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灯 [作者]鲜明-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奘终是未语。为这,佛之慈悲。
二十四 前尘往事
西天 灵山 大雷音寺
曾经梦想过千万回的梦想终于成真的时候,心的狂喜会是怎样一种表现呢?玄奘不知道。但是当他真的站到西天如来佛祖的座下时,心跳就那么突然的静止了一下。是深刻于心的佛的烙印终于找到家的感觉,还是,一路坚持终于要到尽头的放松?玄奘不知道。
佛说他们师徒是虔诚的佛的弟子,如此西行而来,是一件造福天下苍生的大功德,已有了成佛的德行。
可是孙悟空合什说,经文尚未送至东土,也不算是功德圆满吧!
玄奘想,或者,成佛与他与孙悟空都是一种奢侈。
只是,除了佛,玄奘的心里从未被允许有过其他。所以,他的执着,只为佛的慈悲。
一路西行。
有妖有怪,有苦有难,也有,相依为命、肝胆相照的情义。玄奘要他那些背负过往的弟子,都可以在佛前有个好的收梢。
他跟弟子们说,佛之慈悲,是要大家懂得成佛的不易。
孙悟空了然地对着玄奘笑笑。当然不易,怎么会容易呢?牺牲了那么多,只不过是,想要换取西天如来处一部据说能渡人去灾的经书罢了。只是即已行至西天,回头便是万劫,唯有前行,唯有不悔。
路途太远,心痛太过,真经在手的滋味已分不清是苦是甜。不过是,在心里最隐暗的角落里,有个声音轻轻地说,终于可以完成了,这一场为爱而行的苦役。
阿难、迦叶领佛祖法旨,在他们背负经文将离灵山的时候问他们,是否已做好了成佛的准备?
真经已得到,灵山就在脚下,他们不过需要把经文带回东土便广大功德圆满。可是,佛祖要人问他们,是否已做好了成佛的准备!
难道这一路西行的艰辛还不足以印证对佛的虔诚吗?或者,佛祖要这西行之役永无结期?
玄奘的心里不免发寒。那无法揣摩的,佛的慈悲呵!
只是这回,他们的担忧全成枉然。佛要阿难、迦叶问他们,竟是带他们去经最后一难。
佛曰:“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此为人生八苦。”其实佛家所谓跳出五行中不在红尘内也不过是指堪破八苦之扰而已。
所以,佛祖留给取经人的最后一难,是在灵山大雷音寺深处一座无名的殿堂内,留宿一夜。阿难、迦叶说,在殿堂内静心打座的人,会看到自己的前尘来处。若无法放下,便只能就此止步,放弃真经,等待下一个,佛祖慈悲的机会。
前尘来处!
这西行的四人一马最怕碰触的软肋啊!
玄奘怕进了那殿堂之内,他的徒弟们会因回忆而心碎。若如此,总是无法放下,他们这一路的劫难经历又算什么呢?可是放弃了佛祖的试炼,也就等于直接放弃了最后成佛的可能,玄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随众走进了那扇看不出端倪的门。
只是紧张的,不过玄奘一人而已。
前尘来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化身为马的小龙,他们,每一个都收在心底最深处,从不曾忘记。唯有玄奘,唯有玄奘自己从出生便被烙上了佛家的深印,一路行来,有疑惑有不安,也只能因深植于心的信仰而不断压抑。前尘来处,前尘来处!玄奘埋于心中无法言说的恐惧,是,怕,怕他之前无数次的猜测会成真,怕他的前尘来处会比孙悟空他们更加不堪回首。若非如此,佛祖为何会让他成为取经人的首领?他的恐惧源于他本身的聪明通透。
这一路,他以玩笑遮掩内心时时隐现的真相,只是如今,站在这佛家的殿堂门口,他的遮掩,还有作用吗?
终于坐在了前尘来处的对面,隔着千万年苍茫的岁月,玄奘终于,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前尘来处。
那让人潸然泪下的前尘呵!让玄奘心碎。
原来,一路因佛渎罪的,不止是他的徒弟啊!
当年,当年,那些当年,都成为压在心头挥不去的阴霾,怎么能够遗忘呢?曾经痛入骨髓的深情,居然,在佛的面前遗忘!如果成佛是为了遗忘深情遗忘当初,那么,就不成佛又如何?
可是,他的,唯一的爱人,已为他而放手,任一段千万年等待的感情变成空。最重要的是,若不能成佛,西行算什么,孙悟空的付出又算什么?玄奘终于泪流。
原来,为佛也不得由已。
玄奘一直以为,自己是西行路上最清醒的一个,他想他是西行众人的坚持的信心。
待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最糊涂的那个,从开始就只是他一人而已。
他以为如此努力坚持西行是为了保全他那些过往沉重的徒弟,只有到了西天进到大雷音寺取得真经,才可以,有重新开始,重新拥有的可能。
却料不到,最后的收梢会是如此――惨烈!
若立志不再成佛,拾回忘却的往昔记忆,就算能与爱人携手又如何?若干年后,他依然会成为一缕无根的孤魂,而他永生的爱人将从此痛苦难堪。也许这样最好,也许这样,才可以让大家都得到圆满。
他成佛以永生的刻骨的思念陪伴他那同样永生寂莫的爱人,而他的沉默的弟子,也终于可以,无悔地丢掉自由,去换得那在红尘中轮回十世的女子得以重列仙班。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所有情孽思念,痴苦纠缠,都化做前尘往事,丢在风中。
即已为佛,又怎能再记得那些,前尘往事?!
