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大陆"密谋透析-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上,直到总统与周恩来握手结束。但是,霍尔德曼还是不放心,还特别委
派一名强壮高大的副官待总统一走出机舱就挡住飞机的通道。于是,当尼克
松走下舷梯时,身后不再有人跟随出来,不像往常国家首脑来访时常见的,
代表团成员及随员们会尾随着元首沿舷梯鱼贯而下。长长的舷梯只有尼克松
与夫人两人迈步走下来,仿佛偌大的“76 精神号”专机只载着他们俩人。
尼克松被介绍给所有中国官员,然后站在周恩来的左边,这时军乐队演
奏两国国歌。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检阅仪仗队。仪仗队的士兵一个个身材高大健壮,衣
着笔挺,精神抖擞。周恩来和尼克松在长长的威武的队列间踏着节奏鲜明的
步伐走过时,每个士兵都神态昂扬地微微转动着头,行着注目礼,使人觉得
庄严、肃穆、兴奋。
周恩来和尼克松同乘一辆防弹红旗高级轿车进城。当车队驶至长安大街
时,尼克松心里还满以为真正的欢迎仪式可能在天安门广场等待着举行。尼
克松在白宫作访华准备时,观看过天安门前人山人海向毛泽东欢呼的纪录片
镜头,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在飞机上曾经想过,要是他受到天安门广场
上人山人海的欢迎,那么,盛况将不亚于他在贝尔格莱德和布加勒斯特受到
的接待。可是,车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广阔的广场空无一人,据说许多行
人被挡在横街小巷里。尼克松的希望落了空。他的心情有点黯然。他注意到
连大街也是空的。
这时,周恩来一一将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指给尼克松看:“这是天安
门城楼,毛主席在这里会见群众。那是人民大会堂,人民代表开会的地
方。。”
尼克松“哦、哦”应着,看着窗外。他是觉得有点冷淡;但是,外表没
有明显地流露出他内心的感觉。
尼克松住入18 号楼
汽车很快驰入钓鱼台国宾馆。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在尼克松与基辛格及
白宫来的工作人员下榻的18 号楼等候。18 号楼被人戏称为“元首楼”。它
是一座二层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建筑面积约4000 平方米,楼身洁
白,飞檐绿瓦,门前悬挂着盏盏大红纱灯,有一种非凡的气派。
元首楼一楼有一处328 平方米、布置精美的室内花园,厅内铺着绒毯般
的塑料草坪。花园的东南、西北角分布着造型优美又形态各异的山石和水池,
水池中喷泉飞花,金鱼攒动。池边围种着四季花木有山茶、棕竹、散尾葵、
兰草、杜鹃、梅花、玉兰、芭蕉等。由于这里无论是那个季节都显得妩媚可
爱,生气勃勃,所以被称为“四季厅”。
步入宾馆后,大家在会客厅摆成大圆圈的沙发上就坐,周恩来在叶剑英、
姬鹏飞、乔冠华等官员的陪同下,一一招呼了美国代表团的每一个成员,他
在寒暄中还经常开几个玩笑,显出自信与轻松。让尼克松第一次亲自领略了
周恩来的风度。
午宴结束后,尼克松一行人各自回住房去盥洗。
罗杰斯和国务院的人员住在不远处的一幢稍小的6 号楼,基辛格前两次
来访时在这幢楼里住过。
从住处的安排上能体察出周恩来很熟悉美国的国情,知道美国行政机构
内部奇怪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刚一会儿,周恩来来找基辛格。他俩在会客室刚见面,周恩来不像往常
一样先开开玩笑,直接说:“毛主席想会见总统,请你也一同去。”
尽管毛泽东要会见尼克松,这是有所准备的;基辛格却没有料到安排得
那么快,他内心还是很高兴,却控制住没有明显流露出来。他想到周恩来没
有提到请罗杰斯国务卿一块去,他也不打算问,他想到的是自己能干的助手
洛德,便问:“我能否带助手洛德去作记录?”
周恩来点头同意了,语气有点急:“主席已经请了总统,主席想很快就
和总统见面。”
基辛格知道毛泽东和他所蔑视的历代皇帝一样深居简出,神秘莫测。据
说,没有人能事先和他约定见面的时间,他的召见都是突如其来的。因而,
基辛格马上去请尼克松。那里,尼克松正想洗一个淋浴,饶有兴趣地欣赏着
卫生间。他听说当年赫鲁晓夫做为第一名客人住进了总统套间时,曾抱怨卫
生间的浴池太小了,难以容下他自由的想象。细心的周恩来知道之后,马上
请人重新设计,着实改造了一番,才成今天这种样式。
毛泽东驾驭整个会晤
打开中美关系的决策是毛泽东主席作出的。他对尼克松的来访很重视。
尼克松刚吃完午饭,毛泽东就决定会见尼克松。
高级红旗轿车穿过西长安街,驶进有两个解放军士兵站岗的新华门,绕
过红墙,经过安静无人的甬道,驶至“游泳池”。
14 时40 分尼克松与基辛格在周恩来的陪同下走进这个四合院,穿过一
条宽过道,绕过一张乒乓球桌,进入了毛泽东的书房。
基辛格后来对毛泽东的书房作了如下的描述:
。。这是一间中等大小的房间。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下也堆着
书,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
导人的会客室。房间的一个角落里摆有一张简易的木床。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排摆成
半圆形的沙发,都有棕色的布套,犹如一个俭省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家具太贵、更换不
起而着意加以保护一样。每两张沙发之间有一张铺着白布的V 字形茶几,正好填补两张
沙发扶手间的三角形空隙。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总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茉莉花茶茶杯
的地方。沙发的后面有两盏落地灯,圆形的灯罩大得出奇。
在毛泽东座位的右前方是一个痰盂。来访者一进入房间,毛泽东就从沙发上站起来;
在我最后两次见他时,他需要两个护理人员搀扶,但他总是要站起来欢迎客人的。
毛泽东站起来,微笑着望着尼克松。他虽然大病初愈,但眼光锐利,神
态略带嘲讽。他说话已经有点困难,但他并不避讳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
他患了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经常喘息,咳嗽,吐痰,所以他的脚边摆着
大痰盂。他的病是他长期大量吸烟所致。他曾经遵医嘱努力戒烟,但是戒不
掉。
他朝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两人紧紧地握手了。尼克松
将左手也搭了上去握着,毛泽东也将左手搭上去握着。俩人都笑了,两个人
的四只手相叠在一起握了好一会,大大超过了正常礼节的握手时间。是不是
他俩都想将20 多年由于相互敌视而失去的握手机会都弥补回来呢?
