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作者:可致一 >

第44部分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作者:可致一-第44部分

小说: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作者:可致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身为企业的经营者或最高负责人,没有人能直接去责备他或提醒他,所以没有谨慎恐惧的心理,就避免不了会做错事。不过,领导者虽然没有人直接牵制他,还是会被社会大众批评的,所以领导人仍应该有所畏惧,了解这一点,对领导者是十分重要的。

  领导者应客观地判断他人的意见,千万不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在武田信玄未死之前,武田氏的力量是当时各诸侯国所敬畏的,可是传到武田胜赖时,逐渐没落。因为他独自对抗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联军,当战前几位老臣向他纳谏时,他以祖先的信物拒绝了,结果在长筱会战中全军覆没,不久,武田氏就被消灭了。

  根据历史记载,武田胜赖是一位比他父亲信玄更勇敢善战的将领,一生之中打过好几场有名的胜仗。但最后竟然遭受这么悲惨的下场,完全都是因为他太固执己见,不肯采纳部下忠言所造成的。因此,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采纳多方面的意见,借用他人的智慧,才能使企业财运亨通。

  身为将领,想要顺利推动某项政策或统驭部下,首先就应该谦虚地去听取众人的意见。一个人的智慧再高,到底比不上众人的智慧。所以不肯采纳别人意见的领导者,一意孤行,是得不到民心支持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博采众长,万事皆通。

  千里堤防,溃于蚁穴;而一张小便条的浪费,可能会形成公司经营危机的开始。

  三菱电机公司的创始人岩崎太郎,有一次把某位高级干部叫到他私人的住所去,交给他一张公司的便条纸写的请假单,并斥责他说:“你到底在干什么?”那位高级干部突然遭到严厉的斥责,完全不知所措,仔细看过字条后,才发现是自己前几天所写的一张请假单,而这张请假单是用公司的便条纸写的。

  这时岩崎太郎语气更为恶劣地说:“你身为公司的高级干部,都无法公私分明,浪费公司的便条纸写私人的请假理由,究竟是什么道理?我要严厉地处分你,”于是当场下令罚他减薪一年。这位干部自己也知道犯了大错,立刻就向岩崎太郎道歉,并且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此后的工作态度变得更积极活跃。

  这件事使人们感慨很深,因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如果只因误用了一张公司的便条纸,就必须接受减薪一年的处分,可能是太过分了。一般而言,如果现在发现这么微不足道的过失,可能会看情形放过算了,顶多告诫他“以后要多加小心”或“以后不可以这样”,把事情交代过去。

  岩崎太郎能留意到每件细微的小事,且做适当的处理,使员工知道警觉而改善,他的细心,就是建立庞大的三菱财团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位高级干部,他能欣然接受处分,并且不改变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无疑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我们钦佩。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岩崎弥太郎若不是持有相当的原则和理由,而只是挑剔部属的小毛病,那么这种小气的作风必定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当时他完全基于公私分明的客观原则,责备的主题是“公私不分”,而不是“浪费公司的一张纸”,这一点值得我们赞成。

  就现在的领导方法来说,我们也知道,部属犯了严重错误,上司才会严格纠正,如果只是小缺点,提醒他也就够了。到底是“严重错误”还是“小缺点”呢?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的过失,往往是由一个不起眼小错误引起的。蚁穴虽小,但它能使千里堤防崩溃。所以,一个公司领导,不但要顾全大局,还要着眼于小处。

  问题是在于鼓励和安抚绝不可姑息养奸,必须知道小错误也好,大过失也好,造成的原因都不外乎本人的意志松懈,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错误。在一些被忽视的小错误和小失败中,往往隐藏着经营上的巨大危机,而能不能从中悟出事情的严重性和关联性,往往也正是企业成功和失败的临界点。

  总而言之,拘泥小事而忽视大事当然不行,忽视小事而酿成大错尤其不可。领导者要能因小见大,把大小失败都当成经营上成败的借鉴,才能使事业欣欣向荣。

  君主的惩罚比神明的惩罚更严酷,而老百姓的惩罚可能会使当政者遭受被推翻的命运。

  丰臣秀吉的军师黑田如水辅佐秀吉得到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说:“君主的惩罚比神明的惩罚更严酷,但老百姓的惩罚则更甚于君主的惩罚。因为神明的惩罚可以用祈祷来免去;君主的惩罚往往也能因诚恳的道歉而得到赦免。可是,一个当政者如果遭受百姓的唾弃,不论祈祷或道歉,都没有用,并且必将遭受被推翻的命运。孟子去:“民贵君轻”。唐太宗也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种道理。

  社会上,充满各式各样的人,每个人的想法和判断力都不相同。有的人能清楚地分辨某件事,而有的人则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但如果是全体百姓共同的判定,就绝不会发生错误。因为“大家的眼光是亮的”。

  如果行为正当,即使遭到一两个人的恶意歪曲,仍然会被社会人士所接受。可是行为若不正当,且一两个人会蓄意包庇你,却绝不可能得到大家的宽容。况且,社会是由许多人所组成的,人民一旦憎恨君主,就很难再用其它的办法来挽回。因为,假使是臣子触怒了君主,当然有被处死的可能,但毕竟君主只是一个人,还是有机会劝说他回心转意,赦免过错的。可是社会百姓的人数那么多,错误的君主要一一向他们道歉,恳求原谅,就未免太难了。

