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文学]读书岁月 作者:姚梦 >

第24部分

[文学]读书岁月 作者:姚梦-第24部分

小说: [文学]读书岁月 作者:姚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你能说他不联想到福尔摩斯也在看这张报纸吗?    
  这种真实感无形之间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有什么比知道一个作家如何创作更有趣的事情呢?他和我们一样看书读报喝酒聊天,一样的出入各种类型的俱乐部,恭维同样的女人,他小说里主人公和我们一样脚踏实地地站在一方土地上,戴着礼帽穿着西服,随时随地把手杖当作防身的武器。这多亲切啊! 
  我母亲曾参加了一次由瓢城公安系统组织的会议,会议上遇到了一个她的读者。这个五大三粗的刑警队长居然捧出了厚厚的一堆剪贴簿,上面都是我母亲发表的散文。据他说,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他的妻子一起阅读我母亲的文章,一边看一边感叹: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许多经历都很相似,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来,我们却不能? 
  刑警队长产生的这种感叹,其实是因为母亲写了一篇关于我高考时期的散文,文章记叙了许多我的趣事。那年刑警队长的儿子同样面临高考,同样出现了相似事情。在一个严峻的大环境面前,人出现相似的行为举动,可以说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这种感觉让刑警队长感到倍加亲切,尔后他觉得几乎我母亲所有的文章,都有这种感觉。 
  仅仅一篇千把字的散文,就能产生如此的效果,更何况柯南道尔那些原本就像和读者沟通的字以万计的小说?   
  写实技巧中经常用的一个手段叫做铺垫,在故事达到高潮之前,一切的描绘都为了这一刻准备着。甚至有的作品,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只是为了一个不到千字的场景。柯南道尔也是如此。这像一个阴谋,他先用那些生活中常见的词汇、人物和场景,来给读者绝对的真实感,让他们在喜悦的氛围中迷失了方向,分不出精力去挑剔那些未必说得过去的推理。 
  至于柯南道尔的推理手段究竟如何,在前面一章我们已经讨论过了。   
  这个人就是柯南道尔爵士。有趣的是,他并没有像他的同行阿加莎·克里斯蒂那样,因为侦探小说而被封爵。柯南道尔封爵的原因,在于他写了一本《在南非的战争:起源与行为》的小册子,为英国在南非的战争进行辩护。 
  关于柯南道尔的传说和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最近的一次,6名英国专家认定,柯南道尔的作品《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实际上是剽窃所得。剽窃的对象是他的朋友伯特伦·弗莱彻·鲁宾逊。更诡异的是,专家们认定柯南道尔与鲁宾逊的妻子有染,合谋设计毒杀了鲁宾逊。 
  六,女人   
  在一本侦探小说里,有没有女人,是一个重要又不那么重要的东西。说它重要,是因为有了女人,故事会好看很多,甚至会出现爱情元素。这是广大读者所喜好的;说不重要,那是因为通常在一本侦探小说中,女性不会占据主导地位,她们通常只是一个陪衬,甚至连陪衬都算不上。在那些被称作〃硬汉小说〃的故事里,女性往往不是显现出无知和愚蠢,就是脆弱得和理查森笔下的淑女一样,稍有惊吓就晕倒在地。 
  2003年的时候,我和师兄刘勃接手了一部古装电视剧。应制片人的要求,剧本中必须有几个女性形象。所以我们设计了四个女人:女一号是个花瓶,她唯一的作用就是这部戏里出现爱情元素;女二号是个有头脑的花瓶,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造成三角恋,引起重复又重复的误会和冲突;还有一个没有脑子又大手大脚的傻丫头,主要是增谈喜剧元素;最后一个是貌如天仙心比蛇蝎的浪荡女子。 
  除了最后一个女人,其余的几乎都是为剧本增添噱头,和情节主线几乎毫无关系。当制片人不断要求我们增加感情戏的时候,我们的最终决定是在剧本写完之后,另加一条与主线无关的感情线索。可以说,在这个剧本中,女性形象就像眼下领导班子配备一定要有女干部一样,只是个摆设,无关大局。 
  柯南道尔的小说也是如此,女性角色在福尔摩斯系列里无足轻重,甚至柯南道尔在书中所表现的对女性的态度,是相当恶劣的。可能有人对此持有异议。是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柯南道尔似乎对女性相当尊重。他会使用〃婀娜〃、〃轻盈〃、〃可爱〃、〃优雅〃、〃端庄〃这样的词汇来描述这些女性,在有些方面甚至可以指导别人去写情书。    
  在《第二块血迹》中,欧洲事务大臣的夫人来到贝克街:   
  〃……一位伦敦最可爱的妇女又光临了。我常听人说起倍尔明斯特公爵的幼女的美貌,但是无论是别人对她的赞美还是她本人的照片,都不曾使我料到她竟长得这样纤柔婀娜,容貌是那样艳丽无比。……〃 
  稍后华生又对这位夫人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   
  〃……她走到屋子另一边,背对着窗户坐下来。那风度真象个皇后,身材苗条,姿态优雅,富有女性的魅力〃、〃她的两只戴着白手套的手时而握在一起,时而松开〃、〃她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我们一下,她那美丽而又焦虑的面容又一次留给我深深的印象,还有她那受惊的目光和紧闭着的嘴。〃 
  这些词句如果重新组织一下,作为见面之后的第一封情书,我相信超过任何流行歌曲的歌词,既直白又显得彬彬有礼,俨然一副绅士情怀。   
  如果出现的女士相貌和身份不那么突出,柯南道尔也一套办法。后来成为华生夫人的摩斯坦小姐的出场是这样的:   
