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大地 作者:华文羽(纵横12.9.1完结)-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光飞逝,李天倚来到这个年代已经有六个月了。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阳历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满清朝廷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荷兰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李天倚对于这个条约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这半年时间内他一直在宣扬共产主义,也秘密发展了几个党员。太平天国的后代刘三爷对于共产主义十分理解并积极的向李天倚申请了入党,李天倚仔细思考后同意了申请。就此刘三爷成为了满清时代的第一个党员(李天倚来自未来,不属于满清时代的党员),刘杞由于年纪还小只能成为预备党员等满18周岁自动晋升为正式党员。除了刘三爷父子外,还有几个热血少年也成为了预备党员。
在这半年里,李天倚除了宣传革命,还在思考着怎么去革命,怎么去推翻腐朽的满清朝廷,思考着如何在各个资产阶级革命党中争得国家的控制权。
当然经过半年的思索,李天倚已经想好在他认为最合适的时间起义,那就是1904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列强为了争夺在中国的地盘而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战争,而腐朽的满清朝廷居然无耻的宣布中立。
李天倚准备先让几个预备党员打入满清新军内部,秘密宣传革命,并通过贿赂新军高级将领获得营长连长级别的军官,到1904年起事时能有几只军队为基础成立一只人民的军队。
西安,抚台北院,慈禧行宫。
“启禀老佛爷、圣上,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肃毅伯李鸿章已正式在一十一国列强的条约上签字了。”户部尚书荣禄拜道。
“签了,签了,”慈禧喜极而泣道,“终于可以回京了,可以回京了。”
光绪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自戊戌政变失败后被软禁在瀛台以来,他已经很少说话了。
“皇上,定一下回京的日子吧。”慈禧微微扭头对光绪说道。
“一切仅凭亲爸爸做主。”光绪面无表情的用着机械般的声音说道。
“嗯,那就下个月二十四日启程回京吧。”慈禧满意的点点头,“两宫回京是一件大事情,不能马虎。”
“老佛爷圣明。”众大臣齐齐拜喝。
*************
“你们听说了吗,赵剥皮花了两千两买了顶候补知县的帽子。”
“听说了,听说了。”
“据说赵剥皮的堂兄是进士出身,是我们安塞县的青天大老爷啊。”
“就他,还青天大老爷?我们安塞县的知县可是个贪得无厌的大贪官啊,剥皮可比他弟弟赵剥皮狠多了。”
“赵剥皮可是仗着他堂兄是我们知县大老爷,已经狠狠的欺凌我们了,现在他身上披着一张官皮还不更加的欺凌我们?”
“就是就是。”
“哼——”一声冷哼打断了小酒馆里众人的讨论。
“是找老爷府上的李管事。”一名眼尖的酒客见是李管事,连忙低声提醒道。
众人听说是李管事,有几个胆小的已经准备偷偷的溜走,可惜李管事却兵不准备给他们机会。
李管事大步走进来,冷冷的对众人说道:“你们胆子不小啊,居然敢乱议论知县赵大老爷和赵老爷。”
众人吓得连忙跪下道:“李管事,李管事,求求你了别告诉赵老爷,求求你了。”
看着小老百姓们磕着头,李管事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次的事就算了,如有下次,哼,看知县大老爷把不把你们全部都关到大牢里。”
李管事找了个干净的凳子坐了下来,继续说道:“由于拳匪作乱,扰了洋大人。洋大人很生气,便跟朝廷定约,说我大清有四万万五千万人,要我们大清子民每人赔偿两两平关银给洋大人。所以知县赵大老爷有令,要你们每人在年关时上缴两两白银给各个村保或者里正。如到期不交,哼哼直接自己进入大牢吧。”
“什么,年关要缴两两白银?现在都已经七月了,还有五个月,是不是要我们的命。”众人不依,纷纷嚷嚷。
“你们是不是不想缴银子?”李管事冷笑道,“不缴可以,洋大人说可以让我们大清子民用黄花大闺女抵债,一个黄花大闺女可以抵十两白银。”
“什么,你们居然要我们卖闺女,你们还是不是人?”众人大叫。
“哼哼,”李管事继续冷笑,“如果你们不想用闺女抵银子,赵老爷慈悲愿意用五两银子一亩的价格买你们的地,当然卖了地没地种的话,赵老爷还是愿意把地租给你们种的。”
“赵老爷心也太黑了点吧,”一名壮汉站起来大声喝道,“往常一亩地都能卖到七两、八两银子,现在居然只有五两,打死我们都不会卖地的。”
“就是,就是”其余人纷纷附和道。
“哼,地在你们手上,卖不卖是你们的事,反正到时候知县赵大老爷要你们交银子的时候看你们没银子怎么办,反正到时候地价可不是这个价钱了。”李管事冷声说完便离开了这个小酒馆。
“李大壮,你说怎么办吧,这个赵大老爷兄弟两人就是想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啊。”一个酒客问道。
“是啊,李大壮,你说怎么办吧,再没有好办法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又一名酒客问道。
“就是就是。”
……
“你们问我,我问谁?”李大壮无奈的说道,“我也没办法啊。”
“怎么办,怎么办?”众人都是急的满头大汗。
“不如我们去刘三爷家吧,刘三爷家有个留洋来的人,据说他在洋人国家学了很多年,一定有办法让我们躲过这一劫。”一个酒客突然提议道。
“不错不错,我们去刘三爷家。”众人纷纷附议。
PS:找不到安塞县的知县,就随便起了个姓,望不要纠缠这个了。
第六章 激烈讨论(1)
李天倚正跟几个少年讲宣言的内容,却听得外面一阵喧哗声,由低到高,确实有一群人向这边走来。
李天倚不由的站了起来,从窗口向外看去,只见有大约十人。
“刘三爷,刘三爷在吗?”一个壮汉大声叫道,确实那魁梧大汉李大壮。
听是找自己的父亲,刘杞连忙跑了出去说:“是大壮哥啊,我爹不在,去山里打猎去了。大壮哥,找我爹有什么事啊。”
“刘三爷不在?”李大壮有点失望,继续问道,“阿杞,那留洋的李先生在不在?”