二十五 执子之手
吐蕃 都城 万民悲凄
整个逻娑城都笼罩一片悲凄的气氛之中。
吐蕃不世出的明主――松赞干布的离世,让吐蕃举国哀痛,那样的让民心服爱戴的国君呵,就此离去,怎不叫人伤痛?而最痛的,莫过于居于赞普后宫中日夜相伴的,与松赞干布携手多年的妻子。
对吐蕃皇后,大唐文成公主――索索来说,她的悲凄从贞观二十三年的那场国葬开始,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派使臣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两国,另一方面也是去看望远嫁多年的文成公主――索索,及,她的母亲。索索一直记得,母亲在听完父皇的来函后,那样坚定幸福的神情。
自从随索索远离长安之后,索索的母亲便慢慢地恢复了一些神智。只是,母亲再没有笑过。很多年了,索索在吐蕃与松赞干布与吐蕃民众一同经历着风风雨雨,其间有喜有悲,无论发生什么,万幸的是,一直有母亲陪在她身边,可是,母亲总也没有笑过。母亲曾经淡然地对索索说过,女子真正如花的笑颜,是留给她最爱的人的。索索想,那么,那个让母亲真心展颜的男子,是不是那个激烈求得以至于用爱毁了母亲一生的父皇呢?没等索索想明白,答案就被命运推到了索索的面前――以那样,惨烈的方式。
越明年,即大唐贞观二十三年,索索的母亲突一日跌坐于赞普后宫的御花园内,受惊后身体抱恙,索索千方百计遍请名医,也未能阻止母亲离去的脚步。索索尚未将亡母安葬,从遥远的唐都城长安传来噩耗――唐太宗皇帝李世民驾崩,离世之期正是索索母亲咽气之时。
索索大恸之余不免为母亲抱屈――难道这一世就算是死也逃不脱那个激烈索求的男人吗?
可是,索索在整理母亲遗物时,看到了一张压在梳妆盒底部的诗笺,笺上用索索所熟悉的母亲的娟秀笔迹,记录着一首小诗,诗文写着:
“浮华梦里浮华尽,恨似肠断实为情。与君别忘天涯路,不至黄泉莫相逢。”
读着诗句,索索黯然落泪。
恨似肠断实为情,不至黄泉莫相逢!她的,一生情苦的母亲呵!那么小心翼翼地收藏着自己的心事,没有人知道,在她面对感情躲闪回避的无奈中,有着怎样不能释怀的深情。她的感情,从一开始,就为世俗所不容。她是世家名门的闺秀呵,一路成长都是三从四德的教条,怎能够坦言自己爱上一个不被允许的男人,于是躲避于是逃离。身为爱人兄长的妻子,她以为这样就是一生了,只要在心里记得,记得那些温暖如春的深情就好!可是,她的爱人生在英雄倍出的乱世,是众人皆推的明主,为此,她的感情注定不会就此平凡了断。
终于,她可以光明正大地站到爱人身后,而她却紧紧地锁上了心门。她爱他啊,甚至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可是,她不能原谅自己使那么英明神武的爱人成了弑兄夺位的罪人。为这份爱,她宁愿下地狱永世受苦的那个,只是她一人而已。所以放弃,所以远离。
可是,到了最后呵,在远离大唐远离长安远离爱人多年以后,她的心里,依然希望,与爱人有再续前缘的一天。
今生已是如此,不能再相聚不能再携手,用我们的分离来祭奠已无辜牺牲的人,从此别离,从此遗忘,忘记天涯相约的诺言,不至黄泉聚首的一刻,我们永不再见。可是,一定要记得呵,一定要记得,在黄泉相聚,携手来世。
隔着千里万里之遥,终于是,死在了同一时刻。生不可同欢又如何?死不能同穴又能怎样?我们终于可以在黄泉聚首,不再有红尘牵绊,不再有俗世纷扰,撒手凡尘的一刻,便已是永恒。
这一生,终于可以自由地,在一起。
索索终于明白,母亲的笑颜早已在多年前留在了唐纷争迭起的大明宫内。
那么,索索开怀的笑颜又是给了谁呢?难道是留在了前世?索索黯然。
接连的母逝父丧,让索索深深地沉浸于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她以为,最凄凉也不过如此了。却不料,最大的伤痛接蹱而来。
她的,上天赐予的奇迹――松赞干布,就那么突然地,离开了她。
此时,索索才深刻地领会到,母亲与父皇同死的幸福。
生离与死别相比,生离至少还有再见的希望,而死别,留下的那一个,除了彻骨的思念、绝望、疼痛以及悲伤外,还能拥有什么?余生里,只有不断地回忆,越回忆越悲痛,越悲痛,则唯一更加不断地回忆……如此反复,直至生命的终结。
索索一直记得,父皇最后一次让使臣送来的信函。那封信里,写满了父皇对索索母女的思念和愧疚,信尾还引用了诗经里的几句话:
“死生契阔,与子相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当日索索不理解母亲眼中的幸福,及至松赞干布离世,跪于他的灵前,索索看着灵案上点燃的白烛,不由的想起那几句诗,想起母亲,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幸福。
尘世中,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得是怎样的福泽啊!索索的眼泪缓缓滑落。
无论日后伤痛也好,悲凄也罢,在这尘世中,我总算曾经与子相约,执子之手,就算不能偕老又如何?这一场俗世中的真情,就已是一场奇迹了!
索索当日在大唐深宫之中,一路安静地长大,红颜孤单,犹如一个寂寞的高手,终其一生都难以寻到一位足以让心起微澜的人。可是,世上出了个松赞干布,他是上天赐予索索的奇迹。正因为有了松赞干布,才让索索的人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