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4-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只好彼此妥协。儒家的信奉者们认识到:窦太后专横跋扈,手段残忍,
一味蛮干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次辕固生太岁头上动土,差点把命搭进去就
是一个明证。而窦太后呢?她也知道:儒家的势力也相当强大,如果对他们
一味实行压制政策,他们势必要拼命挣扎,弄不好就会两败俱伤,谁也捞不
到好处。最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立刘彻为皇太子。
至此,立太子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并不满意。可是苦于儒家思想信奉者的激烈反对,
窦太后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窦太后心里认为,刘彻年纪还小,思想还没有
定型,还有教育的余地。因此,窦太后仍把坚持黄老思想的希望寄托在了皇
太子刘彻的身上。
但是,窦太后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皇太子刘彻所受的教育是相当复杂
的。虽然汉景帝喜好黄老思想,但汉景帝对法家的思想也相当崇拜,这不可
避免地影响着皇太子刘彻。更重要的是,汉景帝为皇太子刘彻物色的教师侍
从中,有很多就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其中有一名侍从名叫卫绾,卫绾是儒
家思想的忠实信奉者,后来成为“独尊儒术”政策的有力执行者。这是窦太
后没有料到的。后来,卫绾升任御史大夫,又把信奉儒家思想的王臧任命为
太子刘彻的师傅。这样,儒家思想就可以直接影响皇太子刘彻了。
随着皇太子刘彻年龄的增长,他所受到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也在增长。在
争夺皇太子的战役中,可以这样说,儒家思想的信奉者最终取得了胜利。因
为,他们把皇太子教育成了一位儒家思想的信奉者。
公元前141年正月,朝廷为皇太子刘彻举行了皇太子加冠礼。不久,汉
景帝就病死宫中。这样,皇太子刘彻便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王位。这就是雄才
大略的汉武帝。
刘彻继承王位的时候,正是西汉“文景之治”之后的一个富足安定的社
会。刘彻是幸运的,因为他父亲给他留下的是一个可以大显身手的社会。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建设发展,西汉王朝已经培养出许多有才华有思想的
人物,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呼唤着一位历史巨人的出现。刘彻从小便受到良好
的教育,到他继位时,他已是一位德才兼备的青年了。汉武帝年轻力壮,兴
趣广泛。天性积极进取,这正好和历史的要求一致。于是,汉武帝从内心深
处渴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建立千秋帝业。
可是,要建立千秋功业,势必要求人们积极进取,而黄老思想则是一种
保守的思想,汉武帝根本不想遵循它。汉武帝需要的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
因此,到汉武帝时,儒家获得统治地位的各项条件都已成熟了。因此,
儒家思想的信奉者们纷纷行动起来,为争取儒家思想早日获得统治地位而努
力。
其实撇开各种历史条件不论,就从儒家思想自身来看,儒家思想也具有
… Page 35…
黄老思想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儒家思想以中庸为本,反对极端做法,同时吸
取了黄老思想的某些合理思想。所以,儒家思想对于维持国家安定和政权稳
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秦末农民起义时,就有许多儒家思想的信奉者投奔到陈胜、吴广的起
义军中,当时陈胜就说:“这些人在和平时期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但在战争
时期,却没有多大作用。”陈胜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些人不善于打仗。
而现在的汉武帝呢?他认为儒家思想是使国家太平的良药,而且儒家思想中
积极入世的思想也很合汉武帝的口味。因此,汉武帝决定重用信奉儒家思想
的知识分子。
首先,汉武帝组织了以儒家知识分子为主的宫廷和军政领导层。这样,
不管是朝廷,还是军队都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天下。汉武帝任用他的老师卫
绾当宰相。卫绾被免除宰相职务之后,新一任宰相是赫赫有名的儒家人物窦
婴。窦婴当宰相以后,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任用众多儒者担任朝廷要职。
他先是起用儒家知识分子田玢为太尉,又力荐儒家知识分子赵绾为御史大
夫。另外,窦婴和田玢两人共同推荐儒者王臧任郎中令。至此,朝廷的许多
关键官职都由儒家知识分子担任了。
可以这么说,因为汉武帝的支持,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斗争出现了一
边倒的局面。支持儒家的汉武帝,让众多的儒家知识分子当官,很多人官至
公卿。从西汉初年就一直受压抑的儒家思想,到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众多的
儒家知识分子都大受鼓舞,野心勃勃,想建功立业。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汉武帝虽然能够对领导班子进行彻底的改组,但却
没能从理论上解决政治指导思想这一问题。汉武帝深深为这一问题而苦恼,
有时候,汉武帝将自己的苦恼迁怒于众儒者,说他们徒有虚名,根本成不了
大事。众儒者也毫无办法,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汉武帝左思右想,始终未能解决下面的问题:为什么历朝历代都由盛到
衰,最后灭亡。治理天下的真理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建立起千秋功业?汉