“大壮兄弟,找我有什么事?”听是找自己,李天倚便走了出来,微笑着问着李大壮。
“李先生,你是留洋回来的,帮我们一下吧,我们快没活路了。”这时一个比较急的人连忙说道。
“是啊,是啊,我们都没活路了,再没人帮我们的话。”一群人都连忙附和。
李天倚听他们乱七八糟的说着头疼,便看着李大壮说道:“大壮兄弟,到底什么事,你来说,这么多人一起说的有点乱,都不知道你们说些什么。”
“李先生,是这样的,”李大壮急道,“赵剥皮看上了我们手上的几亩地,竟然伙同他哥哥,我们安塞县的知县赵大老爷用什么我们每人两两银子给洋人的赔款,向我一家七口人就要十四两银子要在年关的时候交到官府,可我家一年的收成折算成银子除去开销也就剩下不到两两银子,可到了年关官府就要收我家十四两银子,这银子我家肯定拿不出来。可是不交银子到年关肯定要被抓进大牢,一顿杀威棒下来就要躺几个月,半年的农活就要被荒废了。”
“是啊是啊,”又一个农民接口,“要想不被抓进大牢,只有交银子,可是我们家哪有这么多银子,难不成去卖儿卖女?还是把地低价卖给赵剥皮?”
“这有什么难的,大不了我们——”刘杞还没说完就说不下去了,却是李天倚瞪了他一眼。
“让我想想,”李天倚来回走了几步,便道,“这事情有点困难,你们先回去让我思考几日,我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众人有些迟疑,迟迟不肯离开。
“李先生是有大学问的,我们要相信他。”不得已李大壮便说道,“我们先回去吧,让李先生好好为我们打算。”
“走吧,走吧,让李先生好生思考,我们就不打扰了。”众人便纷纷离去。
李大壮见众人已经离开,便看了李天倚一眼,见李天倚点了点头便也快步离开。
“李先生——”刘杞眼巴巴的看着李天倚。
“好了,我知道你想说些什么,”李天倚微笑着看着刘杞,道,“晚上等你爹回来我们再商议这件事情。还有你们几个,今天晚上就住到这里,你们先回去跟你们家里人说下,不要让他们担心。”
最后确实对另几个少年说的。
“是,先生。”众少年齐齐应了声,便也纷纷离开回家去了。
*****************
“大壮兄弟到了,就等你了。”
“不好意思,刘三叔,我来晚了,李先生没等急吧。”李大壮腼腆的说道。
“没事,我们也刚吃过晚饭。”李天倚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
“同志们,今天我就不讲课了,”李天倚环顾四周,“我们今晚只有一个议题,那就是讨论一下我们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如何将我们的党发扬光大,如何推翻腐朽的、对外软弱对内残暴的满清朝廷,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民主、幸福的新中国。”
“那还用说,”刘杞第一个站起来说道,“当然是反了它,现在正是赛安县知县大刮地皮的时候,整个县的人民肯定都快没活路了,现在正是我们起事的最佳时机。只要我们大旗一立,无数活不下去的人民一定会应着影从,我们就会拉起一只队伍跟满清朝廷对抗,从而推翻腐朽的满清朝廷,建立属于人民的政权。”
“刘杞同志,你说的太绝对了,”一个叫赵宁的少年站起来反对道,“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中国的百姓自古以来就是只要有一点活路,便不会走造反的路子。现在安塞县的所谓没人两两银子的赔款让大部分人还是有一丁点的活路,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大的可能性不会跟着我们起来起事,我们不能把起事的愿望落在他们的头上。”
“赵宁同志,那你说我们怎样才能利用这次机会起事,实现我们的建立新中国的愿望?”另一个叫王志的少年问道。
“我觉得还是再等等,今年的百姓还是有一点点活路,到明年,百姓们的活路才是一丁点都没有,那才是我们最好的时机。”赵宁斩钉截铁的说道。
“不行,”书记员,最后一个少年王力站起来反对道,“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没多等一天,老百姓的日子就更苦一天,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日子才聚到一起的,老百姓的利益与我们休戚相关的,我们不能让老百姓再过这种苦日子了。我先把这段话记录下来。”说完便坐了下来快速的记录起来。
“刘三爷,你来谈谈你的看法。”见王力记录完毕,李天倚便看向刘三爷,询问道。
“我也觉得不能让老百姓再生活在水生火热的日子里。”刘三爷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这次也只是说了一句话,但也表明了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