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落架的凤凰 >

第17部分

落架的凤凰-第17部分

小说: 落架的凤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成平时深得部众拥护,部众的怒火被他的激愤所点燃,都愿跟随蒙逊讨伐段业,不少匈奴人、羌人也起兵响应。公元401年5月,沮渠蒙逊攻入张掖,斩杀了段业,自立为北凉之主。

  北凉是十六国中辖区最小的一个,只据有甘肃中西部,方圆不过几百里地。周围群雄并起,小国林立,互相杀伐。相传富庶的河西走廊就因为连年内战,鸟兽也因为找不到吃的,而大批死亡。可见形势极为险峻,立国不易,保国更难。

  好在沮渠蒙逊很重视发展汉族文化,曾多次旨令大臣,招贤纳士,广献治国之策。

  永嘉之乱后,晋室东渡,中原士族大批南迁,但也有大批士族向西迁徙,到相对安定的秦、雍一代居留,所以河西地区聚集了大批中原汉族学者,凉州更是“号为多士”。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指出:“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属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故此(北)魏(北)齐之源,其中亦有河西之一支派,斯则前人所未深措意,而今日不可不详论者。”北凉朝廷一时人才济济,沮渠蒙逊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外先遣使奉贡于后秦,继又纳款于南凉,争取尽可能多的和平发展环境。对内则励精图治,劝导农桑。鼓励农民专力田亩,不误农时,一时境内大治。

  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草寇,十六国时代就是一个崇尚武力和铁腕的时代,是一个英雄与草寇并出的时代。加之他匈奴人的性格,天生好斗。经数年的休养生息,国力略有增强,就开始摩拳擦掌,心内痒痒,轻启战端,向外扩张。

  他先结交南凉,向秃发氏称臣,一起进攻后秦。而后,又与南凉反目,被秃发氏打得大败,只得送质求和。其后,又附后秦,攻打秃发辱檀的南凉,竟然占据了姑臧(今甘肃武威),俘掠妇女牲口无数,并迁都于此。尝到甜头之后,蒙逊又和西秦乞伏氏交战,竟也大胜。一时浪得许多虚名,就连当时的夏主赫连勃勃听闻蒙逊厉害,也派使与之修好,要和他做儿女亲家。

  当然,北凉和从北凉分出去的西凉一直是战争不断,但西凉主李 在世时犹能和沮渠蒙逊对抗,北凉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后来李 一死,将大权传给李歆,李歆为了显示自己比老爹还牛逼,不听托孤大臣、也是他的叔父宋繇(他与李 是同母兄弟)及皇太后尹夫人劝阻,派兵进攻姑臧,宣布要灭掉北凉。公元421年,沮渠蒙逊设下布袋,与儿子沮渠牧犍埋伏半道,很快便于临泽诱杀了李歆。

  北凉统一了凉州,成为凉州大战最后的幸存者。北凉全盛时,拥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郡治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金城、西平、乐都等郡地。并且交通西域诸城邦,西域三十六国,都向沮渠蒙逊称臣。

  沮渠蒙逊所以能统治北凉30多年,成为十六国硕果仅存的国家,是与他重视汉族人才有关。他进入酒泉后,见宋繇的家里有数千卷书,感叹说:“我战胜李歆不算喜事,得到宋繇才是最大的喜事啊!”从此宋繇受到沮渠蒙逊及沮渠牧犍的重用。沮渠蒙逊又重用了当时在西凉任职的敦煌著名学者刘 、阚 等。他任命刘 为北凉的秘书郎,并让其子沮渠牧犍尊他为国师,还为他修建“陆沉观”于西苑,作为学府,让其教授生徒。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准备灭掉北凉,但也踟躇,就派使者李顺去北凉探听虚实。李顺回来后对拓跋焘说:“沮渠蒙逊控制凉州30多年,老谋深算,心机过人,大臣和百姓都非常敬畏,也算当今的英雄。但廉颇已老,几个儿子都昏庸无能,即使是最年长的儿子沮渠牧犍,和沮渠蒙逊相比也逊色许多,这是天要亡北凉。”

