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读史有学问 >

第27部分

读史有学问-第27部分

小说: 读史有学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穆公见百里奚是个七十岁的白发老人,显得不高兴。百里奚说:“您如果让我去打虎,我当然老了,如果让我谈国家大事,那还比姜太公小十岁。”秦穆公觉得有理,就同他谈国家大事,没想到越谈越投机,一连谈了三天,就要拜他为相国,百里奚说自己不行,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公子絷好不容易请来了蹇叔,连他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也一同请来了。秦穆公与蹇叔论当今世事,竟然乐得忘了吃饭。过了几天,他就拜蹇叔为右相,百里奚为左相,西乞术、白乙丙为大夫,就这样,秦穆公一下就得到了五位贤能之士。在后来的岁月里,这五个人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说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这其实是愚夫愚妇之论,如果怀着这样的思想去经商从政,别说没有权力,即使有了权力也不会持之长久。道理很简单,没有人才,谁来维护你的权力?

  当你是光杆司令的时候,你又向谁发号施令?当你振臂一呼而众叛亲离的时候,你的权力又怎样实行?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觉醒,那你就离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相去不远了。 


3不管东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中国人虽经常高喊:“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在现实当中却很难做到。因此,一些人往往并不为了某一理想、某一原则去做官,而是把做官当做目的。战国时期主张南北合纵抗秦的苏秦和主张东西连横自保的张仪,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真所谓不管“东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苏秦的家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但苏秦不满足于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他想出人头地,被人羡慕、被人畏惧。于是,他根据当时的形势,努力学习各种权谋之术,分析当时各国的关系,准备去游说秦王,以获取很高的职位。

  他穿上貂皮制的华贵的衣服,带了一百斤黄金,来到了秦国,上书给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边有巴、蜀、汉中的丰富物产,北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兽皮和代地产的马匹,向南则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边又有崤山、函谷关等坚固要塞。秦国真是田地肥沃、人民富足;有万辆战车,有百万雄师;沃野千里,储藏丰富;地势险要,能攻易守。这正是天府之国,也是可以称雄天下的国家。以大王您的贤能,秦国众多的人口,战车及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及谋略的应用之妙,足可以吞并诸侯,据有天下,自称皇帝,统治四海。希望大王您能听听我的意见。”

  苏秦讲了这么一通大道理,秦惠王的回答却是客气而又冷淡,其主要原因大概是由于他刚刚杀了商鞅,不太喜欢外国人,又加上时机还不太成熟,或是苏秦只讲一些大而无用的道理,却无具体方案。秦惠王回信说:“我倒听说诅楚文

  内容为秦国祈祷神祗,诅咒楚国,克制楚兵。写作时间大约在楚怀王十七年,即公元前312年。

  过,毛羽不丰满的鸟儿,就不能飞得很远;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能够随便惩罚别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的君主,也不能教导役使别人;政治法令没有理顺的君主,也不能随便去号令大臣。现在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秦廷上教导我,我十分感激,不过还是等秦国具备了条件再听您的意见吧!”就这样,苏秦被秦王赶了出来。

  苏秦接连上了十多次书,在秦国住了一年还多,秦王始终没被说动,看着带的盘缠已花完了,身上的貂皮裘衣也穿破了,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一路上风尘仆仆,回到家时,只穿着草鞋,背着书,担着行囊,形容枯槁,面目黎黑,满面失意。等回到家里,家人知他求职失败,都不理他。妻子看他回来,连织布机都不下,嫂子也不替他做饭,父母连话都不跟他说。苏秦所受的冷遇也可谓令人伤心的了。

  苏秦受了极大的刺激,他叹息说:“妻子不拿我当丈夫看,嫂子不拿我当小叔看,父母不拿我当儿子看,这都是苏秦的过错啊!”于是,当夜就把书都找了出来,在屋子里陈列了几十种,其中有一种是姜太公的兵法《阴符》,专讲权谋之术。苏秦如获至宝,连夜背诵揣摩。就这样,苏秦发愤读书,把头发吊在梁上,若打瞌睡,绳子就会把头发拉疼,如果还不能解困,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有时血一直流到脚上,并告诫自己说:“哪里有游说国君而不能获得锦衣玉食,不能据有卿相尊位的呢?”经过一年的苦读和潜心的分析揣摩,苏秦各方面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终于充满信心地说:“这回确实可以游说国君了!”

  苏秦为了向兄弟求得路费,就跟苏代、苏厉谈论太公兵法上的道理,苏秦的精彩分析说服了苏代、苏厉,他们不仅拿出许多钱送给苏秦,自己也开始研究起这些问题,后来也成了有名的说客。苏秦这回决心合纵抗秦。他先来到赵国,想结交赵肃侯的兄弟秦阳君,没料到开始就碰了个钉子。他并不灰心,继续北上,来到燕国。在燕国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到燕文公,钱已用光了,只好借了掌柜的一百个小钱度日。一天,燕文公出来,苏秦就趴在地上求见。燕文公听说他就是曾经游说过秦王的苏秦,就把他带回宫里。在那里,苏秦对燕王讲了一通道理。苏秦说:“燕国在列国之中并不是个大国家,论土地,只有二千五百里,论军事力量,也只有六百辆兵车,六千名骑兵,十几万步兵。南面的齐国和西面的赵国都比燕国强大得多,却连年战乱不断,只有燕国得保平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西面有赵国挡住了强秦,使秦国不能越过赵国来打燕国。如果赵国一旦投降秦国,那么,秦国马上就会进攻燕国。您现在不同赵国交好,却去同秦国结成联盟,这实在是不正确的策略。况且如果惹怒了赵国,赵国的兵马朝发夕至,您又怎么能抵挡呢?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同秦国绝交,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秦国。这样,各国才能自保。”

