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深宫嫡女-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孩子便皱了眉头:“四姐姐都这样叫你。”
“还不住嘴!”董姨娘压低了嗓子斥他,“只准在私下里叫,在外头不许这样,听到没?”
“噢”孩子悻悻低了头,无精打采,突然眼睛一亮说道,“等我长大成了侯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管你叫娘。”
“轻声!”董姨娘连忙捂住孩子的嘴。
小小的孩子,个头只到她的腰间,眉眼像极了父亲,宽额直鼻,十分漂亮,可以想见长大也必是个美男子。只可惜
董姨娘轻轻抱起孩子,沿着小径走进翠竹丛中,轻声在他耳边低语:“琨儿,刚才那样的话再也不许说了,不管心里怎样期望,都得埋得深深的,懂么?我是姨娘,你是少爷,不许再忘了身份。”
七岁大的孩子眨巴着眼睛,努力消化这番教诲,半响才点了点头:“恩,记住了,以后想叫娘得在没人的时候,在我们屋子里悄悄的。”
“真乖。”董姨娘笑着在孩子粉嫩的脸上亲了一口。
“三少爷!一眼没看见就不知道你跑哪里去了,让人好找。”服侍蓝琨的韩妈妈和丫鬟石竹气喘吁吁跑过来。
董姨娘转过身,脸上又恢复了平日怯懦的神态,冲两人笑道:“辛苦了。”
030暧昧示意
“姨娘总是这么客气。”韩妈妈笑着上前接过蓝琨抱在怀里,几人一起沿着西边小径朝幽玉院后院绕去。
幽玉院算是侯府里比较大的院落,前后总共四进,大太太秦氏住了第一进最大的,后头三个小院子分别是刘、董、贺三位姨娘的居所。如今贺姨娘跟着侯爷蓝泽住在京都,她的院子便空着。
平日三位姨娘出入院子大多不从正院走,而是走最后一进院子西侧的小后门。董姨娘几人一进门,正好遇到刘姨娘在院中指挥小丫头晾被褥。
“妹妹回来了。”刘姨娘笑着上前打招呼,发现董姨娘眼睛微红,诧异道,“妹妹这是怎么了,哭过?”
“没有,风吹沙子迷了眼睛。”董姨娘连忙掩饰。
一旁刘姨娘的小丫头香竹跳了几跳,将葱绿色潞绸棉被搭在晾竿上,笑嘻嘻插嘴道:“董姨娘方才去给太太请安,被太太说了几句。”
内宅里的事情就是这样,人多嘴杂,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能立刻传遍。董姨娘闻言俏脸涨红,十分尴尬。
刘姨娘连忙骂香竹:“好好做你的事,什么都插嘴!”
香竹缩着脖子吐了吐舌头,嬉皮笑脸跑回屋里拿铺盖去了。这边刘姨娘连忙安慰董姨娘:“妹妹别跟小丫头片子一般见识,回头我一定好好罚她。”
“没有没有,真是风迷了眼睛。姐姐忙吧,我先回去了。”董姨娘匆匆道别,领着人快步穿过院子,进了自己院落。
蓝琨趴在韩妈妈怀里,回头狠狠瞪了又跑出来的香竹一眼,小小的脸蛋竟露出十分怨毒的神情。刘姨娘看在眼中却假作不见,一直维持着温和的笑容目送她们离去。
香竹翻个白眼,一边用鬃毛刷子刷铺盖,一边小声嘟囔:“瞪谁呢,一点侯府少爷的体统都没有,比人家大少爷二少爷差了十万八千里!”
刘姨娘这次倒未曾骂她,叹了一口气:“再怎样他也是少爷,侯爷唯一的儿子。”说道“儿子”二字,语气中有了无限叹惋。
香竹撇嘴:“儿子又怎样,老太太和侯爷还不是不待见他。说起来,他在老太太跟前还没咱们五姑娘得脸,白占个少爷的名头。”
五姑娘蓝如琳正是刘姨娘生的,听见丫鬟提起女儿,刘姨娘脸上便带了笑意,可是却有些微微的苦涩。
再得脸,再伶俐,终究是个女儿。一时她想起两年前未能出示的那个男婴,苦涩就越来越重,直从心里蔓延到嘴里,苦得舌头都木了。
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又因那次小产伤了身子,恐怕以后很难再怀孩子了。她也许再也不会有儿子
眸中带了寒意,她冷冷盯了前院一眼。
那次小产,她不信和前头那位没关系,只可惜她没有证据!