  拓跋焘听了,就打消了进攻北凉的计划,单等沮渠蒙逊的死讯。 


灭国得妇
 
  果真应了李顺所言,沮渠蒙逊纵横河西,认为没了对手,未免骄傲,听说柔然族广畜牛羊;妇女都有颜色。就派太子沮渠政德代他出征,北攻柔然,结果政德被杀,大败而归。而北魏也越来越强,蒙逊又不得不向北魏称臣。一世英雄,受此耻辱,一病不起,终于在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北凉义和三年)郁闷而死,其第三子沮渠牧犍袭位,改元“永和”,册子封坛为世子,加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沮渠牧犍自小就拜汉族儒生为师,深知臣藩之礼,继承老爸的既定国策,同时孝敬南北两朝。他向南朝宋国和北朝魏国均遣使报丧。向南朝刘宋进献的是农经、儒学、佛道等各类书籍154卷;并遵循其父“遗意”,向北朝进献他的妹妹兴平公主,被太武帝拓跋焘纳为右昭仪。牧犍希望通过结好使者和结亲来求得苟安。果然,北魏便加册他为“河西王”。南朝宋文帝也厚报其使,也加封他为“河西王”。

  当初,沮渠牧犍跟随父亲消灭西凉的时候,俘虏了西凉公主李敬受和她的母亲尹夫人。可惜她金枝玉叶,长在深宫,深受父母钟爱,只因为兄弟误国,白白断送了西凉的锦绣江山,成为呼来唤去的阶下囚。沮渠蒙逊听说西凉公主生得天姿国色,就有纳娶之意。遂传令赦免西凉公主一家,并要公主进侍。李公主悲不自胜,不敢违令,只得到沮渠蒙逊处谢恩。沮渠蒙逊第三子沮渠牧犍上殿奏事,正好在殿外碰上,两目相对,款款深情,李敬受含悲带怨,别有春色。牧犍阅人无数,也惊为天人,深为她的姿色所倾倒着迷,便主动提出要娶她为妻。

  沮渠蒙逊久等不至,便传令随从去催,在门口被沮渠牧犍拦下。沮渠牧犍急步上前,对沮渠蒙逊说:“儿臣跟随父皇南征北战,一生别无他求,此番攻灭西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望父皇念儿臣已至盛年,而无人相伴之苦。只求把西凉公主赐予儿臣,于愿足矣。万望父皇予以成全。”沮渠蒙逊一听,心里叫苦不迭:“好小子,你倒会赶趟儿。老子打仗不就是为了女人吗?”但实在也不好拒绝,很不情愿地让沮渠牧犍娶了西凉公主为妻,西凉公主因此成了沮渠牧犍的王妃。

  所以,当沮渠牧犍继承王位后,李公主便由王妃升为皇后了。这样,西凉公主李敬受就由亡国的公主变为敌国的皇后了,也算历史上的一个奇数。

  沮渠牧犍即位时,北凉的形势已不容乐观。北魏势力大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开始收拾五胡十六国的残局。西域诸国,已改奉北魏为宗主,对北凉呈东西夹击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北凉的生存。为不过早的成为砧上鱼肉,牧犍继续奉行臣属于魏的政策,勤于进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则另有打算,他为了控制河西走廊,保证往来西域的交通,需要安抚沮渠牧犍。因为那时北魏的主要对手是北方的柔然和东北的高句丽,便允许沮渠牧犍建“天子旌”。

  为进一步巩固邦交,稳固后方,公元437年(北魏太延三年,北凉永和五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大臣们说,他打算实行“如欲取之,必先与之”的麻痹敌人的策略,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以控制北凉。这种牺牲“小我”换取“大我”的举措,大臣们自是颂扬一番。后来双方交恶乃至北凉被灭,正是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从而证明了国家之间的友好仅仅是表面的、暂时的,所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确为至言。当天,拓跋焘就把武威公主叫到跟前,向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大势和国家战略,说明了指派她到北凉去的用意。一是稳住沮渠牧犍,不让他轻举妄动,保证丝路的畅通;二是全面了解北凉的国情和民意,为日后的伐凉做准备。

