的各种斥候队、捉生队都派遣出去追击抓俘,煽动内讧刺杀头目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小杨带领的少军,在南沼败军中就抓住了两个叫茏贡隆扎和悉立罗的吐蕃押藩使,拷问他们的结果,也让人十分担心。

  南沼只要肯付出足够的代价,与吐蕃的联手也不是没有先例,我可不想轻易让吐蕃人拣了便宜。

  这一个的冬天,对我来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况且,我还答应小东西要赶回去和他们一起过春节呢。

  稍稍让人安心的是,奉太上发诰,远在岭南的五府经略副使何履光,正在黔中的安南大都护方国珍,都已经自各自边境出兵南沼,而剑南八州六镇最南端的昆宁军,已经开始沿着当年修建的布头路,在爨氏旧族的引领下,攻进滇池附近传统东爨的聚居地,对边境各族开始了新一罗的洗牌。

  因此,眼下既定的方略是,我稳坐南沼东北屏障的云南城,接见纷纷会见的各部首领。

  一边以左、右、后军,清理整肃已占领的境内,保障一条稳定粮道,顺便将各种搜刮到的东西源源不绝输送回去,韦韬已经征发了携州相对亲近唐的边境阿傍、阿夔等僰人部落,以每人每日一百钱一升白米的代价,为大军保证输送往来。据说现在清溪关那里变成一个繁盛的临时市场,各种来自南沼的物产,如流水一样的变成商人们带来的铜钱,粮布、冬衣等物资。

  一边伴随着缓步推进的前军,是四出烧掠小股骑兵,他们将穿过南沼空虚的弄栋节度使和剑川节度使,直接杀入青岭、邪龙、叶榆、遂久、姑复、龙口、白崖等亲近王属的领地,进行破坏性的武装侦察,我倒要看看太和城在这种相持消耗战下,还能隐忍多久。



第三百三十八章 南中势

  我正在想着。

  只听楼板登登有声,传报放上来几个人,却是据衣长摆的白蛮打扮,白色的缠头上装饰着金线的鸟纹,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头领、长老的身份。

  “恭喜大都督破龙尾城……”

  当先一人恭声道,

  “不知,大都督何日发兵驾临洱海边,苍山下尚有百万族姓,翘首天朝王师呢……“

  他叫高元,是弄栋大族高氏的族长,也是河蛮中的人望之族,出过好几个理人官(县令)和大佐理(判官),据说祖上是随诸葛亮平南而留在当地的部将,因为这层关系,他的家族在六十年前南沼称国时,为了保证乌蛮王族统治核心的纯洁性,不得不被举族强行从温润丰产的洱海边,迁离到东部的弄栋来。因此虽然已经在弄栋传了两代,但他的家族中回归洱海家园的呼声很高,在剑南投附的河蛮军队中,他的家族子弟和附庸就占了四分之一,与唐境的走私也有大量的份子。

  不过这一族真正显赫的应该是日后,弄栋高氏将因为辅佐段氏建立大理国有功,而成为大理王朝的世系宰相,甚至一度把小说天龙八部里那位保定帝,逼让其国出家为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