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0 军向南挺进至卢瓦尔河。下一步进军的目标是哪里呢?由于布莱德雷对巴顿的行动做了种种限制,使他不好明确向下属阐明自己的意图。但是,巴顿对第15 军军长海斯利普说:“如果你得到向东北。甚至向北进军的命令,请不要感到惊奇。”很明显,巴顿是在暗示,第3 集团军将越过拉瓦勒,攻取勒芒。如果这一行动成功,那么美军就可以配合占领了法莱兹的英军,包围德国的埃伯已赫装甲集群和第7 集团军,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尽管布列塔尼在战略上已降至次要地位,尽管由于布莱德雷和米德尔顿的干预,巴顿属下的部队未能在预定时间内拿下布雷斯特。但任何人部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第6 装甲师向布雷斯特发起的闪电般的推进是一个空前的创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们以死130 人,伤400 人的微小代价。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在敌人腹地长驱直入200 英里,到达了预定地点。如果不是那些不明智的干预。他们本来可以一举拿下布雷斯特,取得更伟大的战绩。虽然在与蒙哥马利的这场赌博中,巴顿最终成了输家,但是,他成功地把布列塔尼的大批极其顽固的敌军赶进包围圈之中,为大规模的围歼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样,按照巴顿意图行事的伍德的第4 装甲师扫荡铁路线和南部海岸的作战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以同样的速度和勇气攻占洛里昂和南特,完成了 预定的任务。而这一切都说明,在布列塔尼之战以及随之而来的欧洲大角逐中,巴顿的战略意图已经得到事实的确认,他那气壮山河、大刀阔斧的战术风格也必将再创佳绩,大放异彩。正如马歇尔将军公开指出的那样:“布莱德雷将领导这次登陆。但他是个只着眼于有限目标的将领。我们一旦行动起来,巴顿才是那种有魄力、有创造性、迅速果断、敢于迎着危险上的人。”
在此还应该指出,在布列塔尼之战中,法国抵抗运动与盟军的密切配合对战役的胜利也起了巨大作用。在这方面,巴顿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盟军所有高级将须中。巴顿是唯一能讲一口流利法语的人,加上他熟悉法国,热爱法国人民,所以他给予法国抵抗运动以特有的关注和支持。一方面,他通过8 月4 日空降到布列塔尼的伊翁上校及其参谋部对抵抗战士的活动给予援助和指导;另一方面,他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会见抵抗运动的领导人,向他们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并给他们以具体帮助。在这一时期,巴顿与抵抗运动中的许多人(包括领导人和普通战士)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在巴顿的支持和帮助下,千千万万法国人积极参加了抵抗运动,他们为盟军担任向导,提供情报,袭击小股敌军,骚扰敌人的后方,密切配合盟军作战,狠狠打击了 德军,使盟军在布列塔尼的各项军事行动进行得十分顺利。在短短的时间里,德国人有组织的抵抗已经不复存在了,布列塔尼大部分地区获得了解放,残余之敌犹如过街老鼠,仓皇逃进几座孤立的海港城市。此时,布列塔尼的海港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巴顿把肃清贱敌的任务交付给别人,他的目光已经指向了更为遥远的西欧腹地。
正是:得道多助。盟军势如破竹乘胜东进;失道寡助,德寇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二十一章 法莱斯围歼
巴顿大战法莱斯,欲演坎尼围歼战;
布氏瞻前又顾后,痛失良机空嗟叹。
公元前216 年,迦太基伟大的军事统帅汉尼拔在坎尼之战中采取中路牵制、两翼迂回的战术,以劣势兵力歼灭了狂妄的罗马大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从此以后,坎尼之战成了人类军事史上的辉煌战例,为一代代军事家所推崇和仿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鲁登道夫将军就曾在东线战场成功地利用这一战术,取得了几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历史发展到1944 年8 月,盟军在法莱斯地区也遇到了可能重演坎尼之战的良机。
到8 月6 日为止,盟军在法国境内的进展一直十分顺利,一切似乎都是按照作战方案进行的:克里勒的加拿大第1 集团军已做好对法莱斯公路进攻的准备;登普西的英国第2 集团军已经占领了诺曼底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地蒙特·潘松,正在向孔代和阿让唐推进;霍奇斯的美国第1 集团军正在向栋大龙和阿朗松进攻;巴顿下辖的第15 军已经接近了勒芒;在阿夫朗什以南盟军的补给线上至少有12 个师在推进。德军正在节节败退。
但就在此时,巴顿的情报处长科克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敌人的大规模反攻已经迫在眉睫了。就军事常规而言。面对占绝对优势的盟军的大举进攻,德军即使不全面撤退。至少也要收缩战线。而刚愎自用的希特勒此时就像一个输掉了血本的赌徒一样丧失了理智,制定了一个全面反攻计划。他命令德军发起一场大规模反攻,第7 集团军突破莫尔但与阿夫朗什之间的美军战线,一举推进到海边,对布列塔尼的美军围而歼之,希特勒狂妄地认为:这一攻势一定能够粉碎盟军的“霸王”行动,并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胜利。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举动完全是孤注一掷的疯狂冒险,正如他在给部下的电话中所说的:“向敌军完全暴露的地区发动进攻,要不惜一切代价,这是唯一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对于德军的前线指挥官来说,希待勒的计划无异于让他们自投罗网。