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

第45部分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第45部分

小说: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也要到 9 月才能发动进攻。丘吉尔一怒之下,撤销奥金莱克的中东英军总司令兼第八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两项职务分别由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接任。
  奥金莱克担任中东英军总司令仅有一年时间,却为英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的努力,英军才得以顶住隆美尔的进攻势头,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艰苦的时刻。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巴尼特认为,除了斯利姆将军外,奥金莱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最杰出的将领。隆美尔也说过,臭金莱克是他在北非战场上所遇到的唯一有大将之才的人,其才能远在蒙哥马利之上。隆美尔在叙述第一次阿拉曼战役时认为“在英国居然没有任何人认识到奥金莱克赢得的这场规模虽小却极为出色的战役的价值,这真是太遗憾了。”

  就在奥金莱克卸任一个月后,北非的英军按照奥金莱克制定的作战计划,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奥金莱克离开中东战区后在英国住了一年,于1943 年复任印度英军总司令,使印度成为东南亚盟军的稳固基础和训练地区。1946 年,奥金莱克被授予元帅军衔。
  1981 年,奥金莱克在英国逝世。

  T  “轰炸机”哈里斯
  一名号手——飞行高手——出类拔萃——“屠夫”与“轰炸机”
  一轰炸机致胜论——绅士风度
  阿瑟·特拉弗斯·哈里斯(Arthur Traves Ha’ris,1892~198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先后担任英国皇家空军副参谋长和轰炸航空兵司令,成为皇家空军元帅,是“轰炸机致胜论”的倡导者。人称“责炸机”哈里斯。
  1892 年 4 月 13 日,哈里斯出生于英国切尔特南,其父是驻印文官。哈里斯曾就读于西廷波恩的预备学校和奥哈里斯学校。毕业之后,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军人,但遭到他的拒绝。1908 年,哈里斯来到南非的罗德西亚,在那里采金矿、做农活,并驾驶过那里的第一辆汽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里斯作为一名号手参加了第一罗得西业团,该团曾参加过在德属西非的战斗。1915 年 7 月,该团才解散,哈里斯回到英国寻找其它参战的机会。1915 年 11 月,经过在陆军部工作的亲戚的帮助,哈里斯参加皇家航空队,被任命力少尉,在布鲁克斯接受飞行训练。这位未来的轰炸航空兵司令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航空生涯。1916 年 3 月,哈里斯被派往西线,在驻亚眠北面的第十一飞行中队服役。该中队活动在索姆河前线,装备有“威克斯 FB5”飞机即绰号“炮车”的老式双座飞机。9 月,哈里斯转入第七十飞行中队服役。1917 年 6 月,哈里斯转入第四十五飞行中队,升任飞行小队长。他所在的中队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并保护炮兵观察机。1917 年11 月,他回到英国,指挥负责保卫伦敦的第四十四飞行中队。战争结束前夕,哈里斯荣获空军十字勋章。
  战争结束后,哈里斯成为新组建的皇家空军的少校军官。4 年大战的切身经历给哈里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可怕的战争条件下,地面作战中那旷日持久、徒劳无溢的反复屠杀,不仅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且使交战双方精疲力竭。
  战争结束后,已有 3 个孩子的哈里斯即面临着在求职无望的情况下退役的可能。但是,1919 年、哈里斯意外地得到皇家空军的永久军职任命状。随后,哈里斯前往印度指挥第三十一飞行中队,在陆军的指挥下参加西北战场的作战。1922 年 11 月,又转往伊拉克指挥第四十五飞行中队,负责镇压部落骚乱和运送军队。此后,哈里斯在指挥第五十八飞行中队期间,引起后来成为皇家空军参谋长的波特尔的密切注意,后来任命哈里斯为轰炸航空兵司令的正是波特尔。
  到 1927 年,哈里斯业已积累 10 年的指挥空军飞行中队的经验,他运送过部队和机器、轰炸过地面目标、尤其是他对发展夜间轰炸和高难飞行技术有着突出的贡献。1927 年夏,他晋升为空军中校,哈里斯通过实战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作战思想,认为皇家空军应该摆脱陆军的控制而独立执行作战任务,极力主张发展高性能的轰炸机。
  1927 年,哈里斯进入坎怕利参谋学院学习。1929 年毕业后,哈里斯赴中东任职 3 年半。1933 年 8 月至 1937 年月,哈里斯在空军部任职。开始是在作战与情报部当参谋,后来担任计划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发展新型重轰炸机。在哈里斯及其同事们的努力下,皇家空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37 年 6 月,哈里斯改任新组建的轰炸航空兵司令部所属的第四责炸航空兵
群司令。
  1938 年,哈里斯作为皇家空军代表团团长访问美国,从事购买美国飞机的谈判。同美国陆军航空兵官员的接触对哈里斯很有启发。哈里斯安排购买“哈瓦德”和“哈德逊”两种飞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里斯(时为空军少将)任第五轰炸航空兵群司令,指挥 10 个飞行中队的行动。哈里斯发现“汉普登斯”轰炸机能够携带水雪,并指挥实施轰炸机对德国海岸水域的空中布雷,而其它轰炸机部队随后也采取同样的行动,结果使德军 759 艘舰船被水雷击沉或重创,而从事扫雷的德国海军人员的伤亡则多达 40%。
