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

第42部分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第42部分

小说: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火的支持下固守着防线。9 月 16 日,德国第十集团军在冲击盟军失败后逐渐向北撤退。9 月 21 日,亚历山大将作战目标分为 4 个阶段;巩固萨勒诺一巴里一线;占领那不勒斯港口和福贾机场;占领罗马及其机场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尔尼;最后攻占里窝那港口、佛罗伦萨和阿雷佐。10 月 1 日,盟军攻占那不勒斯。11 月,驻意大利的全部德军改编为 c 集团军群,由凯塞林统一指挥。11 月 8 日,亚历山大重申迅速占领罗马的命令。12 月,盟军再次发起攻势,但进展不大。
  此时,德国第十集团军据过古斯塔夫防线,北面则是德国第四集团军。亚历山大计划在 1944 年 1 月 20 日前后由美国第五集团军进攻古斯塔夫防线:由美国第二军渡过拉皮多河出击,吸引德军而后进据利里河谷;美国第六军在防线后面的安齐奥登陆之际,第五集团军余部趁机突破防线。
  1944 年 1 月 22 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却没有迅速向罗马挺进,盟军对古斯塔夫防线的进攻则陷入停顿。德军开始组织对安齐奥的大规模反攻。安齐奥盟军的两路攻势都被遏止在原地。2 月 18 日和 29 日,德军两次发起大规模反攻,均经激战而失败。此后双方长期进行空袭和炮战。
  亚历山大秘密调整盟军部署:从第五集团军撤回英国第十军,将第八集团军集结于卡西诺地区,担负突入利里河谷的主攻任务。其作战计划是:第八集团军沿 6 号公路突破敌防御,直取罗马;美国第六军从安齐奥摊头阵地出击,在瓦尔蒙托内封锁 6 号公路。这样,败退的德军第十集团军就会陷入盟军的包围。5 月 10 日,盟军的全面攻势开始。朱安指挥的法军突破了古斯塔夫防线,美军乘胜向通往安齐奥和阿尔班山地的 7 号公路挺进,5 月 15 日,第八集团军开始向利里河谷进军。德军的反应为美军从滩头阵地向外突破提供了机会,但克拉克在命令美军朝瓦尔蒙托年进袭的同时,指出在攻占奇斯泰尔纳以后必须准备以主力进攻罗马,致使亚历山大围歼德军的计划遭到损害。5 月 26 日,安齐奥盟军亦向北推进。6 月 4 日,美军进占罗马,德军却已经撤走。
  1944 年 12 月,亚历山在继梅特兰·威尔逊之后升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
高司令,晋升为元帅,克拉克继任第十五集团军群司令。已经越过哥特防线的盟军拥有兵力、兵器优势和制主权。次年 3 月,凯塞林升任西线德军总司令,菲廷霍夫继任 c 集团军群司令。
  亚历山大决心在雷诺河下游和彼河之间围歼德军。1945 年 4 月 9 日,第八集团军的攻势以大规模空中轰炸和炮火轰击开始,于 18 日穿过阿尔詹塔峡谷;4 月 14 日,第五集团军开始进攻,至 19 日进抵波伦亚近郊。4 月 20 日,菲廷霍夫想撤至波河,但为时已晚。4 月 25 日,意大利游击队开始发起全面攻击,德军到处挨打。4 月 29 日,德军代表被迫签署无条件投降的文件,亚历山大代表盟国受降。
  1946—1952 年,亚历山大出任加拿大总督。1952—1954 年出任英国国防大臣。1954 年退出现役。1962 年出版《亚历山大回忆录》。
  1969 年 6 月 16 日,亚历山大去世。