董姨娘回到屋里,一口气喝了满满一杯凉透的茶水,将杯子重重放在桌上,脸色难看。
“娘”蓝琨从韩妈妈怀里下来,拽着生母的裙子摇晃,“娘不用生气,等我长大当了侯爷一定给娘出气,把她们这些坏人都杀掉!杀掉!”
丫鬟石竹心中一悸,被孩子嘴里恶毒的话吓了一跳。这才多大的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杀掉”,也太
偏生当娘的那个一点也不规劝,反而蹲下身子欣慰地将儿子抱在怀里:“琨儿快快长大,娘以后就指望你了。”
韩妈妈也是笑眯眯:“咱们三少爷可是侯爷唯一的儿子,以后定是袭爵当家的,姨娘就等着享福吧。”
董姨娘抬起头,脸色已经由阴转晴:“自然也忘不了你这乳娘的恩情。”两人相视而笑,共同憧憬着以后的好日子。
石竹有些受不了屋里的气氛,借口去泡热茶,提了茶壶走出房门,对着头顶碧蓝天空长长吐了一口气。
她十分明白,如果再不走,屋里那两人定要说出让她难堪的话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她们多次暗示她以后会成为蓝琨的“贴身”婢女
每次说起这个话题,无论是董姨娘还是韩妈妈,脸上都带着暧昧的笑意盯着她,让她坐立难安。她们只当她害羞,毫无顾忌地屡屡拿此事向她示恩,期望以此换取她的忠心不二——在她们眼中,允诺她做琨少爷的“贴身”婢女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恩赐
可是
也许对有些丫鬟来说,能够留在老爷少爷身边是莫大幸事,可是她并不想这样。那种尴尬的身份,就算以后能抬成姨娘又如何,就眼前府里这几位姨娘来说,又有哪个过得真正舒心了。难道她要那样过一辈子么?
越想越是心烦,石竹提了茶壶径直朝前头小厨房走去。身为丫鬟身不由己,一切都是主子们安排罢了,乱想又能如何?
幽玉院里只在正院后头设了一个小厨房,因此后头几个姨娘用热水都要到这里来打,虽然有些绕脚,但石竹此时巴不得路程再远些,能让她更晚些回去面对那两个人。
带着满腹怅惘走进厨房,却看见茶炉旁蹲着俏生生一个丫头,正执着扇子煽火。
“紫樱姐?”石竹十分意外在这里看见她,一时忘记了自己的心事,“你怎么在这里呢,还亲自”
身为二等大丫鬟,亲自拿着火扇照看炉子,真是难得一见的事情。
紫樱闻声转过脸来,白皙的肌肤上带了些烟灰,原本花容月貌的面孔显得有些狼狈。
“是石竹啊,好久没看见你了。过来打热水吗?给,刚烧开的。”她没有正面解答石竹的疑惑,将一旁炉子上开着的热水递给石竹。
石竹并不笨,立时知道必是有些她不好说的原因,便也没再问,笑着谢过,打好热水出去了。
走出没几步,身后传来脆生生的声音:“紫樱姐,水怎么还不好,太太那边等着泡茶呢。”语气颇为不耐烦。
“马上就好,稍等一会。”屋中传出紫樱的应答。
“你怎么不知道轻重呢,烧开了水不给太太先用,倒给了别人。”
石竹听这话不好,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见是一个日常跑腿的小丫头站在厨房门口催促。石竹感到十分奇怪,紫樱可是蓝如瑾身边的二等大丫鬟,如何一个杂役小丫头都敢拿小事说她?一时想不通,因身份尴尬又不便回头去解释,石竹只好带着愧意慢吞吞往回走。
幽玉院正房里,秦氏母女坐在窗前榻上闲话,半天不见丫鬟上茶,蓝如瑾便问怎么回事。
便有丫鬟笑着回禀:“紫樱姐姐烧水不大熟练,要么姑娘还是叫她回屋里伺候吧,这些杂事让小丫头或婆子们去做,毕竟她服侍了姑娘好几年,没功劳也”
蓝如瑾略略抬眼,似笑非笑的神情立时将那丫鬟吓得住了嘴。
紫樱
反复念着这个名字,蓝如瑾心中翻涌如刀搅。
投了宁妃的贱婢,今朝重新得见让她怎能和颜悦色相待?遣去烧水干粗活已是便宜了她!
