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 作者:府天-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家的女子为妃,到了那时……不管怎么样,我不会让她受委屈的!”他终于还是吐出了那句话,眉宇间的犹豫一扫而空。“男子汉大丈夫若是连心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岂不是白白活在这个世界上!”
“好!”高俅倏地转过身来,这句话无疑给了他深深的共鸣。想当初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何等英明神武,到老却保不住自己的一个爱妃,作为男人,这位帝王无疑是失败的。“我没看错,你果然是一条汉子!”
“大哥就别嘲笑我了!”段正严苦笑着摇摇头,颓然倒在了旁边的椅子上,“话虽然这么说,我可不想让她跟着我一到大理就受委屈。要知道,她的病只是刚刚痊愈,有什么万一我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大哥,我希望她能够名正言顺地出嫁,只有这样才会让高氏投鼠忌器,你能不能从朝廷上头想想法子?”
“你以为朝廷是我开的么?”高俅没好气地扔过一个白眼,顺势也坐了下来。“你身为世子,婚姻自然也得遵循政治之道。除了世家领主之外,我记得你们也有和周边部族通婚的规矩吧?你既然早就把主意打到了三十七部身上,何不趁此机会……”
“我明白了!”段正严霍地站了起来,脸上满是喜色,但随即又露出了一丝尴尬。“我如今赤手空拳,此事还得偏劳大哥。”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高俅拍了拍段正严的肩膀,微微笑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虽说事出突然。但这个忙我一定会帮。”大理当初由白族人为主体建国,而三十七部全都是乌族,中间也时常有通婚之事。而如今三十七部对于大理的统治已经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那么大理世子娶一个乌蛮女子当作缓冲自然理所应当。只要让乌蒙王罗斡出面找一部之王设法。此事便会水到渠成。当然,一切都要看胡宪明是否允婚。
和高俅预料中一样,为了孙女的幸福,胡宪明最终还是答应了这桩婚事,唯一地要求便是在家先办一次喜事,只有自家人出席。稍专衡。段正严便一口答应了这个要求。由于外人无一得知胡家千金已经病愈,因此人人都以为胡家只是在为胡见莲冲喜,街头巷尾议论了一阵,风声也就渐渐过去了。甚至没有人在意胡见莲的丈夫是谁。只有成都府的世家豪族很是惋惜了一阵,要是胡见莲身体健康。哪怕是长相平凡一点,上门提亲的公子哥恐怕也会踩塌了门槛,比起胡家的巨大财富和后援来,其他的都不重要。
新婚三日之后,段正严便开始准备行装′说他这个大理世子就是消失个大半年也不见得有人理会,但他眼下不再是孑然一身,自然不能容忍出现任何纰漏。好在有佳人温香陪伴,这旅途比起来时就要温馨多了。唯一让他懊恼的就是到了点苍山还得设法将胡见莲送走,待事情办妥后再举行另一次盛大的婚礼。中间等待的时间未免有些漫长。
除了焦恩仲也正在做出行的准备之外,另外一个人也因为段正严的到来而逃脱了牢狱之灾,那个人就是小贾。凭借着曾经帮段正严办过一点事的机缘,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个攀龙附凤的机会,自然是喜出望外。
“记着,你要做的事情就只是跟在世子身边,多听多看少说话,别又和往常那样不安分。”公孙胜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这个便宜徒弟,按照高俅地吩咐教训道,“你的身份世子一清二楚,所以别想耍什么小聪明。还有,凡是焦先生的指令,你必须无条件听从,明白了吗?”
“师傅,我心里有数,您就放心吧。”小贾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往日他能够巴结的最多就只是王宫的一个总管,如今竟能够跟着世子,那可是一下子飞黄腾达了。“只是,万一有人认出我来,那……”
“这件事你就别操心了,自有人从中料理。”公孙胜不耐烦地打断了小贾的话,神情冰冷地提醒道,“你记住,先前你到巴蜀的事情一个字都不能泄露出去,否则你就是自己找死!”
小贾一下子被这种森寒的语气吓住了,愣了好半晌方才犹如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废话,他只是小角色,搅和到大事里头干什么!
另一边,在伊容和白玲与胡见莲依依惜别的同时,高俅也正在和段正严交代最后一点事。这其中既有先前劫夺国宝地遗留问题,也有对今后一些局势的设想。在得知父王段正淳曾经以如此激烈的手段想要扳回局面时,段正严也吓了一大跳,能够无声无息瞒着所有人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不得不佩服父亲的城府。
“总而言之,我当初并没有对高明清说出整件事情的原委,所以他们心里头最多有所怀疑,不会牵涉更广。”高俅的态度自然是理直气壮,在他管辖的地头上发生了这样的惨案,他身为主官命人追查围剿也是应该的。“但是,你回去最好也提防一点,不仅是高氏,还有你父王的举动。万一因为你父王的事而牵连到你,那就不值得了。在你还没有任何权力的时候,隐忍尤为重要。希望你登基之后,能够一步步慢慢来!”
“我明白。”段正严虽然笃信佛教,对于政治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在听说这段秘闻的时候也只是微微色变就恢复了正常。“大哥如今正得皇帝信任,在巴蜀也不可能待太久,我便在这里恭祝大哥回朝后能够执掌大权,顺便再多娶几个漂亮的嫂子!”
“去你的!”高俅重重一拳擂在了段正严的左肩,两人对视一眼,突然哈哈大笑。也许这相交在最初带有很多功利成分,以后也会掺杂进更多的利益得失,但此时,他们的笑声无疑带着更多真心实意的祝福。
“不知该说高郎运气好还是我们俩运气好,随便在路上一撞都能撞见一个大理世子,真是没天理了!”白玲百无聊赖地双手托腮坐在窗前,头也不回地问道,“容姐,他的运气一直都这么好么?”
