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落架的凤凰 >

第3部分

落架的凤凰-第3部分

小说: 落架的凤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如此,这个人兽婚配神话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意义,正说明涂山氏是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物的部族,九尾白狐被涂山氏当作神灵在崇拜。

  禹娶涂山氏女,象征着华夏族与淮夷族两大部落的正式结盟,标志着中原文明的熏风已开始吹拂南方,也标志着一个民族融合的文明时代的到来。女娇的脸上因此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为能全力辅佐大禹治水而感到无上荣幸,她用自己坚如磐石的信念,写下了一段闪耀史册的爱情传奇。

  实际上,禹娶涂山氏并非神话,而是有史可考,最早见于《尚书?皋陶谟》篇的大禹自述:“予……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唯荒度土功。”原始居民对于自然的认识有限,只能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或借助神灵的力量,去战胜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因此往往赋万物以有灵,此时的人是半人半兽、半神半人阶段。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规律,神话史实际上也就是上古史,不过在信史以前的历史都是以神化的形式出现的。这其中最能反映“万物有灵”观念的,莫过于人与物之间相互幻化的一类了。

  古希腊神话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概莫能外。 


女娇化石
 
  另有一传说,大禹与女娇举行了婚礼,自辛日结婚,到甲日(前后只有4天)就外出治水去了。女娇追随大禹,也在附近的安邑安了家,照顾大禹的饮食起居。那几日工程正处于关键时刻,为了早日结束原始居民的哭声,赢得打通轩辕山战役的胜利,把奔流肆虐的洪水引向大海,大禹不得不旰衣宵食,吃住都在工地。大禹便与女娇约定,为了抢时间,在工地上设张鼓,女娇听见鼓声就来送饭,否则勿来。

  可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大禹不慎碰落一块山石,石落击鼓。女娇听到了,就连忙带着食物来到了工地。却看见自己的丈夫化作一头巨大的黑熊,一爪操钎,一爪执斧,在河中浪头跳跃,专注地开凿轩辕山。

  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头面目狰狞的大熊,女娇大惊失色,扔下手中的食物,慌乱又惊恐地奔逃而去。

  大禹见状,也赶紧追了上去,他想向妻子解释清楚。急切中,他居然又忘了要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边追边喊,可是他越喊,女娇越不敢停留。就这样,一追一逃间,女娇跑到了嵩山之下,终于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块大石。

  因为自己的疏忽,女娇变成了石头,夏禹心急如焚。大禹的部属闻讯赶来,也都十分唏嘘。细心的伯益发现,女娇的石像中传来空洞的声音,原来女娇已经怀孕了。

  大禹见母子俱化为石,更是悲痛不已,他对石头喊道:“还我儿子。”石像的肚腹应声开启,一个男婴就此降临人世。

  由于是启石而生,天赋异秉,他的名字便叫“启”,他就是未来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开创者夏启。

  禹开凿轩辕山,丧妻得子的故事见于《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因此,《楚辞?天问》里屈原问道:“焉有龙虬,负熊以游?”“龙虬”指大禹,“熊”指鲧。鲧腹生禹,那么禹变成大熊也是可能的了。

  为了纪念女娇夫人,至今嵩山南麓仍然建有启母阙。

  在以上这两种传说中,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说法,我宁愿相信女娇在家寒门守望13年,辛苦抚养大禹之子启成长的艰辛和思念,而不愿这种牵挂无所附丽,更不愿以一种悲剧的方式谢幕。也因此大禹才用了13年时间,疏通了河道,治理了湖泊,洪水按部就班由高处流入低处,从湖里流到江河,最后汇入了大海。之后,一片片土地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回到陆地生活,修建房屋,种植庄稼,驯养家畜,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啊,治水的王

  你是父亲胁间延续的肋骨

  那玩具是青铜锸,挥舞着沉没的涛声

  敲打月光的浆橹吧!

  治水的王,那息壤太高

  你只能化作一头黑色的熊罴

  在仰望之外

  山会像手掌一样轻轻推开

  在历时13年的治水过程中,大禹的足迹遍布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从西岳华山、积石山到东岳泰山、黄河之滨,从北岳恒山、寒谷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到南岳衡山、交趾(今越南),先后疏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汉水、渭水、济水、洛水、黑水(源于今甘肃省西部,注入哈拉海)、弱水(源于今青海省北部,流入居延海)等河流。这些河流,除济水后来改道而成为黄河的一部分外,其余大河至今仍奔流不息,滋养着灿烂的中华文明。

  禹即天子位后,曾两次会盟诸侯,所选的盟址一次是涂山,另一次则是在会稽山。禹之所以把第一次诸侯会盟大会的地址选在涂山,就有报答妻子部族的意思。 


涂山之会
 
  大禹治水,可谓艰苦备尝,在治水的同时,还要打仗。禹时代,共进行了两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即与共工(共工是一部落名,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的是前期的部落首领)和三苗的战争。