  古代的女子,为国效力的机会并不多,似乎婚姻是唯一的形式了。武威公主只有表示同意。

  武威公主嫁给北凉王沮渠牧犍后,沮渠牧犍便派右相宋繇携带国书,前往平城谢恩。因为北魏实在不可轻侮,他们不知道将来该怎么称呼武威公主是好了,请教之语相当谦恭。

  拓跋焘让大臣们讨论,都说:“母以子贵,妻随夫爵。沮渠牧犍的母亲应称为河西国太后,武威公主在北凉只应称作王后,在京师则仍旧称为公主。”拓跋焘说这样最好。

  这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夫妻同床异梦,感情薄如一张纸,势必注定了武威公主一生的不幸。

  武威公主的到来,给李敬受皇后带来的悲伤和痛苦是巨大的。武威公主很快便取代了她北凉皇后的位置,可见公主的婚姻就是国家的势力,是以政治砝码来衡量、维系的。

  李敬受虽然是沮渠牧犍的发妻,但已是昔日的公主,国灭族散,失去了依靠,连宋繇这样的至亲重臣,对保护自己侄女的皇后之位都无能为力,她还指望谁呐?武威公主这一边的砝码的重量,她是清楚的。李皇后理解沮渠牧犍的难处,北魏的态度,就是北凉的生死。她必须得让位,为了取得主动,以免难堪,李皇后征得母亲尹夫人的同意,上书沮渠牧犍,辞皇后位。沮渠牧犍果然慑于强势,假惺惺安慰几句,很快便封拓跋氏(武威公主)为正妻,即皇后位。沮渠牧犍还不算薄情,把李敬受安置于酒泉,这也是她们故国的首都啊!这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给予她们唯一的温情。她们可以在亡国之日,到李 的坟茔薄祭一壶浊酒了。同年年底,尹太后只好和女儿辞别宫阙,一起搬到酒泉居住。

  故国败亡,宫廷失意,旧宫倾圮,触景伤怀。李敬受心情郁闷异常,不久就凄惨的死去。

  她的母亲尹夫人抚摸着她渐渐冰凉的尸体,却大悲无泪,不曾恸哭,说:“你国破家亡,今天才死,太晚了。”

  武威公主当上北凉的皇后以后,不改公主秉性,对国家大事又显得过于热心,这也是她和亲的任务之一,引起了沮渠氏人的非议。但沮渠牧犍出于对大国的敬畏,对武威公主表面上还说得过去。时间一长,沮渠牧犍对武威公主就有些腻味了。毕竟武威公主姿色平平,又脾气火暴,仗着是大国公主,也不把沮渠牧犍放在眼里,动不动就喝五吆六的。沮渠牧犍本就是猎艳高手,从前荒淫惯了,想和哪个女人睡觉,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兴趣,现在却要受武威公主节制,欲壑难填,哪受得了这口鸟气。

  果真应了李顺所言,沮渠蒙逊纵横河西,认为没了对手,未免骄傲,听说柔然族广畜牛羊;妇女都有颜色。就派太子沮渠政德代他出征,北攻柔然,结果政德被杀,大败而归。而北魏也越来越强,蒙逊又不得不向北魏称臣。一世英雄,受此耻辱,一病不起,终于在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北凉义和三年)郁闷而死,其第三子沮渠牧犍袭位,改元“永和”,册子封坛为世子,加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沮渠牧犍自小就拜汉族儒生为师,深知臣藩之礼,继承老爸的既定国策,同时孝敬南北两朝。他向南朝宋国和北朝魏国均遣使报丧。向南朝刘宋进献的是农经、儒学、佛道等各类书籍154卷;并遵循其父“遗意”,向北朝进献他的妹妹兴平公主,被太武帝拓跋焘纳为右昭仪。牧犍希望通过结好使者和结亲来求得苟安。果然,北魏便加册他为“河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