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之道 全集-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这慈爱的名医佛兰克。榜德携家眷居住在这丛林地带后,这里一些贫苦的患者,象是得到一个位〃慈父〃。他们从此不再畏惧病魔,即使生病,也是无妨,因为这里已有了〃救星〃。过去该地的人不知道〃医生〃,不知道〃病〃可以〃医〃,他们只等其自然痊愈,不幸病重死了,也认为是〃天命〃。而一般医生呢,也不愿到这些地方去。
一夜,榜德医生又被病家请去拯救一个危急的病人。当他准备妥当,热吻了他的娇妻,又说了几句夫妇间的私话后,就匆匆出门了。
谁想到这几句私话,竟是他最后的遗言。五分钟后,这位慈爱的名医,摔死在冰冻坚实的地上。原来,一个淘气的孩子,想和榜德医生开个玩笑,偷偷地在他背后用雪球抛掷他。谁知道,榜德医生就因此摔倒地上死了。
保险费四千元,一个独生子,巨额的负债——这是榜德医生遗留给这可怜的孀妇卡丽杰考白。榜德的全部财产。
向来多病的她,突然遭此惨变,怎会不悲恸欲绝呢?现在,她开始独自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可是,除了有一点管理家庭和抚养小孩的经验以外,她还能做什么呢?如果经商,她不是全无经验吗?
许多人可怜她,甚至愿意帮助她,但都被她婉言辞谢了。她带着唯一的爱子,到了芝加哥,和各亲友终止了往来,准备和未来的命运挣扎。 起先她做些买卖,结果完全失败,后来,她开始写些歌曲,但出版家不愿替她出版。
十五年后,榜德夫人完成了一支新曲,叫做《一日终了》,想不到就此一鸣惊人。此曲在短期间内便卖掉六百万份,她也一次获得现金二十五万元。
你们羡慕她吗?要知道,这是她经过十五年不灰心的长起奋斗得来的啊。她刚开始作曲时,连五块钱一曲也没有人要。那时候,她付不起房租,到了冬天,由于怕冷,往往终日不敢离床,因为她连买两块木头的钱都没有。从此以后,她更穷困了,每天只能吃一餐饭,而讨债的人接连不断,把她屋中的家具全部搬走了,只留下少许的生活费。
她坚毅地在艰苦环境下奋斗,依然不断地作曲。期间,她完成了许多名曲,象《我真实的爱你》一曲,便是一个例子。
当她穷得买不起稿纸时,就用包东西的纸写曲子;点不汽油灯时,就在微弱的蜡烛光下写作。
有一次,她想在音乐杂志上刊登一小则广告,替她自己的作品宣传,可是,她没有那么多钱;她忽然异想天开,愿意替该杂志的女主笔缝衣服,而以所得抵付广告费用。
记得她第一次参加演出时,把自己所写的歌曲演唱了一整晚,但还得不到五块钱的报酬。后来,她的声誉日隆,被英国人佛兰克。麦凯夫人品请前往伦敦,仅演唱十二分钟,就付她一百元,还不算其他的费用。
可是,她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她初次在游艺会中歌唱,竟被听众辱骂,这真是羞愧极了,她立刻从后台溜到街头,没戴帽子,也没穿大衣,悲愤得泪流满襟。但她不灰心,反而更加努力地督促自己,终于在十几年后达到了目的,真正扬眉吐气、芳名闪耀在各繁华都市。
至于她的不朽名作《一日终了》是如何写成的呢?
那是在一个风和日暖的好日子,榜德夫人和几位朋友出去玩,经过南部加州的花丛,只见常青藤布满两旁,玫瑰花含苞待放,一阵阵清香扑入鼻孔,使她的内心兴起了一种说不出的快感。黄昏时,她们站在山顶上,看落日暮霞,真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等到金黄色的太阳向神秘的太平洋落下去时,她不禁感慨地自语着:“真的,这是一日的终了啊!”
于是,美丽的字句,狂潮般在她心头涌起,她立刻口吟了两节动人的诗句。她略加修饰之后,一刹那间就很自然地完成了一曲新歌。
她作这首新歌的经过就这么简单,也不曾费力。可是,无疑这已是一支名歌,一文震惊世界的不朽名歌了。它销路的广大,受人欢迎的盛况,的确是打破了歌曲界有史以来的纪录。 无论是老罗斯福总统时代,或者是哈定总统时代,榜德都曾被邀请到白宫中,指定演唱她那首《一日终了》的名曲,而且还不止一次。
卡耐基原先的目标,是想在学校里获得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学校里去教书。但在快毕业的那年里,他发现同班的一个同学在暑假为国际学校推销函授课,每周所得的钱,比他父亲的辛勤所得还高出四倍。因此,他在1908年毕业后,便赶到国际函授学校总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受雇做了一名推销员;后来他又到南奥马哈,为阿摩尔公司贩卖火腿、肥皂和猪油。他的这个推销工作虽然很成功,但在1991年,他却到纽约《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演戏。一年以后,他感到自己并不具备演戏的天才,于是又回到推销的行业里,为一家汽车公司当推销员。
但这些工作都不合他的理想。他为没有实现在大学里的梦想写小说、不能成就一番伟业而苦恼。他认为他应该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比赚钱更重要。他决心白天写书,晚间去夜校教书,以赚取生活费。他想为夜校教公开演讲课,因为他认为,大学时代他在公开演说方面受过训练,有所经验。这些训练和经验,扫除了他的怯懦和自卑,让他有勇气和信心跟人打交道,增长了做人处世的才能。于是他说服了纽约一个基督教育年会的会长,同意他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公开演讲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成人教育事业。
读完卡耐基写作的三篇传记,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为艺术而不畏艰难,努力奋斗,最终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三篇传记也表达了卡耐基本人的愿望和人生经验。他对三位艺术家的崇敬,是他对艺术追求的继续;而他对三位艺术家奋斗历程的描述,又恰似他自己本人的生活写照。我们从这些艺术家的传记中可以看到卡耐基生活的轨迹。
一 演讲大师的诞生
卡耐基进入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后,开始了他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但是,如果不是卡耐基选择了辩论和演说,如果当时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不重视学生的公众辩论和演说能力,那么,也许戴尔。卡耐基最多只能被培养成为一名成功的牧师或神职人员或教师。
卡耐基在学校里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学院辩论会及演说赛非常吸引人,胜利者的名字不但广为人知,而且还往往被视为学院的英雄人物,这是一个成名和成功的最好的机会。
不过,促使卡耐基走上演说这条道路还有其他因素。 刚进入学院的戴尔对自己几乎不抱任何希望,对自己笨拙的外表和破烂的衣服感到自卑。
由于遭受洪水,卡耐基家的农场损失惨重,玉米和小麦几乎颗粒未收。当时的戴尔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生活,就会像父亲那样狼狈和辛酸。不能重蹈父亲的覆辙,但怎样改变呢?