伊容仍在和手中那幅惨不忍睹的刺绣较劲,一听到白玲的话差点一针扎到了手指头,这才懊恼地将绷架扔在了一边。“他这个家伙当然运气好,否则怎么会走到哪都碰到肯帮忙的人,就连当初太后那样恬淡的人都肯出面救他,就别说还是端王的圣上了!”她说着说着又想起了往事,脸上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了几许红晕。“那时我就在想,这个人真的会一辈子都那么运气好?”
“嘻嘻!”白玲终于回过了头,脸上带着促狭的笑意。“说起来他那天把我们逮回去的时候还真好玩,似乎是想气急败坏又不敢露出来,我还从来没看过他这样的表情呢!”
“你还敢说,都是你害的!”伊容心头大恼,抓起旁边的绷架就扔了过去↓已经隐约感到,原本入川的时候对这个异族女子还存有的那点恨意已经渐渐消了。面对一个比自己还要独立独行,比自己还要阳光灿烂的女孩,她真的有些恨不起来。“赶明儿你回到京城的时候,有本事也穿着那衣服到外头招摇!”
白玲笑吟吟地躲过了那个绷架,却不防那绷架从窗子直接飞了出去,下一刻,楼下便传来了一声惨呼。
“哎哟……咦,这是什么东西?”
两女手忙脚乱地把身子探出窗外张望,看清了被砸的人立刻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一阵难以抑制的笑声。笑着笑着,伊容却突然脸色大变,那个说是鸳鸯却又四不像的图案,给他看到了岂不是笑话!
“伊容,你的绣功大有长进啊!”高俅捂着头一进门便打趣道,说实话,一看到那乱七八糟的图案,他着实有一股爆笑的冲动,随即却又感到一股温馨。要知道,伊容的针线当初在慈德宫可是有名的拙劣,能够让她下这么多功夫在这上面,足可见那绵绵情意。
“你……你快把东西还给我!”伊容疾步上前抢过绷架,随即狠狠瞪了高俅一眼。
“容姐绣得很好么?”白玲闻言好奇地凑了上来,“赶明儿容姐教教我,我也绣一个什么……荷包送给你!咦,这是鸭子还是鸡?”
第六卷 第十二章 查弊政惊闻异讯
“自赵德明据有西北后,我大宋从契丹和西夏收购的战马日益减少,所以往往只能买马于吐蕃大理以及西南各部,这其中主要的就是以茶易马。川陕四路年产茶约三千万斤,一向禁榷用于买马,尤其是名山茶最为羌人喜爱。须知在陕西诸州岁买马两万匹,便要从名山岁运茶两万驮。”
说话的是吴广元,他拿着手中那一张小小的纸片,面上的神情异常郑重。“这都是国之大计,历任知府自然是照章遵行,这运往陕西的茶叶自不必说,都是好的。不过,在西南诸州,朝廷向来以贵价买马以收羁縻之效,但是,各州府的官吏往往贪图蝇头小利,在上面大动手脚,使得茶马之政日渐败坏,而各羁縻州也为之怨声载道。据我所知,这些年在西南发生的小动乱,十有八九都利益之争而起。唉,只不过是一些害群之马,便坏了朝廷大事!”
听了这番话,高俅心中暗叹,但他做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到西南也有大半年,对于情况已经有了深刻了解。比起东南各州县来,对于绝大多数等待候选的官员来说,西南无疑是一个最难管治的地方,因此时常发生朝廷任命了官员,官员却不肯前来上任的景况。更有甚者,来上任却消极怠工,抑或是盘剥地皮压榨子民,矛盾就这么一天天积压了下来。
就像前一次唐门众人分说的那样,除了每年运到陕西的茶叶之外,西南一带的官办茶马之政已经败坏,倒是私人贩马日渐兴盛,像当初的马帮,就几乎独占了西南马匹生意的一半以上,而现如今马帮坏事。紧盯着这条门路的人不知凡几。须知大宋马价极其昂贵,蕃部自费运至京师的券马,价格从二十七贯到七十五贯不等;而献给贵人的坐骑则价格更高,从六十贯到一百一十贯不等;沿边州郡买马场购买的省马,其价更是昂贵′然这些马及不上北方马匹的雄壮,但在大宋没有取得河西之地的情况下,这已经是很重要的一条得马渠道了。
“仅仅是去岁一年,汉夷之间官府记载的冲突便有几十起,其中还有夷民为了官府克扣卖给他们的粮食,因而聚众袭击官府的。”金坚这些天也一直埋头在一堆故纸里。两个眼睛已经有些凹陷了下去,脸色中尽显疲惫。“官府在西南一带的信誉越来越差,很大程度上都是官员的关系,好官往往当不了多久就会外调。而那些夷民深恨的官员也是干不了多久就一拍屁股走人,长此以往,西南说不定又会有一场大乱。”
范明哲毕竟是头一次坐在这里,因此一直都保持沉默,但没有放过众人所说的任何一句话。待到书房中再无人发言,他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大理向产良马′然不适合用做骑乘,但却是优良的驮畜,每年南下大理买马地商人不计其数。我曾经听说,这些商人也从西南夷用茶叶购进大量马匹。其价总会高出朝廷的收购价格。甚至有商人用重金贿赂茶马司官员,使其虚价失去夷民信任。然后自己却趁机而入。”
高俅情不自禁地轻叹了一声,缓缓闭上了眼睛,手指不停地叩击桌面。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大宋这样缺马,之前的历朝历代不是自己有优良的养马场,就是分崩离析用不着大规模骑兵作战,而大宋却不同。本身没有优良的马产地也就算了,偏偏面对的是两个出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