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威廉三世 作者:天空之承-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就这样对付他们!”里德尔正说着,另外两架鱼雷机呼啸着而来,上面两个飞行员微笑着朝他们挥手示意。
半分钟后,两枚鱼雷以极其优美的姿势自由落水,溅起高高的水花,带着白色的水痕和无数的气泡直奔英国潜艇而去,然而小巧的英国潜艇稍微一个转身便让过了它们,气得鱼雷机飞行员直跺脚。
就这样,英国潜艇缓缓向前航行着,天空中三架飞机不断飞过,将一串串子弹射向潜艇,白色的子弹也不断从潜艇上升起,双方都努力地攻击着对方,不过似乎收效甚微。
终于,另外三架轰炸机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有两颗炸弹落在了距离潜艇很近的地方,在炸弹爆炸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潜艇舱壁的碎片在四散飞扬,潜艇开始没入水中。纷纷逃出潜艇的英国水兵们意味着潜艇在下沉,不是下潜!
几分钟之后,姗姗来迟的德国驱逐舰终于出现,潜艇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群英国水兵孤零零地漂在海面上。
里德尔和劳特后来才知道,他们第一次投下的炸弹便已经炸坏了英国潜艇的舱壁,使得对方无法正常下潜,之后只得傻傻地呆在水面上与众多飞机火拚。不过击沉那艘英国潜艇的功劳还是算在了后面那几架轰炸机的头上,这令里德尔和劳特郁闷不已。
到了中午的时候,郁闷的人群又增加了一些,每次看到船舱里面关押的大批英国潜艇艇员,“波恩”号驱逐舰的舰长雷默少校便油然出现一种想要扁人的冲动。整个上午,一共有12艘英国潜艇被发现,德国海军航空部队向其中11艘发动了进攻,成功击沉3艘,击伤4艘,驱逐舰部队除了前去俘获被击伤的英国潜艇外则尚无任何战绩。“波恩”号连续两次看到信号便全速赶去,结果两次都是替航空部队擦屁股。
雷默少校正在思索是去如厕还是去扁英国人的时候,他的了望兵大喊起来:
“舰长!信号弹!”
“波恩”号右前方4海里处,一颗红色的信号弹冉冉升起。
“全速前进!去踢英国人的屁股!”雷默的怒吼将周围的人吓了一跳。
战舰很快加速到27节,浪花被尖锐的舰首高高激起,然后被击得水花水沫四溅。然而雷默还嫌速度不够,海军航空部队在他眼里已经变成野狼式的家伙,弄不好这次还是连骨头都吃不到,原本计划中的主力攻击手现在却变成了收拾战场的清洁工,这是连舰队指挥官也始料未及的。
在水兵们的期待下,“波恩”号第一时间赶到了出事现场,然而却没有看到英国人的潜艇。海面上平静得一塌糊涂,也没有任何漂浮着的木块或油污,只有几架鱼雷机仍旧在空中盘旋着。
“英国人跑了?”雷默一边为那几架飞机感到惋惜,一边又感叹自己的机会来了。英国潜艇是浮上水面充电的,刚刚应该是被鱼雷机吓得潜入水中,不用多久它还是要浮出来的。
“波恩”号开始在附近转圈,很快,那几架鱼雷机由于油料不足返航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雷默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忍耐力,看来是自己战舰嚣张的动静吓到了英国人,使得他们只要静静地呆在水中消耗着剩余的空气。
“波恩”号的航速渐渐慢了下来,最后停在了海面上。
“大家仔细观察海面!舰舷机枪准备射击,一旦发现鱼雷务必将其拦截下来!轮机也随时准备启动!”雷默明白这么做的风险,汗珠一颗颗滑过他的脸庞。
水兵们瞪大双眼看着平静的水面,生怕哪里突然冒出一颗鱼雷来取了他们的性命。
“潜望镜!右舷200码发现潜望镜!”一个水兵忽然大叫起来,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这么近!
“轮机启动!”雷默心差点蹦了出来,不过他很快想起这个距离根本不用担心鱼雷。
“大家不用担心!鱼雷在这个距离根本无法攻击我们!大炮准备射击!”
副炮的炮弹很快如雨点般落下在潜望镜附近,很快英国人又潜入更深的水底。
错失机会的雷默显得沮丧不已,他随即下令道:“用巡航速度航行!英国人已经发现我们了,我们只能继续跟他们耗下去了!”
“波恩”号又重新开始在附近转圈,不久之后水兵们又大叫起来:
“鱼雷!”
很快,急速转向的警铃声便响彻海面。“波恩”号一个漂亮的转向侧身让过鱼雷,然而汗水几乎浸湿了每个官兵的后背。
终于,英国人实在憋不住了,漆黑的舰体狼狈地出现在“波恩”号后方。
“英国潜艇浮上来了!后方1500码处!”
