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03后汉书 >

第198部分

03后汉书-第198部分

小说: 03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艉挝ǎ踩艋弧2懿未囟鹗АT仄淝寰玻艘阅弧!薄
  注'一九'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注'二0'清静谓道家也。席上谓儒也。腐,朽也。礼记儒行曰:“儒有席上之珍。” 
  高祖折随何曰:“安用腐儒哉。”名实,名家也。柱下,老子也。诞,虚也。言志各不同也。 
  注'二一'古法不施于今,犹舟不可行之于陆也。今法有合于时,如瑟可移柱而调也。庄子曰“是推舟于陆,劳而无功”也。前书董仲舒曰:“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注'二二'音余。 
  赞曰:管视好偏,髃言难一。救朴虽文,矫彁必疾。举端自理,滞隅则失。详观时蠹,成昭政术。'一' 
  注'一'滞隅谓偏执一隅也。淮南子曰:“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而不与俗推移也。” 
   校勘记 
  一六二九页七行充幼聪朗按:汲本、殿本“朗”作“明”。 
  一六三一页四行夫五*(世)**'代'*之臣刊误谓此“世”字当是“代”字,后人误改。今据以回改。 
  一六三一页七行是故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刊误谓“德不称”下脱“其位”二字,“能不称”下脱“其禄”二字。按:集解引苏舆说,谓潜夫论贵忠篇作“德不称其任”,“能不称其位”。 
  一六三二页九行历观前政贵人之用心也按:集解引苏舆说,谓潜夫论“政”作“世”,连下读,疑此避唐讳改。 
  一六三四页一三行怀忧愤愤按:殿本“愤愤”作“愤愦”,今潜夫论亦作“愤愦”。 
  一六三四页一五行此妖妄之甚者也按:“妖”原作“□”,径改正。 
  一六三五页四行用功千倍按:集解引苏舆说,谓“千倍”当从元书作“十倍”。 
  一六三五页一0行车軿数里汲本“軿”作“骈”。校补谓车骈数里本指车马言。 
  作“軿”者误,章怀注亦误。今按:下言“缇帷竟道”,明指车言,作“軿”者是,校补说非。 
  一六三七页四行春秋以为*(非)**'不'*君殿本“非”作“不”,与左传合,今据改。 
  一六三七页四行乐举按:潜夫论作“乐吕”,成二年左传作“乐举”,文十八年、宣二年并作“乐吕”。 
  一六三七页七行葬南巴之中按:集解引沉钦韩说,谓墨子节葬篇“南巴之中”作“南己之巿”。吕览安死篇“舜葬于纪巿,不变其肆”。高注“九疑山亦有纪邑”。己与巴相似而误。 
  一六三九页六行出处默语按:殿本“默语”作“语默”。 
  一六三九页一三行化国之日舒以长按:潜夫论“化”作“治”,此亦避唐讳改。 
  惠栋谓唐讳“治”,章怀注后汉书,随文改易,此篇“治国之日舒以长”,改为“化国”,后人因之,遂有“光天化日”之语,岂非郢书而燕说乎? 