  Q  艾森豪威尔的助手特·德
  一个可信赖的人——军事训练高手——皇家空军的主心骨——
  艾森豪威尔的助手——战略轰炸的策划者
  阿瑟·威廉·特德(Arthur Wiiliam Tedder,1890~1967),英国皇家空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中东皇家空军司令、北非战区空军司令、地中海战区空军司令和盟国远怔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副司令。
  1890 年 7 月 11 日,特德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伦吉恩。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曾获得奖学金,1912 年大学毕业后入殖民部任职。
  1913 年,特德入英国陆军服役,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 年,特德被选入皇家飞行队,经过初级飞行训练即被分配到驻法国的第 25 飞行中队。这时的特德身材瘦小,相貌英俊,文静而略显冷淡;说话幽默,有时难免带些酸味而令人不快。皇家飞行队司令特伦查德却注意到特德是“注重实际的思考者,是个可信赖的人。他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去过分注意细节”。不久,特德被任命为第七十飞行中队长。任内曾致力于改进管理与供给,改善生活与福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德留在皇家空军(1918 年成为独立军种)服役,为皇家空军的建设和发展效力。
  1924 年,特德毕业于皇家空军参谋学院。1928 年,特德从帝国国防学院毕业。1930 年~1932 年,特德先后担任皇家空军参谋学院教官和院长。1932年~1934 年,特德改任空军装备学校(主要负责装备训练)校长。1934 年,调任空军部训练局局长。
  1936 年 10 月,特德出任驻新加坡的皇家空军远东司令部司令。他在熟悉司令部情况后,发现司令部存在两个基本缺陷:一是缺乏能够适应熟练作战需要的专业空军参谋机构(他迅速予以纠正);二是特别缺乏诸军种间的合作意识,各军种对其它军种的问题和需要缺乏了解(他尽力予以纠正,但成效不大。不过这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了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特德注重训练演习的实效性,反对那种模式化或摇旗式的演习。
  1938 年 7 月,特德被任命为空军部研究与发展局局长。该局负责研究皇家空军控制敌人的能力以及皇家空军在全面作战中的作用等问题。特德总是用严格的现实主义观点来处理在其权限内的所有事务,为此不借进行激烈争论。后来,特德曾到飞机制造部任职。1940 年 11 月,特德重返皇家空军。
  1940 年末,中东空军司令朗莫里空军中将要求任命特德为副司令。当时,空军参谋长基于种种考虑,没有派出特德而派出博伊德。但是,此人乘坐飞机前往开罗时在西西里上空被敌军击落。
  1940 年 12 月,特槽出任中东空军副司令,主管埃及和西部沙漠地区的空军作战事务。稍后,负责改组中东空军司令部。1941 年 5 月,因朗莫里回国述取而出会中东空军代司令。6 月出任中东空军司令。
  特德作为空军指挥官,力图澄清对空军运用的模糊认识,形成自己对空军运用的正确认识,特德认为英军实施的希腊和克里特岛战役(1941 年)的命运从开始就已注定,他始终认为整个地中海战役本质上是一场争夺飞机场的作战。皇家空军在克里特的机场易受攻击且数量又很少,又与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地相距遥远。这就意味着英军飞机出动率要远低于德军在希腊本上机场的飞机出动率。况且英军飞机在数量上没有优势,作战能力亦处于劣势。
这些事实使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海军将领坎宁安对此次损失反应特别强烈,提出要建立满足海军需要的“专用空军”,并向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施加压力。特德同情坎宁安的感情,但并不同情他的决心。特德相信,灵活机动、集中使用是成功地运用空军的原则,特德主张整个空军应在空军指挥官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把空中力量分配并运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当海军对空军的需要高于一切时,空军理应给予最大的支援,但是假如一部分空军不可改变地“锁在海军或陆军的抽屉里”,也就没有足够力量使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1942 年,英德两军在西部沙漠地区相互对峙。特德认为皇家空军应在决定胜负的过程中发挥足够的作用,而在飞机数量与敌相差无几且不拥有现代化防空系统的条件下,皇家空军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进攻行动,争取高出动享,并建立良好的维修系统。皇家空军据此而获得该战区的空中优势。
  1943 年 1 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之后,特德出任北非战区空军司令。北非战役之后,北非战区改组为地中海战区,特德因而改任地中海战区空军司令。共同的事业把艾森豪威尔和特德联系在一起。在此期间,特德指挥所有的盟国空军作战。特德乐意接受艾森豪威尔的领导,他与艾克的伙伴关系在盟军将领中也许是最好的,所以有些英国同僚说他是“亲美分子”。
  在西西里登陆战役前夕,特德指挥盟国空军全力以赴实施空中突击,摧毁西西里所有的机场,为登陆成功提供了保证。
  在制定进攻意大利计划期间,特德向艾森豪威尔指出,如果(1)空军首先破坏敌交通线,(2)空军在关键时刻遏制住敌空军,(3)陆上的反攻被空军挫败,那么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一萨勒诺地区登陆是切实可行的。实践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1944 年 1 月 11 日,特德飞往伦敦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副司令,指挥盟国在西欧的全部空军作战。实际上,特德的位置比较复杂,他下面既有哈里斯和斯帕茨两位战略空军司令,又有利马洛里这位战术空军司令,当时的特德觉得依靠争论和说服而不是去严格区分权力和责任来做好工作。特德相信如果他能建立起对手中所有空军的正确运用规则并表明其正确性,那么下属就能正确运用,在确定空军运用问题上,争论最大的是确定轰炸目标系统。目标应该是石油工厂还是交通线?特德依靠其丰富的经验,认为对攻击地区来说,轰炸敌交通线以封锁登陆作战地区,阻断敌后勤供应和增援部队机动(特别是铁路机动)最为重要。作战计划和特德判断的明显优长,加上待德在空军方面的名望,使特德最后赢得了支持。
  在特德的统一指挥下,盟国空军从空中封锁诺曼底地区,使德军增援部队无法到达盟军的摊头阵地;轰炸德军的运输网,加速了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的推进。
  1945 年,特德晋升为皇家空军元帅。1946 年,特德出任英国空军参谋长和空军委员会委员。1950~1051 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委员和驻华盛顿英国军事代表团成员。1966 年,特德的战争回忆录《心怀偏见》出版。
  1967 年 6 月 3 日,特德在英格兰的萨里去世。

  R  被丘吉尔撤职的韦维尔
  将门虎子——艾伦比的参谋——巴勒斯坦驻军司令——与丘吉
  尔“抬杠”——举起“战斧”——托卜鲁克大战——替人受过——
  印度总督
  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Archibald Percival Wayell,1883~1950),英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中东英军总司令、印度英军总司令、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最高司令和印度总督其荣辱沉浮是与中东沙漠战争密切相关的。
  韦维尔于 1883 年 5 月 5 日出生在英国科尔切斯特的军人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将军。1896 年,韦维尔获得前往温彻斯特公学就读的奖学金 1900年,韦维尔考人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次年 5 月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布莱克沃奇步兵团任少尉,4 个月后转赴南非服役,参加英布战争。在印度服役数年之后,韦维尔于 1909 年 11 月考入英国坎伯利参谋学院,一年之后成为该期学员中仅有的两名全优毕业学员之一。前往俄国学习两年俄语之后,韦维尔赴英国陆军部俄国处任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