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

第47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这样爽快答应德·瓦勒拉先生的要求使他也感到十分诧异。他之所以把这一条列入要求之中,原来只是为了讨价还价,只要其他各条能有满意的解决,这一条原是可以放弃的。
  查特菲尔德勋爵在他最后写的书中,有一章专门说明他和其他参谋长们所采取的方针。①凡是愿意研究这个问题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我个人仍然深信,这样毫无理由放弃我们在战时可以使用这些爱尔兰港口的权利,是对英国国家生活和安全的一个重大损失。很难设想有比这更不动脑筋的事情了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不错,没有这些港口,我们最后也把难关度过了。而且,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港口就无法度过难关,我们也会用武力重行占领,而不致因此活活饿死。不过这些都不能作为辩解的理由。这种缺乏深谋远虑的迁就妥协的例证很快就使我们丧失许多船只和生命了。
  ①查特菲尔德勋爵:《前车可鉴》,第18章。
  整个保守党,除了代表北爱尔兰的几个议员外,全都支持首相。像这样的一种步骤,自然使身为反对派的工党和自由党也感到很高兴。因此,5月5日我站起来提出我的抗议时,我几乎是完全孤立的。大家带着怀疑的心情耐心地听我发言。有些人甚至以一种同情的态度来看待,他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像我这样有地位的人,竟然提出这种毫无希望的抗议呢?我从没看到下院有比这更完全的错误。这时距宣战只有十五个月了。等到我们的生存取决于大西洋战役的胜败的时候,议员先生们的看法就大不相同了。因为我的演说词已经在《进入战斗》一书中全部引录,所以在这里就不再引了除了这一点:没有正视战时南爱尔兰的中立问题。
  〔我问道〕如果我们同某个强国发生战争,我们能够保证南爱尔兰或他们自称的爱尔兰共和国不会宣布中立吗?这个敌国将采取的第一个步骤,肯定是在一切方面对南爱尔兰给予全部豁免,如果南爱尔兰保持中立的话……我们不能排除这种中立的可能性。这样的中立,也许我们不久就会体验到的。很可能当我们有迫切需要的时候,却不能使用那些港口;
  当我们需要保护英国居民使之免于匮乏甚或饥饿时,我们很可能要遇到极其严重的困难。谁愿意自己伸着头往绞索里套呢?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竟然会考虑这种做法呢?我们一旦撤出这些港口,都柏林政府想拒绝我们使用这些港口,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里有的是大炮,也可以布设水雷。但更重要的理由是,他们有了法律上的权利了。我们过去对这些港口曾享有权利;我们把这些权利放弃了;我们希望由此而取得他们的友好亲善,亲善到足以能为我们忍受艰苦。可是,如果得不到他们的友善态度,〃那么我们就重占这些港口〃,说这些话是没有用的。我们不会有这样做的权利了。在一场大战争中,我们如被宣布破坏爱尔兰的中立,我们就为世界舆论所不齿,我们参战的目的也得被玷污……我们为了空虚的幻想和贪图安逸,正在抛弃切实的和重要的安全手段。
  《泰晤士报》的评论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关于防务的协定……使联合王国政府解除了1921年英爱条约的条款。这些条款,曾使政府负起在战时保卫科克、贝雷黑文和拉夫·斯威利等设防军港的沉重而微妙的任务。
  如果把直布罗陀交给西班牙,把马耳他交给意大利,一定还可以解除得更彻底哩,而且两个地方对于我们居民的实际生存的关系还没有像南爱尔兰那些港口那么直接。
  关于这个可悲的而又可惊的插曲,我就说到这里。







