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灯 [作者]鲜明-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的妥协岂非毫无价值?!而唯一可以让如来以大慈悲的无上法力去改变索索命运的方法,便是,孙悟空心甘情愿地戴上那顶紧箍,从此一心一意地保护唐三藏去西方取经,经回之日,便是紫霞重回仙班之时!
观音说:“悟空,要知道如来慈悲,你若不恳放下心中万般情孽,又怎么可以早日修成正果呢?”
孙悟空沉吟良久,抬头望着天际说:“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宁愿再被压五百年,来换得当日我与紫霞相遇的十天永不发生。这样,天地间至少还有一个人是不被三界轮回掌控的!”
语毕,一脸坚决地戴上了观音递给他的紧箍……
而在吐蕃感觉幸福的索索,怎么可能知道她的英雄为了她,放弃了最后的自由。
她只是感谢上苍,让她遇到了松赞干布,也让她在最幸福的时刻收到了父皇的亲笔信,解开了她压在心中多年的心结。
唐太宗皇帝在给索索的信中坦言从多年前起便心系着索索的母亲,“就算她当时是我兄长的妻子又如何,我喜欢她,这便是唯一的理由”,可惜,因为他的宠爱使索索母女卷入了错综复杂的宫廷争斗之中,索索的母亲终于被下毒害得不能思维。为了保护她们,他只有远离。“索索,告诉松赞干布,朕把朕最心爱的索索和妃子都托付给了他,请他好好对待。朕在有生之年将以吐蕃与大唐的和平做为回报。”原来,父皇要索索以奶娘的名义带走母亲,只是为了保护她。
索索的眼泪奔涌而出。她的,威震天下的父皇呵,心里的苦楚又有几人能够了解?
“索索,因为爱,所以朕学会了放手。只要你们能够过得快乐幸福,就算相隔万里又怎样呢?”
一切,以爱之名。
十 藏传佛教
吐蕃 都城逻娑 大旱
虽然贵为吐蕃的皇后,大唐文成公主-索索因为初来不久即大肆宣扬佛法,给当地的本教势力带来的强烈的威胁,由于慑于吐蕃国君松赞干布和公主母国大唐的权威,对文成公主的言行不敢公然做对,但是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却蓄意伺机等待着打击她的机会。
这年,吐蕃遭遇严重的旱情,灾民们怨声一片。
蓄谋已久的本教势众趁机四处煽动灾民闹事,说文成公主宣扬佛法,实是妖言惑众,更有甚者,说文成公主根本就是一个女妖。
民怨冲天,英勇如松赞干布者也不能公然有驳民意。整个吐蕃朝堂都笼罩在一片紧张之中。在与名臣禄东赞提醒下,松赞干布以他的强大的威慑力迫使本教法师改称妖魔附在文成公主的侍女身上,以侍女被迫离开都城给这场风波画上了句号。
而得知真相的文成公主遂向松赞干布请求,自己离宫去乡间找回代她受过的侍女。
在目睹民间瘟疫横行、饥不择食的悲惨局面之后,文成公主返回宫闱,向松赞干布为民请命。
文成公主道:“文成恳请赞普能够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民乃国之根本,只有民安才能国兴啊!”
松赞干布笑着摇摇头道:“真没想到大唐给我吐蕃送来了这么好的一个皇后啊,赈灾一事,就交给禄东赞去办吧!”
面对民众们疾病难愈的情况,文成公主不顾民众对她尚有误解,毅然跟着自己从大唐带来的大夫一起,四处奔波,为百姓治病。终于,这一场天灾安然过去了,而机智聪明又心地善良的文成公主也被吐蕃的人民们亲切地称为“白度母、活菩萨”。
吐蕃国君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入藏时,文成公主不光带去了释迦牟尼像,还携带有经典经书360卷作嫁妆,因笃信佛教,便在松赞干布第一个妻子尺尊公主的支持下,一同在向来无佛的藏区开始弘扬佛教。随同公主前来的佛教僧人亦开始翻译佛经,就这样佛教开始从西藏传播开来。
干旱过后,文成公主已经赢得了吐蕃民众的心。这让原本对佛法心存疑惑的吐蕃百姓们,对她所信仰的宗教也开始慢慢地接受起来。
文成公主更是在松赞干布的主持下把有名的《心经》、《成就真实戒经》、《现观庄严论》、《辨法法性论》、《七十空性论》等佛教经文叫人翻译成藏语,传播给了民众。
同时,茶亦作为陪嫁之物而入藏。藏族由于地处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大量的高脂肪,由于没有蔬菜,需要用茶叶分解体内脂肪。故藏族特别嗜茶。后世《西藏政教鉴附录》称:“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随之西藏饮茶习俗蔚为时尚,以使奶与肉食为主的边民得茶之大益,达到“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
当时内地战乱频繁,对于战马的需求量很大,而内地中原广大农业地区又不出产马匹,产马地多为西北地区,这也就促使了以茶换马的商贸活动盛极一时。茶马互市,各取所需,使中原与边疆,藏族与汉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
而佛法的传播也在文成公主的大力推广下顺利地开展,松赞干布甚至在顺应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法律,明令人民要虔信佛教。
从此,佛教便开始在吐蕃传播。
直到三百多年后,藏区步入封建社会,原割据一方的吐蕃权臣,成了各地的封建势力,他们积极开展兴佛活动,佛教得以在西藏复兴。不过这时兴起的佛教无论是在形式上或内容上,与吐蕃时期的佛教都有很大不同,它在与本教进行的300多年斗争中,互相吸收、互相接近、互相融合,形成既有佛教哲学思想,又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藏传佛教。
(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节选
释超―――由藏文转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
丘僧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尔时婆伽梵即入甚深
明了三摩地法之异门。其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观察照见五蕴所有自性