  共工氏在大禹之前治水失败了,他怀着嫉妒的心肠,不愿看到大禹治水成功,便千方百计地将洪水引向大禹所在的治水工地——空桑山(即现在的山东曲阜)。空桑山被淹没后,治水工程只好暂时停了下来。

  当时,涂山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各方国中势力最强。皋陶为涂山氏首领,禹任命皋陶为刑官,两族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据《尚书?舜典》记载:帝舜之时,禹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为虞。禹即帝位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为了进一步获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携同女娇,在涂山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准备与共工决一死战。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会议开始后,当时有个叫汪芒氏方国的部落首领防风氏,被共工收买了,有意怠慢大禹的命令。大禹当机立断,就在会上杀了防风氏,以儆效尤。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这使得与会的所有方国之君深感恐惧,他们只得小心翼翼地听从大禹的指挥。共工很快被大禹打败了,但共工的臣子相柳却不服气,妄图继续顽抗。相柳为人贪婪,时常抢夺民众的粮食,民众形容他长了9个脑袋,食量惊人,每次都要吃掉9座山高的食物。大禹于是又领兵继续进攻,再一战杀掉了相柳。共工知道不是禹的对手,便逃掉了,据说最终还是被祝融杀死。

  共工的另一个帮凶河伯,一看情势不对,态度急转直下,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忙从河里跳出来,献上了“洛书”,争取从宽处理(前已叙述)。

  涂山大会,大禹论功行赏,对有功者封赏,对作恶者惩处,众人咸服。又任命皋陶为相,封女娇为后妃。把启留在涂山氏国培养,继续寻求妻族的支持。为了纪念战胜水患,禹用当时天下九州出产的铜铸了九个鼎,雕铸上奇兽异禽来代表九州,九鼎因此成为日后国家政权的象征。大禹起自民间,具有很浓烈的民本思想。他以富民为本,时时出访巡察,了解民情,查访贤能之士。把钟、鼓、磬、铎分别挂于厅前,发出告示:教我以道者击鼓,谕我以义者击钟,告我以事者振铎,对我述说困难者击磬,有告状者摇铎。诏命初下,天下贤士闻风而至。

  一切准备妥当,不久,大禹即指挥了对三苗的最后战争。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夏禹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蚩尤为九黎部落的酋长,分为九派,亦称“九黎”,即后来的“三苗”,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与黄帝争锋失败被杀。颛顼、帝喾时代,“九黎”趁共工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时迅速发展起来。颛顼曾多次打败三苗;到了尧、舜时代,三苗再次兴起,又被打败。

  到禹继承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后,三苗再度挑起事端。为了进一步扩大原始居民的生存空间,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迫在眉睫的国家战略了。因此,禹决定对三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禹出兵之前,在祖庙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上天和祖先的宗教仪式。

  禹手执玄圭说:“三苗为乱,上天要惩罚他们。因为他们不听教化,多次叛乱,诛杀无辜。现在,他们那里妖魔四起,天生怪异,夜里出了太阳,又下了三天血雨,炎热的夏天竟然也结冰。种在地里的五谷也发生了变异,祖庙中出现了青龙,狗也在市中嚎哭,人民惊恐,怨声载道。我受上天、祖先之命前去讨伐他们,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英勇奋战,歼灭那些有罪之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尚书?禹贡》篇。

  三苗见禹率军前来征讨,慌忙率众抵抗。但禹所率军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强悍无比,三苗之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开战不久,其首领就被东夷部落的弓箭手射死。首领阵亡,苗军大乱,纷纷四散逃命。三苗故土难守,大部分逃往西南地区,逐步被当地土著氏族部落融合。相传今天聚居在湖南、广西、广东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后裔。

  禹征服三苗,统一了长江流域,此后一段时期,华夏大地出现了少有的社会安定的太平盛世。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已经有了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说明我国在这时已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形式。

  禹到晚年,原本打算禅位给皋陶,可皋陶先禹而死。按照禅让制的原则,禹推荐皋陶子伯益做了继承人。于是又召集各部落首领到苗山(今浙江省绍兴)集会,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大家如期到会,还向禹呈献了各自的贡物。禹命令手下人将贡物计算清楚,由此,后人便将苗山改称为会稽山。可是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他废除了禅让制而实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遭到了伯益的激烈反抗。经过战争,伯益兵败被杀,夏启建立了夏朝。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境内)举行宴会,此即历史上有名的钧台之享。而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由于反对夏启破坏禅让制,拒绝赴会。禹便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

  虽然夏王朝只是一种部落联盟的政权形式,和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大不相同,但总算粗具国家规模,这就使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了信史时代。也使社会形态脱离了原始氏族公社阶段,而发展到阶级社会时期,这也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由“大同”社会转变到“小康”时期。由此可见,夏朝是不可逾越的中国历史记忆的源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