  一六四0页四行*(令)**'今'*冤民仰希申诉刊误谓案文“令”当作“今”。今据改。 
  一六四0页一六行不桡故无恩于吏“桡”原作“挠”,径据殿本改。按:挠桡从手从木,古互通,然上文既作“桡”,以改归一律为是。 
  一六四二页一二行颐育万民按:汲本、殿本“民”作“物”。 
  一六四四页五行欲*'南'*奔*(南)*荆州张森楷校勘记谓州名有“南”字,始见宋志,汉、魏、晋俱无,此“南”字当在“奔”字上。按:魏志袁绍传正作“欲南奔荆州”,今据改。 
  一六四五页一三行腾蛇有鳞按:集解引沉钦韩说,谓尔雅释鱼“腾”作“螣”,无“有鳞”二字。 
  一六四五页一三行有角曰龙按:集解引沉钦韩说,谓广雅“有角曰虬龙”,注脱“虬”字。 
  一六四六页一行抗志山栖按:汲本、殿本“栖”作“西”。 
  一六四六页二行微风为柂按:“柂”原斗“杝”,径改正。注同。 
  一六四七页一五行政乱从此周复按:王先谦谓“政”亦“治”字避讳改。 
  一六四八页三行盖杂伎乐*(以)**'也'*据汉书武帝纪文颖注改。 
  一六四八页四行宋音宴安溺志按:礼记乐记“安”作“女”。 
  一六四八页一一行倡讴*(妓)**'伎'*乐据集解本改。 
  一六五0页五行道三十四按:集解引洪亮吉说,谓前书地理志“三十四”作“三十二”。 
  一六五0页五行南北一万三百六十八里按:集解引王鸣盛说,谓“南北一万”下前书有“三千”字,此脱。 
  一六五0页一五行假之以杀生之权按:汲本、殿本作“生杀之权”。 
  一六五二页一0行是为忍于杀人*(也)*而不忍于刑人也据刊误删。 
  一六五六页七行*(禄)*班*'禄'*未定刊误谓案文当作“班禄”。今据改。 
  一六五六页一二行子之道貊*'道'*也据汲本补,与今本孟子合。 
  一六五六页一二行赵岐注云按:原本赵岐之“岐”皆作“歧”,径改正。 
  一六五七页一四行而犹展申徒嘉之志按:汲本、殿本“徒”作“屠”。 
  一六五九页二行*(之)**'上'*不使人捽抑而刑之也据殿本改,与前书贾谊传合。 
  一六六二页四行言其详约不同按:“详”原斗“群”,径改正。又按:汲本、殿本作“言其详约也”,无“不同”二字。 
  一六六三页二行谓偏执一隅也按:“偏”原斗“篃”,径改正。 
  ************后汉书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 第四十 
  孝明皇帝九子:贾贵人生章帝;阴贵人生梁节王畅;余七王本书不载母氏。'一' 
  注'一'本书谓东观记也。 
  千乘哀王建,永平三年封。明年薨。年少无子,国除。 
  陈敬王羡,永平三年封广平王。建初三年,有司奏遣羡与钜鹿王恭、乐成王党俱就国。肃宗性笃爱,不忍与诸王乖离,遂皆留京师。明年,案舆地图,令诸国户口皆等,租入岁各八千万。羡博涉经书,有威严,与诸儒讲论于白虎殿。 
  七年,帝以广平在北,多有边费,'一' 
  乃徙羡为西平王,'二'分汝南八县为国。及帝崩,遗诏徙封为陈王,食淮阳郡,其年就国。立三十七年薨,子思王钧嗣。 
  注'一'广平,县,故城在今洺州永年县北。 
  注'二'西平,县,属汝南郡也。 
  钧立,多不法,遂行天子大射礼。'一'性隐贼,喜文法,国相二千石不与相得者,辄阴中之。憎怨敬王夫人李仪等,永元十一年,遂使客隗久'二'杀仪家属。 
  吏捕得久,系长平狱。'三'钧欲断绝辞语,复使结客篡杀久。事发觉,有司举奏,钧坐削西华、项、新阳三县。'四'十二年,封钧六弟为列侯。'五'后钧取掖庭出女李娆为小妻,'六'复坐削圉、宜禄、扶沟三县。'七'永初七年,封敬王孙安国为耕亭侯。 
  注'一'天子将祭,择士而祭,谓之大射。大射之礼,张三侯,虎侯、熊侯、豹侯,示服猛也,皆以其皮方制之。乐用驺虞,九节。谢承书曰“陈国户曹史高慎谏国相曰:‘诸侯射豕,天子射熊,八彝六樽,礼数不同。昔季氏设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左传曰:“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奢僭之渐,不可听也。’于是谏争不合,为王所非,坐司寇罪”也。 
  注'二'“久”或作“文”。 