  燕文公很同意苏秦的看法,只是怕各国人心不齐,苏秦就主动要求去联合各国,燕文公当然很高兴,就给了他许多车马黄金和从人,苏秦来到了赵国。

  赵肃侯很热情地接待了他,苏秦对赵肃侯说:“中原最强的国家是赵国,而赵国又与韩、魏接壤,秦国要想向中原发展,就必须先攻下赵国。现在秦国不敢来攻赵,是因为有韩、魏作挡箭牌。但如果秦国奋力攻打韩、魏,韩、魏并无高山大河作险阻,是很容易被打下来的。到了那时,赵国可就首当其冲了。现在是各国都同秦国交好,纷纷割让土地,可秦国贪得无厌,非把您的土地吞完不可,这是什么策略呢?中原各国再加上楚国如果能联合起来,地方比秦国大五倍、兵力比秦国多十倍,还怕秦国什么呢?我希望能大会诸侯,订立盟约,六国一起抗秦。”

  赵肃侯当时十分年轻,正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听到苏秦有合纵抗秦的办法,自然十分高兴。他立刻给苏秦一百辆马车、一千斤金子、一百双玉璧、一千匹绸缎,请他去约会各国的诸侯。正在这时,秦国打败了魏国,魏献出十座城池求和,赵肃侯听了很焦急,害怕秦国接着攻打赵国,就忙请苏秦商量。苏秦一面忙着备战,一面用激将法利用张仪,让张仪在秦国当上了客卿,说服秦国,使它不来攻打赵国。安定了赵国后,苏秦就开始游说其他诸侯国。

  由于当时的情势所迫,韩、魏、齐、楚等国都十分同意合纵抗秦,苏秦的游说既进行得很顺利,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自己也做了六个诸侯国的宰相,挂了六国相印。

  他从楚国返回赵国,一路上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真是史无前例的场面。苏秦当然不会“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正要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在路过洛阳时,他的父母亲自来到路旁迎接,他的嫂子扫地三十里,趴在地下不敢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抬头,至于苏秦的妻子,只能远远地躲在一边,侧目而视,正眼都不敢瞧一下,只是竖起耳朵偷听。苏秦问他的嫂子说:“嫂嫂为什么先前对我十分倨傲,而现在对我十分恭敬呢?”苏秦的嫂子说:“因为叔叔您权大位尊而又有很多很多的钱啊!”苏秦感慨万分地说:“唉!贫穷的时候连父母都不认你做儿子,富贵以后则亲戚也感到畏惧。人生在世,势力权位以及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公元前333年,燕、韩、齐、魏、楚、赵六国会于赵国的洹水,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互相支持帮助,共同抗秦,并推苏秦为“纵约长”,挂六国相印,专门处理合纵事宜。

  应当说苏秦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减少战乱还是有一定的功劳的。《战国策》就曾这样评价苏秦发起的这次合纵运动:“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但千万不可忘记,苏秦倡导合纵的动机仅是为了能有官做,六国合纵也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来缔结暂时的军事同盟。

  苏秦的事业不可谓不“辉煌”,其独特的外交成就也是绝无仅有的,不过,他的结局却并非完满,其实这也是由他所从事的事情及其行为方式决定的。

  秦王听说六国合纵,十分震惊。大臣公孙衍主张先打赵国,因为赵国是合纵的发起人。张仪连忙反对,认为六国刚刚合纵,不宜力取,若是攻其一国,五国支援,那就不好办了,不如先拉拢其中的几个国家,慢慢地拆散盟约。可以先把魏国割让的城池退回几座,魏国一定感激,其他盟国一定猜忌,然后再把大王的小女儿嫁到燕国,同燕国结亲。这样,他们合纵的盟约就会被拆散。张仪出这样的计策,一方面确实有效,能够取得秦王的信任,一方面又遵守了不让秦国进攻赵国的诺言。

  秦王依照张仪的计策去办,燕、魏果然同秦国交好。赵王很着急,立刻派苏秦去责问燕国,没想到燕王又向他诉苦,说是齐国夺去了燕国的十座城池,要求苏秦替他想想办法,苏秦又被迫来到齐国。苏秦对齐王说:“您如果能退还那十座城池,燕国会很感激,燕王也会信任您。这样,您就有可能号令天下,建立霸业。”齐王本来雄心勃勃,没有做上纵约长国家委屈得很,苏秦这么一说,正中下怀,就归还了燕国的城池。

  燕王虽然十分高兴,但因苏秦跟自己的母亲有私情,所以并不看重他。苏秦心里也明白,六国合纵的首要问题是势力均衡,否则,合纵是决不会长久的。他见燕王对他冷淡,就对燕王说:“我现在对燕国已无多大的用处了,不如到齐国去,明里做臣下,暗里为燕国打算。”燕王正巴不得他离开,就派他去了。

  齐宣王声色犬马无所不好,苏秦就迎合他的毛病,替他广搜美人,大造宫殿,为他父亲大办丧事。齐宣王虽然糊涂,但他的臣下田文等人却看得明白,这是消耗齐国的财力,要弄乱齐国的政治,弄垮齐国。田文等人就背地里派人去刺杀苏秦。刺客把匕首扎进苏秦的腹部就跑掉了。苏秦一时未死,挣扎着去见齐王,小声对齐王说:“我死之后,请把我的头挂在街上悬赏,就说我私通外国,有知道秘密的人快来揭发,就能抓住刺杀我的人。”齐王照着苏秦的话去做,果然抓到了刺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