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金庸作品集 >

第6部分

金庸作品集-第6部分

小说: 金庸作品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娶了八个妻妾(除林薛外,还有袭人、晴雯、紫鹃、芳官等);有的说贾宝玉的儿子贾桂

    (所谓“兰桂齐芳”,兰是贾兰)出将人相、富贵荣华。我看到的红楼续书大约共有八九

    种,据说总数有十余种之多。

    《水浒》的续集自以陈忱的《水浒后传》最佳,书中叙述李俊到海外为王,发扬梁山的

    英雄事业,但文笔气度,也已远远不及施耐庵。俞仲华的《荡寇志》除前面陈丽卿摆布高衙

    内一段之外,其余全不足取。

    《三国演义》因为已写到司马炎统一天下,实在无可再续,但还是有人写《反三国》,

    为蜀国扬眉吐气,灭魏灭吴,然而因为一则违反历史事实,二则写得莫名其妙,这书并不流

    行。

    故意与原作相反的翻案作品,一般说来也是续书,主要只是结局相反。反《西厢记》的

    《东厢记》(清杨世潆作)写得很差;《锦西厢》(周公鲁作)比较好些,情节很复杂,然

    而可笑的地方也很多,有一节写张君瑞别了莺莺去赴考,主考官是白居易,出题《月明三五

    夜》,张君瑞就写了崔莺莺那首“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缴卷,结果当然落第等等。反

    《琵琶记》的有《后琵琶》,在这书里描写了蔡中郎之死,曹操则变成了好人,去赎回蔡文

    姬等等。《桃花扇》结局是侯朝宗与李香君出家修行,而《南桃花扇》(顾彩作)则写两人

    白头偕老。据历史记载,侯朝宗似乎并未出家,顾彩这部作品倒颇有事实根据,但因为才力

    不及,所以读来也无意味。

    随便想一下,旧小说和戏曲中有续书的,实在举不胜举。《说唐》之后,从《罗通扫

    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一直续到《薛刚反唐》;《杨家将》,从杨老令

    公续到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实在续不下去了,于是又来《狄青平西》、《五虎平

    南》。《西游记》则有《西游补》(董说作)。《西游记》是好书,《说唐》的文学价值就

    低了,《杨家将》更低,但不论好坏,总有人援笔而续。既然《书剑》用的是旧小说体裁,

    尽管内容毫不足道,但出现续集倒也是合于传统的事,只是在封面上署了我的名字,那位作

    者似乎是过谦了。

    (金庸)

三剑楼随笔 “大国者下流”

    国家不论大小,主权一律平等,这个概念是近代国际法的基础。然而在国际关系中,还

    是承认大国与小国之间是有区别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就是在法理上

    承认大国权利的一个例子。近几个月来,这问题又讨论得热烈起来,我们最近见到一篇份量

    很重的长文,其中特别提到了反对大国沙文主义与小国民族主义的偏向。文中说,我国在汉

    唐明清四代时是大帝国,常去欺侮国境四周的外族,虽然近一百年来我国经常受外国侵略,

    经济文化又极落后,然而条件改变之后,我国又强大了,那就得特别提防大国主义。

    我想,这种胸怀和想法,那才真是所谓泱泱大国之风。《老子》中有几句话,现在想来

    还是很有意义。我国这位古代的哲学家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牧。牧常以静

    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言人,小国不过欲人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这段话大致意思是这样:最低下的地方,才是众川汇归的地亢大国谦下,天下自然归

    附。谦逊和平的经常以安静战胜嚣张赎武的。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取得小国的信赖;小国

    对大国谦下,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不过是要领导小国,小国不过要大国不来侵犯它,

    只要大家谦下,就会各得所欲。但小国素在人下,不患不谦,所以大国要特别注意谦下。

    老子的哲学向来受到极大的注意,据任继愈先生说,我国从古到今关于老子的著作不下

    几百种,关于老子的译文和论述,单是最近五十年来,用英、德、法各种文字发表的共一百

    多种,日本的还不在内。苏联哲学家们对老子的哲学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我国古代唯物

    论思想的代表人物。我国近代学者女“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吕振羽、马叙伦等对老子

    都作过相当深的研究,大家的结论还不一致。侯外庐和吕振羽认为老子是唯心论者,但目前

    的趋势,认为他是唯物论者的人较多。至于他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这是古今中外没有人

    有任何怀疑的。

    《老子》全书不过几千字,它的字数大概只相当于几篇《三剑楼随笔》,然而其中所包

    含深刻的思想,却令后人钻研不尽。他认为国家要谦下,个人也要谦下:“为而不恃,功成

    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尽了力而不自以为了不起,做成了而不自以为有功劳。

    正由于不居功,他的功绩也就不会失去。)老托尔斯泰有一个巧妙的比喻,意思也有点相

    若。他说,一个人如同一个分数,分子是他的实际价值,分母是他自以为的价值她越是自以

    为自己大,他的真正价值越小;他如咱以为无穷大,他的真正价值就等于零。

    历史上自以为无穷大的人并不少,尤以帝王为多。公元四零一年时,我国历史上却发生

    了一件难得的趣事:南燕的君主慕容德与群臣一起饮酒,酒酣,问群臣道:“我可和古代什

    么样的帝王相比,”青州刺史鞠仲道:“陛下是中兴圣主,可比得上中兴夏的少康和中兴汉

    的光武。”慕容德命左右赏一千匹绢给他。鞠仲听说赏赐这么多,吓了一跳,连忙辞谢。慕

    容德道:“你会开我玩笑,难道我不会开你的玩笑吗?你的话不实在,所以我也骗骗你,你

    以为真的赏你吗?”韩范道:“天子无戏言,今天的话,君臣两个都错了。”慕容德大喜,

    赏了韩范五十匹绢。

    鞠仲乱拍马屁,哪知慕容德颇有自知之明,而且十分幽默,不接受他这顶高帽。慕容德

    是少数民族的鲜卑人,他们向来住在我国的北方(据近人考据,西伯利亚的意思就是“鲜卑

    之地”,“西伯”是“鲜卑”的音转)。后来鲜卑人虽然人据中原。建立了繁盛的元魏,但

    在慕容德那时,所受的文化陶冶还很浅,他竟然有此识度,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碧血剑 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乱世坏长城