031治世以德
想当年得选入宫,因为出身公卿世家的缘故,蓝如瑾一开始就被封了从六品宝林,按规矩可以带两个婢女入宫,就带了素来勤勉的紫樱和另一个小丫头。不想那小丫头入宫不久便犯错被罚进苦役司丧生,只剩了紫樱一个。
于是蓝如瑾更加珍惜紫樱的存在。深宫长夜,漫漫无声,多少寂寥而冷清的日子里,正是这个婢女陪她一起看春花秋月,夏樱冬雪,一起回忆以前在宫外的日子。宫闱那么大,人有那么多,可只有她是自幼服侍的,蓝如瑾一直将她看作亲人、姐妹,待之与别个不同。
却哪里想到
她表面上又忠心又勤勉,心竟然那样大,竟然悄无声息地投靠了宁妃。
卖主求荣,爬上龙床,原是个面甜心黑的小人。
当生命重来一次,知道了后头的结局,蓝如瑾满心里都是对这个婢子的厌恶,再也不想看她一眼,连听到名字都觉得难受。
“瑾儿,我正想问紫樱犯了什么错,怎么最近你对她大不一样?”秦氏不明就里,对蓝如瑾的做法感到十分诧异。
今年过完春节后她就因身体不好到庄子上养生去了,蓝如瑾要上学不能跟着去,就派身边的贴身丫鬟跟着服侍,算是代主尽孝。秦氏还记得,当时蓝如瑾说紫樱素来做事妥贴,派了去十分放心,怎么这次一回来就变了呢?
“母亲您就别管了,我在整肃身边的奴婢,该罚谁赏谁都有分寸。”对此蓝如瑾不想多谈,便转移了话题,“说起来母亲身边是否也有不得力的人?有时间也请孙妈妈整治一下吧,否则她们一个个都惫懒得不像样子。”
范嬷嬷的事情秦氏已经听说了,心疼女儿被奴才们欺负,秦氏对此大为支持,恨不得亲自去打范氏几个嘴巴。如今听蓝如瑾这样说,以为紫樱也犯了类似的错,便不再疑惑,反而支持蓝如瑾狠狠罚她,以儆效尤。
倒是孙妈妈觉得有些不妥,因是秦氏的陪嫁,她身份比其他奴婢高一些,在主子面前能说上几句话,此时就劝道:“三姑娘别生气,容我说句不中听的,那个紫樱要是没犯什么大过错,姑娘罚也罚了,她这么多天窝在厨房做杂事想必也有了悔改,姑娘不如且放了她回来吧,也好让她感念姑娘的恩情,日后更上心服侍。”
想了想又补充道,“最近梨雪居又撵又罚收拾了好些人,老太太虽然心疼姑娘不说什么,难免别人会有想法胡乱说嘴,影响姑娘的好名声。”
“妈妈的顾虑我知道。我一个闺阁姑娘家,自然不好做太出格的事,就是惩罚奴才最好也通过家中长辈,以免人家说我不贤良。”蓝如瑾不仅听出了她字面的意思,更明白她不好言明的隐意,当下就点了出来,“更何况祖母向来不喜苛责下人,希望以德治家,我近日行事却有些跟她老人家的教诲背道而驰,她如今是心疼我,但如果我以后还是如此,恐怕她老人家不会答应。”
“正是呢,姑娘果然聪慧。”孙妈妈笑容满面,对蓝如瑾的一点就透感到非常欣慰。
蓝如瑾见她是发自内心的高兴,知道她真是在为自己着想。只可惜,她却得给她泼点冷水了。
有些话总得说清楚,早些说出来也好。
蓝如瑾朝一旁的大丫鬟飞云看了一眼,飞云立刻会意,领着一众丫鬟退了出去,只留了秦氏、蓝如瑾、孙妈妈三人在屋里。
“妈妈明白祖母以德治家的恩慈,又是否明白另一句话呢?”蓝如瑾请孙妈妈坐下,率先开了口。
孙妈妈侧身半坐在锦杌上,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