戴乐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他想起了一年前母亲对他说的话:
“你怎么不想想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呢?”
的确,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避开劣势发挥优势是最佳的人生选择。
最后,戴尔选定了目标,并开始为之而不懈努力。 当然,要想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演说赛中夺冠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参赛者必须加入一个社区,只有当他赢得了社区内的所有比赛后,才有资格参加社区之间的比赛。
戴尔。卡耐基并非有演说的天赋,尽管当时曾有一位满怀信心的文化讲习会主讲人断定他将具有非凡的演说能力。
卡耐基参加了十二次比赛,却屡战屡败。
最后一次比赛败北后,戴尔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有美好的希望粉碎了,他拖着疲惫的身子,筋疲力竭、意志消沉地在102号河畔久久地彷徨。 总是失败,对人的信心是极大的打击。三十年后戴尔。卡耐基谈及第一次演说失败时,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
“是的,虽然我没有找出旧猎枪和与之相类似的致命东西来,但当时我的确想到过自杀……”
“我那时才认识到自己是很差劲的……”
人的一生犹如一盘漫长的磁带,它将忠实地记录下各种路人的音响,有无为者的叹息,绝望者的哀鸣,玩世者的贫笑,也有进取者激越昂扬的高歌,改革者奋不顾身的绝唱,开拓者震天动地的呼啸……
当现在的人们面对卡耐基的成功之路时,已经把他当作一位激越的进取者和勇敢的开拓者。即便是在这位声名赫赫的成人教育家、交际大师溘然辞世三十年的今天,人们在认真地探讨他的教学课程的同时,也不难明白一点:卡耐基本人的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卡耐基就是卡耐基,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经历了一连串失败后,戴尔。卡耐基尽管也曾有过短暂的消沉,但却转瞬而逝,马上就振作精神重新面对生活。
“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站起来。〃戴尔。卡耐基这样说,也这样做。
八十年前的瓦伦斯堡人一定不会忘记,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附近的102号河畔,经常有一位身材颀长清瘦,但衣着破旧的年轻人,一边踱着步,一边背诵着林肯及戴维斯的名言,并不时地做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训练。这就是卡耐基决心再次迎接挑战的准备。
有一次,戴尔。卡耐基正练习自己的一篇演说稿,神情专注,还不时夹杂着手势。这时,附近的一位农人见此情景,以为出现了一位疯子,立即报告了附近的警察,当警察气喘吁吁地跑来时,戴尔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一九○六年,戴尔。卡耐基以《童年的记忆》为题发表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戴尔在中学时代就有过写作的梦想,这篇讲稿是他写作的一次尝试,他把自己完全假想成另外一种角色的讲稿至今还存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校志里。
戴尔。卡耐基在学院公众演说赛中的获胜,是他走向成功的新的开始。
由于卡耐基取得了成功,他的经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学生纷纷找到他,请求接受演说训练,这恐怕是卡耐基后来教学课程的雏形。
最后促使戴尔。卡耐基走上成人教育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恐怕也就是他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训练学生的成功。
戴尔。卡耐基在后来的回忆中不无自信地这样说道:
“我虽然经历了十二次失败,但最后终于赢得了辩论比赛,更为激励我的是,我在学院训练的男孩赢了公众演说赛,女孩也获得了朗读比赛的冠军,从那一天气,我知道我该走怎样的路了……”
1908年,戴尔。卡耐基虽然仍旧很贫穷,但情况已有很大变化,与两年前进入师范学院时已有天壤之别了。
他已成为全院的风云人物,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赛中大出风头。全院的师生固然对他刮目相待了。
但卡耐基不满足于此,他要走出学院,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演讲影响。 戴尔。卡耐基决定赴波斯顿的原因当然与他少年时想当一名演说家的梦想有关。而这个梦想的形成,却与瓦伦斯堡学托扩湖教育性集会的启示密切相关。
学托扩湖教育性集会始于1873年纽约的学托扩湖,是一种充满宗教意味的成人教育课程。到1878年,该课程已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