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京城十案 >

第48部分

京城十案-第48部分

小说: 京城十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老宋吁了口气。

这一个月你们家到底有谁来过?老宋问老两口 – 请你们仔细回忆一下,肯定有人,就从你们觉得越没有嫌疑,越不可能偷东西的人想起。

谁来过还最没嫌疑呢?老两口迷惘半晌,最后老太太想起来一个人 – 那老师来家访算不算呢?

说着很不自信,大概琢磨呢 – 要照这个,查户口的警察算不算呢?

什么时候来家访的?

大概半个月以前吧。

进里屋了吗?

进了,就这个茶几上聊天的。。。不会吧,很斯文的一个小伙子,对孩子很好,还特别有礼貌。也就聊了五六分钟吧。

老宋说你们查查这老师的资料。

一查吓一跳 – 崇文区模范教师,教学好,人缘好,修养好,勤于助人,早来晚走。

老宋说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象。

为什么?老宋说从那两个细节感觉的,一个是案发时套间中间的门是关着的,当时家里没人。老太太记得老两口出去买菜的时候,中间门是敞着的,那么谁关的门呢?

只能是案犯。

案犯关门干吗?没有任何好处,老宋的判断是,这是个有教养的人,随手关门成习惯了。而这贼偷录像机还不厌其烦地把包装盒也带走,又说明他做事条理分明。

这可都是好品质啊。

没错,老宋也这样认为,但是,有好品质的人也难免一步走错,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从随手关门,条理分明,能够认识到录像机的价值(识货),并判断出包装盒和录像机属于一套,而且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指纹,作案预谋性强等等来看,他判断此人应该具有较高教育程度,换句话说,这案子是知识分子干的。…… 事后证明此人对指纹在破案中的作用比较了解,因此是戴手套作案的,这在当时初次作案的人中比较罕见。

而老两口描述的这位家访老师,无疑具备以上所描述的多种特征。所以,越说他怎么有礼貌,有知识,越让人觉得有嫌疑。

别的知识分子怎么没嫌疑?废话,人家没来过这儿阿。

于是,老宋他们就奔了这所小学,和这位老师当面碰了碰。这名正言顺,了解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么,有没有和什么坏孩子来往啦,平时说过什么容易引人注意的话啦,这样,接近了嫌疑人,可就算怀疑得不对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一聊,察言观色,交锋就已经开始。

其实,这之前,老宋他们还遇到两个麻烦。

第一个麻烦是失主家三口人都否认曾经借过钥匙给别人,可种种迹象都表明案犯是从门进来的,他没钥匙又不撬锁怎么进?难道是茅山上的道士下来作案?那好像就该归赵朴初赵真人而不是我们警察管了吧。

第二个麻烦是老两口说得明白,跟没跟X老师说我们每天早晨出去买菜的事儿?没有没有,人家家访的时候,聊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我们跟人家说这个干吗?

是啊,谁没事儿跟家访的老师汇报自己的生活规律呢?人家又不是记起居注的。

可这俩麻烦不解决,案子没法往下走,怀疑谁都是瞎怀疑。

老宋的办法就是聊,天南地北的中间加上几个正经问题,他的目的是让对方放松下来,这找线索跟找东西似的,越使劲儿找越找不着,你不找了,可能反而抽冷子一下想起来。

连老宋都没有想到运气这样好,两个线索居然都是在那小姑娘身上找到的。

和小姑娘说着说着又聊到家门钥匙这件事儿,借给过别人没有?

没有!小姑娘回答得非常干脆,不过,说完又犹豫了一下,好像有点儿发愣的样子。

有门,这孩子闹不好有什么事儿没说 – 小朋友再想想,再想想。。。

嗯,借我们班教室的钥匙算不算?

那当然不算了。老宋有点儿失望

小姑娘:可是。。。

老宋:可是什么?

小姑娘慢条斯理地说:可是我的家门钥匙和教室钥匙当时是拴在一块儿的阿。

老宋:等等,你说什么?谁跟你借过这个?

原来,小姑娘是他们班的班长,按照学校的做法,班长都掌管着自己班教室的钥匙,小姑娘怕丢,就和家门钥匙拴一块儿挂脖子上了。当然有时候小班长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及时去开门,就会把钥匙借给别人。

老宋:那么,有借钥匙的人知道另一把钥匙是你们家的么?

小姑娘:我当然要跟他们说啦,这是我们家的家门钥匙,你们别弄丢阿。

老宋:你不是说没把家里钥匙借出过么?

小姑娘:当然没有借过啦,我借的是教室的钥匙么!叔叔你怎么这么笨呢?

老宋:……—%¥#··!!

还好,小姑娘列出来借过钥匙的人里面,那位模范教师赫然在列,说明老宋他们的推测又可能成立。

那么,两位老人每天早上去买菜的习惯呢?

你爷爷奶奶每天早上出门买菜这件事儿,跟别人说过没有?

没有!小姑娘回答得非常干脆,不过,说完又犹豫了一下,好像有点儿发愣的样子。

有门,这孩子闹不好又是有什么事儿没说吧 – 那小朋友再想想,再想想。。。

嗯,我不说大家会不会知道?

那当然不会知道啦。老宋有点儿失望

小姑娘:可是。。。

老宋:可是什么?

小姑娘慢条斯理地说:可是我在作文里面写过啊。

老宋:等等,你说什么?在作文里面写过?

原来,小姑娘在写作文的时候写了《我的爷爷奶奶》,里面写了老头老太太每天早上去早市买菜,又便宜又好,路上还能散步锻炼这些事,还被评为范文过。

老宋:那么,有人问过你作文里面写的内容么?