皆空。复次、具寿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者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若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
若波罗蜜多者。彼应如何学。作是语巳。观自
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若
善男子、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
。彼应审谛观察五蕴一切自性皆空。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故受、
想、行、识。亦复皆空。舍利子。如是。一切
法空性。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减。无
增。舍利子。是故空性之中。无色。无受。无
想。无诸行。无识。无眼。无耳。无鼻。无舌
。无身。无意。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
触。无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如是
。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亦无不得
。舍利子。以无所得故。诸菩提萨埵。依止般
若波罗蜜多。心无罣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
。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亦皆依此般若波罗蜜
多故。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谛知般若波罗
蜜多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即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曰。噶底噶底。把拉噶底。把拉僧噶底。菩提
莎哈。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甚深般
若波罗蜜多。于是婆伽梵从彼定起。赞观自在
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此也
。善女人。如此也。如汝所说。行此甚深般若
波罗蜜多者。一切如来。亦皆随喜。婆伽梵说
是语已。具寿舍利子。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并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达婆、等。闻
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PS:西藏佛教,指藏语系佛教,通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十一 继藏传佛教
吐蕃 逻娑城 赞普宫殿
终于得到吐蕃民众认可的吐蕃皇后,唐文成公主-索索,一脸满足地倚靠在她那上天赐予的奇迹,夫君-松赞干布的身上,平生难得云淡风清地望着窗外的景致与松赞干布闲话着家常。
松赞干布低头望着依在怀中的索索,爱怜地用下巴抵着她的头,道:“外面的景致真的就那么好吗?引得我们才智过人的文成公主这么出神地观望。”
索索笑着道:“怎么,禄东赞最近都没有什么大事要向赞普请教的吗?那样的忙人居然还有空到文成这里来偷闲。”
松赞道:“呵呵,都说是偷闲了,当然是‘偷着’避开禄东赞到这里来了。”
自从成亲之后就一直在各种各样的事情和风波中飘摇的索索和松赞干布,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在这样一个和风日丽的午后,能够如此心平气和地聊着种种。慢说一向淡然的索索向少多言,就是冷硬的松赞干布也很少会这样自在地,享受一下闲人的时光。
原本,松赞干布是在军帐中与禄东赞等一班朝臣商议国事的,不知道是谁无意中又提到了文成公主被百姓称为“白度母、活菩萨”的事,不由的,他的心思就转到了那初相遇即使他心悸的妻子-文成公主的心上。
一思及她,原本因国事而浮燥的心竟奇迹似的平复了下来。心念转动,遂托辞溜出了大帐。
要是众大臣知道他们贤明自勉的伟大君主松赞干布撇下待议的国事托辞离去,只是为了跑来与妻子闲聊度日,怕不惊骇的吐血才怪。若是传了开去,难保有动机不纯的人会说,这是唐派来乱吐蕃朝纲的妖女呵!松赞干布光想就觉得好笑。
从她来了以后,他的心慢慢变得平静许多,那份淡然的,由心底发出的安详地感觉,就像是,流浪许久的人,终于找到了家。或者,这就是世人常说的宿缘?!
像如此平静地相拥,在他,在她,都是生平仅有的回忆吧?索索不禁私心地想着。
两个都是内心藏满感悟的人,难得的,会在第二人面前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可是为什么呢?在彼此相遇的最初,就已经感到了久违的,熟悉的,平和的安详感觉呢?
而这种安详,索索曾经在第一次看到那尊佛祖等身像时感到过。彼时,正是她在唐宫中寂寞孤单的岁月,许久不曾驾临索索与母亲所居宫殿的父皇突然派人宣索索去御书房进见。
原来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为感谢大唐国君资助他击溃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特将国中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奉送给了大唐。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知道索索自幼即深好佛法,便急诏她前去观瞻佛像。
就是站在佛像前的那一刻,索索向来波澜不惊的心,缓缓地,缓缓地,涌出一片安静平和来。那种,温暖的感觉呵!让索索在离开大唐的时候不自禁的,就像唐皇李世民-她英明神武的父皇开口要了那尊佛像。
也或者,冥冥中已注定,她必将跋山涉水、背井离乡地来到这雪域高原,来与松赞干布相遇,而见到佛像的感触不过是一种预示,预示着佛像会牵引着她找到她命定的英雄――松赞干布!
不由的,索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