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蒋氏家族全传 >

第143部分

蒋氏家族全传-第143部分

小说: 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章孝严、章孝慈两兄弟,尚未认祖归宗。即便算是蒋家人,前途一直看好的章孝严也近因反对民众的反美情绪,使人认为他欠缺应有的民族自尊与自信。
  所以,在蒋家成员中,第二代的蒋纬国是惟一可以“栽培”与“拥戴”的人物了。如果蒋纬国在国民党十三大之后能成为台湾政坛上一个新的“权力山头”,则蒋家第三代尚有可为,否则蒋家在台湾政坛上将谱上一个永久的“休止符”。
  蒋氏家族自蒋经国去世后,深感失权的痛楚。所以,蒋经国的四个儿子蒋孝武、蒋孝勇、章孝严、章孝慈,都想在国民党“十三大”上挤入中央委员会,特别是想争取让蒋纬国进入“中常委”。为了集中票源支持蒋纬国当选,子侄辈退出了竞选。
  另据一位接近蒋家的人士说:宋美龄为协助蒋纬国成为台湾一个新的权力重镇,将原打算4月赴美的计划改为国民党十三大后成行。
  而蒋纬国为李登辉出任国民党代主席也助了一臂之力。1988年1月27日,蒋纬国列席国民党中央常会,发言支持李登辉任国民党代主席。他说:“虽然我只是列席,不能举手,如果我也能举手,我一定会举手双手同意,由登辉先生出任执政党代主席!”
  蒋经国去世后,“副总统”李登辉应扶正,还要接替当国民党主席。但是这时李登辉的根基太浅,阻力很大。蒋纬国为李登辉上台确实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替他调和“开明派”与“保守派”的矛盾,取得宋美龄的支持,争取军界和美国的支持。果然,以蒋纬国的声望,他登高一呼,的确发生了效应,至少“拥蒋派”亦未投反对票,李登辉如愿以偿,并逐渐站稳了脚跟。
  同时,在相当数量的“受恩”于蒋家的国民党元老重臣眼中,政治上刚刚露头脚的蒋纬国虽然已年逾古稀,但他毕竟是蒋家两代“强人”之后惟一有资格有能力的“正统”利益代表者、捍卫者,是“蒋家王朝”得以承续的重要象征。他们寄厚望于新旧时代交替之际,“以军监国”的蒋纬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极力簇拥他由幕后到前台。
  然而,面对蒋家的“恩泽”、蒋氏成员的跃跃欲试、“拥蒋派”的呼声,李登辉丝毫不为所动。为防止蒋氏再度出山,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李登辉义无反顾地走着自己的路彻底走出蒋家的阴影。
  李登辉使出的第一招是釜底抽薪削减“国安会”的职权。1988年2月12日,李登辉以“国家元首”之尊,在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国家安全会议这几年来一年只举行一次会议。讨论什么事情?就是讨论政府的预算案。没有其他任何重要案件是由国家安全会议来决定的。安全会议开的愈少愈好。”“安全会议有其重要性,但对其重要性我们还是要尽量降低,
  蒋纬国并没有相让,而是针锋相对。随后,蒋纬国在答台湾《新新闻》周刊记者独家访问时声称:“国安会议”是负责“国家”战备指导的机构,在“国家状况正常时”,“国安会议”是“总统”的个人幕僚团,一旦进入非常状况,“国安会议”就成了“总统”的全班幕僚团。所以在平时、战时都有存在的必要。它在台湾现行体制中,扮演了一个弹性运作的角色。
  无论“国安会”扮演什么角色,既然“总统”无意使“国安会”的运作正常化,那么,“国安会”终究是个摆设而已。
  但是,在权力交接的时刻,军方的态度尤为重要。从客观上来说,蒋纬国无论从战略上抑或是战术方面的才能均优于郝柏村。因此,在郝柏村逐渐成为军事强人之际,恐怕只有蒋纬国挺身而出,方能使郝柏林稍加收敛。这样身为“国安会”秘书长的蒋纬国和膺任“参谋总长”的郝柏林对他李登辉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两张牌的份量着实不轻。那么李登辉究竟选择了哪一张呢?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蒋纬国曾任三军大学战争学院院长及三军大学校长,因而桃李满军中,自然可以凭借其师生关系而发挥可观的影响力。其实不然。严格说来,曾在蒋纬国担任三军大学校长任内的毕业生而目前仍在军中服役的将领,仅有“陆军总司令”蒋仲革等极少数而已,其他将领早已因无法晋升上将而在中将或少将军阶时届龄退休了。所以,蒋纬国在军中直接的影响力,相当有限的。
  可以这样说,国民党军中将领几乎都已经从“蒋家军”变成了“郝家军”。
