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线的恶意-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放什么音乐?又是你拿手的‘魔鬼终结者第二集’吗?”
新闻报导也常用电影原声带配音,因为电影原声带常竭尽所能的发挥戏剧化的亢奋感。
“那种没水准的配乐,请你去别的地方搞。”
被瑶子无情的否决,赤松只好噘着嘴说:“遵命。”
瑶子讨厌背景音乐。那不仅会抹杀影像本身的特色,只要选曲一不小心,便会赋予画面与事实偏离的意味。比方说,如果将辩解得口沫横飞的政治家脸部特写,配上充满悬疑气氛的弦乐音效,原本一件单纯的诈欺事件,便会显得人命关天。
“有三个地方要上字幕吧。政治家的名字、团体名称和往来银行的名称。”
“银行的名称好像还不能公开。”
赤松在一旁朗读旁白稿。预设为一分半钟的影像中,主播要读的稿子早就写好了。
“啊,刚才的镜头再让我看一次。”
交互看着小标题与荧幕的赤松,打断瑶子的作业。
“瞥方收押的纸箱底突然破掉……你看,就是这里,警察手忙脚乱。”
散落满地的文件似乎要被风吹跑了,便衣警员连忙四处捡拾。
“这个镜头跟事件有什么关系?”
“是没有,可是你不觉得这个画面流露出警察的人性吗?”
“警察的人性和这个事件又有什么关系?你的意思是,就算跟正题无关,也要用滑稽的镜头吸引观众是吗?我懂了,只要有趣就行了,是吧。”
“你不要说得这么刻薄嘛。”赤松一头热劲顿时冷了下来。
瑶子不理会他,将警察手忙脚乱的镜头快速略过。
“准备好了吧,我要开始剪接了。”
“麻烦你了。”
瑶子将大略看过一遍的影像逐一挑出,加以剪接。赤松将脸伸向前,以几乎碰到瑶子脸颊的距离盯着荧幕。才四月天便穿着夏威夷衫、散发出体温的这个男人,令人有种窒息感。
旁边的剪接机前,年轻的女剪接师在执行制作的指挥下,正在剪接俗称“垫档花絮”的风景区热闹景象。春天的满眼新绿、走在登山道上的一家大小、正在吃饭团的儿童特写……这是剪接新手一定会接到的工作。
就像一旁的年轻女孩一样,瑶子也曾经历过这种把制作人的话句句当作圣旨,一挨骂就眼泪汪汪的时代。
女剪接师几乎毫无例外的会有一个仰慕执行制作的时期,那是因为在深处地下的工作场所中,和制作人像地鼠般挤在一起,比制作人的老婆跟他在一起的时间还要久的缘故。然而到了某个时候,会突然深刻领悟到“这只是工作上的交往”。在吃尾牙等剪接室之外的场合同席时,会发现制作人男性的一面、家庭生活的一面,而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当女剪接师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太多时,便会意识到彼此只是每日并肩看着荧幕影像的同事。
“刚才那个手忙脚乱的镜头,我觉得很好嘛……”
赤松还在嘟哝。幸好不必对这个男人抱持憧憬又遭到幻灭,瑶子觉得轻松多了。
赤松虽然对手下的助理耀武扬威,但对瑶子的态度却大不相同,不但亲自泡咖啡,还常说些“分发到新闻部,在远藤小姐身边学习,一直是我的梦想”之类的奉承话。直到最近,瑶子才渐渐明白,赤松说他祟拜自己,似乎并不是在拍马屁。
那你说说看,我到底有什么魅力?瑶子有时也想这样问他,不过这样相处起来似乎会更有窒息感,所以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我问你,你大学念什么的?”大致剪接完毕时,瑶子抱着闲聊的心情问道。
“你怎么问起这个?”
瑶子丢给他“只是随便问问而已”的表情。
“日本的新闻节目职员,多半是像我这样通过严格的求职竞争,进入电视台以后,才开始学习做新闻的方法。”
仿佛是想预先堵住瑶子的批评,赤松试着替自己的能力有限辩解。
“如果是在报社,地方记者通常要磨练个四年才能调到总社,但电视台的新人教育简直是速成班。这如果是在美国,可是白热化的激烈竞争,幸好我是生在日本。”
美国电视联播网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大学时代便彻底学习新闻传播,大学毕业后也多半先在地方电视台累积经验。只要有实力,三十岁出头便能挤进大都市的电视台。然而,只有少数人能在竟争中脱颖而出,多数的电视台记者,在三十五岁左右便被强制调往地方电视台。由于在大学受过记者基础教育的人才实在太多,所以电视台可以雇用年轻又廉价的实习记者,然后像卫生纸一样用过即丢。
“你知道‘清除恶意’这句话吗?”