  注'三'长平,县,属陈国。 
  注'四'西华故城在今陈州□水县西北。项,今陈州项城县也。新阳故城在今豫州真阳县西南也。 
  注'五'伏侯古今注曰“番为阳都乡侯,千秋为新平侯,参为周亭侯,寿为乐阳亭侯,宝为博平侯,旦为高亭侯”也。 
  注'六'娆音宁了反。 
  注'七'圉、扶沟并属陈留都。宜禄属汝南郡。 
  钧立二十一年薨,子怀王竦嗣。立二年薨,无子,国绝。 
  永宁元年,立敬王子安寿亭侯崇为陈王,是为顷王。立五年薨,子孝王承嗣。 
  承薨,子愍王宠嗣。熹平二年,国相师迁追奏前相魏愔与宠共祭天神,希幸非冀,罪至不道。有司奏遣使者案验。是时新诛勃海王悝,'一'灵帝不忍复加法,诏槛车传送愔、迁诣北寺诏狱,使中常侍王酺'二'与尚书令、侍御史杂考。愔辞与王共祭黄老君,求长生福而已,无它冀幸。酺等奏愔职在匡正,而所为不端,迁诬告其王,罔以不道,皆诛死。有诏赦宠不案。 
  注'一'灵帝熹平元年,悝被诬谋反自杀也。 
  注'二'华峤书及宦者传诸本并作“甫”,此云“酺”,未详孰是也。 
  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处。'一'中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城走,宠有强弩数千张,出军都亭。'二'国人素闻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陈独得完,百姓归之者觽十余万人。及献帝初,义兵起,宠率觽屯阳夏,'三'自称辅汉大将军。国相会稽骆俊素有威恩,时天下饥荒,邻郡人多归就之,俊倾资赈赡,并得全活。后袁术求粮于陈而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四' 
  注'一'华峤书曰:“宠射,其秘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经纬相将,万胜之方,然要在机牙。” 
  注'二'置军营于国之都亭也。 
  注'三'县名,属淮阳国。夏音公雅反。 
  注'四'谢承书曰:“俊字孝远,乌伤人。察孝廉,补尚书侍郎,擢拜陈国相。人有产子,厚致米肉,达府主意,生男女者,以骆为名。袁术使部曲将张辏а羲叫械匠拢∷⊥右疲蛘┥笨。豢だ羧税Ш湃缟ジ改浮!薄
  是时诸国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者甚觽。夫人姬妾多为丹*(阳)**'陵'*兵乌桓所略云。 
  彭城靖王恭,永平九年赐号灵寿王。'一'十五年,封为钜鹿王。建初三年,徙封江陵王,改南郡为国。元和二年,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师正南,不可以封,乃徙为六安王,以庐江郡为国。肃宗崩,遗诏徙封彭城王,食楚郡,其年就国。 
  恭敦厚威重,举动有节度,吏人敬爱之。永初六年,封恭子阿奴为竹邑侯。'二' 
  注'一'取其美名也,下重熹王亦同。东观记曰“赐号,未有国邑”也。 
  注'二'竹邑,县,属沛郡,故城在今徐州符离县也。“竹邑”或为“邕”字,转写误也。 
  元初三年,恭以事怒子酺,酺自杀。'一'国相赵牧以状上,因诬奏恭祠祀恶言,大逆不道。有司奏请诛之。恭上书自讼。朝廷以其素着行义,令考实,无征,牧坐下狱,会赦免死。'二' 
  注'一'东观记曰:“恭子男丁前*'妻'*物故,酺侮慢丁小妻,恭怒,闭酺马厩,酺亡,夜诣彭城县欲上书,恭遣从官仓头晓令归,数责之,乃自杀也。” 
  注'二'决录注曰:“牧字仲师,长安人。少知名,以公正称。修春秋,事乐恢。 
  恢以直谏死,牧为陈冤得申。高第为侍御史﹑会稽太守,皆有称绩。及诬奏恭,安帝疑其侵,乃遣御史母丘歆覆案其事实,下牧廷尉,会赦不诛,终于家。” 
  恭立四十六年薨,子考王道嗣。元初五年,封道弟三人为乡侯,'一'恭孙顺为东安亭侯。 
  注'一'东观记曰:“丙为都乡侯,国为安乡侯,丁为鲁阳乡侯。” 
  道立二十八年薨,子顷王定嗣。本初元年,封定兄弟九人皆为亭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