加速自身的毁灭。德军西线司令官冯·克卢格将军看到,面对盟军的强大攻势,德军只能勉强招架,他的防线已经动摇了。他刚刚调整部署,初步稳住了阵脚。而希特勒的命令一到,一切部署全被打乱了,但克卢格已经从纳粹政府那里得到了大量好处,只能对希特勒俯首贴耳,唯命是队,所以下管他心里如何看待希特勒的命令,还是马上执行了,他把所有的装甲部队集中到左翼,以贯彻希特勒的战略意图。但由于盟国空军的轰炸十分猛烈,德军的调动严重受阻,在莫尔坦一阿夫朗什地区实际能够投入进攻的部队只有4 个装甲师,而这4 个师也早已严重缺编了。所以,德军的反攻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8 月7 日清晨,德军的进攻开始了,德军左翼第116 装甲师的攻势一开始就严重受挫,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德军第2 装甲师的一个纵队向美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推进了数英里,随后便被美国第3 装甲师迎面挡住了去路。德军第1、第2 装甲师向美国第7、第19 军的接合部发起猛攻,突入美军阵地,越过莫尔坦,扑向儒维尼和勒梅斯尼尔一托维一线。到了中午时分,原来遮天蔽日的浓雾逐渐散去,露出万里晴空,盟国空军开始发挥威力了。很快,天空中布满了英国的“飓风式”和美国的“野马式”飞机,”它们轮番向德军的坦克、战车和步兵部队猛烈轰炸。德国人的防空火力脆弱到了极点,地面部队几乎得不到防空炮火的掩护,损失极其惨重,到处都是被炸毁的车辆和德国人的残肢断臂,德军的士气一落千丈。德军第47 装甲军参谋长向克卢格汇报时说:“敌人轰炸机的轰炸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我军从未遇到过这种规模的空中轰炸。”美军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同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精确的火炮和反坦克炮火的支援下,步兵以压倒优势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与此同时,后续部队也源源不断地开到前线,到日落时,柯林斯的第7 军已有5 个步兵师和2 个装甲师据守在阵地上。可以说,德军的进攻从第1 天起就失去了势头。
8 日,德军继续发动进攻,竭力向纵深推进,但美军阵地岿然不动。到了11 日,德军的进攻已成为强弩之末。12 日,美军已彻底挫败了德军要突破美军阵地,直抵阿夫朗什的企图,并开始收复失地。
就在美军与德国进攻部队的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蒙哥马利抓住时机,在相邻地区向德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7 日夜间11 时,英空军出动轰炸机1000 架次对法莱斯公路两侧的德军阵地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加拿大第2 师和苏格兰第51 师乘坐防弹战车,在一个装甲旅的支持下发起攻击,取得了重大进展。此时,德军的整个战线已经处在崩溃的前夕。
正当盟军领导人都在关注莫尔坦战役的时候,如同往常一样,巴顿的目光早已越过了莫尔坦,他正在构思着一个更加大胆的作战方案。
早在巴顿第一次研究“霸王”计划的时候,他就认为这个计划畏首畏尾,仅仅确立了登陆和建立滩头阵地的任务,对此后的作战行动没有交待。这时,他的脑海中就萌生了一个登陆后在法国围歼德军的大胆计划。但当时,这个计划仅仅是一种设想,因为他无法预测盟军登陆后所面临的处境,德军的反应和作战能力等都是未定的因素。在登陆之后,他的这一设想开始逐步明确了,因为他看到,德军在法国的防御正在土崩瓦解,盟军无论在空中还是地面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巴顿第一次提出围歼德军的计划是在8 月4 日,这一天,他命令海斯利普率第15 军直插马延河与贡提耶堡之间的河岸,命令沃克将军率第20 军南奔卢瓦尔河。巴顿嘱咐他们:“绕过一切敌人的抵抗,马不停蹄地前进,准备迎接更大的战斗!”在巴顿精神的鼓舞下,部队行进得非常迅速,只用了两天时间,第15 军就越过了马延河,8 月8 日先后攻克拉瓦勒和勒芒,第20军也到达了卢瓦尔河。这时,巴顿又下达了一道新命令:改变进攻路线,挥师北上。巴顿的作战意图非常明确,利用德军发动正面进攻之机,对敌实施侧翼迂回,歼灭德军主力。
当然,巴顿并不是唯一看到这一良机的人。在稍晚一点的时候,除了巴顿之外,至少还有两个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是,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
在奠尔但战役爆发之后,蒙哥马利制定了一个“大纵深包围歼敌”的计划。即正面的盟军牵制住法莱斯和莫尔坦的敌军。盟军主力对敌两翼实施迂回包围。巴顿的第15 军作为追击的先锋,占领勒芒后向北推进,在左翼推进的加拿大部队此时向南朝法莱斯和阿让唐推进,与巴顿的第15 军汇合,封闭德军的退路。蒙哥马利认为,如果德国人僵死地执行希特勒的反攻计划,在原地呆上3 天,巴顿就能与加拿大部队在法莱斯和阿让唐对接、那么,德军大规模被歼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因此,他要求美国第12 集团军群将右翼部队调头向北,全力向阿朗松推进,同时命令加拿大第1 集团军和英国第2 集团军火速向法莱斯推进。
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布莱德雷是在8 月7 日意识到这一机会的。他通过研究战局变化得出结论说:“德军由于发起这场进攻,反而招致了从南北两方遭到包围的危险。”但他反对巴顿和蒙哥马利的远距离迂回包围计划,主张采取更为简捷的“近距离合围”战术。后来通过交涉和近一步研究,他基本接受了蒙哥马利和巴顿的方案,决定:由正面部队继续牵制德国进攻部队,由左翼的加拿大部队推进到法莱斯。并抵达阿让唐,再命令攻占勒芒的海斯利普调头北上,与加拿大部队在阿让唐汇合,以形成瓮中捉鳖之势。事隔多年之后,在关于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