好像是在哪里听过的新闻专业术语。
“美国的大学生,在四年的新闻专业教育中,反复被教导要清除malice,也就是‘恶意’。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能力,去确认记者是否在有意识的恶意中伤或是在潜意识中让画面潜藏恶意。他们从方法论开始,反复训练该如何从言词与影像中清除恶意。”
据说他们常在课程研讨会中讨论报导伦理的问题,像报导评论中使用的副词与形容词,是否含有过度渲染的语句?摄影机是否刻意作某种隐喻?影像剪辑的过程中,是否涉入太多主观看法等。
“你到底想说什么?”瑶子没有停下手边的作业,向赤松问道。
“不,我没别的意思。”
“你是不是想说,你在副教授父女惨死事件报导的体验,若是在美国,人家学生时代早已当作考试题目体验过了,你却在现场出其不意的受到冲击,觉得很窝囊,是不是?〃
“好吧,就算是这样吧。”
“你觉得自己听命于充满恶意的女剪接师,非常可耻。”
“我可没这么说。” 棒槌学堂·E书小组
瑶子和赤松剪接的新闻,在午间新闻的第一个段落就播映完了。
两人决定在台内的西餐厅吃午餐,顺便讨论下次“事件检证”要做的题材。
由于观众的强烈要求,两天前又重播了上次副教授父女惨死事件的影像。这好像是在向世人夸示,“Nine to Ten”的“事件检证”将事件的全貌预测得多准确。与其挖掘新题材,还不如趁话题热门的时候重播,既省事又省钱,还能提升收视率,电视台何乐而不为。
瑶子吃八百五十元的通心面,赤松点了九百六十元的汉堡加煎鱼套餐。胸前挂着工作证的员工,一群群围聚在餐桌边,餐具旁摊着企划书或进度表等,边谈公事边匆忙吃着午餐。
“目前还在继续采访的,包括那件特种营业经营者失踪事件和贩卖器官的秘密管道。”
“那件贩卖器官管道,虽然好像泰国和马来西亚分局也在大力追踪,但被对方坑了一大堆钱,得到的却都是没用的消息。”
“的确,如果不再追踪个半年,好像很难查到问题核心……就做特种营业的案子吧。”
“上面的人怎么说?〃
“我跟他们商量该怎么办,结果他们反过来问我你有什么意见。”
企划案是由制作人开会决定,瑶子只是剪接师,无权出席,然而瑶子的判断往往会成为决定的依据,只要她说:“有这卷采访带,就能做出有意思的单元。”事情多半就搞定了。
在经理及森岛等人出席的会议上,赤松以瑶子的代言人身份出席,极力主张“远藤小姐说这个题材可行”,在森岛的虎视眈眈下争取到企划……这已经是每次开会的固定模式。
涉及金钱与黑道纠纷的特种营业经营者失踪事件,现在警方正以杀人事件进行调查。等到五天后节目播出时,极有可能尸体已被发现,嫌犯也已自白,用不着节目来追踪、探讨,就已经结案了。如果节目单位自行检证的结果和警方的报告一致,大家也许会说“Nine to Ten〃很有先见之明,但如果猜错了,那就糗大了。
所以,“事件检证”选取企划题材的基准是:事件的全貌暖昧不明,可以从各种角度探讨,还有几天可以在街头巷尾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
“那个自导自演的绑票案,资料收集得差不多了……”
十七岁少女遭到绑架的案子,目前由警方公开侦查中。然而将嫌犯打来的电话做过声纹分析后,警方怀疑嫌犯是少女的同学。现在不只那个同学,连平安获释的少女,也在接受警方的侦讯。
“那只是染发穿松垮袜子的高中女生,为了弄点钱去玩乐,故意欺骗父母的把戏。”
不管提出什么建议,瑶子似乎都不满意,于是赤松故意装作突然想起来似地说:
“啊,对了,上次我在资料库看到远藤小姐的成名作喔。”
“你是指什么?”
“丸池富三郎。”
“啊……”瑶子草草用叉子卷起通心面塞入口中。
那是五年前执政党秘书长猝死时所作的特别报导。
大牌政治家去世时,新闻节目一定会播出类似“生涯回顾”的追悼特集。一旦传来病危的消息,便会紧急收集过去的资料带,进行剪辑作业,然而当时只传出丸池痛风的老毛病恶化,根本没想到他会因心脏病猝死。
消息传入时已是傍晚五点半,要赶上六点新闻的头条只剩三十分钟,必须与时间竞赛。
要将丸池的一生用两分三十秒的影像串联,通常只会将死者的政绩加以剪接回顾。
初次当选众议员,三呼万岁,替不倒翁开光点睛,妻子儿女,居家的丸池……在这些黑白影像串连的光荣时代之后,接下来是他成为内阁中枢与冤狱事件的主角;痛风恶化时,他坐着轮椅去众议院,在在野党议员的严厉追问下,他口干舌燥,不断将手伸向茶杯……这些他晚年的影像。
然而,瑶子要的不是罗列他的一生,而是能将丸池的本质,将他那种在不断打击下仍然成功的凝聚执政党向心力的本质,用一句话表现出的影像。
“在濒临低于半数危机的总选举时,他与在野党协调,制衡了权力分配……”伴随这样的旁白,瑶子试着在丸池与在野党代表举行会谈的画面中,插入他系着黑带表演柔道的新闻资料画面。
瑶子想起过去曾经看过丸池回到故乡拉票时,在当地的中学和孩子们玩柔道的新闻。她连忙奔去资料库寻找,在播出前两分钟完成剪辑。
含笑与在野党的代表握手的画面,颇富深意的交叠着他用过肩摔将对手压在榻榻米上的画面。
“在周刊上也大受好评噢,被评为可以看出剪辑者风格的新闻画面。”
赤松好像是在大学时代看到的。
“那只是无聊的剪接。”
“在猝死的新闻中,很难表现出那种幽默感呢。”
当时的执行制作森岛,在节目播出后,被思想保守的新闻部经理严重警告了一番。森岛本来打算把瑶子叫来好好骂一顿,但不久瑶子的剪接技术就被报上的专栏夸奖,使他无法再对瑶子发脾气。或许瑶子与森岛不和,就是那个时候播下的种。
“我认为,日本的新闻节目,就是从远藤小姐的剪接技术,不只圈内人,就连一般观众也觉得不一样的时候开始脱胎换骨的。”
“这么露骨的奉承话,亏你也说得出口。”瑶子觉得很不好意思,不禁失笑出声。
“我是真的这么想。”没想到会被取笑,赤松连忙辩解。
“脱什么胎、换什么骨?你看过最近公共电视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