  〃摩斯坦小姐以稳重的步履、沉着的姿态走进屋来。她是一个浅发女郎,体态轻盈,戴看颜色调和的手套,穿着最合乎她风度的衣服。因为她衣服的简单素雅,说明了她是一个生活不太优裕的人。她的衣服是暗褐色毛呢料的,没有花边和装饰,配着一顶同样暗色的帽子,边缘上插着一根白色的翎毛。面貌虽不美丽,但是丰采却很温柔可爱,一双蔚蓝的大眼睛,饱满有神,富有情感。就我所见到过的女人,远到数十国和三大洲,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一副这样高雅和聪敏的面容。〃 
  师兄刘勃在一堂写作课上,曾经和他的学生谈到文章的定位问题。很荣幸,他拿了一篇我写的文章作为范例。在那篇游戏文章中,我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色急胆小的男人。师兄重点要说的是,这样的一种定位方式,至少可以让许多女性读者心生愉悦。身边有这样一位男士,对自己充满想象却始终行止于礼,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自身的虚荣感,而且很安全。 
  那篇文章的定位是否真实,在这里我们不作讨论。但这个定位和柯南道尔相比,却多少有些相似之处。华生就是那个拿来定位的男人。从上面我引的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华生对观察女性充满了爱好。他像一个刚刚十五、六岁刚长胡子的大男孩,带着那种无比崇敬的心情,欣赏着每一个出入贝克街寓所的女人。但在行动上,他却是一个十足的保守者。在鼓足无限的勇气之后,他终于向相貌平庸的摩斯坦小姐求婚,而不是那些艳丽无比的女人。婚后,他依旧保持着这种浓烈的欣赏趣味,却又对自己的妻子绝对忠诚。当一位女性读者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有什么比华生这样的男人更可爱的艺术形象呢? 
  顺面提一句,几年前好莱坞的一部电影《玛莲娜》,对男主人公也用了相似的定位手法。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我未必见得是个安稳的男人;华生那种抑制不住的对女性的窥视欲,也很难让人相信,他就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丈夫;柯南道尔的种种文字,是不是就的确真实可信,或许值得讨论一下。 
  比如,在《米尔沃顿》里面,一连两位贵族女子因为年轻时的不谨慎,被人抓住把柄进而加以要挟,最终危及到她们自己的名誉。在当时那个时代里,为名誉问题所困扰的不仅仅是女性,男性还要占更多数,尤其是私生子的丑闻。像《米尔沃顿》故事里的两个女性这样,因为年轻时的轻薄而留下把柄的男性要更多。柯南道尔为什么不找个贵族男子来作为主角?理由当然不仅仅是照顾到读者而已。柯南道尔的读者以男性为多,当时的社会也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女人出入俱乐部都是不合礼数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作品适当地冒犯女性比冒犯男性更加安全;另外,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女人是浅薄和愚蠢的。她们经常犯错,她们也被允许犯错。 
  同样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二块血迹》中,欧洲事务大臣夫人因为年轻时的轻率,一封求爱信落在了不法之徒手中,罪犯要挟她盗窃她丈夫的密件。她这么干了,给她的丈夫带来了无限的麻烦,甚至危及到整个欧洲的局势。当福尔摩斯揭开这个谜底的时候,这位绝顶美妙的女子不断地哀求和忏悔:    
  〃先生,问题出在我的一封信上,我结婚前写的一封不慎重的信,愚蠢的信,是在我的感情一时冲动下写的。我的信没有恶意,可是我丈夫会认为这是犯罪。他如果读了这封信, 
  他便再也不会信任我了……一方面是导致幸福的毁灭,另一方面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去拿我丈夫的文件。可是在政治问题上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而爱情和信任的重要性,我是十分理解的……〃 
  几个故事似乎都在指向女性,尤其是漂亮的女人,她们漂亮、轻率、愚蠢、冲动,几乎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同样的话题,却没有发生在那些丑闻不断的绅士身上。   
  倘若有哪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看到这些,她会毫不犹豫地跳出来:这是赤裸裸的男权对女性的侵蚀。但可惜是,柯南道尔的时代理会不到这么深奥的层面。他只是习惯性地作出安排,一个漂亮、高贵的女人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即便读者是一个丑陋、卑贱、低俗的女人,她也会原谅这些。 
  福尔摩斯还有更厉害的话。在《四签名》的故事中,华生对摩斯坦小姐做了非常正面的评价之后,福尔摩斯冷淡地说了他的观点:〃我一生所见的最美丽的女人,曾经为了获取保险赔款而毒杀了三个小孩,结果被判绞刑〃, 
  相比之下,柯南道尔的优雅犹如情书般的语句,不过是一些基础的表面功夫罢了。就像是讨好女人的花言巧语,虽然精巧而且奏效,却永远不值得信赖。   
  如此说来,似乎可以下定论了,柯南道尔就像福尔摩斯一样,根本上讲,就是一个绝对的男权主义者。在他们心目中,女人这是社会多样化的一种选择,而且不是最好的选择,她们〃是否存在灵魂〃还值得商榷一下。 
  果真如此吗?未必!因为在这些故事中,有一个女人是个例外,那就是女探险家艾琳·艾德勒。   
  这是一个和福尔摩斯智力不相上下的女人,是唯一一个让福尔摩斯吃苦头的女人,是一个让福尔摩斯对女性改观的女人。自《波希米亚丑闻》之后,福尔摩斯每逢讲到艾琳·艾德勒,就用〃那位女人〃来称呼她。言下之意,显然艾琳·艾德勒和其它女人不算同一个种类。 
  《波希米亚丑闻》的大概情节在〃读者〃那一节我曾经简述过,这里为了便于阅读,再复述一遍。   
  波希米亚国王即将大婚,他和女探险家艾琳·艾德勒有过一段亲密的历史,这段历史留下一张合影。国王担心前女友会将这张照片传播开来,所以希望福尔摩斯把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