“波恩”号上的后主炮开始射击,然而英国潜艇根本没有搭理,而是全速航朝反方向逃去。
“转向!全速前进!”雷默站在指挥室里用望远镜紧紧盯着那艘英国潜艇,他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英国潜艇上面水兵们在紧张地跑动着,舰后部的机枪被掀起,想必他们唯一的前主炮也在准备之中。
“波恩”号转向之后全速追去,就在1000码的距离上,英国潜艇偷偷从艇尾射出一枚鱼雷,令所有德国水兵又是一阵惊慌。
“向左转向!”雷默冷冷地下达命令。
数十秒之后,鱼雷擦着“波恩”号的右舷飞驰而过,人们悬起的心又都放了下来。
“波恩”号渐渐追上了那艘英国潜艇,炮弹落下的位置也离它的舰身越来越近,然而就在人们以为下一炮可以将它轰烂的时候,两门前主炮却停了下来。
“到最低射界了吗?”雷默叹了一口气,随即下达了全速撞击英国潜艇的命令。
“波恩”号尖利的舰首闪出刀刃般的寒光,英国水兵们对此显然毫无准备,他们甚至来不及下潜和转向……
血海 第十三章 和平
英国,伦敦。
皇宫外,整齐的皇家卫队排着整齐而雄壮的队伍,雪白健壮的骏马,红色鲜艳的军装,寒光闪闪的战刀,每个卫兵的眼中都充满了高贵的冷漠。
附近的街道几乎被伦敦市民们挤满,数千警察紧张地维持着秩序,人们眼中闪烁着愤怒和蔑视。
天空中,盘旋着数架大型运输机,它们的机翼刚刚被粉刷一新,巨大的铁十字如此醒目,十几架英国战斗机在它们身旁显得如此卑微。
泰晤士河口外,英国舰队开到公海附近警戒,与他们对峙的,正是所有英国人的梦魇——德国公海舰队主力。那些崭新而威武的德国战舰散发出一股恐怖的压迫力,让每个英国水兵都呼吸困难。
1914年9月13日,令全世界关注的一天。
9月12日上午7时,德国政府向英国政府递交照会,要求双方停战一天,由德国政府派出特别使团前往英国进行谈判。
9月12日下午6时,英国政府复照,同意了德国政府的停战要求。
9月12日晚上7时,英、德共同宣布9月13日两国停战一天。
9月13日,在许多人看来,和平的曙光已经出现。在西线,德军暂停向英法军队进攻,而法军也默契地停止了军事行动;在海上,德国潜艇暂停了对英国商船的袭击,德国公海舰队大摇大摆地驶近英国本土,在英国人的门口停了下来,双方舰队较为克制地对峙着。
德国特别使团乘坐运输机从法国出发,于上午9时许抵达伦敦郊区的机场。
当挂着德国旗帜的车队出现在伦敦街头的时候,围观的市民突然骚动起来。英国人民对于德国的态度已经变得非常仇视,数百艘英国商船葬身在德国潜艇的鱼雷之下,上万名英国陆军士兵在西线战死或被俘,连他们最为骄傲的舰队也遭到德国人彻底的羞辱,之前几天,更有无数的平民百姓在德国舰队对英国本土的轰炸和炮击中丧生,德国旗帜的出现无疑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人们向车队叫骂和挥舞拳头,若不是有大批骑兵护卫在车队两旁,人们甚至想将鸡蛋和石头砸到德国人身上。
“太子殿下,这里实在太危险了,这些愚昧的英国人看样子随时可能失去控制。真不明白,作为局势有利的一方,我们为什么要亲自到英国来!再说以您尊贵的身份,到英国来简直是一种巨大的冒险!”车队中间一辆小车上,德国外交大臣比洛低声说道,他旁边这个穿着华丽军服、模样尊贵的德国皇储现在完全一副春风满面的样子。
“外交大臣阁下,您的胆子怎么突然变小了!皇帝陛下为了表达德国对于和平的诚挚愿望,所以派出使团到英国来。不过我觉得我们现在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这里羞辱英国人的,在全世界的关注之下他们绝对不敢对我们怎么样!”普林斯得意地笑了起来。原本这次谈判德皇委任比洛为全权代表,然而在普林斯的花言巧语和苦苦纠缠下,威廉二世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身为外交大臣的比洛听闻吓了一大跳,没有谁知道英国人是否真的有心退出战争,他自己前往都觉得惶恐不安,现在贵为太子的普林斯居然要亲自前去,这不仅于礼节不符合,太子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不过在接连劝说德皇和普林斯都失败之后,比洛只得无奈地带上这个大包袱,他一路上都默默地祈祷着太子不要在英国出现意外。
“可是为了您的安全着想,我实在不赞同您亲自参加谈判!”
“外交大臣阁下,您难道认为皇帝陛下应该派东普鲁士亲王来谈判吗?他现在可非常忙,忙着消灭大把大把的俄国人,还有他老爸海德里希亲王,也忙着指挥我们的舰队消灭大批大批的英国舰艇!”普林斯冷冷地说到,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了许多。他指挥的第5集团军除了在边境之役中消灭了为数不多的法军之外,至今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相比在海洋和东线叱咤风云的海德里希亲王和东普鲁士亲王父子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现在每个德国人谈论得最多的便是这两个人,似乎已经没有人还记得皇储叫做普林斯了。
“如果这次成功劝说英国人退出战争,那我就是德国的大英雄了!”看到比洛默不作声,普林斯笑了起来。
在首相劳合和外交大臣爱德华的陪同下,德国使团的车队从郊外的机场驶向皇宫,一路上受到无数英国人的“热烈欢迎”。
皇宫内,国王乔治和一干大臣都面无表情地等待着德国人的到来,在两天前的战斗中,他们损失了大量的小型舰艇,仅有3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和9艘潜艇安全返回。此时保卫英国本土的海军力量仅剩下那些老迈的铁甲战舰,虽然地中海舰队和亚洲舰队都在返回本土的途中,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即便加上这两支舰队,英国海军也依旧不是德国人的对手。
乔治国王和大臣们都是一脸疲惫,他们之前整整一天一夜都在讨论着这个关系到英国甚至世界命运的问题:是战是和?
以首相劳合为代表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德国人的要求能够令人接受,那么英国便考虑退出战争,许多海军将领也认为英国海军已经无力和德国海军抗争,他们甚至提出德国人今天可以炮击英国港口,明天便可能派出陆军部队登陆,精锐的德国军队完全有能力横扫英伦三岛,此言一出令主和派更加坚定退出战争的想法。
以海军大臣为首的一些将领们则认为不能向德国人妥协,德国人的胃口不会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