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高雷泽不远的地方,有两条小河,一条南流,名叫沩水;一条北流,
名叫汭水,舜就住在这里。那晚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抖散了头发,在那里
栉沐,但觉两道眉毛也渐渐地长起来,竟长得和头发一样齐,拖在地上。醒
来后想到:“人的百体,发居最上,仿佛是国家的最高地位一般。其次便是
眉毛,它的位置也不低。现在我梦眉与发齐,不要是天子听了人的荐举,竟
来叫我,使我代行天子的职权,和天子一样么?”但终于还是觉得异想天开,
是白日做梦,狠狠地打了自己一耳光,披了袯襫到田间去劳作。然而,正在
田间劳作的时候,忽见有一辆车子来到田边,车上立着一个官员,方面大耳,
正笏垂绅,气象尊严,慢慢地跳下车来。那随从的人,早提起嗓子喊道:“哪
一位是虞仲华先生?”舜还没有答应,那官员便不顾脚下的烂泥,忙走过去
拱手作礼,连说:“久仰!
久仰!”等舜在溪中洗去脚上泥巴,草草地问过舜的生辰八字。那官员
的话便直奔主题,说是当今天子尧帝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娥皇,年二十;小
的叫女英,年十八,愿一齐嫁给舜为妻。又说道圣天子持躬以俭,齐家以礼,
两位女儿秉承庭训,熏陶涵育,性质纯良。更兼婀娜灵秀,仿佛不食人间烟
火的仙女一般。意思是要舜非娶不可。
舜生在平阳西南数百里一个小小村落的农家中,他的体形有非常奇异
的地方,他眼内瞳子都有两个,他的掌心纹路象个“褒”字,他脑球突出,
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龙颜面目角,取名叫舜,
舜是一种花卉,他的号就叫华,排行老二,就叫仲华(与今天的“中华”谐
音)。可惜不久他母亲去世,他后母性情悍戾,尤其是他的弟弟象出生后,
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舜在家中常只能看着后母所生的三个儿女喝饱吃足,
他只能枵腹而寝。然而不管后母如何待他,他总是笑脸相迎、谦谦如也。
有一年冬天,气候大寒,舜身上还只穿两件单衣,瑟缩不堪,邻里秦
老汉实在看不过去,出面干涉,并希望虞家能送舜去读书,但家中却坚持要
舜放牛,好在教书先生善良,在秦老汉的帮助下,舜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他
从先生那里知道:一个人虽有聪明睿智之质,经天纬地之才,仁圣忠和之德,
但是“学问”二字终究是不可少的。要求学问,必须读书,要能读书,必先
识字。他也悟出为人要诚实,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这年过了残冬,舜已经十六岁了,生得高大,俨如成人,从此开始艰
辛的耕作,后母规定他一天到晚都必须劳作,连中餐也不准回去吃,有人问
他,他答道:“农家以节俭为本,一日两餐足矣,何必三餐?”他渐渐得到
当地人的敬重和称誉,但舜无缘无故被三次逐出家门。这其中日子虽然清苦,
但舜却加紧学习,包括师事八岁的儿童蒲衣子。
他从蒲衣子那里学到许多运动的道理,包括足的容宜重,手的容宜恭,
目的容宜端,口的容宜止,声的容宜静,头的容宜,直,气的容宜肃,立的
容宜德,不偏不倚,无懈无情。
舜的道德修养越来越高,他多次耕作的历山地方人越聚越多,已由一
个荒僻的地方,成了个大都会,但他却仍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一日田间劳
作时,他以鸟为例,信口而歌:
“涉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思父母兮历耕,日与月兮往如驰。
父母远兮吾将安归?”
歌罢,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这年舜已经三十岁了,也就在这时尧帝
已深知舜的为人,终于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出嫁前尧帝嘱咐两个
女儿:“大凡为妻为妇之道,总以‘柔顺’二字为最重要。男子气性,刚强
的多;女子气性,假使也刚起来,那就不好,夫妇之间不可能事事都能同心
协力,遇到这种情况,为妻的总要见机退让。”完婚之后,舜带着两个妻子
回见父母,想不到遭到父母的拒绝,而他那后母生的弟弟象见到两位嫂子的
绝色姿容,竟起了不轨的心思。
娥皇、女英嫁给舜之后,过起了艰苦的生活。
象念着两位嫂子的美貌,常乘舜不在家的时候找嫂子闲谈,希望用吊
膀子的方法来勾引嫂子,娥皇、女英是聪明人,但不敢得罪他,怕他在父母
面前说舜的坏话,越是如此象便越是有心,竟觉得只有杀死舜,才可将嫂子
抢到手。象通过母亲叫舜去修房子,去疏通井,然后放火烧屋,用泥土封井,
妄图把舜烧死,把舜封在井中闷死。每次娥皇、女英都通力合作把舜救了出
来,舜总是不记前嫌。
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尧对舜更加欣赏,终于尧把舜召到京城,开始
委舜重任,舜大举推荐人才,舜于是“宾于四门,纳于大麓,烈火风雷不迷,
虎狼腹蛇不害。”于是尧死后,舜即位为天子,定都于蒲阪。
舜勤政爱民,为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他规定各部落君长每五年前
来蒲阪朝见天子一次,而每五年天子也照例前往全国各地巡狩一次,每次除
了大臣随扈以外,蛾皇与女英都随行照顾他的起居,三人同行,恩爱非常,
舜左右逢源,二女雨露均沾。这年盛夏来到洞庭湖,因天气太热,娥皇、女
英就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舜继续南巡。
这晚,女英忽然梦到了舜帝,不象个天子模样,坐着一辆瑶车,有霓
施、羽盖拥护着,自天空降下来,对她说,自己已经不在人世,大家不要悲
伤,人生在世,总有一日分散的,并说自己在天上是“上理紫微,下镇衡岳。”
女英醒来,非常焦灼,惦念舜帝,急急告诉娥皇,娥皇口中虽说“妖梦是不
足为凭,只怕你平日挂念极了,做的是心记梦,你放心吧。”但内心也十分
焦灼。不久,果然传来了舜死在苍梧山的消息,还带来了舜帝给娥皇、女英
的遗嘱:
“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
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听到噩耗,觉得一切希望都已不存在了,那么多年的艰苦奋斗,那么
多年的恩爱相亲,都一去不复返了。娥皇、女英浑身哆嗦,哭了好几回,身
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娥皇、女英一天比一天悲伤,健康也受了损害,眼泪
渐渐地哭干了,一滴一滴的鲜血从眼中流出来。这晚浓雾渐渐地把整个君山
罩住,天空中闪电一道急过一道,云越积越厚,天空好象要倒扣下来,突然
间狂风卷着暴雨呼啸而来,洞庭湖掀起层层巨浪,都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倒。
娥皇、女英一片至诚的思念、悲痛终于感动了上天,天神将她们流出的眼泪,
流出的血泪都一点点收集起来,现在都把它们洒在洞庭湖君山的翠竹上。在
这狂风暴雨中,蛾皇与女英突然间头脑是那样地清醒。突然间明白好象舜正
在召唤着她们,两人都好好地修饰打扮了一番,就象是迎接远行归来的舜一
样,携手投入洞庭湖中。顿时风停雨住,波澜不惊,君山上那丛丛翠竹都浸
染上斑斑点点的泪迹,成了二妃对舜帝一片至情的象征。半个月之后,娥皇、
女英的尸体浮出水面,当地人怀着敬畏的心情将她们葬在君山,并立湘夫人
庙来纪念她们。至今君山上还有二妃墓,墓旁斑竹丛生,青翠欲滴,令人暇
想不已。李淑曾的《斑竹怨》诗写道:
二妃昔追帝,南奔湘水间;
有泪洒湘竹,至今湘竹斑。
云深九疑庙,日落苍梧山;
余恨在湘水,滔滔去不还。
毛泽东在吊唁他的爱妻杨开慧时写道:
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群;
班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九疑山就是舜死的地方苍梧山,在今天湖南宁远县。《水经注》载:“九
疑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若九峰,各导一溪,蛐壑纵横,异岭
同势,游者异焉,故曰九疑山。山南有舜庙。山共有九座峰头,即舜源、朱
明、石城、娥皇、女英、萧韶、桂林,其中舜源又叫华盖,最高。”
据湘中友人说,一般乡人不太了解蛾皇与女英的来历,甚至讹传为天
帝的二女,因犯过失而嫡降尘寰成为“湘水之神”。舟人拜她们可保航行安
全;仕女拜她的,可增美艳与聪颖。就象闽浙一带居民膜拜圣女妈祖一样历
历大爽。
据传,秦始皇南游洞庭,遇大风,有人告诉始皇,这是湘夫人发怒所
至,始皇问湘夫人是何方神圣,侍臣答称是舜的二妃。秦始皇也是个不可一
世的人物,他就因认为自己的功劳超过了历史上的三皇五帝,而把“皇帝”
合起来做自己的称号。他一怒之下,下令伐完君山上的山树班竹,然而三年
后这里又是一片苍翠蓊郁。
已经是四千二百多年的事了,蛾皇、女英贤淑、英慧、痴情的形象,
仍然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湘女美艳、多情、贞烈与聪慧,或多或少,直接
间接地受到了蛾皇、女英的影响。
帝子降今北进,目渺渺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苏妲己千古背骂名
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一个女人有关,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也
不例外。夏桀时的龙涎,商纣王时的妲己,周幽王时的褒发姒。
传说周幽王为博褒姒的一笑,乱举烽火,导至西周的灭亡,留下倾国
倾城的无穷思索,至今陕西骊山距华清池不远还保留有烽火台的古迹。
事实上,历史上这类女子多被冤枉,商纣王时的妲妃也算一个,把一
个政权的灭亡完全算到一个女人的头上是欠公允的。
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榜》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
说她艳如桃李,妖媚动人,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荒淫误国。周
人灭商后,欲杀此妖姬,因被其美色所眩迷,举刀手软而不忍下手,最后在
周武王的正气威迫下,终于现出原形,而被姜子牙擒住斩首了。
《封神榜》属于神话小说,还有许多稗官野史,传说妲己是一个蛇蝎
美人,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具体的事实约有这么四条:
第一,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
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第二,严冬之际,妲己遥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
而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冻的原因。
第三,妲己目睹一孕妇大腹便便,为了好奇,不惜剖开孕妇肚皮。看
看腹内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第四,妲已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证传说中的“圣
人之心有七窍”说法,结果什么也没能看得出来。
此外根据正史的记载,是纣王征伐有苏部落(今海南温县),俘获到美
艳的妲己为妾,纣王非常宠爱她,为她作酒池肉林,天天与她酣饮作乐,更
设炮烙之刑,使人裸体相逐,妲己于是大乐。到武王代纣,斩妲己头,悬在
小白旗上示众。
以上的种种记载及传说,久已家喻户晓,深植人心,一直到十九世纪
末,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
的遗物,其中的玉器,铜器,尤其是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