毛泽东也和基辛格握手,上下打量着基辛格,还用下颏点了点头,说:
“哦,你就是那个有名的博士基辛格。”
基辛格笑着说:“我很高兴见到主席。”
基辛格感觉到,除了戴高乐以外,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
高度集中、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成了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而这不是靠多
数国家里那种用排场使领导人显出几分威严的办法,而是因为他身上发出一
种几乎可以感觉得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这个身旁有一名女护士协助他站稳
的高大魁梧的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力量和权力的巨大的作用的见证。
毛泽东很随便地谈起话来。他对尼克松说:
“你认为我是可以同你谈哲学的人么?哲学可是个难题呀。”他开玩笑
地摆了摆手,把脸转向基辛格,“对这个难题,我没有什么有意思的话可讲,
可能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
当尼克松在列举一系列需要共同关注的国家和地区就国际问题谈论具体
细节时,毛泽东又摆了摆手,指着周恩来说道:
“这些问题不是在我这里谈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同周总理去谈。我谈
哲学问题。”
毛泽东接着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
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我们两个国家不存在打仗的
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所以我们两家怪得很,
过去22 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 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
提出建议算起两年多了。”“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来往这
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死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你们对,所以就打
乒乓球。”
毛泽东说:“你们下午还有事,吹到这里差不多了吧。”尼克松表示,
他这次来访是冒很大的风险的,作出这次决定实属不易,他懂得“只争朝夕”。
毛泽东说:“我跟早几天去世的记者斯诺说过,我们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
行,何必那么僵着呢?一定要谈成。”然后握手告别。
半个多月以后,当基辛格在白宫他那安静的办公室里,细心琢磨毛泽东
和尼克松谈话的纪录时,他发现毛泽东谈话中实际上已经勾划出了上海公报
的内容。他注意到,公报里的每一个段落,在毛泽东和尼克松的谈话里都有
相应的一句话。怪不得在那以后的一个星期的谈判中,所有的中方人员,特
别是周恩来总理,都反复地引述毛泽东谈话中的主要内容。
在毛泽东会晤尼克松后的几小时之内,中国就向外国新闻界提供了面带
微笑的毛泽东和咧着嘴笑的尼克松会见的新闻照片和电视。这种作法表明,
毛泽东本人很快赞扬了尼克松的访问。
周恩来的即席表演
2 月21 日晚,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宾主云集。尼克松及夫人、基辛格等
由周恩来陪同坐在可以容纳20 人的主宾席的大圆桌旁。
在中国人的宴会上,无休止的祝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招待尼
克松、基辛格这样的贵宾用的茅台酒据说已贮存30 年以上。当服务员将那古
雅的小口白陶瓷酒罐打开,一股特殊的芳香悠悠溢出,沁向四周。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酒精含量在50 度以上。”周恩来举起面前
的一个小酒杯向尼克松介绍。当时的国宴,每个客人面前至少摆上大、中、
小三个酒杯,每个酒杯都斟得满满的,其中必有国酒“茅台”,其余的是各
种名牌葡萄酒,另外还要上桔子水、矿泉水。
“我听说过您讲的笑话。说一个人喝多了,饭后想吸一支烟,可是点火
时,烟还没有吸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讲到这里,不等翻译译出,
自己先笑了。
周恩来也开怀大笑。他当真拿来火柴,划着之后,认真点燃自己杯中的
茅台酒,用愉快的声音说:“尼克松先生,请看,它确实可以燃烧。”
蔚蓝色的火苗闪烁着,周恩来的目光也在闪烁。酒杯里的火苗越燃越小,
终于渐渐燃尽。周恩来的目光也出现了瞬间的迷茫,一副怅然若失的淡淡的
伤怀鲜明地浮现在脸上,却稍瞬即隐地逝去,眼晴重新一亮,显示出内心的
火焰还不曾熄,他带着若有所思的神情望了尼克松一眼,含义无穷地点了点
头。
周恩来的表演将尼克松总统迷住了。尼克松回到华盛顿以后,曾得意地
向他的女儿特里西娅表演茅台酒的利害,当他把一瓶茅台倒在碗里,点着了
火。岂知蓝色的火焰跳跃着,竟不熄灭,他大为骇然;碗炸开了,吐着火苗
的茅台酒流满了桌面。基辛格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