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道门生涯-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灵验了,起手出招,剑指大将军,口中念道:“以吾之灵,引天地之力为己用,化天地万法为己法,焚世!”咒法还未念完,我胸口已经气血翻腾,几乎要炸开一般,强忍着念出最后一句:“焚世滔滔,天地俱灭,急急如律令!!!!”
我“令”字刚念完,怪老头和张悟明两个人同时喊出:“不要!!”
已经晚了,我念到天地俱灭的时候脑子已经空了,我手中的黑金古刀脱手而出,最后一眼中,只看到满世界全是剑影,比怪老头的剑雨还要多几万倍几亿倍,甚至塞满了整个世界
(写到这章,热血沸腾,总算找到一点感觉了!)
第86章 那氏宝藏的秘密
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完全不知道,因为“令”字出口,我就两眼一阵血红,晕了过去,这特么是什么咒语,反噬了吗
我知道自己是晕了,我也知道自己在梦中,可是控制不住的身体不断向深渊落去,剧烈的离心力让我生不如死,不断的咬着牙。
“那凌”
耳边突然听到有人叫我,但是身体还是不受我自己控制,周身像是被绳索束缚着,不断的下落,我胡乱的挣扎,一点用处也没有。
“那凌,醒醒!”
“那个屁,你这么叫能有用吗!我来”
“你不能再用灵气了”
“滚,废什么话,伪君子”
“天灵灵,地灵灵,你的不灵我的灵,速速给我现清明!”
黑暗中一道闪光,接着就是一阵雷声,“轰”的贯彻脑海,我猛的一挣,束缚感从身上解除了。
还是不周山的山腹中,那扇大门已经关上了,但是却在缓缓开启。
眼前,站着两个人,只是这两个人狼狈不堪,张悟明已经成了血人,半蹲在地上,用剑拄着身子。
怪老头的锦衣烂成了一片一片的,露出白花花的皮肤,他的脸上染满了鲜血,他用舌头不断的舔着嘴唇,嘴角还流着血。
我躺在地上,老黑躺在我旁边:“你们,你们赢了?”
“赢个屁!要不是你这孙子,本仙能搞成这样!”
张悟明满眼的关切,张了张嘴,一口热血吐了出来。
“怎么回事”我疑惑的看着他俩。
怪老头比张悟明要好一些,看到我醒了,走到不远处找了块大石头,伏在上面,这老头儿怎么就爱趴石头上呢:“还不是你那句禁咒,差点把老人家劈死!”
“禁咒?”
“(傻)逼!你一介凡体,怎么能借法天地?那句明明是天地俱灭,你还敢用!就算这个伪君子半仙之体,也仅仅借法天罡星辰,引动天雷。”怪老头舔了舔嘴唇:“幸亏你小子应用不得法,不然我俩都得死在你手上!罢了罢了,天劫在所难免,你这孙子算是一个篓子捅到底,不抛弃不放弃,别人坑爹,你专门坑爷。”
我挣扎着站了起来,赶忙向他俩磕头谢罪,张悟明猛然起身扶我,但他身受重伤,刚一起身就倒在地上。
我连忙把他扶了起来,他冲我摇了摇手,也不知道意思是不碍事,还是不怪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出现这么多阴兵,你们为什么要阻拦他们?这墓,这不周山,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看了一眼地上的老黑,几乎已经没气了:“求求你们,救救他吧,我愿意以命抵命。”
张悟明看了我一眼,又看了怪老头一眼,怪老头把头扭向了一边:“让伪君子告诉你吧!”
张悟明长长喘了一口气,沉沉的说:“事情,要从六百年前说起。”
这群人随随便便就是几百年,我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只能怔怔的看着张悟明。
张悟明向怪老头颔首:“前辈,悟明绝非想借火种之力练就魔体。”
但怪老头根本没看他,理也不理,张悟明也不管,接着说道:“六百年前,我和你祖爷爷在上面的墓穴中发现了‘阴符’,当时这个墓穴还只是殷商一个方化之人的墓穴,为了修炼此道法,我和你祖爷爷便将此墓改修成了现在模样,当然,其中还有另一个原因不周山”
原来——
六百年前,明朝初年,那十三云游四方游历名山大川,一日来到秦岭中脉不咸山昌邑寺,不咸山也就是现在东北的白山,当时十五岁的张悟明还在昌邑寺学道,二人在寺中相遇,脾性相对一见如故,彻夜而醉,结为异姓兄弟,并相约三年后张悟明出师,两人要结伴云游四海。
这三年里,张悟明一直守在不咸山中修道,而那十三四处奔走浪荡天下,直到那十三父亲去世的时候,交给了他一张地图,地图上面标注的是那氏家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藏。
那家祖辈修道,在元朝时候做过元朝国师,但是到了那十三爷爷那时,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大肆捕杀元朝遗老遗少,那家也没逃脱,整个那家氏族上千人几乎被杀了个干净,唯独那十三的爷爷逃了出来。
那个做过元朝国师的那家祖宗推衍天象,早就料到那家应有此劫,故而留下一些奇珍异宝以及半部祖传经书“阴符”,然后就在当时的归德府,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归德府,寻找了一处殷商的老墓,把积攒的东西放了进去。
因为元朝时期,那氏也算是名门望族,国师老祖宗怕有人窃取宝藏,所以制造了一张宝图,只传直系子孙,口言:它日那家落难,此宝藏可助那氏东山再起。
后来因为元朝末期的动荡,再加上明朝初期的剿杀,更因为那氏只有家主才能修习《阴符》上的道法,慢慢的,那家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到了那十三的时候,几乎已经没什么高深的道术遗留了。
那十三得到藏宝图,又得知了《阴符》的秘密,乐的满世界的寻宝,宝易埋,却不易寻,如果有那么简单,恐怕他祖爷爷,他爷爷,他爹早就把宝藏找得到了。
元朝时期,那氏风光,子弟多习道术,而疏忽了五行相术,对风水认知不多,所以祖辈传下来,更没有几个人懂的风水了,寻了半年多,那十三一无所获,当时与张悟明的三年之约到期,那十三便携带着宝图找到了张悟明,两个人一商量,结伴同行踏上了寻宝之路。
这一寻就是六年,主要是两个人都是修道,对地理不太了解,更对国家的变迁不了解,图虽然标注的清晰,但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当初的归德府早已经更名为宋州,隶属于开封府了。
两个年轻人,一点经验也没有,东撞西撞,第七年才终于找到了埋宝的位置。
因为宝藏的秘密属于整个那氏,宝物众多,两人也不敢雇人挖掘,只能半夜偷偷摸摸的打盗洞,(看来,我们祖上就有盗墓的习惯,怪不得我看见古墓就想往里钻呢!)结果挖了半个月,也没挖出个一二三来。
(神墓卷马上就要大结局了,马上迎来敦煌篇!)
