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 >

第28部分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第28部分

小说: 机智诡辩术-超级舌战技巧入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论辩中,诡辩者往往会用一些虚假的理由为其谬论辩护,这就是虚假

理由诡辩术。
下面一例论辩中的哲学家运用的便是虚假诡辩术。
在古印度,专门有一批为国王服务的哲学家,其中有一位经常向国王宣

扬“一切都是幻觉”的观点。
有一天,大象惊了,那位哲学家吓得惊慌失措地东躲西藏。
目睹这一情形,国王嘲笑地说:
“你是被幻觉吓着了吧?”
“国王陛下,您看见我逃跑了是吗?可是您看见我逃跑也是一种幻觉

啊!”哲学家若无其事地回答道。

这位诡辩家之所以能信口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来巧妙掩饰自己的窘
态,就是因他所依据的理由“一切都是幻觉”,但是国王不知道这一点,结
果让诡辩家钻了空子。

有一天,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彼得堡大街上行走,看到一个妇女正
向周围的群众大发议论,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布尔什维克。于是,他就分开人
群,径直走到造谣者面前,说:

“抓住她,她昨天把我的钱包偷走了!”
“您说什么呀?”那女人吓坏了,急忙分辨:“您一定认错了人!”
马雅可夫斯基一口咬定:“错不了,就是她!。。戴着绣黄色的帽子。

她偷了我25 卢布!”
围着那女人的人群开始讥笑她,一边议论,一边纷纷走开。
其实,马雅可夫斯基纯粹是运用虚假诡辩术,使造谣者下不了台。
传说中,北宋时期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的一次论辩也是巧用虚假诡辩术的

典型例子。
有一天,佛印正在禅堂讲经,苏东坡随便走了进来。佛印见了,故意问

道:“居士何来?此间无坐处。”
东坡不以为然,反用佛家语相答:“借和尚(指佛印身体)做禅床。”
佛印不觉好笑道:“小僧有一问,居士若随口答出,便有座;若稍有迟

疑,即解腰间玉带。”
东坡自恃文才过人,便欣然同意。
于是佛印问道:“出家人以为,世间万物皆虚有其表,其实乃空,正所

谓: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就是贫僧躯体也是虚幻渺茫之物,居士何以为座

呀?”
东坡一时语塞,竟不能答。佛印急唤小和尚:“收此玉带,永镇山门。”
佛印和尚所说的“四大皆空”,“贫僧躯体也是虚幻渺茫之物”等就是

虚假的,是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但东坡情急之中一时被难住了。


94。含糊其词心中有数
——模糊诡辩术

模糊诡辩术,指诡辩者在论辩中,有些问题不便直接回答时,故意玩弄
一些辞藻,使用一些手法,使对方摸不清虚实的诡辩技巧。

模糊诡辩术是一种权宜之计,可以缓解对方的攻势,保存自己的力量,
伺机进攻。

我国著名革命家王若飞同志被捕后,在伪法庭上和伪法官有这么一段对
话:

“你是什么人?”

“共产党人。”

“你从哪里来?”

“江西瑞金。”

“是谁派你来的?”

“毛泽东。”

“你来干什么?”

“推翻你们。”

“你们的人在哪里?”

“到处都有。”

“你把他们供出来!”

“比上天还难!”

。。


敌人企图得到的是清楚、准确、具体的回答,王若飞提供是模糊的、伸
缩性很大的概念,使敌人越问越糊涂,折腾了半天,仍是一无所获。

运用模糊诡辩木时,应对语言要与论敌的问话相联系,让人能体会到是
一种巧妙,而绝非仅仅是模糊。

范增欲杀刘邦,对项羽说:“等刘邦上朝,大王问他:‘寡人封你到南
郑去,你愿不愿意去?’如果他愿意去,你就说:‘我早知道你愿去,那里
是养兵练将,聚草屯粮的好地方,养足了锐气好与我争天下,对不对?这就
证明你有反我之心。绑出去杀了!’如果他不愿去,你就说:‘我知道你是
不愿去的,本来楚怀王有约在先,谁先入关谁为关中王,叫你上南郑,你怎
么会愿意呢?既然你不愿去,就是要在这里反我,与其如此,不如现在就把
你杀了。绑出去杀了!’想他刘邦难逃灭顶之灾。”

项羽便召刘邦上朝,迫不及待地问:“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意不愿
意去?”

刘邦知道凶多吉少,虽然愿去,但不敢表白,于是这样答道:

“大王啊,臣食君禄,命悬于君乎,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
止,臣唯命是听。”

刘邦运用模糊诡辩术,既没答想去,也没说不想去,完全出乎项羽的意
料。项羽无可奈何,只好说:

“你要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

刘邦说:“是,臣遵旨。”

由于刘邦运用模糊诡辩术,终于化险为夷。

运用模糊诡辩术,模糊,应当是表面模糊,而心里则应十分清楚,因此,


要做到心中有数。
模糊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语言,因此,要想用好这种方法,就要加强语言
修养。
一次,我国外交部长陈毅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阐述我国的内外政策,
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有位记者问:“贵国已爆炸了两颗原子弹,请问第三颗原子弹何时爆
炸?”
陈毅说:“我国已经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
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你们等着看公报好了。”
记者席上传来一阵愉快的笑声。大家由哀地佩服陈外长回答问题的机智
严谨。