    大明成祖皇帝永乐六年八月乙未,西南海外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同妃子、弟、

    妹、世子及陪臣来朝,进贡龙脑、鹤顶、玳瑁、犀角、金银宝器等诸般物事。成祖皇帝大

    悦,嘉劳良久,赐宴奉天门。

    那浡泥国即今婆罗洲北部的婆罗乃,又称文莱(

    浡泥、婆罗乃、文莱以及英语Brunei均系同一地名之音译),虽和中土相隔海程万里,但向来仰慕中华。宋朝太平兴国二年,其王向打(

    即苏丹,中国史书上译为“向打”)曾遣使来朝,进贡龙脑、象牙、檀香等物,其后朝贡不绝。

    麻那惹加那乃国王眼见天朝上国民丰物阜,文治教化、衣冠器具,无不令他欢喜赞叹,

    明帝又相待甚厚,竟然留恋不去。到该年十一月,一来年老,二来水土不服,患病不治。成

    祖深为悼惜,为之辍朝三日,赐葬南京安德门外(

    今南京中华门外聚宝山麓,有王墓遗址,俗呼马回回坟),又命世子遐旺袭封浡泥国王,遣使者护送归国,赏赐金银、器皿、锦绮,纱罗等

    物。遐旺王奏称:小国后山,颇有神异,乞皇上赐封,表为一国之镇。

    成祖便封其山名为“长宁镇国山”,亲制碑文,并题诗一首,诗曰:

    “炎海之墟,浡泥所处。煦仁渐义,有顺无迕。贤王,惟化之慕。

    导以象胥,*来奔赴。同其妇子,兄弟陪臣。稽颡阙下,有言以陈。

    谓君犹天,遣其休乐。一视同仁,匪偏厚薄。顾兹鲜德,弗种所云。

    浪舶风樯,实劳恳勤。稽古远臣,顺来怒趑。以躬或难,矧曰家室?

    王心亶诚,金石其坚。西南蕃长,畴与王贤?矗矗高山,以镇王国。

    *文以石,懋昭王德。王德克昭,王国攸宁。于斯万年,仰我大明。”

    成祖皇帝的御制诗文,便刻在浡泥国长宁镇国山的一块大石碑上。此后洪熙、正德、嘉

    靖年间,均有朝贡。中国人去到浡泥国的,有些还做了大官,被封为“那督”。到得万历年

    间,浡泥国内忽起内乱,《明史·浡泥传》载称:“其王卒,无嗣。族人争立,国中杀戮几

    尽,乃立其女为王。漳州人张姓者,初为其国那督,华言尊官也,因乱出奔,女王立,迎还

    之。其女出入王宫,得心疾,妄言父有反谋。女主惧,遣人按问其家,那督自杀。国人为讼

    冤。女主悔,绞杀其女,授其子官。”这位张那督的女儿为何神经错乱,向女王诬告父亲造

    反,以致酿成这个悲剧,想必另有曲折内情,史书并未详载,后人不得而知。福建漳州张氏

    在浡泥国累世受封那督,颇有权势。为国人所敬。华人在彼邦经商务农,数亦不少,披荆斩

    棘,甚有功绩,和当地土人相处融洽。费信《星槎胜览》一书中记云:“渤泥国……其国之

    民崇佛像,好斋沐。凡见唐人至其国,甚有爱敬。有醉者,则扶归家寝宿,以礼待之若故

    旧。”有诗为证,诗曰:“

    浡泥沧海外,立国自何年?夏冷冬生热,山盘地自偏。积修崇佛教,扶醉待宾贤。取信

    通商舶,遗风事可传。”

    浡泥国那督张氏数传后是为张信,膝下惟有一子。张信不忘故国,为儿子取名朝唐。

    到张朝唐十二岁那一年,福建有一名士人屡试不第,弃儒经商,随着乡人来到浡泥国。

    这人不善经营,本钱蚀得干干净净,无颜回乡,就此流落异邦。有人荐他去见张信,想要谋

    个生计。张信和他一谈之下,心下大喜,便即聘为西宾,教儿子读书。张朝唐开蒙虽迟,却

    是天资聪颖,十年之间,四书五经俱已熟习。那老师力劝张信遣子回中土应试,若能考得个

    秀才、举人,有了中华的功名,回到浡泥来那可是大有光彩。张信也盼儿子回乡去观光上国

    风物,于是重重酬谢了老师,打点金银行李,再派僮儿张康跟随,命张朝唐随同老师回漳州

    原籍应试。其时正是崇祯六年,逆奄魏忠贤虽已伏诛,但在天启朝七年之间祸国殃民,杀害

    忠良,天下元气大伤,兼之连年水旱成灾,流寇四起。张朝唐等三人从厦门上岸,雇船西上

    漳州。不料只行出数十里,四乡忽然大乱,一群盗贼涌上船来,不由分说,便将那教书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