第十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 

  一个不至于成为历史争论的问题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对捷克斯洛伐克并无恶意〃勃鲁姆先生的保证1938年3月我访问巴黎达拉第先生继勃鲁姆先生任总理英意协定同苏台德领袖谈话德国将领的疑惧和抗争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斯大林与贝奈斯俄国国内的阴谋和清洗达拉第6月12日的声明希特勒对凯尔特的诺言维德曼上尉赴伦敦的使命8月27日我在塞顿·布瓦向选民发表演说8月31日我给哈利法克斯勋爵的信苏联大使到恰特韦尔庄园来访问我我给外交部的报告9月7日《泰晤士报》社论博内先生的问题和英国的答复希特勒在纽伦堡的危机演说。
  有几年,关于英法两国在慕尼黑事件中的做法究竟明智还是愚蠢,似乎要成为一个长期争论的历史问题,然而,根据战后从德国方面得来的资料,尤其是从纽伦堡审判中得到的材料,却显出未必是这样。争论中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第一,如果英法采取坚决行动,是否能使希特勒让步,或引起推翻希特勒的军事政变?第二,从慕尼黑事件到战争爆发这一段时期内,西方大国的地位与德国比起来,是否比1938年9月慕尼黑危机时有所改善还是更坏?
  关于在慕尼黑危机中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而告结束的事件,已经有过许多的著作,而且今后还会有人加以论述。这里只想提出几个主要事件,并说明这些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因为希特勒决心要把所有的日耳曼人结合为一个大德意志帝国并向东扩张,而他又深信法英两国的领导人因酷爱和平和未能重整军备所以都不想打仗。
  他对捷克斯洛伐克采用惯用的伎俩。苏台德的日耳曼人确有不满情绪,但被他尽量加以扩大和利用。1938年2月20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说,第一次公开攻击捷克斯洛伐克。他说:〃有一千万以上的日耳曼人生活在同我们边境相邻的两个国家里〃,德国有责任去保护这些日耳曼同胞,应该为他们争取〃一般的自由,包括人身的、政治的和思想的自由〃。
  德国政府公开表示关心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的地位,这同德国在欧洲展开政治攻势的秘密计划是密切相关的。纳粹德国的政府公开宣布的目的有二:把所有在国外的日耳曼少数民族并入德国版图之内,然后向东方扩张其生存空间。至于德国政策中比较不那么公开的目的,则是属于军事性质的。摧毁捷克斯洛伐克,使它不至于在打起仗时成为苏联的空军基地,也不能成为英法两国在军事上的补充力量。德国参谋部早在1937年6月即已奉希特勒的命令忙于草拟入侵和摧毁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了。
  有一个草案这样写道:
  德国武装部队进行突然袭击的目的,就是要在战争开始和战争期间消灭捷克斯洛伐克对我军在西线作战的后方所存在的威胁,并且使俄国空军不能利用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空军基地。①
  ①《纽伦堡文件》,第二编,第4页
  西方民主国家竟然接受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征服,这就鼓励了希特勒加紧推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事实上,在军事上控制奥地利领土,是进攻波希米亚堡垒所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当侵略奥地利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希特勒坐在汽车里对哈尔德将军说:〃这样一来,捷克人可不方便了。〃哈尔德立即明白了希特勒这句话的意思。这使他看到了前景。这也向他表明了希特勒的意图,但同时也表明如所看到的,希特勒对军事的无知。他说:〃德国军队要从南面向捷克进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经过林茨的那条单轨铁道,会完全暴露出来,因而进行突然袭击完全是不可能的。〃但希特勒的主要的政治战略观念是对的。德国本土的〃西墙〃正在加强,虽距完工为时尚远,但已足使法国军队引起在松姆和帕森达勒的恐怖回忆。希特勒确信无论法国和英国都是不愿意打仗的。
  在德国军队向奥地利进军的那一天,柏林的法国大使向巴黎报告,说戈林曾对驻柏林的捷克公使提出庄严保证,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并无恶意〃。3月14日,法国总理勃鲁姆先生对驻巴黎的捷克公使提出庄严声明,说法国将毫无保留地履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义务。这些外交上的保证并不能掩盖残酷的现实。大陆上整个战略形势已经改变了。德国人的议论话题和大军现在已可以直接指向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边境了。在这些边区里,居民属于日耳曼种族,他们有一个爱借故生端的、活跃的日耳曼国家主义党,一发生纠纷,他们就是一支第五纵队。
  3月底,我去巴黎同法国领导人进行探索性的谈话。政府对我恢复同法国的接触表示赞同。我住在我们的大使馆里,先后会晤许多法国重要人物,包括法国总理勃鲁姆、弗朗丹、甘默林将军,保罗·雷诺、皮埃尔·科特、赫里欧、路易·马兰和其他一些人。有一次,我对勃鲁姆说:〃德国的野战榴弹炮,在射程方面,当然也在打击力方面,据说都比你们法国改装过的七十五公分口径的重炮好。〃他答道:〃关于法国的炮兵的情况,难道我要你来告诉我吗?〃我说:〃当然不是,但请你问问你们的技术专科学校,最近给他们举行过一次关于新式七十五公分炮的火力比较的展览,但完全没有使他们信服。〃他立即改变了态度,显得温和而友好。雷诺对我说:
  〃我们很了解,英国是不会实行征兵的。那么你们为什么不组织一支机械化军队呢?如果你们有六个装甲师,你们就会有一支强大的大陆性军队了。〃或是意思是如此的话。当时好像有一位名叫戴高乐的上校曾写过一本受到许多批评的书,书中说明现代装甲车辆的攻击力。
  大使和我同弗朗丹三人共进午餐,吃了很久。我在1936年曾见过他,现在他的态度完全改变了。那时他负有责任,态度激动;现在他没有担任官职,就比较冷静和稳定了。他深信法国除了和德国妥协之外,就没有别的希望了。我们争论了两个小时之久。甘默林也来看我,他对当时法国陆军的力量很有信心,但当我问到他们的炮兵时,他就不大愉快了,因为他对这一方面非常内行。他在法国的政治制度范围内,总是尽力而为。但是当时法国国内政治不断动荡不安,勃鲁姆内阁不久也将倒台,这就分散了法国政府对欧洲舞台出现的危险的注意力。因此更有必要对于一旦出现全面危机时两国所应共同承担的和相互承担的义务加以明确的规定,以免产生误会。4月10日,法国政府改组,由达拉第继任总理,博内任外交部长。这两个人将在其后的生死存亡的关键岁月中担负法国政策的责任。
  为了阻止德国进一步发动侵略,英国政府根据张伯伦先生的决定,在地中海方面谋求同意大利取得和解。这样做就会加强法国的地位,并且使英法两国可以集中力量来应付中欧的事情。由于艾登下台,墨索里尼已得到一定的满足,他觉得自己的讨价还价的地位比以前更为有利了,所以他不拒绝英国这种登门认错的表示。1938年4月16日,英意两国签订了一个协定。这个协定,实质上是英国让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和西班牙自由行动,以此来回报意大利对中欧表示难以估计的善意。外交部对这一项交易表示怀疑。张伯伦先生的传记作者告诉我们,张伯伦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写道:〃你真该看看外交部给我的草案;这真是使北极熊也得冻死的。〃①
  ①法伊林,前引书,第350页。
  我同外交部一样,对这种做法也有所怀疑:
  丘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