  西方谚语说:“人民的呼声代表上帝的旨意。”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也说:“长期欺骗一小部分人,是可以做到的,短期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办到,惟有长期欺骗所有的人,则是永远不可能的事。”

  总而言之,为人君者必须先得民心,坦率、诚恳地尊重老百姓的意见;如此,不但错误能减少,并且可由百姓的支持,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替自己的施政带来莫大的便利。在企业经营上,领导者也应尊重部属的意愿,集全公司之智能,才能顺利地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

  一个公司的领导者不要太看重眼前的利益,应该留意未来的展望。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眼光放远一些。

  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突袭织田信任,织田信长一时不备,被攻破覆灭,使得明智光秀突然膨胀起来。那时丰臣秀吉也正在高松城和毛利元辉对峙,眼见局势恶化,不得已,只好派人去和毛利讲和,然后带着部队,匆匆赶去和明智光秀决战,为织田信长复仇。

  可是正当丰臣秀吉撤退的时候,毛利的一些部将却突然建议毛利,认为趁着丰臣秀吉退兵的时候,撕毁和约,从背后攻击秀吉,必可一战而胜。毛利被部属说得也有些心动了。可是副将小早川隆景却坚持反对意见,他的看法是:“日本国内的战乱已经持续了近百年,到最近才慢慢地有安定下来的局势。加上丰臣秀吉的确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织田信长遽然逝世,天下归他所有,乃是自然的趋势。假使毛利家违背讲和的条件,而招来秀吉的怨恨,虽然可能得一时的利益,长期来看,却相当不利。所以应该和秀吉和平共处,才能使国家安定永存,繁荣发展。”

  他非常坚持自己的这个信念,不断地游说毛利,最后,他的忠诚果然感动了毛利,消除撕毁和约的歹念。不多久,丰臣秀吉果然一举消灭了明智光秀,统一天下,他非常感谢毛利信守承诺,所以送了厚礼来酬谢毛利家人和小早川隆景。

  人们往往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不能用远大的眼光去观察各种事物。当事情发生时,大家固然都知道要赶紧想办法去处理,可是处理事情想要不发生错误,还是需要远大的眼光,才能看出问题的症结,而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有些人宁肯贪图一时的便宜,而不计较未来的得失;有些人却宁肯眼前吃亏,也要保证将来能得到实利。这两种不同的决择,只有靠眼光是否远大以及思考是否周密来决定。

  小早川隆景在临死之时,曾经留下遗言,忠恳地劝谏毛利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远大利益着眼,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不要贪图眼前的小惠,鼠目寸光。可惜毛利充耳不闻,在关原会战时被任命为西军大将军,结果战败,连国家都灭亡了。由此可见领导者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才能有始有终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不但如此,领导者还要摒除私心。

  在历史的记载之中,明治维新时期,有许多志士都能摒除私心,奋不顾身地为国尽忠,如西乡隆盛就是这群志士中最没有私心的人。当时西乡隆盛先生的声望早已为万人所景仰,他伟大的人格发散出一股强烈吸引力,使人人都想亲近他。所以,以他的身份和道德人格来担任会战的总指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为了求取大众的齐心协力,他甘心以参议之尊被大村所差遣,如此更使大家敬佩他,而愿向他看齐。如此一来,大家同心协力,终于赢得胜利。历史家们早就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其实就是以西乡隆盛为中心所策动出的一系列成功措施而带来的成就。主要关键所在就是因为西乡隆盛能秉持高尚的人格,摒除私念,才能完成伟大的功勋,被后世所景仰。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爱惜、保护自己的名利。也正因如此,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利害关系而感情用事,以至于判断错误,造成失败。所以,人绝对不能有私心,要能放弃自己的喜怒爱憎,客观去判断事情,才可坦然处事,以无比的信心和勇气,把美德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是无法和西乡隆盛高洁的人格相比。但是,一旦身为领导者,在立场上就应先考虑到别人,再想到自己的利益;如能做到无私无我的境界,才会是个令人信服的领导者。想了解人性的微妙,当然只有设法和各类人多多接触,累积各种经验,最后见识自然成熟精辟。站在领导地位的人,原则上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同时,以此作为基础,以坦率的心情去领导部属,洞察人心的微妙。须知道,古往今来无论是杰出的政治家或成功的领导者,都因为他们能洞察人性的本能,并利用其优缺点,导向自己所预期的目标;如此,不但事情能办得顺利,还能深得民心。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二 依赖绝不敷衍的领导人才



二 依赖绝不敷衍的领导人才

  一位领导者要说别人所不敢说的话。若只想取悦大众反而会遭到失败。

  明治维新时,有一次支持天皇的官兵和支持幕府的彰义队发生战斗。担任官兵总指挥的是长州的大村益次郎。在这场战斗中,由于官兵的力量居于劣势,所以军方的首脑都希望和彰义队议和。惟有大村认为一定能打胜仗,所以持相反意见。

  战争开始时,彰义队的攻势非常猛烈,官兵陷入苦战,尤以黑门口的一场战役最为惨烈,这时一名守黑门口的队长来请求援助,但被大村拒绝。这位队长很愤怒地说:“你不发兵,难道是叫我们去送死吗?”大村回答说“对,我正是这个意思。”很快,这句话传遍了整个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