模糊诡辩术,其措词含糊,语义不明确,因而具有伸缩性强和变通性大
的特点,它在外交场合特别受到青睐。高明的外交家都熟谙此道,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模糊诡辩术被外交家称为“外交的最高技巧”,是“使对方拿不
定主意的原则”。


95。颠倒词序瞒天过海
——偷换论题术

诡辩者或者为了掩饰理屈,或者为了回避尖锐的矛盾,故意偷换论题的
含义,将所要论辩的论题悄悄地偷换成另一个论题。这就是偷换论题诡辩术。
明代有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太出名,他的儿子很不成材,

可他的孙子却考中了进士。
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骂他是不肖之子,是不成材的东西。
后来,这个不肖子实在忍受不了责骂,就和内阁大学士顶了起来:
“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材的

呢?”
这位内阁大学士听了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备儿子了。
在当时情况下,这个不肖子所要论辩的是自己是否成材的问题,但是却

故意将这一论题偷换成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相比怎么样,你的父亲和我的父
亲相比怎么样,这恰好将原来所要论辩的论题回避了,避免了一场争吵,足
见其机智幽默。

偷换论题诡辩术,就是指在辩论或论证过程中,没有自始至终地保持论
题的确定和统一,其实质是违背形式逻辑的同一律。
同一律作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
个概念、判断、命题的内容都是确定的,统一的。
因此,不得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意改换概念、判断、命题所包含的内容,
将不同的内容划上等号。
而偷换论题则表现为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不按照论题本意去论证,在反

驳别人观点时故意歪曲和篡改别人的原意。
其具体表现手法众多,主要有任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颠倒词序也是一种偷换论题诡辩术。
据说曾国藩带湘军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初期作战皆是败阵而归,想瞒

天过海,欺骗皇上,又没那个胆量,只得照实上报,在奏章上写有这样八个
字:“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手下师爷一看,大吃一惊,说这是要杀头的,便提笔改为“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只是颠倒了前后四个字之顺序,但意义大不相同,前者败军之将,跃然
纸上;后者虽败则气不馁,斗志昂扬,报上去不仅没被皇帝撤职查办,反倒
官升一级。

这种改变词序的方法,也可正面利用。
清朝时,有一罪犯夜闯民宅,污辱民女,受害者第二天送诉状给讼师。
讼师看其中罪行为“揭被勒镯”,说这样写治不了罪犯,于是讼师提笔

改为:
“勒镯揭被”。
果然,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其理由是:前者揭被是手段,勒镯是结果,罪行再大,也不过是个抢劫

犯。
而后者改动了词序,勒镯后,犯罪行为非但没有停止又揭被,还有更严
重的犯罪活动在进行,此时的“勒镯揭被”都是手段。


第四编随机应变答辩自如

96。喻之以利晓之以害
——晓以利害术

在论辩中,有时争辩的核心问题往往是某一事物的利与害、得与失的问
题,而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涉及这一类辩题的论辩
中,可以针对对方的不同观点,喻之以利,晓之以害,让对方在权衡利害得
失关系后,放弃其错误主张,使之与辩者的观点趋向同一,从而中止对方行
为。这就是晓以利害的诡辩技巧。

某市无线电厂由于长期亏损,债台高筑,濒临破产。

这天,该市电视机厂对无线电厂实行有偿兼并的大会在无线电厂举行。
上千名职工感到耻辱,坚决反对兼并,人们争吵着,吼叫着,吹口哨,鼓倒
掌,一片混乱。

这时,电视机厂刘厂长扯大嗓门讲道:“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到下个
月工商银行的抵押贷款就要到期,无线电厂马上就要破产,上千名职工就要
失业!难道你们愿意这个具有几十年历史的我市唯一的收录机专业生产厂家
破产吗?难道我们厂上千名职工心甘情愿失业,重新到社会上待业吗?请
问,谁能使无线电厂不破产?谁能使上千名职工不失业?是能人,请站出来,
有高招,请拿出来!你们反对兼并,拿出主意来!”

骚动的人们顿时静了下来。刘厂长面对翘首以待的上千人的殷切眼光,
接着说:“我刘××不是资本家,是国家干部。就我个人来说,叫我兼并无
线电厂,我才不干呢!我又何必自讨苦吃?可我是共产党员,看到国家受损
失,我于心不忍啊!”

这时,有人站起来说:“我要问刘厂长,你能保证我们不失业,无线电
厂不破产吗?”

刘厂长说:“有些同志对我不信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了解嘛。
请大家放心,从并厂后第一个月起,如果再亏损,由我刘××负责。我和大
家同舟共济。如果要跳海,我刘××第一个带头跳,至于具体办法,我这里
就不说了!”

这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当时的情况下,面对骚乱的会场,训斥制止不行,婉言相劝也不行。
这时,刘厂长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直陈并厂与不并厂的利害得失,终于打
破了人们的认识障碍,镇住了混乱的会场。

在论辩中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要注意以下三点。

·洞悉利害,成竹在胸。
在论辩中要顺利地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首先要求辩者自己对所辩问题
其中的利害得失有深刻的了解。只有真正洞悉其中的利害关系,才能成竹在
胸,有针对性地向对方“晓以利害”,打动对方,取得共同的认识。

·权衡利害,角色认同。
在论辩中运用晓以利害诡辩术,就是把事物的利害关系摆在对方面前,
作出一番权衡,启发诱导对方;同时辩者要以“自己人”的角色出现,陈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