武帝不愧为一代雄主,他决定向全国颁布召书,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录用各种
知识分子,不管他们有没有官职,不论他们出身如何,只要他们有真才实学,
都可在朝廷任职,担任皇帝的顾问。
不久,汉武帝怀着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郑重诏示丞相、御史、列
侯等高级官员,希望他们大力举荐全国各地的有才学的知识分子,让他们到
朝廷接受皇帝的询问。这些高级官员听后非常高兴,纷纷举荐自己所赏识崇
敬的人物,众人很快就从全国各地推荐了100多名优秀的知识分子,各种思
想的人都有,但是儒家知识分子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有一位代表人物,他
的名字叫董仲舒。
董仲舒是当时的一位儒学大师,他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有时看书看得
入迷,常常看到天亮前才匆匆休息一会儿,董仲舒天赋极好,再加上他的勤
奋好学,使他成为西汉建国以来第一位有系统思想体系的思想家。董仲舒成
年以后发奋著书,因为写了《公羊春秋》而名声大震。董仲舒为人特别严谨,
言谈举行,非常有分寸,在和人交往时,特别讲求礼节。西汉著名的历史学
家司马迁就曾经拜他为师,跟董仲舒学习《春秋》,很自然地,因为董仲舒
的才能和声誉,董仲舒成为西汉儒家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
汉武帝召见董仲舒以后,向他请教了许多问题,董仲舒一一做了回答。
汉武帝听后,十分赞赏。后来,汉武帝便重用董仲舒,并且接受了董仲舒的
… Page 3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在众多的儒家知识分子中,董仲舒是当时最优秀的一位。当汉武帝下诏
询问治国的指导思想时,董仲舒抓住机会,连续三次向汉武帝上书。在上书
上,董仲舒阐述了为西汉王朝统治辩护的哲学思想。
首先,董仲舒提出了“天”的概念。这是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出发点。董
仲舒非常明白,要想让老百姓安于统治,必须让汉武帝的皇权变得神圣不可
侵犯。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皇权说成是上天的意志。
因为,当时的老百姓是比较迷信的,董仲舒抓住这一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
皇帝的权力是从上天那儿继承下来的。这就是说,汉武帝之所以能当上皇帝,
是因为他顺应了上天的意志,是“替天行道”。因此,老百姓应该老老实实
地接受汉武帝的统治,而不能有不安分的想法。否则,就是违反天命,会受
到上天的惩罚。
董仲舒思想的第二点,是指导国家的思想理论,来源于《春秋》。他认
为《春秋》记载着上天和人的关系,上天和人有一种感应关系。如果皇帝和
老百姓所做的事情符合上天的意志,世间就会发生许多吉祥的征兆;如果皇
帝和百姓所做的事不符合上天的意志,上天就会惩罚他们,世间就会发生许
多灾祸和奇异的事情。这是上天给人们的警告和惩罚。这就是所谓的“天人
感应”,从这一点出发,董仲舒认为如果发生了灾异的事情,作为皇帝就应
该反省自己,检查一下现在实行的治国政策是否正确。从本质上说,董仲舒
想从这一方面来限制皇帝的权利,防止皇帝权利的无限膨涨。当然,他的这
个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后来的汉武帝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坚决的回击。
董仲舒思想的第三点,是“人心”、“民心”的概念。董仲舒认为人心
的归顺才是最现实的标准,上天的意志是通过“人心”、“民心”表现出来
的。因此,皇帝也必须尊重“民心”、“人心”。
总之,董仲舒为汉武帝设计和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君民融洽的社会均
衡图景和统治方法,把汉武帝的理想神圣化,理想化了。因此,汉武帝对董
仲舒的上书非常满意,对董仲舒委以重任。当然,汉武帝对董仲舒思想中有
损皇帝权威的那一部分是坚决反对的。
董仲舒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后,便急着把儒家思想抬高到国家统治思想的
地位上去。因此,董仲舒便向汉武帝进谏说:“陛下知道全国上下为什么有
不安定的迹象吗?出现这种混乱局面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统一
的思想,结果,大家各说各的理,没有一个人相信别人的话是对的。这样,
大家便争论不休,相互不服气,时间久了,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汉
武帝觉得董仲舒说得很有道理,忙问应该怎么办。董仲舒说:“现在国家统
一了,思想也应该统一。应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思想统一了,国家
就会长治久安了。”
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一建议没有马上同意,他认为这样做还太早。但是,
丞相卫绾这时也乘机进言,劝说汉武帝应该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因为这个建
议是行之有效的。最后,汉武帝经过再三考虑,终于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重用董仲舒,董仲舒一时成为朝廷上下的大红人。“独尊儒术”
措施的实行,使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但是儒家思想却给
中国带了一系列难题。
公元前135年的2月和4月,西汉的宫殿和庙堂相继发生火灾。董仲舒
… Page 37…
听说以后,马上写了《灾异论》这篇文章,说这是上天给汉武帝的警告,汉
武帝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董仲舒还没打算交给汉武帝时,有人偷着把文章交
给了汉武帝,汉武帝把文章交给人们讨论。结果,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为了
迎合汉武帝,说这篇文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