  1940 年春,第五轰炸航空兵群参加对德国工业中心实施的第一次空袭,并轰炸了法国和比利时的港口(德军在这些港口集中了大批准备入侵英国的舰船)。
  1940 年底,哈里斯升任空军副参谋长。哈里斯在研究德国空军的轰作行动的基础上,根据“集中火力”的原则,确定“集中轰炸”为轰炸航空兵攻击德国工业城市的战术。此种战术的要旨是,皇家空军除保卫本土外,主要应大规模地使用重轰炸机攻击(如有可能的话,在白天实施攻击)德国的工业基地,使德军由于断绝军事物资供应而输掉地面战争。
  但这种思想在 1939 年就受到某种冲击。在白昼轰炸机很难生还,轰炸航空兵部队被迫在夜间执行任务。而 1940 年至 1941 年的实践证明,轰炸机无法准确地在夜间发现工厂、船坞和其它军事设施,更有甚者,在这段时间内,德国的防御得到加强,而英国轰炸机部队的损失却直线上升。轰炸航空兵部队受命放弃长途空袭。
  1942 年 2 月,哈里斯出任轰作航空兵司令之职,不久获得空军元帅军衔和爵士头衔。此时,轰炸航空兵正处于十字路口:是放弃通过战略轰作战胜敌人或使敌人丧失作战能力的梦想,还是解决发现目标的难题,恢复对德国必不可少的工业目标的“精确轰炸”?抑或是用对德国大都市的轰炸以使德国国民的意志崩溃,拒绝再战来代替对工业目标的轰炸?恰在这时,空军参谋部于 2 月 1 日发出一项著名的命令,命令轰炸航空兵恢复全面军事行动,目标是城市平民;命令还列出 18 个城镇做为第一阶段的目标。哈里斯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命令,因为这符合他关于把轰炸航空兵重建为一支主力部队和利用战略轰炸战胜德国的思想。继轰炸德国一些小城市后,哈里斯组织著名的上干架轰炸机轰作科隆的战役,项军以损失 40 架飞机的代价,给科隆以毁灭性打击。
  1943 年,英国轰炸机装配有特殊的瞄准仪和名为“探险者”的地面目标扫描雷达装置。利用这些新装置,英国轰炸航空兵取得轰炸鲁尔区的成功。在 4 个月的轰炸中,鲁尔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废墟。接下来在英国空军白天空袭的配合下,英国轰炸航空兵又成功地进行汉堡轰炸战。
  哈里斯以极高的热情进行工作。在哈里斯的领导下,轰炸航空兵部队士气高昂,军纪严明,训练有素。鉴于哈里斯雷厉风行的领导作风,他的部下不无刻薄地称他为“屠夫”,新闻界和公众则称他为“轰炸机”。
  1943 年 6 月,空军参谋部发出抵近轰炸命令,命令轰炸航空兵轰炸德国的工业和平民以配合“D 日”作战行动。但哈里斯此时却有其坚定的想法,即在 11 月对柏林进行集中轰炸。尽管抵近轰炸命令中所开列的城市中不包括柏林,但哈里斯写信给丘吉尔强调:“如果有美国空军的参加,我们可以炸
遍整个柏林。这将损失我们 400 到 500 架飞机,但却将使德国输掉战争。”在诺曼底战役开始前,实现轰炸机致胜的梦想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这实际上也是哈里斯军事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从 1943 年 11 月到 1944 年 3 月底,哈里斯组织的对柏林的 35 次集中轰炸,尽管给了德国首都以重创,但未能实现使德国崩溃的目标,而且轰炸机损失严重,仅 3 月 31 日在纽伦堡就损失 396 架飞机,英国空军部对里斯的柏林轰炸反应冷淡,并严厉要求哈里斯遵守抵近轰炸命令。但哈里斯却以天气和战术等为由,不理睬空军部明确列出的优先轰炸的目标。
  不久,英国轰炸航空兵受命给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以直接支援,柏林轰炸战就此结束。
  盟军最高副司令特德空军元帅亲自谋划这次轰炸行动。哈里斯的轰炸机群为登陆的盟军扫清了道路,轰炸了德军的炮兵阵地、铁路枢纽、军营、飞机场、军工厂等要点,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对诺曼底战役有着重大的贡献。
  战争的最后一个冬天,哈里斯与特德和波特尔的分歧越来越大,但哈里斯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考虑到哈里斯的除职将是皇家空军的一个巨大损失,波特尔向他做了妥协,1915 年 1 月,英国麦炸航空兵的猛烈轰炸摧毁了德国的德累斯顿市,这是哈里斯“轰炸机致胜论”的唯一例证。
  到 1945 年,英国皇家空军轰炸航空兵共有 100 个重型轰炸机中队和中型轰炸机中队。1945 年 5 月,欧洲的战争宣告结束,德国大部分工业城市成为废墟。只是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军才失去战略物资的供应,这当然是哈里斯的轰炸的一大功绩。但是,“轰炸机致胜沦”终于没有成为现实。
  1946 年,哈里斯退役。1946 年~1953 年,哈里斯出任南非造船公司经理。此后即在南非和英格兰过着退休生活。他对战后历史学家和英国广播电台对他的批评虽很反感,但却始终没有进行他认为有根尊严的争辩。
  哈里斯于 1985 年在英国逝世。

  U  丛林战英雄斯利姆
  想成为校长的中学生——廓尔喀人的团长——与日军在丛林中
  周旋——发展丛林战战术——收复缅甸—出任帝国总参谋长
  威廉·约瑟夫·斯利姆(William Joseph Slim,1891~1970),英国元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师长、缅甸军军长、第十五军军长、东方集团军司令、第十四集团军司令、第十一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1891 年 4 月 6 日,斯利姆出生于布里斯托尔市,在纪律严明的学校和与军事毫无联系的家庭中长大成人,他的父亲是很有魅力的批发商人,母亲出生于中上层家庭,性格倔强。
  在伯明翰的爱德华国王中学念书时,斯利姆的第一志向是成为校长。随着岁月的流逝,斯利姆被送进有名的斯图沃特·洛埃兹钢铁厂,那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尽管不能成为正规军军人,斯利姆仍决心参与军事事务。由于自己的努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