第87章 阴符与那十三之死
两个人迷茫了,地图上明明是这个位置,连旁边的景物都所差无几,为什么找不到呢!
这倒是怪不得两个人,有个事情,国师祖宗忽略了,就是建造这个古墓的殷商方士,也是个修习奇门异术的术士,为了防止后人盗墓,特意设计了禁制。
两人在此地观察了三年,总算摸清楚了规律,原来这座墓是会动的,整座墓的布局怪异,地面以下十五米处分布七十二间小墓室,暗指七十二地煞,其间又穿插布置三十六间中型墓室,暗指三十六天罡。
七十二间小墓室三十六天才会出现其中的一间,唯有这个时间点,从地上才能进入到墓室里,整个七十二间轮换一翻,需要七年,而三十六间中型墓室,更是七年才出现一次。
老黑第一次撒尿误入的墓室,是七十二间小墓室中的一间,恰好就是国师祖宗藏宝的那间,而不是什么盗墓贼打开的,墓墙也是老黑自己踢塌的。
我们第二次下墓进入的,依旧是七十二间小墓室中的一间,我通过天花板进入的第二间墓室,才是三十六间墓室中的一间。
那间墓室其实是有入口的,就在棺材里。
棺椁侧面有个机括,是可以开启棺椁的,打开之后就可以通往下面的墓室了,但是依旧没有出口。
我和老黑当时看到墓室没有变化,其实是因为在黑暗中待得太久了,又只看到墓室格局和上一间一样,眼睛造成了视觉差,忽略了墓室的大小。
七十二间小墓室仅仅是为了迷惑盗墓贼,就算进去,也永远出不来,想出去只能苦等七年。
而三十六间中型墓室,进去以后,想出去,恐怕要等一辈子了。
再往地下,是八间大墓室,也就是我和老黑遇见花瓶、侏儒的墓室,我和老黑是傻乎乎的挖进去的,事实上如果当时不是我看到了那条蟒蛇,我们也永远找不到挖掘的切入点,因为往旁边任何一个方位打洞,我们两个都会被流沙机关闷死在里面。
这八间大墓室下面有四个主墓室。
八间大墓室都有一个暗门可以通往四个主墓室,但是只有一间可以通往真正的主墓室,一旦进错,将永无生路,因为其他三个主墓室是机关室,十死无生!
再次庆幸,我和老黑进对了房间,找到了真正的墓室,寻到了张悟明的那间主墓室。
就在张悟明那间墓室的外面有个传达室,那块石桌以及洛书河图,至今张悟明也不知道是谁放的,总之每次打开墓室的大门,都要推衍当下的运道,才能打开墓室的大门,如果没有怪老头附体帮忙,我和老黑依旧是死路一条。
这一切冥冥中确实有一双手,在卡着我和老黑的咽喉,逼着我们往坑里跳。
这双手,左手是天,右手是怪老头。
事实上,这整座墓,呈降魔锥形式排列,其实根本不是方士的陪葬墓,而是镇魔的一个阵法,这个事情,一直到那十三死了以后,张悟明才发现。
张悟明在那十三死后没多久,也死了,他只是利用火种,也就是那枚珠子的力量,保住魂魄不散,并用老黑脱掉的那串手链镇压火种的反噬,看守这座墓,这座墓本身就是镇压下面不周山的阵法,他和那十三破坏了墓局的风水,破坏了整个阵法,只能用自己填充镇眼,不至使下面镇压的东西出来。
那串手链至今还在老黑手上戴着,上面用金子缀满了金花,那花,是地狱的彼岸花,彼岸花携带着地狱的死气,张悟明利用死气之极,抑制火种的阳气之极,阴阳相克,至极方休,两两抵消,就不用怕火种会反噬他的灵魂了。
我和老黑进墓的时候,他是活着的,也是死了的。他的灵魂被逼在胸口,我和老黑看到的只是,因为百年不腐,自然就形成了本身的灵智,也就成了类似僵尸的活尸。
先是我用驴蹄子压制了活尸的尸气,接着,老黑又用灵符的至阳之气逼出了张悟明的魂体,自然他也就再次掌控身体,复活了。
当然,他躺在真正的墓室中,并不是像怪老头想象中的那样,想利用火种的天地灵气,练就魔体,以达到重生的目的,而是要守镇。
当时那十三和张悟明虽然发现了这个墓室的秘密,却找不到那间藏宝的密室,他们也想过一间一间墓室挖过去,但是每间墓室中间的隔板,都被方士设了禁咒,外力破坏石板,也是会遭到石板反噬的,那十三试了一次,被击成重伤,就放弃了。
古代人的智商远没有现代人高,他们没有我那么聪明,想到从墓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