  蒋纬国既无法在军中与郝柏村分庭抗礼,只得将目光转向国民党十三全大会,寄望能进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
  会前的预测无不认为蒋纬国可能出任增设的“副主席”,如果“副主席”不成,退而求其次地当个中央委员、甚至中常委,应该不是难事,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事实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不要说“副主席”,连中央委员的愿望也是春梦苦短。李登辉太让蒋纬国失望了。蒋纬国梦魂索绕的中央委员,任他千呼万唤也不肯来临,却意外地当上了中央评议委员,无异暗示他国民党权力核心没他的份了。
  在十三全大会上,蒋纬国未如外界所料更上一层楼,痛失进军中常会的机会,政治行情也一泄千里。一时间,过去奔走于蒋家门下的人物,现在都以“革新”自许,争先恐后地和蒋家告别,这回蒋家人马真的是惨遭失败。
  相反,李登辉在本次党代表会上正式当选为国民党的主席,完全扎稳了营寨,形成了自己的班底。
  在这次党代会以及随之而来内阁大换血中,李登辉不为舆论所左右,让没有多少外交经历的连战任“外交部长”,而让素有“外交才子”之誉的钱复去管“经济委员会”;让“新生代”中走红最早、声势日隆的中常委、“内政部长”吴伯雄屈居台北市长等等;虽然有人称之为“大败笔”,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惟一作用在于打破传统,表现李登辉本人的权威。
  同时,为了推行“新政”,李登辉继续效法蒋经国奉行的年轻化、本土化用人原则,大量吸收了台籍“精英”、技术官僚和党务少壮派进入高层领导核心。“十三大”新产生的180名中央委员,平均年龄59岁,比上届降低11岁;其中60%的是新任委员;台藉人士则由上届的45%上升到55%。在31名中常委中,平均年龄为63岁,其中有12人是新进。在内阁大调整中,21名阁员被一下子换了15名。
  另外,李登辉还利用党主席的提名权,把10余名心腹提拔进了党政上层。所以,在这两次党政人事变更上,虽表面上仍体现一些政治的继承性,如让保守色彩很浓的俞国华、沈昌焕继续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但政治运作的轴心已不再是他们,而是国民党内的“新生代”和李登辉的嫡系亲信。
  “十三大”值得注意的另一个动向是,舆论一直关注的军方,这次和李登辉更紧密地实现了联合。在中央委员会和中常会中,军方主要首脑所占的位次,远比过去靠前。
  “一朝天子一朝臣”,经过这一番大换血,李登辉完全控制了台湾政坛党、政、军大权。
  “蒋家王朝”,是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怪胎,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中的必然产物。“蒋家王朝”从大陆到台湾,历经两代,凡61年。它所施于中国社会及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抑或是反面的、消极的,谁都不可能否认这种影响的存在。即使到了今天,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六年,至少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中仍有那个已然不复存在了的“蒋家王朝”的政治阴影的影响痕迹。蒋氏一门的后代,仍然成为台湾公众舆论感兴趣的话题。而且,有迹象表明:在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中,蒋介石的后代子孙们仍有可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正是众望所归,亦且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期望。因为,蒋介石的传人毕竟也是炎黄子孙,无论三代五代抑或十代百代,蒋家的“根”永远是奉化溪口。这一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绝不会因为政治见解的异同而发生改变。
本书由阿巴达小说下载网()网友整理。
更多!更新!更全!的电子书请登录()下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