小姑娘:当然有啦,老师就问过我写的是不是真实的事情,作文只能写真的事情,不能瞎编。我说当然是真的啦。

老宋:这么说你把这件事告诉全班了?

小姑娘:当然没有啦,我从来没告诉过他们,我写的是作文!叔叔你怎么老是这么笨呢?

老宋:……—%¥#··!!

还好,那位模范教师正是教他们班语文的。

而与那位教师的初步交谈,显示此人心理状态很好,回答问题从容不迫,对警察们的工作很配合。老宋于是询问起小姑娘那几天的行踪来,冷不丁问一句 – 27号那天,她参加早操了吗?

参加了,我记得看见队列里有她。

第一节课呢,她有没有上课?

那不是我的课,不清楚。

哦,那天您第一节有课么?您当时在学校么?

没有,我的教案忘带了,我骑车回了趟家去取。

。。。

谈过之后,老宋他们基本已经可以认定这位模范教师有问题了。原因是那个小姑娘家失窃,但当时并没有公布是哪一天发生的事情,而这位教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各天的行踪都说得比较模糊,唯有发案的27日,一天的每一分钟他几乎都能记起自己当时在干什么!

而且,他在案发时的行踪,无人可以证明。

不过,推断归推断,依靠这个抓人不行,怎样能够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呢?其中一条线索引起了老宋的注意。传达室的老工人证实,此人当天早上曾骑着车离开学校,很快返回,时间不超过30分钟。那么,这之间真的象他说的回家取教案了吗?

老宋看看地图,告诉身边的几个警察 – 明天,早操开始的时候,你们几个从学校骑到他家,用最快速度再赶回来。

那您呢?

你们别管。说着老宋也推出一辆自行车来。

第二天,老宋也是早操从学校出发,目标,却换了那老夫妇所在的地址,到了地方,歇了六七分钟(估算的作案时间),掉头往回,到达学校一看表 – 整整三十分钟。

半天,那几个警察才陆续回来,最快的也要四十多分钟。

你们怎么这样慢?老宋板了面孔。

没办法队长,上班高峰,到处都是人,根本骑不快阿。

就是他!我说么,看这距离我就觉得他半个小时打来回不够阿。老宋嘿嘿一乐,颇为得意,得意之外又有点儿困惑,这个漏洞很蹊跷,这位天天骑车上班下班,怎么对回趟家要多长时间算不清呢?难道因为他是教语文的?

事后才明白,这名为人师表的窃犯之所以犯了这样大一个错误,和教语文数学没关系,却和他是模范教师大有关系。

之所以说出现这个漏洞和作案者曾是模范教师有关,因为他所说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回家取教案,是根据自己上下班的经验计算的。不幸的是他工作很认真,每天的习惯早来晚走,都是路上行人不多,车辆也不多的时候,而学生上早操的时间,正是上班的高峰期,他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同样的时间就不够他跑一个来回了。

而且,根据向校方其他人员了解情况,此人这之前还有两三次早操期间不在学校的情况,都是在半个月之内。

他干吗去了?老宋说,不用问啊,踩点儿去了!

他得证明那小姑娘作文里写的老两口生活规律并非虚构才行,否则假如这小姑娘有赵本山的潜质,堂堂一个老师让自己学生忽悠了岂不冤枉?

下一次找这位老师谈话的时候,挑早操的时候,找借口请他带着回家一趟,回来的时候冷不丁问一句 – X老师,上次您好像说27号回过一次家吧,照咱们这个速度,恐怕赶不及吧?

刷,汗就下来了。

还有,这之前两次,22号,25号,您早晨上哪儿去了?

这就编不出来了。

案子破了,说来很是令人唏嘘,这位老师其实就是个一念之差。他刚交了个女朋友,小伙子很是爱惜。有过这样的情况,费了心思给女朋友借来两盘经典大片的录像带,找遍了朋友家的录像机却放不出来。中国的录像机电视机都是P制,而美国录像的制式是N制,当然放不出来了。这怪谁呢?说来要怪毛主席。

京城十案之十 后悔小混蛋

近四十年里,“小浑蛋”的故事一直以一种小道消息式在民间流传。出身贫寒的“小浑蛋”周长利是一九六八年北京最有名的顽主之一,被红卫兵乱刀扎死时,传说还抱着树不愿倒下,成了当时北京顽主与红卫兵矛盾激化的标志人物。现在,这个死于“文革”前期的十八岁少年和他的朋友、仇人们一起,以一个主流之外的群体形象,变成了影视剧里的精彩片断。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血色浪漫》,“小浑蛋”以及他代表的由群架、帮派、血统、义气构成的江湖不断被渲染。有关“小浑蛋”的死有诸多版本,可以获得证实的是,周长利一个人被二百多个红卫兵围截,他死后北京市的顽主每人军用挎包里装一把菜刀, “见到红卫兵,就办”。

无论是王朔还是谁来扮演,当小浑蛋唯一的一张照片出现,还是具有强大的力量去除夸张。从学生证上撕下来的照片已经残破不堪,周长利留一点中间的刘海,笑得完全是个学生样。妹妹周秀兰不知道该不该公布照片,“有人说哥哥行侠仗义,有人说地痞流氓,但起码这是真人真事”。周秀兰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周长利死了四十年,依然能从各种渠道听到有关他的消息,她的理解是,“哥哥从小就人缘好,嘴甜,他从没为家里的事打架,都是帮朋友打完架,回来再被父亲一顿揍”。周长利的朋友告诉记者,周的水性很好,在颐和园还救过落水儿童,和一统北京江湖的老大形象很不一样。“电视剧里都把我哥哥描写成冷血动物了,胡说八道。”周长利的父亲传说中是蹬三轮的,其实是第三机床厂的锅炉工。家里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